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建文帝迷踪

来源 :海峡摄影时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kadj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靖难之役”,又称“靖难之变”,是中国明朝建文年间发生的内战,之后建文帝“不知所踪”,成为一桩历史悬案。
  史家追索,十个甲子,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2008年的1月3日上午,在福建省宁德市蕉城区金涵乡上金贝村登山道施工中,施工人员发现一座古墓。墓地上数十件奇特石构件让工人们惊奇不已,他们马上报告了当地文物部门。宁德市博物馆工作人员立即赶赴现场踏勘,并翻阅了当地文史资料,却没有发现有关这座古墓的任何记载。当地人传说这是一座姓金的太监墓。然而墓地上散落着的龙形石脊的构件,却显示出墓主人的尊贵。
  那么,这个神秘的墓主人是谁呢?
  金贝古墓迷云
  登上上金贝后山的八仙顶远眺,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洋洋大海汇于东南,众水所归,合于形家所谓水汇者,尽显虎踞龙盘之势,是理想的风水宝地。
  八仙顶下,这座夹藏于两山之间的神秘古墓,你是很难发现它的存在的。即使你从此山拾阶而上,望着相近的墓山,由于树林的遮挡,不经意间,你也很难发现有一座古墓深藏其间并与你擦肩而过。这样看似随意却是匠心独具的隐身选择,却也让后人联想到墓主人有着不想让人知的秘密。而且,据研究人员考证,明永乐年,金邶寺周边道路多数被毁,以至其周边地带出现了许多“断头路”。走进墓地,不同于闽墓的格局和舍利塔的相融合,不是专家也能看得出墓主人来自异地的特殊身份。那么他到底是谁?
  墓地用罗盘定位,发现朝向是坐癸向巳,水出巽口,竟然与北京十三陵中的明长陵采取相同的坐向。
  宁德市方志委副主任、宁德建文帝研究小组组长王道亨表示,这座古墓的确十分奇特。一是规制非同一般,它沿袭了明孝陵的宝山的楼制特点,只是宝山被舍利塔代替。二是古墓整体格局非同一般,五级墓埕。从坐向来看更非一般,该墓石刻构件形制更显明初皇家规制。而此处的如意云石刻与莲花座造型反映出来的墓主的宗教信仰与朱元璋是一脉相承的。
  古墓整体格局非同一般,古墓总体从内到外由舍利塔、拜亭、墓坪三部分构成,整座墓占地近200平方米。古墓为弧形条石砌成官帽椅状的主陵,五级墓埕,中设拜亭,体现明初“王”的规制,而陵前置金水河、金水桥,与南京明孝陵如出一辙,体现“帝陵”气派。
  墓顶如意云石刻,舍利塔莲花座须弥座,横向如意云花纹,与明故宫、明孝陵、明中都凤阳旧城墙遗址的如意云石刻件、莲座图饰相似,是大明皇帝、皇后、皇太子和诸皇子等皇家主要成员所享用的规制。而五级台阶与九级墓墙等暗含的“九五”术数,墓手龙形石刻,又处处体现了“帝”的规格。
  舍利塔背面的碑文已被神秘的铲除。在舍利塔的正面,有一段碑文“御赐金襕佛日圆明大师第三代沧海珠禅师之塔”。
  2009年8月25日,经过多方实地研究考证后,南京大学明史研究领军人物潘群教授、明史学者马渭源等中国明史研究专家认定:明代第二位皇帝朱允炆不仅最终出亡福建宁德,且最后还葬在那里,上金贝古墓就是他的魂归之所。
  郑洽潜伏疑踪
  《明史考证》是著名明史专家黄云眉先生的著作。
  在这本著作里,黄云眉先生引用了明末清初的史学家潘柽章先生的著名论断:“意是成祖屯兵金川,遣人奏章,实欲使惠宗自以为计。而京师辽阔,东南一隅,燕师势难遍及,仓卒潜行,谁为物色之者,而又何必假途隧中也?况惠宗是日尚能手诛徐增寿于左顺门,则非坐困宫中可知?”
