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热爱每一个学生”,这是陶行知的人生格言;“爱满天下”是陶行知先生毕生追求的教育真谛;“为了孩子,甘为骆驼”,是陶老夫子的办学心愿;“教人求真”,使学生“学做真人”,是陶行知先生神圣的使命;但我更欣赏“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中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这句对教师和家长的良言忠告。
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翻开《陶行知名篇精选》,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深奥的语句,但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感觉如沐春风。读着她,就如同和一位极其熟悉的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热心中恳,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育者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可以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人”,陶先生说的真对,学生的确可以创造先生。我清楚的记得,23年前初上讲台的我,稚气未脱,开口说话就脸红,上课是那样的不成熟,现在的我遇事沉着冷静,上课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学生们在我最关键的十几年中,创造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我。正是他们,让我决心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和阅读者;也是他们,让我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对自己成为一个教师的选择无怨无悔。
陶行知先生一生好学,他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我每天都在不断的读书学习,把书本视为无言的老师,经常阅读,促使我不断的思考,无形中提升了我的品位和人格魅力,也明白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学习者。
陶先生说:“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 “生活教育”。按照他的思想,就是说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各种生活中进行。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教育是相通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遵循着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反复摸索,主动探究,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实践。
一、有意安排,合理引导,发现生活中存在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鉴于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在上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回顾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人与人的交流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地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
二、发掘教材,引进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比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水果摊调查,了解石榴的产地,并实地观察石榴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个新鲜石榴,还特意准备了几个干石榴。先让全班学生研究新鲜石榴,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又请几个同学剥开干石榴,让大家观察、比较、品尝,了解二者的区别。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下与书本进行了交流、对比,不仅增加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三、营造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我认为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记得有一次讲《观沧海》的欣赏课,一开始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再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后再次拓展,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去领会曹操那博大的胸襟,并对照反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欣赏诗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修养。
四、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确立角色身份,让学生以主体角色身份承担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其中,他们的喜好得到了满足,知识也得到了深化,学生的思维在这求同、求异、集中、发散时空下,自由翱翔。
教育存在于日常的、细致的、不经意的行为之中。教育无小事,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及父母的一句话,都应该三思而后行。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信任和鼓励。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赞许,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进去的勇气和信心。回想自己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值得咀嚼的 。
“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先生不愧为我国近代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 “万世师表”。他一生创立的伟大学说和理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教师,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学习陶行知的现代教育思想,用他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让行知精神永放光芒,让我们的教育改革绽放生命的异彩。
这段时间以来,我最大的收获是阅读了《陶行知教育文集》。翻开《陶行知名篇精选》,没有高深的理论,没有深奥的语句,但通俗易懂的文字,生动有趣的例子,让我感觉如沐春风。读着她,就如同和一位极其熟悉的朋友促膝谈心,亲切自然,热心中恳,不急不躁,娓娓道来。先生说“以教人者教己”是根本的方法之一,先生也正是以这样的方法来对待“教育”和“生活教育”。先生的言行理论对我们这些教育者来说,无疑是最明亮的指路灯。
陶行知先生说:“先生创造学生,学生也可以创造先生,学生先生合作而创造出值得彼此崇拜的人”,陶先生说的真对,学生的确可以创造先生。我清楚的记得,23年前初上讲台的我,稚气未脱,开口说话就脸红,上课是那样的不成熟,现在的我遇事沉着冷静,上课落落大方,侃侃而谈。学生们在我最关键的十几年中,创造了一个相对成熟的我。正是他们,让我决心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和阅读者;也是他们,让我不管面对什么困难,都对自己成为一个教师的选择无怨无悔。
陶行知先生一生好学,他指出:“我们做教师的人,必须天天学习,天天进行再教育,才能有教学之乐而无教学之苦”。他认为,要想学生学好,必须先生学好。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因此我每天都在不断的读书学习,把书本视为无言的老师,经常阅读,促使我不断的思考,无形中提升了我的品位和人格魅力,也明白了教学不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学生也不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自主知识的学习者。
陶先生说:“人生需要什么,我们就教什么。”陶先生用简单的例子让我们明白了什么叫 “生活教育”。按照他的思想,就是说自有人类生活产生便有生活教育,生活教育随着人类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其次,“生活即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各种生活中进行。正如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生学习的背景是生活化的,教育是相通的。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遵循着陶先生“生活教育”的思想,我在教学中反复摸索,主动探究,试着从以下几点入手进行实践。
一、有意安排,合理引导,发现生活中存在语文
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中时时处处有学问,关键看我们能否很好地引导学生去发现。鉴于此,我要求学生每天在上语文课课前三分钟时回顾自己的见闻感受,从而让学生明白生活中处处存在语文。如优秀的广告词中;大街小巷上的标语中;人与人的交流中……然而这些在课本之外的语文资源如果老师不加以合理引导的话,学生很容易就会视而不见。相反如果老师适当地点拨一下,学生就会有意识的去发现,就能在无形之中学到语文知识。
二、发掘教材,引进生活,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
教材中的很多课文直接来自于生活,有的课文内容还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事物,只是他们常常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教学时如能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就能帮助他们迅速把握课文。比如在教学《石榴》一课时,我先布置学生星期天去水果摊调查,了解石榴的产地,并实地观察石榴的外形、颜色,并把观察结果形成书面材料。在上课的时候,我特地买了几个新鲜石榴,还特意准备了几个干石榴。先让全班学生研究新鲜石榴,触摸其外壳,仔细观察其颜色、形状,然后再剥开壳,观察果肉的颜色,品尝果肉的味道。又请几个同学剥开干石榴,让大家观察、比较、品尝,了解二者的区别。由于有了实际生活的体验,学生们很快地理解了课文,抓住了课文的中心,在平等宽松的环境下与书本进行了交流、对比,不仅增加了知识,更在无形中提升了学习的能力。
三、营造情境,再现生活,让学生在学习中生活
我认为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引起高度注意,从而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记得有一次讲《观沧海》的欣赏课,一开始让学生看了一些有关沧海波澜壮阔,气势澎湃的画面,然后再借助诗歌的伴乐朗诵,将学生一步步引入诗歌的美妙境界,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体会诗人当时的心情,再引导学生把握诗歌的意境后再次拓展,让学生从自身生活体验去领会曹操那博大的胸襟,并对照反省。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培养了学生独立欣赏诗歌的能力,又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学生的修养。
四、抓住契机,及时引导,让学生在生活中应用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应用课内外的有效资源确立角色身份,让学生以主体角色身份承担学习任务,对学生进行待人接物、为人处世的生活教育,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在这其中,他们的喜好得到了满足,知识也得到了深化,学生的思维在这求同、求异、集中、发散时空下,自由翱翔。
教育存在于日常的、细致的、不经意的行为之中。教育无小事,面对学生稚嫩而幼小的心灵世界,教师及父母的一句话,都应该三思而后行。所有的学生都希望得到老师的赞赏、信任和鼓励。老师不经意间的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一次赞许,都可能给学生带来欢乐,带来进去的勇气和信心。回想自己教育中的每一个细节,是值得咀嚼的 。
“两千年前孔夫子,两千年后陶行知”。陶行知先生不愧为我国近代 “最伟大的人民教育家”,堪称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 “万世师表”。他一生创立的伟大学说和理论,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作为一名教师,今后的工作中,我要继续学习陶行知的现代教育思想,用他的思想指导我们的教育实践,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让行知精神永放光芒,让我们的教育改革绽放生命的异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