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生活化对课程本身的顺利开展是十分必要的,众所周知,这门课程是我国德育教学的重要依托,而德育本身便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同时教学的生活化对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是十分必要。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程所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相联系,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切身体会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多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并不困难,其关键点在于老师能否主动脱离教材、树立起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意识、帮助学生将课程内容回归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道理。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问题出现在了学生身边,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学生逐渐迷失自己,甚至误入歧途,而这些学生中不乏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优等生”,而他们的社会与法治课程的成绩同样也不会很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呢——这就是课程与生活的脱节,现阶段的课程内容虽然广泛地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不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那也无异于一纸空谈。
三、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新课标德育方针为总思想所制定出的一系列教学体系,着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并没有过于晦涩难懂的教学知识点,大多数知识内容也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是由过去的《思想品德》教材发展而来的,但是其教学内容更为广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更为紧密,在这样的良好前提下,若要将课程内容进行广泛的生活化,首先就要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主动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积极参与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率,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同时也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培养学生发掘生活的能力
正如上文所说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程所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相联系,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切身体会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生活化教学仅仅通过老师一方面的努力使完全不够的,老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培养发掘生活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所针对的是年龄较低的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没有成人一般丰富的人生阅历,但还是具备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的。就我们日常的教学经验而言,有些学生虽然有着一些和课程内容关系十分紧密的生活经验但是却没有发掘生活的能力,并不知道如何将课上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虽然观察、发掘生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种能力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是有着很大作用的,学生如果能够主动地发掘日常生活,并与所学知识相联系,那么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因此作为老师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兼顾日常教学还应帮助学生发掘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并勇于将这种学习经验与别人分享探讨,从而帮助课程的学习。
3.课堂内容的丰富与创新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较为单一,通常还是以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外加一些事实举例,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同时也很难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但是就课程本身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兼容性还是很强的,可以将很多教学方式融入其中,例如可以开设情景教学,老师通过安排一些情境短剧,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环境中,让学生们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深度,让学生们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也让学生今后在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还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学,一些感人至深的、教育性很强的影视作品对学生们的教育意义不亚于课程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所针对的学生们恰好处于一个乐于观赏影视作品、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通过这些正能量影片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更为主流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
4.关注社会热点增强课外实践
社会热点向来是学生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而这些热点同时能够检验他们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理解,学生的价值观是否与主流社会需求相符也可以通过他们对热点问题的探讨感受出来。在课堂上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敢于說出自己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增强课程的时效性,老师可以选取最近讨论较为激烈的问题着手,听取学生们的想法,并与学生们展开讨论,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沟通交流,让学生愿意与老师成为朋友,同时也更愿意投身于课程之中。增强课程的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回归于生活中,让生活与课程的练习更加紧密,例如一些与家人共同完成的课程任务可以增强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减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让学生可以理解家长的辛劳,从而更加真实地感悟生活。
总之,“知识源于生活也应当回归于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同样需要生活化的回归,各位教师朋友们需要帮助同学们将课程与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学习知识,从知识中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1]丁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7(3).
[2]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4).
