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出发,通过树立素质观、人本观、主体观等创新意识,进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探索。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的创新思维火花在课堂上绽放。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创新思维具有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综合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以及思维成果的独创性等特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辩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发现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表扬,使之振奋精神。学生从细微处体会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设疑问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问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提倡质疑善思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要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学会标新立异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麻雀》一文,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猎人一走,它不是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吗?”这位学生的质疑应该肯定,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学生说:“猎人应唤开猎狗,并把受伤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再离开。”有的说:“小麻雀是被大风刮下来的,鸟窝在树上不安全,应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
四、深化思维,让学生学会突破障碍
狭隘的观念,沮丧的心情,压抑的氛围等都会使我们缺乏创造力,我们要能够认识障碍,进而克服障碍,促使创造力的产生。要突破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思维定势,不思变通;过于严谨,死抠字眼;崇尚权威,唯我唯上;从众心理,跟随大局;信息饱和,无法切入;胆怯自卑,缺乏自信;兴趣狭窄,倦怠懒惰。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成了许多课堂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语文课上,我们常看到,为了板书某个词,抑或为了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教师会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穷尽“追问”之能事,直至挤出“正确结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结束语
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培勤,许红琴·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2]张晓梅·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法[J]·湖南教育, 2001, (23)·
[3]王培勤,许红琴·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4]葛江利·小马是真的不动脑筋吗[J]·小学语文教师,2004, (6)·
[5]郑明江·接受性学习不可缺失[ J]·小学语文教学,2007, (9)·
[6]李本华·新课改“变异”现象探析[J]·小学语文教学,2008, (1)·
[7]田本娜·创造性语言训练和发展创造思维[J]·湖南小学教师, 2001, (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创新思维
创新思维是人类创造力的核心和思维的最高级形式,是人类思维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和最富有成果的一种思维形式。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离不开知识的增长与发展,而知识的增长与发展又是创新思维的结果。创新思维具有思维形式的反常性,思维过程的综合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以及思维成果的独创性等特点。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创新思维是可以训练的,区别仅在于通过训练所取得实效程度的不同。
一、激发创造兴趣,鼓励创新精神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积极探索新知的欲望。例如在教学《司马光》、《乌鸦喝水》这样的课文时,教师可以精心设计这样的启发性问题:如果你遇到司马光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你能帮乌鸦想出别的办法吗?结果小同学七嘴八舌,争辩激烈,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正是在这种热烈讨论中受到了锻炼。这样不仅让学生对汉语拼音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也使学生的语言能力得到了发展。在课文教学中,教师要彻底改变过去一灌到底的方法,让学生睁大眼睛发现,发现好的词语,发现好的句子,好的描写,每一个发现都是学生自己的收获,特别是对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更多关注些,尊重他们的人格,激励其上进,尽量捕捉其“闪光点”给予表扬,使之振奋精神。学生从细微处体会教师对他们的尊重和关怀,这样学生心情舒畅,课堂上学生敢于大胆开口,师生在教学中产生和谐的共鸣,增进了相互的情感交流,充分调动了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激活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儿童时期是创新思维培养的最佳时期,他们往往凭借敏锐的观察,直接理解多元求异等,这些都是创新的重要表现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设疑问应是重要手段,教师应通过设疑问激活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学习,只有提出问题,才能想办法解决问题,主动探索和思考。鼓励学生发展独特见解,提倡学生争辩,通过争辩,学生的主体意识大大增强,个体潜能就能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学生针对课题进行质疑。学生问:“天堂”是什么?鸟的天堂是怎样的?为什么叫做鸟的天堂?带着这些问题学生们去文中探索、发现问题。学生们通过阅读领悟,纷纷谈出体会、课文表达了作者对鸟的天堂的喜爱之情、留连忘返。有一学生突然站起来说:“既然作者这样喜爱鸟的天堂,又为什么写道:“有一点留恋”呢?“这一问,又引起了同学们尽情地争辩。又如在教学《狐假虎威》时,大部分学生说狐狸如何狡猾,借老虎的威风欺骗百兽,有一学生说:“狐狸它很聪明,会保护自己,如果不这样,就会被百兽吃掉”。这样一来,课堂气氛民主、融洽、活跃,也给学生思维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培养了他们的创新精神
三、提倡质疑善思
“删繁就简三秋树,领异标新二月花”。语文课是美的,这种美潜伏在语言的深处。许多课文所蕴含的美可能藏在一句话、一个词、一个标点之中。语文教师要善于向学生传递语言深处的美,要引导学生读懂文字背后的东西,想常人所不敢想的问题。从而达到启迪思维,学会标新立异的目的。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完美即死亡”。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这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语文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质疑问难,鼓励学生大胆创新。“一切创造从疑问开始”、“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开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如教《麻雀》一文,文章结尾处写道:“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走开了,而那只可怜的小麻雀仍在地上”。这时,有学生提出疑问:“猎人一走,它不是还会被野兽吃掉或饿死吗?”这位学生的质疑应该肯定,这时教师可因势利导,请学生给课文换个结尾。有的学生说:“猎人应唤开猎狗,并把受伤的小麻雀放回树上再离开。”有的说:“小麻雀是被大风刮下来的,鸟窝在树上不安全,应该……”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火花迸发出来了。
四、深化思维,让学生学会突破障碍
狭隘的观念,沮丧的心情,压抑的氛围等都会使我们缺乏创造力,我们要能够认识障碍,进而克服障碍,促使创造力的产生。要突破的障碍主要包括以下内容:思维定势,不思变通;过于严谨,死抠字眼;崇尚权威,唯我唯上;从众心理,跟随大局;信息饱和,无法切入;胆怯自卑,缺乏自信;兴趣狭窄,倦怠懒惰。教学中,寻求“标准答案”、“正确结果”似乎成了许多课堂一种定势了的思想模式和合理化了的操作程序。语文课上,我们常看到,为了板书某个词,抑或为了得到某个问题的答案,教师会不惜宝贵的课堂时间,穷尽“追问”之能事,直至挤出“正确结论”来。这样的教学活动,完全是对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扼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尽量引导学生用发现的眼光,独辟蹊径,尽量避开常规思维,立体地、多方位地审视问题,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感受体味,得出自己的独特见解。
五、结束语
如果教师具有创造意识和民主意识,就会去创造一种适合发展学生创造性的师生和谐的民主环境。因为学生的学习创造性是需要多多鼓励的,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提问、回答问题中的一些创造性的火花,及时给予鼓励、给以表达的机会,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意见。教师能做到以上两点,学生学习的创造性自然会得到充分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培勤,许红琴·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2]张晓梅·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思维三法[J]·湖南教育, 2001, (23)·
[3]王培勤,许红琴·经典教学案例与创新课堂设计[M]·北京: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6·
[4]葛江利·小马是真的不动脑筋吗[J]·小学语文教师,2004, (6)·
[5]郑明江·接受性学习不可缺失[ J]·小学语文教学,2007, (9)·
[6]李本华·新课改“变异”现象探析[J]·小学语文教学,2008, (1)·
[7]田本娜·创造性语言训练和发展创造思维[J]·湖南小学教师, 200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