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因你而精彩

来源 :教育管理与艺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ngbeilj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为了孩子,甘为骆驼”,是陶老夫子的办学心愿;“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但我更欣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
  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翻开《陶行知名篇精选》,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深奥的语句,但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感觉如沐春风。读着她,就如同和一位极其熟悉的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热心中恳,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育者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可以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人”,陶先生说的真对,学生的确可以创造先生。我清楚的记得,23年前初上讲台的我,稚气未脱,开口说话就脸红,上课是那样的不成熟,现在的我遇事沉着冷静,上课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学生们在我最关键的十几年中,创造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我。正是他们,让我决心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和阅读者;也是他们,让我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对自己成为一个教师的选择无怨无悔。
  陶行知先生一生好学,他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我每天都在不断的读书学习,把书本视为无言的老师,经常阅读,促使我不断的思考,无形中提升了我的品位和人格魅力,也明白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学习者。
  陶先生说:“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 “生活教育”。按照他的思想,就是说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各种生活中进行。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教育是相通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遵循着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反复摸索,主动探究,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实践。
  一、有意安排,合理引导,发现生活中存在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鉴于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在上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回顾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人与人的交流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地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
  二、发掘教材,引进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比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水果摊调查,了解石榴的产地,并实地观察石榴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个新鲜石榴,还特意准备了几个干石榴。先让全班学生研究新鲜石榴,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又请几个同学剥开干石榴,让大家观察、比较、品尝,了解二者的区别。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下与书本进行了交流、对比,不仅增加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三、营造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我认为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记得有一次讲《观沧海》的欣赏课,一开始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再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后再次拓展,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去领会曹操那博大的胸襟,并对照反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欣赏诗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修养。
  四、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确立角色身份,让学生以主体角色身份承担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其中,他们的喜好得到了满足,知识也得到了深化,学生的思维在这求同、求异、集中、发散时空下,自由翱翔。
  教育存在于日常的、细致的、不经意的行为之中。教育无小事,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及父母的一句话,都应该三思而后行。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信任和鼓励。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赞许,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进去的勇气和信心。回想自己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值得咀嚼的 。
  “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先生不愧为我国近代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 “万世师表”。他一生创立的伟大学说和理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教师,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学习陶行知的现代教育思想,用他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让行知精神永放光芒,让我们的教育改革绽放生命的异彩。
其他文献
面对新课程,我们必须牢记陶行知先生所言:“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自己后面亦步亦趋的习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学习的主战场在课堂,课堂教学是一个双边活动过程,只有营造浓厚的自主学习氛围,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激起学习需要,学生才能真正去调动自身的学习潜能,进行自主学习,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通过自己几年的教学实践,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进行了以下探索。  
期刊
“以德育人“这是教育的重中之中,如何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之目的,笔者从具体的教育实践中进行了研究性探索。  一、让学生充满理想  一个人如果没有理想,就像是没有航向的漂流船在水面上的船只,终将会被消失的。  为此,在语文教学中通过走进名人的成长历程来进行。如,唐代大诗人王维在15岁离开家乡来到京城长安时,就写下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诗篇,表达着每逢佳节倍思亲的情感。而后,又通过组织学生进行
期刊
我们每个人都具有至少八种不同的智能,即言语智能、逻辑数理智能、空间智能、身体运动智能、音乐节奏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和自然观察者智能。在这八项领域中,都有其发展杰出的人才。换句话说,每个人可能会比较擅长其中某几项智能,而其他智能相形之下较弱。该理论在当时便受到美国和很多国家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好评,到现在依然有其广泛的影响力,很多的学校和教师都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并都获得显著的
期刊
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促进教育公平,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教育公益性普惠性的必然要求,是我们党执政为民所必须秉持的基本政策内涵。  教育公平,首要前提是教育机会的公平,让广大中小学生享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义不容辞的责任。近两年,我市在深化中小学招生制度改革过程中,大力实施教育“阳光行动”,为广大中小学生提供了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  一、实施城区普通高
期刊
随着我国幼儿教育理论体系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教育心理学被广泛地研究并运用于教学实践过程中。根据J Piaget关于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3~6岁的幼儿其认知属于前运算阶段,即前逻辑阶段。这一阶段幼儿认知的主要特点包括:幼儿行为相较于感觉运动阶段更为内化,出现语言并通过示意行为对事物进行表征,但作为主体的幼儿并未形成逻辑思维,无法针对事物表象作出逆运算,其思维可归纳为:表象、原始和混乱,自我中心思想是该
期刊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在生活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需要人们具备与人交往合作的品质。善于与他人交往合作是时代的要求,是孩子日后生存和发展所必须的品质。未来儿童所要学会的生存能力其中就包含与他人相互协作的能力。只有与人合作,才能获得生存空间,只有与人合作,才能赢得发展,交往与合作是幼儿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素质。  一、课题的提出  当今社会,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家庭越
期刊
希尔拿破仑说:“播种一个行为,收获一个习惯;播种一个习惯,收获一个性格;播种一个性格,收获一个命运。”可见,习惯尤其是一个好习惯使人受益终生。那么,教师需要培养学生哪些好习惯呢?  一、培养学生课前准备的好习惯  课前准备就是要做好预习,这个环节,我们经常想做而做不好,尤其在小学数学中,我们有时布置了预习任务,有的学生回家根本不预习,老师们检查也无从下手。所以,我们布置预习任务一定要明确,上课后的
期刊
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就是战国时期楚国的一名逐臣。 “发愤以抒情”是屈原文艺美学思想的核心,最早出现在《九章惜诵》中,如“惜诵以致憨兮”。其中“发”译为“抒发”,“发泄”的意思。而“愤”指郁积的怨愤之气,二句主要讲的是:我哀痛地陈述以表达我的忧伤,发泄我怨愤的心情。为何会“愤”和“怨”呢?这与屈原的生平仕途,是分不开的,是十分复杂的。  屈原是我国战国时期的楚国逐臣之一。他流落时世,不认命,有着狂傲的
期刊
一堂优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必备条件有六个方面。  一、主题选择,体现预防和发展  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题的选择,应结合学生身心特点,立足于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开展预防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使学生今后在遇到此类问题时能从容面对。同时,主题的选择还应该立足于发展学生,为学生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支持,帮助他们形成支持系统。如职高学生面临着职业选择、即将走上岗位工作的实际情况,那么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的主题
期刊
前几天我看到一篇文章《只有你欣赏我》,心理有很多感触想和大家一起分享。首先感慨的是这位母亲是多么有生活艺术的母亲,有一个能这么欣赏自己孩子的母亲,这个孩子是幸运的,这样的母亲是值得骄傲的。  我相信看过这篇文章的朋友都会佩服这位不一般的母亲,赞叹她的智慧和阳光。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是父母的“唯一”,有谁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是聪明的,或是经常受老师表扬的孩子。可是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都是一个独立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