  这段话的意思是:朱棣进军南京,破了金川门后,停止进攻,在那儿观望。他是在等待建文帝自行了断或向他投降。但是,朱棣的如意算盘打空了。建文帝与其亲信大臣早已逃往“东南一隅”某处,因为那儿燕军势力一时难以到达。
  而福建宁德,正是处于中国的“东南一隅”。
  自2008年上金贝发现神秘古墓以来,建文帝研究小组在紧锣密鼓追寻建文帝由浙入闽佐证的过程中,一个在建文帝身边最忠诚的从亡大臣——郑洽,在上金贝山脚下的郑岐村意外的浮出水面。
  郑洽,浙江浦江郑义门郑氏第八世孙,是建文朝时的翰林待诏。建文新政,重用文人,郑洽身为翰林待诏,与建文帝关系非同寻常。
  据谷应泰著《明史纪事本末·建文逊国》卷17记载:靖难之役后,建文帝身边有22名大臣随之逃亡,郑洽便是随亡大臣之一。郑洽跟随建文帝出奔后,不知所踪。郑义门郑氏后人苦苦追寻600年。
  郑岐村位于上金贝所在的南山脚下约5公里处,与建文帝陵遥遥相望。
  翻寻郑岐村郑氏家谱,《郑氏宗谱》取名为《白麟谱》,这是不是告诉后人——郑家的根系源自浙江浦江郑义门前的白麟溪?
  郑氏祠堂里,供奉着郑家始祖——郑岐,又名郑三合。那么郑家祖宗郑岐就是郑洽吗?古书《作法六秘说》云:“离者,合之反也。岐者,洽之反也。”洽者,三之合也。这是否是郑洽巧用古文字拆解反证法告诉后人,郑岐就是郑洽?
  自2008年以来,在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的指导与帮助下,福建省宁德市郑岐村郑姓宗亲与浙江省浦江县郑义门郑姓宗亲从三省五地《郑氏宗谱》研究入手,经多次互访、考察、考证、确认,在众多的实物证据与史料证据的支持下,双方一致认定郑岐村郑姓始祖郑岐(又名郑三合)就是郑义门600年来苦苦寻找而总是下落不明的八世祖郑洽,也就是跟随建文帝出亡的22位从亡大臣之一。
  2010年农历二月初八,郑岐村郑姓代表到郑义门认祖归宗,郑义门郑姓宗亲举行了隆重的认祖归宗庆典。
  郑义门郑氏宗亲会会长郑隆喜说,建文帝葬在山上,郑洽葬在山脚下,这完全符合忠智公郑洽的忠臣性格,生为建文帝护卫,死为建文帝守陵。
  郑洽的发现,为建文帝由浙入闽,出亡“东南一隅”——福建宁德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云锦袈裟密码
  公元1402年,明朝建文四年六月,燕王朱棣攻破南京金川门城墙,一路向明故宫杀来。   钦天监少监将其跪献与建文帝。匣内除僧帽、僧鞋、度牒、剃刀、银两和羊皮纸逃亡线路图外,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件护身袈裟。
  建文帝仰天长叹,只好身穿袈裟,按逃亡线路图所指,一路南逃。
  无独有偶。在福建宁德支提寺也一直珍藏着一件神秘的袈裟。这件袈裟被称为五爪金龙紫衣袈裟,袈裟上有九条金线织成五爪金龙,距今已有500多年历史。
  这件五爪金龙紫衣袈裟呈梯形,上宽216厘米、下宽300厘米,两边长108厘米。它由18种不同颜色的云锦面料有机地裁剪、缝纫而成,光面料颜色就有10 种。云锦面料极其繁杂细腻,不论面料的颜色、织物组织、经纬密度都有明显的区别,包含了库缎、库金、织锦、妆花等工艺,几乎囊括了云锦的全部品种。
  “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风雾绡空,新样小团龙”这是明末文人吴梅村赞美云锦的词句。
  云锦是最为华丽高贵的锦缎,是中国丝绸的皇冠。南京云锦是御用‘贡品’,用料考究、织造工精,花纹色彩典丽精美,人们把它比喻如天上云霞般的美丽,故称“云锦”。
  明代是云锦发展的最重要时期,而支提云锦袈裟是明朝一件划时代的云锦作品。
  按《支提寺图志》记载,这件袈裟为明万历帝所赐,是明中期的稀世珍品。但南京云锦研究所设计室主任、云锦专家张洪宝认为,这件袈裟应是明永乐之前制作的宫廷御用珍品,是现今为止发现最早的南京云锦稀世瑰宝。
  充满神秘色彩的宁德支提寺云锦袈裟规制特别,迷雾重重。
  这是一件与明初皇家或皇帝有关的极品袈裟,它向世人透露出了三个关键性的“密码”:
  这是一件与明初皇家或皇帝有关的云锦袈裟;享用该袈裟的主人应该是贵不可言的人间之主;这件袈裟的主人曾经当过皇帝后又当了和尚。
  要具备这样三个要件,在大明帝国的列帝中只有建文帝。
  毁寺治吏之变
  建文帝的有关史料已经被朱棣清理殆尽。在正史中,我们已经难以还原那段历史的真相。靠田野考古实地调查与严密的逻辑推理,或许是打开这扇沉重的历史之门的金钥匙。
  翻开明嘉靖版、万历版《福宁州志》《宁德县志》和清乾隆版《宁德县志》,我们发现了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宁德历任知县共有190多人,都有名有姓,唯独明永乐五年至十六年间的三任知县姚某、李某、包某有姓没名。
  永乐五年,是郑和送千尊铁佛到支提寺的敏感年份。接着,永乐17年冬,礼部尚书胡濴受命专访建文帝踪迹,奉使闽粤。
  从永乐五年到永乐十六年间,宁川大地到底发生了什么惊天之变?会令这三任知县一反常态的有姓没名?
