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问题的提出
合唱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合唱能培养学生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知能力。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演唱的作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声部歌曲,要求学生的声音和谐、统一,学生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又要与其它声部协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中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同时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强化中学合唱有效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合唱有效教学策略
(一)挑选音乐素养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组建合唱队,合理划分声部。合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合唱队成员应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有较强表现力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挑选这些音乐素养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组建合唱队,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化训练。声部的划分首先是依据队员的歌唱音域。通常是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队员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队员划分为低音部,其次音色的明暗、厚薄也是调配声部的一个依据。通常把声音比较明亮、清澈、柔和、轻盈的分到高音声部,把声音比较浓郁、深沉、浑厚、结实的分到低音声部。两声部人数比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般是6:4,也可以人数基本相等。
(二)加强合唱歌曲的欣赏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合唱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加强合唱歌曲的欣赏教学,让学生欣赏经典合唱歌曲(最好是浅显、旋律动听、有特色的作品),启发引导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及独唱效果的差异,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领悟合唱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可先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三)贴近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要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合唱教学,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考虑中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进行教学。如可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等经典作品,结合领唱、轮唱等形式进行合唱教学,如《在阿维翁大桥上》。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优秀合唱曲目的片断稍作修改作为教学内容,可提高合唱教学成效。如《大海啊,故乡》混声四部合唱的尾声部分就可以稍作修改,两个声部互为补充,具有轮唱的感觉,学生则比较容易学习。
(四)重视学生气息与发声的基础训练以及学生视唱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歌唱的原动力气息,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中优美的发声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吐字吐音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学生气息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呼吸并自主控制气息,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并有节制地使用气息歌唱,以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教师还应加强学生正确发声的训练,明确指出群体发声的要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头声发声方法与轻声唱法,同时要求学生用良好的气息配合自然放松地歌唱,将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使声音达到高度的统一,真正获得合唱音色的统一,达到声音和谐、均衡的效果。
(五)应用多样化方法进行合唱训练,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展开班级合唱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注意节拍整齐,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和谐,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1.先分后合
教学两声部歌曲,可分别教学两个声部,然后分声部结合以形成合唱。也可以先将齐唱部分的第一乐段与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合起来教唱,熟练后,再练习接唱第二声部,重点练习由齐唱进入合唱时第二声部的旋律衔接,循序渐进,解决合唱难唱、第二声部难唱等问题。
2.先难后易
第二声部比较难唱,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二声部的畏难情绪,可先直接教第二声部,也或者可以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先难后易,促使学生练好合唱。
3.听唱结合
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帮助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在学生练习合唱时,教师可在学生练唱某一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并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使学生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4.发挥重唱优势
二重唱的形式与二部合唱较相似,教师应给学生个人练习机会,让部分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逐步练习二重唱,以示范和带动唱的方式,提高整体的二声部合唱水平和能力。
5.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的特点是各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即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良好的演唱基础。
6.第二课堂活动
