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开设现状的分析与反思

来源 :中小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lihu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社会发展对人才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也是在小学阶段开设“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原因所在。但是在很多方面存在问题,从“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本身角度出发因其具有多元化教育功能、课堂形式多样、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等特点,既对教学者提出了更好要求其也面临更大挑战。其课程建设需要社会和相关部门大力支持,并时刻监督。而本文试着分析“品德与生活(社会)”的现状,并找出其根本性原因。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目标、新课程改革
  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而在此基础上,“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两门课程也相继在小学教科书中出现,其初衷是希望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更好的运用到学习生活中。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这两门课程没有出现之前。社会学科和思想品德这两门学科没有统一起来,小学思想道德课程脱离学生生活实际,使得学生置于封闭的空间来接受思想道德的熏陶,在一定程度上来说,限制了学生发展和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然后在学生成长过程中,道德影响对其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社会道德是不可能脱离生活实际而单独存在的,因此也无关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设立有助于学生在了解课内知识的同时也拓展了其思想领域,同时也是培养学生具有良好道德情操的一个平台,为学生未來更好的走向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一、当前“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存在现状分析
  1、笔者在深入调查后发现,城乡对“品德与生活(社会)”的重视程度有待提高,有些纯粹是敷衍了事,甚至于有些学校还没有将“品德与生活(社会)”纳入其教学范围,实施开课率低下直接作用于其产生的效果,和教育部下一步工作计划的调整。“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尽管在国家严格规定下要求实施,但是受各方面制约,例如:师资水平、学校重视程度等,虽然学校课程表中出现了这一课程,但是其形同虚无,作用没有充分展现出来。例如:预先设计一个学习的教学目标,在短时间内完成,剩余时间让学生应对其它学业的负担;课堂过程中都是教学者“一站式”教学,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本身是否存在问题等。
  2、教师专业化程度有待加强。教师专业化建设与健康成长有直接关系,从目前形势来看,从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者比例相对较少,在调查研究后发现,语文老师担任这门课程的老师比例在7%左右,原有的思想道德老师担任这门课程老师在25%左右,学生专门聘请相关专业的老师占据2%。无论是语文老师还是思想道德老师,既要面对原有基础上教学任务,还必须超额完成其它教学任务,而在此情况之下,教学者没有充分认识到“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重要性,又会较多的考虑到学生在“主课”上学习任务。再有,教学者担任兼助教是“品德与生活(社会)”师资队伍专业化程度的主要原因,换一种方式来说,是因为其精力有限,短期执教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了解不够深入,不能够准确制定出符合学生发展的教学计划,直接影响教学效率。
  二、“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反思
  1、教学者根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准确教学目标
  “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能够很大程度提升学生综合素养和拓展学生的思想领域,可以笼统概括为两个方面。其一,学科门类综合化,帮助学生全面的认识事物,培养起逻辑思维能力。其二,功能方面的综合化处理,在思想道德教育和社会文化教育两者之间寻求结合点,才能够使其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在开展“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学者本身要具有全面认识,充分把握教学目标,摆脱以往注重本学科而忽视“品德与生活(社会)”的现象,从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促使学生各方面的提升,更好的服务于教学实践。再有,教学者要充分阅读教材,依据学生实际情况制定出明确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整体把握教材内容,在教学课程中要尽量多的与学生进行沟通,通过对学生的沟通来反馈自身教学信息,这样很大程度上能够活跃课堂氛围,从而增强学生参与积极性。
  2、“品德与生活(社会)”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有助于其学习的氛围
  将生活实际融入课堂是设置这门课程的初衷,以此来增强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在课程资源有效挖掘和处理过程中,要求教学者依据实际情况对教材内容的再创造,例如:夹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当地或者学校发生的某件事。课程同样也要求学生将自身生活感受带入到课程当中,才能够将“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意义最大化。教材并不是纯理论的知识,更不是唯一的,鉴于此,教学者在教学过程中应给予学生充分展现自身的机会,及时发现课堂上存在问题并及时解决。“品德与生活(社会)”课堂是开放性课堂的存在,而教学者对课堂的整体把握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结题
  当前在小学阶段中“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现状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在反思过程中发现,这并不是在短时间内能够完成,或一种方式来说是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而且让我们对人才成长规律和国民综合素养的提升有一个全新认识。也只有根本性的转变教学观念,重新定位“品德与生活(社会)”这门课程,才能够让其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出来,为学生未来更好的发展创造前提条件。
  参考文献:
  [1]杨今宁.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开设现状的分析与反思[J]. 教育实践与研究(A),2011,02:42-44.
