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伴随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化,对现今的大学毕业生而言,无疑是机遇和挑战并存。高职生的就业形势更是不容乐观。因此,高职生在就业方面会面对很多心理逆境,探究高职生缺少社会化应对方式,社会上没有完善的支持系统。本文针对这些心理逆境从社会心理学的视角为高职生就业提供一些建议,希望能更好地在就业方面给予他们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高职学生 就业心理
如今,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1182所高职院校,在校生高达890多万人。而在就业方面却面临比本科生更难的困境,这是其特有原因所造成的。高职生主要的就业目的应当是深入基层单位,在实际就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与就业心理目标不符合的情形,大部分高职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深入更高的领域中,对此笔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究了高职生的就业心理。
一、对高职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逆境分析
(一)高职生这一个体缺少社会化应对方式
高职生正处于从不成熟迈向成熟的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等都体现出过渡性的特征,还处在幼稚与成熟、盲目与自觉和依赖与独立多种性质的矛盾中,他们经常会被外界环境影响,产生众多心理问题[1]。高职学生经常是通过对自己的观察、感觉、分析和评价认知自我。其一,他们的成熟度和经验水平非常有限,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和充分的了解;其二,高职生通常都不会关注社会生活和职业环境,所以,个体缺乏社会化应对方式,不能充分应对就业,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进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逆境。
(二)外部环境和传统就业模式造成的影响
传统教育方式为“精英教育”,当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都为精英人才,并且进入大城市就业。新世纪,我国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以前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成为现在的“大众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高职生在就业的时候,将眼光更多地面向实际而不是“理想”,但由于大多数高职生并没有真正了解过就业环境,而只是因为社会舆论和家长的想法,便让他们在对就业问题的选择上,更多地选择大城市中那些较为体面的工作,而完全将基层工作这一重心抛到了一边[2]。除此之外,人们对于社会中工作区域、职业类别的偏见,导致高职生需要承担重大的心理压力,不想投入基层工作当中。
(三)社会上没有完善的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教师、组织和团体对自己的支持,希望可以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进入社会投入到工作当中对高职生而言,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得到社会系统的支持。现实生活中在以下方面社会上对高职生就业的支持较为薄弱。其一,大部分学生是远离家乡来到异地读书,减少了和家长的沟通时间,他们很难在就业方面得到家长的建议。其二,学校在管理方面只对就业问题较为关注,完全忽视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更不能针对学生个性进行相应的就业心理指导。社会在这些方面没有对高职生进行有力支持,因此,他们在压力和挫折面前就会感觉无助,导致心理的困扰情绪变得更加剧烈。
二、怎样加强学生就业心理的建设
(一)关注社会心理效应给高职生带来的影响
从众效应就是因为群体给予引导和压力而导致自身行为向着大众群体所走的方向迈进。从此种效应的自身看,并没有好和坏之分,其作用主要取决于在何种场合或问题上表现出从众行为。在对高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辅导的时候,要对职业的人职匹配理论和长远的职业规划加强重视,并作特殊的强调,引导高职生深入基层工作当中,让高职生知道在基层工作当中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使高职生投入到基层工作中[3]。
(二)提高高职生就业的自我效能感
部分社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能够对自我效能感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自己所做事情的成败经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个人产生的情绪和具有的心理状态。所以,要想使高职生在基层就业面前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一定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重视,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指导学生对原因进行积极归纳,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旁协助学生,让他们可以积累更多成功经验,防止他们出现无助感;对学生进行相应鼓励和暗示,让他们提高自我效能,进而使学生面临就业的时候可以产生更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整合社会对高职生就业的心理援助机制
高职生步入社会进行就业不但是学校和学生的责任,而且是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责任,要想让高职生脱离就业心理的桎梏,就一定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健全的就业心理援助机制。我国政府应该针对高职生就业建立相应的发展法规,将行政调配与市场引导有机结合,对高职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到基层单位就业。与此同时,学校要与政府、有关单位联合,认真研究学生的就业心理,建立相应的引导机制,进而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有效引导,使就业心理指导更具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构建个性化的就业心理辅导,使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得到相应保障。
总之,目前依旧有很多心理问题存在于高职生就业过程中,如今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此种心理困境变得更加复杂。我们一定要对其加强重视,多方共同合作有效的解决此问题。我们应该相信在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和毕业生共同努力之下,高职生在就业方面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游飞.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初探——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6):249-249.
[2]肖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职生就业观消极影响及策略[J].速读(下旬),2014(1):171.
[3]罗笑.聋哑高职生不良就业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93-97.
