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实高中语文教学活动所面对的,一边是面广量大的必修和选修教材,一边是清晰聚焦的高考试卷,课堂教学教什么,关注教学目标业已成为最直接影响教与学的大问题。基于此,教师们都会在教学教案上明明白白地填好教学目标一项,可有时教案上的教学目标因为要涵盖几个课时的教学内容,就变成了一个大而空泛的壳,甚至只有对教学内容的大致陈述,不具备可操作性,也不具备可检测性,远离教学实际也就失去了自我评价、自我反思的可能。因此,有必要将课时教学目标的传统陈述模式用量化的方式来分解、组合、表述,实现由抽象教学目标到具体教学目的“对接”,以提高课堂效率,优化反思和诊断。
一.课时教学目标量化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量化,就是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笼统的、模糊的、可操作性不强的一般性陈述,转变为具体的、用数字表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数量化”的表述。把讲多少、问多少、练多少具体地明确出来,并要同时涵盖教学内容、方法指导和时间限制。通过数量化的手段,细化目标设定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使其成为一个将整体性的“三维目标”与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实现打通、对接的途径。
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如恒河沙数,语文课堂所担负的任务复杂而多变,如果没有具体而可操作的课时教学目标设置或限制,讲、问、练的内容可以多到没有边际。哪怕就语文而谈语文,没有相应的内容裁剪和时间限制,在教学目标上同样表述的内容,面对的是相近程度的学生,有的老师一节课就可以结束,有的老师可以上到四五节课,量化的重要自不待言。
二.课时教学目标量化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的层次经量化而优化。我校省语文特级教师沈中尧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自我评价表》中,将课时目标设定分成三个层次:基础目标、核心目标和延展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分层,主要是从学情出发来制定的。对语文学习相对优秀的学生群体来说的基础目标,可能到了语文学习相对吃力的学生群体那里就成了核心目标;同样的教学内容,在高一高二也许是核心目标,到了高三也许就是基础目标。这比笼统地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分解教学目标更加具体而明确,更加能够帮助教师确定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成果的反馈经量化而细化。量化使得教学目标变得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也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及时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总结,这一节课是太满还是太空?提问太多还是太少?训练比例太大还是太小?学生自我学习、思考的时间有没有留足?总结过后,就可以在此后的备课活动中进行调整,渐渐摸索出经验,一节课,提出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比较合适,什么样的训练量比较合适,要留足多长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甚至可以包括,可能上一届学生诵读三次就可以达到的理解层次,这一届学生要诵读五次才能达到。这样量化了的教学经验,可以直接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
三.课时教学目标量化的操作性
语文教师完善的思维方式保证量化的到位。课堂需要师生互动,讲求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连贯高效。教师要通过量化的方式,明确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指导,对讲练进行合理配比,并有效控制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头脑中所进行的“思维风暴”,切实看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大厦一步步地搭建起来。
总体目标的清晰把握支撑量化的分解。从对整体课程的梳理和分解,到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所在,进而结合课时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实现合理的量化。
教学对象的实况分析决定量化的落实。按教学的要求,根据学情来决定“讲什么、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再将其作为课时的教学目标,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所在,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课时教学目标的量化可以按照如下格式进行表述:本课时,拟通过____ 次__________方法的指导,在______分钟内集中讨论________ 个问题,在_____分钟内完成_____个能力训练,归纳总结______个方法,延伸阅读_____篇作品,以达成______目标。
当然,课时教学目标以量化的形式明确下来,并不是意味着课堂上就一定要按照这样机械的数字来操作。课堂是动态生成的,灵活变通及时调整势在必然,只是调整之中和调整之后都不要忘记对当初的量化进行反思、修改,以形成经验而提升再一次的量化。
常乐,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责任编校:左晓光
一.课时教学目标量化的重要性
日常生活中所说的量化,指的是目标或任务具体明确,可以清晰度量。语文课时教学目标的量化,就是把语文课堂教学目标中笼统的、模糊的、可操作性不强的一般性陈述,转变为具体的、用数字表示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数量化”的表述。把讲多少、问多少、练多少具体地明确出来,并要同时涵盖教学内容、方法指导和时间限制。通过数量化的手段,细化目标设定过程中的具体环节,使其成为一个将整体性的“三维目标”与具体化的教学内容实现打通、对接的途径。
语文学科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和能力培养、情感体验如恒河沙数,语文课堂所担负的任务复杂而多变,如果没有具体而可操作的课时教学目标设置或限制,讲、问、练的内容可以多到没有边际。哪怕就语文而谈语文,没有相应的内容裁剪和时间限制,在教学目标上同样表述的内容,面对的是相近程度的学生,有的老师一节课就可以结束,有的老师可以上到四五节课,量化的重要自不待言。
二.课时教学目标量化的价值观
教学设计的层次经量化而优化。我校省语文特级教师沈中尧老师设计的《课堂教学教师自我评价表》中,将课时目标设定分成三个层次:基础目标、核心目标和延展目标。而这些目标的分层,主要是从学情出发来制定的。对语文学习相对优秀的学生群体来说的基础目标,可能到了语文学习相对吃力的学生群体那里就成了核心目标;同样的教学内容,在高一高二也许是核心目标,到了高三也许就是基础目标。这比笼统地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来分解教学目标更加具体而明确,更加能够帮助教师确定符合自己学生实际的教学目标。
教学成果的反馈经量化而细化。量化使得教学目标变得具有可操作性的同时,也方便教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及时进行自我诊断和反思总结,这一节课是太满还是太空?提问太多还是太少?训练比例太大还是太小?学生自我学习、思考的时间有没有留足?总结过后,就可以在此后的备课活动中进行调整,渐渐摸索出经验,一节课,提出几个问题进行探讨比较合适,什么样的训练量比较合适,要留足多长时间交给学生自己。甚至可以包括,可能上一届学生诵读三次就可以达到的理解层次,这一届学生要诵读五次才能达到。这样量化了的教学经验,可以直接用于指导今后的教学活动。
三.课时教学目标量化的操作性
语文教师完善的思维方式保证量化的到位。课堂需要师生互动,讲求环环相扣、逻辑严密、连贯高效。教师要通过量化的方式,明确每一节课的知识内容和方法指导,对讲练进行合理配比,并有效控制课堂的时间,让学生切实感受到自己头脑中所进行的“思维风暴”,切实看到自己知识结构的大厦一步步地搭建起来。
总体目标的清晰把握支撑量化的分解。从对整体课程的梳理和分解,到明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方面的教学目标的所在,进而结合课时应完成的教学内容,实现合理的量化。
教学对象的实况分析决定量化的落实。按教学的要求,根据学情来决定“讲什么、讲多少、讲到什么程度”,再将其作为课时的教学目标,按一定的次序排列,在课堂上帮助学生明确问题的所在,逐步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而达到设定的教学目标。
总的来说,课时教学目标的量化可以按照如下格式进行表述:本课时,拟通过____ 次__________方法的指导,在______分钟内集中讨论________ 个问题,在_____分钟内完成_____个能力训练,归纳总结______个方法,延伸阅读_____篇作品,以达成______目标。
当然,课时教学目标以量化的形式明确下来,并不是意味着课堂上就一定要按照这样机械的数字来操作。课堂是动态生成的,灵活变通及时调整势在必然,只是调整之中和调整之后都不要忘记对当初的量化进行反思、修改,以形成经验而提升再一次的量化。
常乐,语文教师,现居江苏南京。责任编校:左晓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