  [2]张丽萍. 如何培养师范生从事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教学实践能力[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1,08:22-24.
  [3]金启根.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综合性拓展探究[J]. 教学与管理,2007,17:32-33.
  [4]杨今宁. 品德与社会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弱化探析[J]. 中国教育学刊,2012,05:62-65.
  [5]杨今宁. 品德与社会(生活)课程社会化教育功能强化的路径探索[J]. 课程·教材·教法,2012,04:56-59.
  [6]闫彩红,刘殿臣. 实施发展性评价 促进教师发展——基于红河学院“国门学校”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骨干教师短期集中培训的实践[J]. 理论观察,2013,01:127-128.
  作者简介--李琴 1970年7月出生,汉族,河北省唐山市人,本科,中级职称,河北省唐山市路北区成人教育中心,主要研究方向:小学“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 学科的教学。
其他文献
摘要:阅读教学、识字教学、写作教学是组成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中段讀赏式教学能将三种教学有机结合,通过引导学生带着兴趣进行赏析和阅读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们学习语文的能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们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从而使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得到有效提高。本文将围绕小学中段读赏式教学方法开展实施的意义以及开展实施的相关措施展开探讨。  关键词:小学中段 读赏式教学 方法研究  小学语文教学中,教会学生
期刊
摘要:在低年级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各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教学活動,如运用形象化语言、联系生活、做游戏,直观演示等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关键词:形象化语言 联系生活 做游戏 直观演示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无异是一种苦役。兴趣是
期刊
摘要: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是实现全面素质教育的必要方法与关键途径,也是渗透德育教育的主要手段,其教材的内容丰富,具有很强的教育功能,并且能够培养学生审美意识与思想道德品质。所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把德育教育渗透其中至关重要,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培养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及创新的人文精神,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与品质。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教学思考  1.前言  目前,根据
期刊
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一线教育工作者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进行了新的革新。由于初中数学是一门重点培养学生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学科,因此对数学教师及学生在教学中的教法与学法深入的优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依据新课标,结合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经验,对初中数学的教法与学法进行了探究,以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效果加以进一步固化。  关键词:初中数学 教法 学法  初中数学的学习主要强调学生的形象思维和逻辑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阐述了初中思想品德“自主、互动、创新”教学的意义,教学的模式,教学的不足以及促进初中思想品德“自主、互动、创新”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 “自主、互动、创新”  比起以往传统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模式“自主、互动、创新”这一新思想的提出,改善了以往教育存在的不足,并且这种教育模式能够加大学生对初中思想品德的学习效率,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  一、初中思想品德“自主、互动、创新”
期刊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复杂性活动。世界上不能只有一朵花,而应当有多种样式的花。课堂教学应该是各种样式、各种方法,都在竞争,都在开放,这才是大好局面。在我们倡导的新课程改革下,小学语文课堂究竟应以什么样的姿态才是最有效的课堂教学方式,如何才能达到资源的优化配置?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我对创设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浅薄的认识:  一、授之以法,强化学生自觉学习的技能。  课堂是
期刊
摘要:随着我国新课程的教育制度得到了改革和创新,让语文教学发生了改变,特别是小学语文教学。随着新课改的发展,让小学语文教学得到了发展,同时逐渐提高了小学语文教学水平,但在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因素影响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新课标的贯穿。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研究;新课标;指导  引言  语文课程作为小学学科中最重要的一门课程,是关系着学生之后学习生涯和生活、工作中的语文水平以及对思想、文化等的理解与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数学日记成为新添的活力,不仅可用于评价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总结,而且还能进行无声的心灵沟通。教师通过数学日记走进学生中间,
期刊
摘要:英语中的情境是指一种生活场面。在英语教学中,创设生动形象的情境,并将此情境演绎出来,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情境演绎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英语教学的情境要求,以生动活泼的情境为依托,充分挖掘小学生的各种潜能,缔造缤纷动感的课堂,为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注入新的活力,有利于小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很大的应用价
期刊
众所周知,由于中职学生纪律观念差,学习动力不足等特点,班主任管理工作难度大、责任重。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又是学生的第二个“家长”,这就要求班主任除了投入工作的激情,工作尽心以外,更应讲究工作的针对性、艺术性,这样,才有可能提高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本人认为以下几点可以进行尝试:  一、故作糊涂  班主任批评教育学生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要明察秋毫,但有时候要故作糊涂,也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上学期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