关键词: 社会心理学 高职学生 就业心理
如今,高职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大主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我国现在已有1182所高职院校,在校生高达890多万人。而在就业方面却面临比本科生更难的困境,这是其特有原因所造成的。高职生主要的就业目的应当是深入基层单位,在实际就业的时候,经常会出现与就业心理目标不符合的情形,大部分高职生都希望自己能够深入更高的领域中,对此笔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探究了高职生的就业心理。
一、对高职生出现的就业心理逆境分析
(一)高职生这一个体缺少社会化应对方式
高职生正处于从不成熟迈向成熟的时期,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性方面等都体现出过渡性的特征,还处在幼稚与成熟、盲目与自觉和依赖与独立多种性质的矛盾中,他们经常会被外界环境影响,产生众多心理问题[1]。高职学生经常是通过对自己的观察、感觉、分析和评价认知自我。其一,他们的成熟度和经验水平非常有限,不能对自己进行客观和充分的了解;其二,高职生通常都不会关注社会生活和职业环境,所以,个体缺乏社会化应对方式,不能充分应对就业,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生活,进而出现一系列心理逆境。
(二)外部环境和传统就业模式造成的影响
传统教育方式为“精英教育”,当学生步入社会之后都为精英人才,并且进入大城市就业。新世纪,我国教育模式发生了重大改变,从以前的“精英教育”模式转变成为现在的“大众教育”模式,教育模式的转变需要高职生在就业的时候,将眼光更多地面向实际而不是“理想”,但由于大多数高职生并没有真正了解过就业环境,而只是因为社会舆论和家长的想法,便让他们在对就业问题的选择上,更多地选择大城市中那些较为体面的工作,而完全将基层工作这一重心抛到了一边[2]。除此之外,人们对于社会中工作区域、职业类别的偏见,导致高职生需要承担重大的心理压力,不想投入基层工作当中。
(三)社会上没有完善的支持系统
社会支持主要是指家庭成员、教师、组织和团体对自己的支持,希望可以从中获得物质和精神上的帮助。进入社会投入到工作当中对高职生而言,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节点,需要得到社会系统的支持。现实生活中在以下方面社会上对高职生就业的支持较为薄弱。其一,大部分学生是远离家乡来到异地读书,减少了和家长的沟通时间,他们很难在就业方面得到家长的建议。其二,学校在管理方面只对就业问题较为关注,完全忽视学生的就业心理问题,更不能针对学生个性进行相应的就业心理指导。社会在这些方面没有对高职生进行有力支持,因此,他们在压力和挫折面前就会感觉无助,导致心理的困扰情绪变得更加剧烈。
二、怎样加强学生就业心理的建设
(一)关注社会心理效应给高职生带来的影响
从众效应就是因为群体给予引导和压力而导致自身行为向着大众群体所走的方向迈进。从此种效应的自身看,并没有好和坏之分,其作用主要取决于在何种场合或问题上表现出从众行为。在对高校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辅导的时候,要对职业的人职匹配理论和长远的职业规划加强重视,并作特殊的强调,引导高职生深入基层工作当中,让高职生知道在基层工作当中也能够实现自我价值,进而使高职生投入到基层工作中[3]。
(二)提高高职生就业的自我效能感
部分社会心理学家一致认为,能够对自我效能感造成影响的因素有自己所做事情的成败经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和态度、个人产生的情绪和具有的心理状态。所以,要想使高职生在基层就业面前能够提高自我效能感,一定要对这些影响因素加以重视,制订有针对性的方案,指导学生对原因进行积极归纳,使学生增强自信心;从旁协助学生,让他们可以积累更多成功经验,防止他们出现无助感;对学生进行相应鼓励和暗示,让他们提高自我效能,进而使学生面临就业的时候可以产生更强大的心理适应能力。
(三)整合社会对高职生就业的心理援助机制
高职生步入社会进行就业不但是学校和学生的责任,而且是政府、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责任,要想让高职生脱离就业心理的桎梏,就一定要对这些资源进行整合,构建一个健全的就业心理援助机制。我国政府应该针对高职生就业建立相应的发展法规,将行政调配与市场引导有机结合,对高职生进行鼓励,让他们到基层单位就业。与此同时,学校要与政府、有关单位联合,认真研究学生的就业心理,建立相应的引导机制,进而对学生的就业心理进行有效引导,使就业心理指导更具实效性。高职院校应该根据专业特点、学生的性格特点和家庭情况构建个性化的就业心理辅导,使高职生的就业心理得到相应保障。
总之,目前依旧有很多心理问题存在于高职生就业过程中,如今日渐激烈的市场竞争促使此种心理困境变得更加复杂。我们一定要对其加强重视,多方共同合作有效的解决此问题。我们应该相信在政府、社会和高职院校和毕业生共同努力之下,高职生在就业方面一定会有新的进展。
参考文献:
[1]游飞.新常态下高职学生就业心理初探——以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36):249-249.
[2]肖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高职生就业观消极影响及策略[J].速读(下旬),2014(1):171.
[3]罗笑.聋哑高职生不良就业心理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湖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3):93-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