  “不知香积寺,树里入云峰,古木无人经,深山何处钟?”
  这个曾经号称“宁川五大禅林”的香积寺,如今残破的石柱石鼓,散落的饮马槽,古旧的僧道,映衬着落日余晖,荒草凄凄,好像都在诉说着这里曾经不绝的香火与喧嚣。
  沿着古官道往前走,层层叠叠废弃的山寨城墙依山而砌,高至山顶,绵延一公里许至古官道隘口,直下山崖,便是直达三都澳的出海口。这就是当地赫赫有名的龙马山寨。
  香积寺和龙马寨都处于古官道的要隘。这里曾经发生了什么?至于寺毁寨亡呢?
  经过三年多来大量的田野调查,宁德市建文帝研究小组惊奇的发现,明永乐年间(公元1403年~公元1424年),在浙南至闽东、闽东至闽中的古官道两侧,共有几十座寺庙被朝廷与官府焚毁,大批僧人被杀。
  王道亨说,永乐年间毁寺杀僧的史实是客观存在的,不仅闽东一地有,别处也有,不过朱棣烧毁的都是临济宗这一派的寺庙。因为建文帝的主录僧溥洽是临济宗的天下总掌门人,整个临济宗派系所属的寺庙与僧人都是支持建文帝的,所以,临济宗的寺庙与僧人也就在劫难逃了。
  根据明谈迁《国榷》《明神宗实录》记载,从永乐四年到永乐十年之间,福建省官场上先后有11个大员倒台,福宁州与宁德县亦有100多名官员被处置。
  这种历史现象说明了什么?
  马渭源表示,前后一年多时间里,福建官场这么多的高层官员倒台,虽指责说他们倒台的主要原因是贪污,还有人说是因为他们对福建海域猖獗的倭寇围剿不力,就这么简单?朱棣可能已经嗅到:建文帝出亡福建闽东地区了,而福建地方官员居然“玩忽职守”,但他先前已经告诉全国臣民:建文帝阖宫自焚了,所以只好以治贪为名,将这些“不讲政治”的封疆大吏们逐一收拾。
其他文献
声名鹊起  万籁声1903年2月20日出生于湖北省武昌市葛仙镇(今鄂州市葛店镇),自幼习武。1918年,考入国立北京农业大学。正是在这所学校,他与中华武术结缘。  在大学里,万籁声跟随当时的北京永胜镖局总镖头赵鑫洲苦学了3年少林六合功夫。以后,万又拜自然门大师杜心五为师,得到其自然门内功秘传之后,又先后拜刘白川、王显斋、王荣标等名师,均得到了他们的真传。  在读书和留校任教的8年中,除了上课,万籁
期刊
“到达尤溪联合山,山路弯曲十八盘。万壑天风过耳畔,千亩梯田入云巅。紫燕剪水秧田里,白鹭翻飞竹海间。雄鹰展翅九天外,坦荡心胸只等闲。”福建省尤溪县联合乡的连合梯田可与云南云阳的梯田媲美。  每年的4月至6月间,尤溪联合的梯田总能吸引无数的摄影爱好者,这里古朴、秀美、如诗如画,充满神奇的魅力,这片东南最美丽的梯田,早已随一张张精美图片,定格在人们心中。  联合梯田位于尤溪县联合乡,走进联合梯田,仿佛进
期刊
自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前后,“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至“乾隆二十八年(公元1763年)秋诏焚少林寺”,1100年间,泉州少林寺经历了三兴三废的历程。  始建于龙朔 废于天佑  清蔡永蒹《西山杂志》转引唐《闽中记》云:唐龙朔元年(公元661年)以前,“智空入闽中,建少林寺于清源山麓,凡十三落。” “少林寺十三进,周墙三丈,陇田百顷,树林茂郁。” “天坛傍少林寺,智空禅师拜会王太守,
期刊
莆田南少林是历史上的武林圣地,曾以“南拳北腿”与河南嵩山少林寺遥相呼应,世称“南北少林”,是我国佛教禅宗文化遗产和少林南拳的发源地。广泛流传于莆田民间的南少林武术是中国传统武术的主要种类之一。其起源于南方少林寺僧武术。据史料记载,在明代末年的反清复明运动中,莆田西天尾南少林寺被清廷重兵围剿焚毁,寺中武僧流散隐入莆田民间,于是少林寺武术开始在莆仙民间传承,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  莆田武风盛由少林