[3]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2016(10).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生活化;教学方法
一、什么是生活化教学
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程所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相联系,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切身体会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由于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内容多为与实际生活息息相关的,因此这门课程的生活化教学并不困难,其关键点在于老师能否主动脱离教材、树立起生活化教学的教学意识、帮助学生将课程内容回归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在生活中感悟道理。
二、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生活化的意义
随着社会不断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各种各样的思想道德问题出现在了学生身边,面对这些问题很多学生逐渐迷失自己,甚至误入歧途,而这些学生中不乏一些学习成绩优异的“优等生”,而他们的社会与法治课程的成绩同样也不会很低,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这种现象的出现呢——这就是课程与生活的脱节,现阶段的课程内容虽然广泛地包含了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但是如果不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那也无异于一纸空谈。
三、如何开展道德与法治的生活化教学
1.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众所周知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以新课标德育方针为总思想所制定出的一系列教学体系,着重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教材本身也是图文并茂浅显易懂的,并没有过于晦涩难懂的教学知识点,大多数知识内容也是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虽然是由过去的《思想品德》教材发展而来的,但是其教学内容更为广泛,与学生的生活联系也更为紧密,在这样的良好前提下,若要将课程内容进行广泛的生活化,首先就要激发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可以主动将知识与生活相联系,积极参与进课堂教学。同时,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样影响着课程的教学效率,学生高涨的学习热情不仅利于学生对知识内容的吸收,同时也利于课堂教学的开展。
2.培养学生发掘生活的能力
正如上文所说所谓生活化教学就是将课程所学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事件相联系,从身边的实例入手让学生切身体会教学内容的一种教学方式,因此生活化教学仅仅通过老师一方面的努力使完全不够的,老师还应当帮助学生培养发掘生活的能力。道德与法治课程所针对的是年龄较低的中小学生,这个年龄段的学生虽然没有成人一般丰富的人生阅历,但还是具备一些基本的生活经验的。就我们日常的教学经验而言,有些学生虽然有着一些和课程内容关系十分紧密的生活经验但是却没有发掘生活的能力,并不知道如何将课上知识与实际生活相联系。虽然观察、发掘生活的能力并不是我们课程的教学重点之一,但是不容否认的是这种能力对《道德与法治》课程的顺利开展是有着很大作用的,学生如果能够主动地发掘日常生活,并与所学知识相联系,那么生活化教学的问题便可迎刃而解。因此作为老师而言我们不仅需要兼顾日常教学还应帮助学生发掘生活,引导学生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在生活中学习,并勇于将这种学习经验与别人分享探讨,从而帮助课程的学习。
3.课堂内容的丰富与创新
目前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方式大多较为单一,通常还是以老师的课堂讲解为主,外加一些事实举例,这种教学方式缺乏互动性,同时也很难调动同学们的积极性,但是就课程本身而言,《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兼容性还是很强的,可以将很多教学方式融入其中,例如可以开设情景教学,老师通过安排一些情境短剧,让学生参与到具体的环境中,让学生们可以在特定的情境中感受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深度,让学生们在近乎真实的情境中自主学习,这样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增强了师生的互动性,也让学生今后在遇到同样问题的时候可以从容应对。还可以多多利用多媒体帮助教学,一些感人至深的、教育性很强的影视作品对学生们的教育意义不亚于课程讲解,《道德与法治》课程所针对的学生们恰好处于一个乐于观赏影视作品、对于未知世界充满好奇的年龄,通过这些正能量影片的教育可以帮助他们树立起更为主流的价值观,并且能够帮助他们在较为轻松的氛围中自主学习。
4.关注社会热点增强课外实践
社会热点向来是学生们热衷讨论的话题,而这些热点同时能够检验他们对不同事物的不同理解,学生的价值观是否与主流社会需求相符也可以通过他们对热点问题的探讨感受出来。在课堂上老师应当鼓励学生们踊跃发言,敢于說出自己对一些热点问题的看法,这不仅能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热情,同时还能够增强课程的时效性,老师可以选取最近讨论较为激烈的问题着手,听取学生们的想法,并与学生们展开讨论,缩短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沟通交流,让学生愿意与老师成为朋友,同时也更愿意投身于课程之中。增强课程的课外实践可以让学生们将所学知识回归于生活中,让生活与课程的练习更加紧密,例如一些与家人共同完成的课程任务可以增强学生与家长的交流,减少学生与家长之间的代沟,让学生可以理解家长的辛劳,从而更加真实地感悟生活。
总之,“知识源于生活也应当回归于生活”,《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容同样需要生活化的回归,各位教师朋友们需要帮助同学们将课程与生活相结合,从生活中学习知识,从知识中感悟生活。
参考文献
[1]丁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中德育生活化教学方法浅析[J].新课程导学,2017(3).
[2]张蓉.基于生活化思维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模式的探讨[J].学苑教育,2017(4).
[3]王志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生活化教学模式的应用[J].新课程,201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