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借鉴了在课例研修中总结的一些经验实例,从构建知识体系、结合时政热点、强化答题思路三个方面进行了简单的论述。
关键词:课例研修;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34-1
一、构建知识体系,提炼主干知识
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决不能搞简单的重复。高考的主观题设问一般会涉及到两个模块,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小问涉及两个甚至三个模块,比如2011年高考试题中的“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2013年苏锡常镇一模试题中的“试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等等。因此,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第一轮复习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性、综合性不够的问题。
知识体系可分为宏观体系、中观体系和微观体系。宏观体系是整合五本教材内容构建的大框架,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在训练综合探究题时用到;中观体系是指一本书(即一个模块),主要是按单元和课的结构形成;微观体系是最小的结构,按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而成。一开始要求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体系有点难度,其实每本书的目录是最值得借鉴的东西,从课题到框题再到目题,就是从大到小的体系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整理出主干知识,试着把它们变成树状的知识体系,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整合知识,促使答题更加完整。
在某一次《文化生活》的课例研修中,发现学生经常会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两个知识点混淆,问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有一半的同学会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明显他们对单元和课的体系不够清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文化,是在文化继承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自然联系到对象应该是传统文化。而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环节,不是简单的批判继承。学生在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后,对照体系结构巩固,在后面出现类似的题目时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二、结合时政热点,精选综合专题
大部分学校的二轮复习都以专题的形式开展。专题要结合时政热点,不能搞得太多,一般10个左右,而且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选择、归纳、整理。课堂上的时间,老师对热点的讲解不宜过多过细,只需要对热点的背景材料作概括的整体介绍,点出关键词即可。
例如在讲“食品安全”这一专题时,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快速进入复习,备课时准备了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温州的硫磺竹笋事件,问题奶粉事件,皮鞋果冻,某饮料砷元素超标等等,然后从事例中引出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点。同组的老师在看过我备的课后给我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这是二轮复习课,不能像新授课一样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大量地例举生活事例,应该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于是在二次备课中,我用了一段李克强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话作为背景资料,让学生读完材料后找出中心思想,即国家有关部门准备加大打击力度,从而先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热点材料。接着再以地沟油事件为例,变换角度,让学生从《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来分析。这样一来,不仅课的理论高度提升了,作为文科生对国家政策和会议文件等多多了解,多关注一些专业术语也是好的。
三、强化答题技巧,训练解题思路
答题技巧首先要注意的是试卷的分布和时间的掌握,我们经常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这就需要在二轮复习时在客观题的训练上下功夫,不仅要准确率,还要有一定的速度。现在的主观题材料的阅读量很大,需要学生分配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理解、思考,因此时间只能从做客观题那儿调配过来。由老师在备课时综合教学资料,精选典型的客观题,数量不需要太多,每节课坚持训练,长时间下来肯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而在主观题训练时,审题非常重要。在篇幅较长的一段材料中,要认真审读,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语句,以及设问规定的角度和范畴,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然后要注重的就是语言表达了。条理必须清楚,逻辑性要强,要辩证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的时候还特别强调要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因此在二轮复习中,针对性的训练当然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选择典型例题,呈现参考答案,逐条分析答案的语言组织,以帮助学生更方便的在答题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变式练习是让学生举一反三最好的训练。在《财政》专题复习时,热点链接呈现了一段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在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设问第一问是“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分析完这一小问后,扣住设问中的“政府”这一主体,马上变式成第二问“用《政治生活》常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然后就热点中涉及的设施建设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说出是关注民生的体现,于是有了第三小问“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政府提高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水平的哲学依据。”