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对策与实践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ingjietianj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根据电力高专的专业培养目标,研究了电力高专“双师”素质的内涵,提出了提高“双师”素质的对策。
  关键词:电力高专;专业培养目标;“双师”素质
  作者简介:李建刚(1956-),男,河南偃师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火电厂集控运行与热力系统节能理论;兰增林(1960-),女,河南郑州人,郑州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动力系,工程师,主要研究方向:动力类专业实训技能。(河南 郑州 450004)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课题编号:2009-JKGHAG-0720)的研究成果。
  
  随着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与改革,高职高专学生就业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要求其具有更高的职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要求。为此,人们对与之相应的高职高专教育“双师”素质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与实践。对教师个体而言,“双师”应具备教师和工程师的双重素质。那么,它究竟具有什么样的知识与能力结构才算具备“双师”素质?目前还没有一个统一完备的定义。尽管人们对“双师”素质的理解在不断深化,但在具体的“双师”认定过程中依然存在着不同的说法和操作误区,“双师”素质的真正内涵在实践认定上的不确定性,仍然是制约“双师”素质和高职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因素。因而,我们对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电力高专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重视 “双师”素质的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具有怎样的专业理论与实践技能水平才算真正具备“双师”素质,同样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要解决此问题,我们必须明白提高电力高专“双师”素质的根本目的在于实现其专业培养目标。因此,提高电力高专“双师”素质的对策与实践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为基础。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双师型”教师究竟应具备哪些素质,教师如何提高自身能力才能具备这些素质等方面亟待进一步研究。
  一、电力高专的专业培养目标与“双师”素质
  电力高专具有鲜明的行业特点而不同于其他高职院校,但其人才培养的核心目标仍然是 “培养什么人”这样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有学者将人才结构大致分为学术型人才、工程型人才、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等四类。其中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则是从事生产第一线直接为社会谋取利益的工作。技术型人才和技能型人才的区别,在于技术型人才主要运用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来工作,而技能型人才主要依赖经验技术和动作技能来工作。自“高职教育”这个概念在我国出现以来,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发展变化,对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具体表述几经变化。教育部从1998年的“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需要的实用人才”,到2006年的“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这些培养目标表述上的变化,说明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的非单一化,除了培养技术型人才外,也将部分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以技能为根,以创新为魂,既突出强调技能,又突出强调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绝对不是局限于传统意义上如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之类的高技能等级人才,而是一种适应知识经济时代要求的新一代高技能人才。
  那么,电力高专所要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有何特点?这是我们首先必须明确的问题。它与传统技能型人才的根本区别在于在生产实践中变被动为主动,从一线技能操作者变成技术应用创新者,对职业岗位有着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以及对自己人生意义的充分认识和进取精神;它的本质属性是现代技术型人才,技术型人才的创新必须依靠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而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在很大程度上又源于对职业技能的熟练掌握;它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泛的兴趣,是其理论技术和智力技能开发的重要基础;它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思考力,不仅要有动手能力,更要有动脑能力,在接受新知识与新技能时既能“知其然”,又能“知其所以然”;它在遵守规则的基础上,又要具备突破传统的勇气和理想;它具有勤于学习、勇于进取的精神,能够边工作边学习,工学结合、工学交替,在工作中不断学习;它必须具有团队合作精神,这是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电力高专所要培养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特点,不仅对于人才培养模式具有决定意义和导向作用,而且也是电力高专“双师”素质正确定位的基本前提。它要求电力高专教师具有育人为本的教育思想,向学生传递正确的教育信念和职业理想,奠定学生成才的思想基础;具有符合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目标要求的专业实践能力,具备一定的专业与教学科研能力,奠定学生成才的技能基础;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奠定学生成才的知识基础;具有宽厚的专业知识,能够通过不断学习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奠定学生成才的知识基础;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奠定学生成才的思维基础;具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注重学生分析判断能力的培养,奠定学生成才的思维基础;应高度重视学生创新人格的培养并将其渗透到专业教学和实践技能发展过程中,奠定学生成才的人格基础;应在专业教学中提高自己终身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力,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奠定学生成才的发展基础;具有“团队精神”,加强团组式教学,注重学生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奠定学生成才的生存基础。