期刊
由中共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化厅、福建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海峡文化艺术经纪有限公司承办的“八闽神韵——福建当代书画名家作品海内外巡回展”将于浙江杭州、香港、台湾、山东济南、福建福州等城市展出。巡展首站即将于2013年7月18日~28日在杭州浙江美术馆举办。  本次海内外巡回展,集结36位具有鲜明艺术风格的福建书画名家,堪称福建当代书画艺术的“梦之队”。展出的200多幅精品力作,无论是立意的高
期刊
6月25日,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海峡摄影时报社、武夷华泰地产公司联合主办的“文化山水·世界武夷”2013网络摄影大赛6月赛评选揭晓。6月赛共收到参赛作品300余幅。共评出10幅入围作品。其中,红菇的《神奇火焰山》、华城的《三才韵画》获优秀奖,各积2分,其它8幅作品入围,各积1分。  《神奇火焰山》(优秀奖)积2分红 菇 摄  《三才韵画》(优秀奖)积2分华 城 摄  《武夷九曲晨曦忙》(入选)积1
期刊
由福建省摄影家协会网和福州大扬影像俱乐部联合主办的“大扬影像杯”摄影月赛4月赛日前评选揭晓,12幅作品获奖。林琦墅的《春意》荣获一等奖,徐晓红的《别有洞天》、吴巧勤的《棒棒糖的味道》获二等奖,徐月明的《逛街》、胡任之的《小镇一隅》、黄长波的《心愿》获三等奖,黄琳等6位作者获优秀奖。  《春意》(一等奖)积分:10分 林琦墅 摄  点评:简洁的色彩、干净的画面以及富有形式的结构和那一抹绿的点缀,都让
期刊
人物名片  许洪 福建诏安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教育学会书法教育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书画艺术家协会副主席。  个人诗词、书法作品曾多次在全国性大赛大展中获奖。书法以“赵书”见长,入“赵”而出“赵”。除经典名句外,其书法作品以书写自己原创的诗词为主。  近年来潜心于书法创作和培养人才,先后担任多场书法大赛主任评委。组织《弟子规》《二十四孝》书画创作活动,并主编多本参赛作品
期刊
少林在闽中  历兴废千年沧桑  相对于嵩山少林的一脉相承,福建南少林则显得命途多舛:  莆田南少林寺原名“林泉院”,建于南朝陈永定元年(公元557年),清初被焚毁。  泉州南少林寺原名“镇国东禅少林寺”,建于唐乾符(公元874年~公元879年)中年,历经三兴三废,至清乾隆年间被焚毁。  福清南少林寺始建于唐代,毁于战乱。  ■ 林泉院夕照  1986年,文物普查时在莆田西天尾镇北部林山村层峦叠嶂的
期刊
当前我国即将进入“七下八上”主汛期的关键时段和台风多发期,汛情形势复杂严峻,要以确保^民群众生命安全、确保重要堤防和重要设施安全为统领,着力防范流域眭大洪水,防范山洪、滑坡、泥石流等次生灾害。切实做好气象、水文监测预报和灾害预警,加强洪水调度,最大限度发挥水利工程防灾减灾效益。强化应急值守,加强堤坝、圩垸及水库、水电站的巡查,及时处置险情,加强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尽快恢复水毁工程,完善受威胁群众的避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