一段很短的热点材料,只要抓住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就可以发散思维,从一个模块的知识点联想到另外的模块,一道题变成了三道题。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综合探究题的得分率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是本人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而得出的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高三的二轮复习是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为了不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又想取得理想的成绩,老师在认真备课、艰辛付出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利用好课堂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提高成绩。
关键词:课例研修;高三政治;二轮复习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22-034-1
一、构建知识体系,提炼主干知识
第二轮复习不是第二遍复习,决不能搞简单的重复。高考的主观题设问一般会涉及到两个模块,近三年的高考试题中越来越多地出现了一小问涉及两个甚至三个模块,比如2011年高考试题中的“针对人们把传统节日当作普通假日来过的现象,综合运用《经济生活》和《政治生活》的有关知识,就如何进一步提升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提出建议。”2013年苏锡常镇一模试题中的“试从《文化生活》和《生活与哲学》的角度,分析餐桌浪费严重的原因。”等等。因此,二轮复习要重点解决第一轮复习后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体系性、综合性不够的问题。
知识体系可分为宏观体系、中观体系和微观体系。宏观体系是整合五本教材内容构建的大框架,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一般在训练综合探究题时用到;中观体系是指一本书(即一个模块),主要是按单元和课的结构形成;微观体系是最小的结构,按知识点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构建而成。一开始要求学生自己整理知识体系有点难度,其实每本书的目录是最值得借鉴的东西,从课题到框题再到目题,就是从大到小的体系结构。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整理出主干知识,试着把它们变成树状的知识体系,然后在做题的过程中不断的修改和完善,这样有利于学生多角度、多层面地整合知识,促使答题更加完整。
在某一次《文化生活》的课例研修中,发现学生经常会把文化继承与文化创新两个知识点混淆,问到“如何对待外来文化”,有一半的同学会回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很明显他们对单元和课的体系不够清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是一种用批判的态度对待文化,是在文化继承中遇到的问题,所以自然联系到对象应该是传统文化。而文化创新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环节,不是简单的批判继承。学生在对这两个容易混淆的知识点进行辨析后,对照体系结构巩固,在后面出现类似的题目时错误率就大大降低了。
二、结合时政热点,精选综合专题
大部分学校的二轮复习都以专题的形式开展。专题要结合时政热点,不能搞得太多,一般10个左右,而且需要老师在备课时进行精心的选择、归纳、整理。课堂上的时间,老师对热点的讲解不宜过多过细,只需要对热点的背景材料作概括的整体介绍,点出关键词即可。
例如在讲“食品安全”这一专题时,为了使学生便于理解和快速进入复习,备课时准备了一些学生生活中常见的事例,如温州的硫磺竹笋事件,问题奶粉事件,皮鞋果冻,某饮料砷元素超标等等,然后从事例中引出经济学和政治学的相关知识点。同组的老师在看过我备的课后给我提出了这样的意见:这是二轮复习课,不能像新授课一样为了吸引学生的兴趣而大量地例举生活事例,应该要有一定的理论高度。于是在二次备课中,我用了一段李克强在全国食品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话作为背景资料,让学生读完材料后找出中心思想,即国家有关部门准备加大打击力度,从而先从《政治生活》的角度分析热点材料。接着再以地沟油事件为例,变换角度,让学生从《经济生活》和《生活与哲学》角度来分析。这样一来,不仅课的理论高度提升了,作为文科生对国家政策和会议文件等多多了解,多关注一些专业术语也是好的。
三、强化答题技巧,训练解题思路
答题技巧首先要注意的是试卷的分布和时间的掌握,我们经常说“得选择题者得天下”,这就需要在二轮复习时在客观题的训练上下功夫,不仅要准确率,还要有一定的速度。现在的主观题材料的阅读量很大,需要学生分配更多的时间去阅读、理解、思考,因此时间只能从做客观题那儿调配过来。由老师在备课时综合教学资料,精选典型的客观题,数量不需要太多,每节课坚持训练,长时间下来肯定会收到不错的效果。
而在主观题训练时,审题非常重要。在篇幅较长的一段材料中,要认真审读,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和中心语句,以及设问规定的角度和范畴,这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分析能力和信息提取的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然后要注重的就是语言表达了。条理必须清楚,逻辑性要强,要辩证地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有的时候还特别强调要恰当地使用专业术语。因此在二轮复习中,针对性的训练当然必不可少,更重要的是选择典型例题,呈现参考答案,逐条分析答案的语言组织,以帮助学生更方便的在答题中拿到更多的分数。
变式练习是让学生举一反三最好的训练。在《财政》专题复习时,热点链接呈现了一段文化部财务司司长赵雯在文化财政投入及文化设施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的讲话,设问第一问是“用财政作用的相关知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分析完这一小问后,扣住设问中的“政府”这一主体,马上变式成第二问“用《政治生活》常识分析,政府是如何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然后就热点中涉及的设施建设这一话题,引导学生说出是关注民生的体现,于是有了第三小问“请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分析,政府提高公民基本生活权利保障水平的哲学依据。”一段很短的热点材料,只要抓住关键词和中心思想,就可以发散思维,从一个模块的知识点联想到另外的模块,一道题变成了三道题。这样的训练对于提高综合探究题的得分率是很有帮助的。
以上是本人结合高中思想政治课堂的教学实际,进行了研究与探索而得出的一些不够成熟的想法。高三的二轮复习是高考冲刺的关键阶段,为了不给学生太大的压力,又想取得理想的成绩,老师在认真备课、艰辛付出的基础上必须掌握一定的方法策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效利用好课堂时间。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效率,提高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