  需要指出的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成长是一个综合培养的过程,是一项涵盖电力高专教育与职业岗位工作实践的系统工程。电力高专培养的对象是没有任何实际工作经验的青年学生,对学生所提供的主要是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道路上的“职前教育”那一部分。因此,对电力高专“双师型”教师专业实践能力的要求要适度,虽非“企业及社会中实践经验丰富的能工巧匠”,但必须满足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目标的要求;电力高专“双师型”教师必须掌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职业技能的规范性教育,抓住工作过程中最核心的东西,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努力夯实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成长的基础。
  二、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对策与实践
  1.构建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培养体系
  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以专业培养目标及教师的个体现状与发展要求为基础。为此,我们应确立以满足专业现状与发展和教师个体现状与发展的需要为出发点,以职业道德和教师基本素质培养为前提,以专业技能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重点,以自我学习、校本培训、行业实践、进修学习为基本渠道的教师“双师”素质培养体系,突出重视职业道德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导向性,重视职业技能和社会实践能力培养的实践性,重视名师、专业带头人培养的层次性,重视研究性教师培养的研究性,重视新理念、新技术运用的时代性,重视“双师”素质教师发挥辐射功能的示范性。
  2.构建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有效激励机制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关键。学校从管理层面上,要根据不同成熟度、不同成功类型、不同成长期对教师制定不同的提高“双师”素质的激励措施。一方面通过制定合理的硬性措施建立外在的督促机制,使教师达到相应规定的要求;另一方面以情感激励和待遇激励等人文关怀,建立内在的能动机制,从而形成教师提高“双师”素质的自我激励机制。如对“双师型”教师实行岗位的动态评聘,骨干教师与专业带头人的选拔,优先参加进修培训,优先安排教研、科研项目,优先晋升职称等。
  3.构建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对策支撑体系
  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对教师“双师”素质的特殊要求,构建提高电力高专教师“双师”素质的对策支撑体系,注重加强教师的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教育教学能力、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指导技能,以及教育科研等能力的培养。
  (1)强化电力高专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树立与时俱进的教育理念。应注重选派教师到国内外培训机构或定期进行校本培训,加强职业教育理论和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了解专业新技术和发展趋势,掌握“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有效模式,研究工作过程导向式的项目课程开发,学习工作过程导向的任务驱动式教学法,为“双师”素质的提高奠定基础。
  (2)进行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强化电力高专教师教育教学能力的培养。通过一体化的教学改革,就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行动领域为基点,将过去一门或数门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进行有机融合优化。它要求教师具备完成这一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所需的全部理论与实践教学能力,必将提高电力高专教师的“双师”素质水平。
  (3)有效利用校外社会资源,强化电力高专教师教育科研能力的培养。加强与普通重点高校的交流和国际合作,利用职业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强化继续教育,鼓励优秀中青年教师提高学历学位水平。深度开展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在产学结合的工作实践中提高“双师”素质。选派教师到现场一线参加工程实践,走产学结合之路,通过不同途径积极承担企业的职工培训和技能鉴定,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合作。同时,聘请发电企业工程技术人员担任专业顾问和兼职教师,与学校教师进行技术交流,实现优势互补。通过学校与校外社会资源的长期稳定融合机制,提高电力高专教师的“双师”素质。
  (4)有效利用校内实训实践基地,强化电力高专教师职业技能的培养。电力生产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电力高专学生的职业技能不断提出新的要求,电力高专实训基地也必须不断更新改造。学校要鼓励教师承担实训基地的建设任务,担任实训指导教师和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在专业实践中完善提高自己。
  (5)掌握必要的职业指导知识,强化电力高专教师职业指导技能的培养。电力高专教师掌握职业指导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形成职业指导技能,把职业指导贯穿和渗透到所有的教育教学环节中,全面提高“双师” 素质。
  (6)针对电力高专教师的个体特点,提供灵活多样的提高平台。对缺乏实践经验的专业教师进行普及实践技能的培训;对于来自电力企业一线的兼职教师进行教育教学能力的强化培训;对于中青年专业教师通过岗前培训、专项培训、在岗培训,提高其技术应用能力和专业实践教学能力。
  (7)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鼓励教师进行科研教研项目与高质量高级别高职高专教材的开发研究。这样,在提高教师学术水平的同时,了解和掌握行业的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了解和掌握职业教育的最新动态,促进“双师”素质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王祚昌.关于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5).