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校园合唱艺术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各级各类的合唱比赛或者一些合唱基本功培训,以调动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与积极性,最终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教学中应遵循合唱训练的科学原则,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合唱教学活动情境,增强参与合唱训练的趣味和愉悦性,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合唱的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合唱综合能力,促进合唱教学,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张虹.中学生合唱艺术的训练与提高[J]教学与管理
[3]郭文德.校园合唱训练[M].新华出版社
[4]钱大维.合唱訓练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
合唱是中学音乐教育的主要教学形式之一,合唱能培养学生独立感、协调感、均衡感等综合音乐感知能力。合唱是集体的歌唱艺术,演唱的作品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多声部歌曲,要求学生的声音和谐、统一,学生既要独立完成自己承担的声部演唱,又要与其它声部协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听觉,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促进中学生综合音乐素质的提高,能培养学生的群体意识和协作精神,同时能塑造学生的人格品质。因此,强化中学合唱有效教学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中学合唱有效教学策略
(一)挑选音乐素养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组建合唱队,合理划分声部。合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识谱能力、听音能力与歌唱基本技能,合唱队成员应是学习成绩优良、有良好的声音、较宽的音域、音调准确、听辨能力较强,有较强表现力并对音乐感兴趣的学生,教师首先要挑选这些音乐素养与能力水平较高的学生组建合唱队,并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强化训练。声部的划分首先是依据队员的歌唱音域。通常是将高音区发声轻松自如、音色清亮充实的队员划分为童声高声部,将高音区发声紧张、吃力,而低音区发声坚实、宽厚自然的队员划分为低音部,其次音色的明暗、厚薄也是调配声部的一个依据。通常把声音比较明亮、清澈、柔和、轻盈的分到高音声部,把声音比较浓郁、深沉、浑厚、结实的分到低音声部。两声部人数比例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一般是6:4,也可以人数基本相等。
(二)加强合唱歌曲的欣赏教学,引导学生领悟合唱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原动力,教师应加强合唱歌曲的欣赏教学,让学生欣赏经典合唱歌曲(最好是浅显、旋律动听、有特色的作品),启发引导学生比较合唱与齐唱及独唱效果的差异,通过欣赏提高自身对合唱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聆听声部的旋律性及声部间的层次感,训练和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觉,提高对合唱的感知能力,领悟合唱丰富的表现力,激发学生学习合唱歌曲的兴趣,可先从欣赏优秀合唱作品入手,培养学生对多声部合唱的兴趣,让学生在欣赏中尽情感受多声部效果,建立和声概念,从而使学生深刻体会合唱的作用和情韵,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力。
(三)贴近学生实际,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要吸引更多学生参与合唱教学,教师应贴近学生实际,考虑中学生音乐素质、年龄、性别等各方面的限制,在所选择作品时我们应结合学生的生理年龄、嗓音、学生对音乐的热爱程度、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学生的参与意识等,选择合适的合唱作品进行教学。如可选择学生耳熟能详的《黄河大合唱》、《游击队歌》、《同一首歌》《让世界充满爱》等经典作品,结合领唱、轮唱等形式进行合唱教学,如《在阿维翁大桥上》。另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音乐基础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优秀合唱曲目的片断稍作修改作为教学内容,可提高合唱教学成效。如《大海啊,故乡》混声四部合唱的尾声部分就可以稍作修改,两个声部互为补充,具有轮唱的感觉,学生则比较容易学习。
(四)重视学生气息与发声的基础训练以及学生视唱能力的培养,以提高学生的合唱能力。歌唱的原动力气息,正确的呼吸方法是歌唱中优美的发声音质、良好的音准以及清晰的吐字吐音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学生气息训练,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呼吸并自主控制气息,坚持不懈强化训练,并有节制地使用气息歌唱,以获得良好的歌唱效果。教师还应加强学生正确发声的训练,明确指出群体发声的要点,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头声发声方法与轻声唱法,同时要求学生用良好的气息配合自然放松地歌唱,将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使声音达到高度的统一,真正获得合唱音色的统一,达到声音和谐、均衡的效果。
(五)应用多样化方法进行合唱训练,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应根据学生心理特点,采取多种方式进行练习,除分部齐唱外,还可采取小组对唱、二人重唱、师生合唱等多种形式展开班级合唱有效教学,引导学生注意节拍整齐,声部的音量要均衡,和谐,做到正确演唱自己声部的同时能倾听另一声部,切忌争相盖过另一声部而大声喊叫、抢拍、超赶速度,激发学生兴趣,以提高教学效果。
1.先分后合
教学两声部歌曲,可分别教学两个声部,然后分声部结合以形成合唱。也可以先将齐唱部分的第一乐段与合唱部分的第一声部合起来教唱,熟练后,再练习接唱第二声部,重点练习由齐唱进入合唱时第二声部的旋律衔接,循序渐进,解决合唱难唱、第二声部难唱等问题。
2.先难后易
第二声部比较难唱,教师要帮助学生克服对二声部的畏难情绪,可先直接教第二声部,也或者可以把二声部先拿出来让学生模唱或做发声练习,待学生对第二声部有了一定的把握后,再教第一声部,先难后易,促使学生练好合唱。
3.听唱结合
合唱练习中,学会各声部旋律后,要尽可能让学生在声部的丰富音响中进行听、唱的练习,帮助学生感受合唱的效果,并获得较为全面的合唱技巧。在学生练习合唱时,教师可在学生练唱某一声部时,用琴伴奏另一声部,或范唱一个声部,用琴伴奏另一个声部,训练学生的听、唱能力,并锻炼学生的抗干扰能力,使学生在听、唱中不断提高演唱水平。
4.发挥重唱优势
二重唱的形式与二部合唱较相似,教师应给学生个人练习机会,让部分演唱水平较高的学生逐步练习二重唱,以示范和带动唱的方式,提高整体的二声部合唱水平和能力。
5.用轮唱做过渡
轮唱的特点是各声部有规则的相互模仿,即后面的声部按一定时间距离依次模仿前一声部的旋律。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唱好歌曲旋律,音高、节奏准确,把握自己的声部,保持各声部的独立和清晰,不受另一声部的干扰,为两声部不同旋律的合唱奠定良好的演唱基础。
6.第二课堂活动
教师还可利用课余时间,组织一些校园合唱艺术团体,开展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如各级各类的合唱比赛或者一些合唱基本功培训,以调动学生参与合唱的兴趣与积极性,最终提高合唱教学的质量。
三、结束语
教学中应遵循合唱训练的科学原则,丰富教学的形式和手段,积极创设合唱教学活动情境,增强参与合唱训练的趣味和愉悦性,持之以恒,循序渐进,培养学生审美能力、识谱能力、演奏能力、合唱的表现能力与合作能力,以提高学生的合唱综合能力,促进合唱教学,提高中学音乐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杨鸿年.童声合唱训练学[M].人民音乐出版社
[2]张虹.中学生合唱艺术的训练与提高[J]教学与管理
[3]郭文德.校园合唱训练[M].新华出版社
[4]钱大维.合唱訓练学[M].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