  [2]顾文明.谈“双师型”教师的培养途径和措施[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6).
  (责任编辑:张中)
其他文献
摘要:民族地区的现代教育技术发展是我国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主要针对民族地区当前现代教育技术发展现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通过树立现代化教育观念、加大教育投资、建设合理的师资队伍、共享教学资源和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为推进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进程提供思路。  关键词:民族地区;现代教育技术;教育现代化  作者简介:王根顺(1951-),男,甘肃秦安人,兰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高
期刊
摘要:地方院校在我国的研究生教育事业中总体呈现出培养单位数量多、规模小的特点。除少数地方院校可以与中央部委所属高校一比高低之外,多数地方高校在现行的教育评价评估中明显处于劣势,并且出现了地方院校特色弱化、办学趋同的趋势。地方院校唯有在利用地域优势、突出行业特色、注重服务地方、加强沟通交流等方面下足功夫,方能实现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的蓬勃发展。  关键词:地方院校;研究生教育;博士学位授予权  作者简
期刊
摘要:就文理分科、理工分科对大学生的不利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基础课教师所应承担的责任,认为教师要依靠高度的责任心、前瞻性的思想,并具备渊博知识和善于吸取新知识的能力、审美能力和一定的把握社会未来发展趋势的能力,才能帮助学生破除对科学的不正确认识,培养学生成为健全的人才。  关键词:基础课教师;责任;思想品质;能力  作者简介:李国峰(1975-),男,山西定襄人,内蒙古科技大学数理与生物工程学院
期刊
摘要:注重大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先决条件,提高大学生社会实践能力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高等学校应当通过竞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等有效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潜能,培养出具有创新能力的人。  关键词:个性化发展;社会实践能力;创新型人才  作者简介:郭维城(1980-),男,内蒙古乌盟人,沈阳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机械制造及自动化;肖楠(1980-),男,辽
期刊
摘要:本文针对目前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程序设计语言教学的多方面,如教学文件、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与手段及教学评价等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具体的改革措施。  关键词:程序设计语言;课程改革;教学文件;过程方法;教学评价  作者简介:许德鹏(1976-),男,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应用研究与实验;曾惠芳(1956-),女,江西赣州人,赣南师范学院
期刊
摘要:竞赛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最好手段,通过校内外的多种科技竞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学生的应用动手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培养适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本科人才。本文根据所在单位的实际情况,探讨了通过科技竞赛带动和促进学生进行专业学习的培养模式。  关键词:科技竞赛;电气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实践创新  作者简介:刘旭明(1975-),男,江苏宿迁人,金陵科技学院机电工程学院,讲
期刊
摘要:介绍了河南理工大学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专业的特点以及“焊接方法与设备”课程的主要内容,探讨了该课程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提出了从充分利用多媒体、问题—讨论式教学法、结合实践教学环节、注重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以及适当结合科研实践活动五个方面着手,以达到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的目的。  关键词:焊接方法与设备;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材料成型与控制  作者简介:徐冬霞(1980-),女,河南商丘人,河南理工
期刊
摘要:针对目前机电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上存在的不足之处,着重探讨系统化培养机电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改革思路并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学生实践能力;系统化培养模式;机电专业  作者简介:王亚静(1976-),女,陕西宝鸡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讲师,工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减速机结构改进;周佑喜(1963-),男,湖北武汉人,武汉生物工程学院机电工程系,
期刊
摘要:应用型人才培养正成为我国高校教育的热点问题,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在我国高校中数量最多。文章结合个案调查以行政管理专业为例,认为新建地方本科院校行政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制约条件主要有学校品牌影响力弱、专业理论积淀不够、产学研用结合度差、实践条件极为欠缺四个方面,并分别从优势性差异化人才培养思路、灵活性师资引进政策、项目带动产学研用结合、改革专业实践方案四个方面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期刊
摘要:通过跟踪调查就业毕业生,分析职业技术教学与实际需求之间存在的若干问题。根据调查结果,论证对毕业生就业后进行跟踪专业指导的深远意义,指导现在专业理论教学及实践教学。阐述延续教育的必要性,结合实际提出了改革的内容和一些建议。  关键词:职业技术教学;跟踪专业指导;教学延续性;延续教育  作者简介:刘玉莲(1966-),女,黑龙江望奎人,哈尔滨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动力系,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电厂热能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