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
——题记
它是一部千百年来在文坛中闪烁着最神秘、最圣洁的光芒的文学巨著,它叫——《红楼梦》。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中秋的夜晚,狂欢过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约活泼的史湘云去池塘边对诗,湘云姑娘说出上联“寒塘渡鹤影”。黛玉却走向岸边,悲怆地对出下联“冷月葬花魂”。湘云望了望凄冷的月亮,看白鹤飞向远方,只见漆黑的一点在凄冷的月光下愈飞愈远,也叹了口气……这也无疑暗示了黛玉的结局——忧思成病,孤寂而死。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可怜的黛玉在贾府待遇着实不错,可却无法安抚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心,只能心中默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阆苑仙葩”与“美玉无瑕”不能两相情愿,也只能“空牵挂”了,然而“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每遇挫折,不尽如人意之时,我总会想到放弃,人生来就是要死的,那么拼命干吗?为何不多享点乐,少吃点苦,快乐地过完一生呢?但看过《红楼梦》,看过黛玉的凄惨遭遇,我终于明白,轻言放弃,肚量小,只会自食其果。想哭时,亦会想到黛玉,世上不尽如人意之事太多,怎经得起以哭解忧?难道要像黛玉一样,眼泪哭干后,只剩下血肉吗?于是,当我面对挫折,我会直视它,“你来啊,我怕你吗?”是我对挫折说的唯一一句也是最具勇气的一句话。
读完《红楼梦》,真的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想想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不需要外表多么亮丽,内心才是最美丽的,内心才是真正打动人的!于是,穿着打扮对我来说毫不重要,看到那些“风流人物”在校园里“潇洒走荡”,我只是不屑一顾。
机智亦是我从《红楼梦》中得来的。当处于尴尬之境,不知是进是退时,想想薛宝钗,她扑蝶时的“金蝉脱壳”一计着实令我刮目相看。当自己处于困境时,为何不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化解尴尬,而要猛冲直撞地伤人呢?于是,每当陷于这种处境,我会静下心来想个好方法,既不伤人,又能成功化解尴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不管是面对挫折而不轻言放弃,还是重在内心不在外表,抑或是以脑治人,倘若我能学得这其中一丝或一毫的好习惯,那都要感谢《红楼梦》!一本好书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而《红楼梦》却将我的心洗涤得一尘不染,它对我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指导教师 程 军)
【评点】
以黛玉與湘云的对诗作为题记,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出“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红楼梦》,切入角度比较巧妙;对于“影响”二字,作者着重以黛玉与宝钗为例,并紧密联系个人实际来谈,感点小,比较好挖掘。只可惜作者的语言表达功力还不够,对于“感点”,体会得还不够深刻。
——题记
它是一部千百年来在文坛中闪烁着最神秘、最圣洁的光芒的文学巨著,它叫——《红楼梦》。
“寒塘渡鹤影,冷月葬花魂。”依稀记得那是一个中秋的夜晚,狂欢过后,多愁善感的林黛玉约活泼的史湘云去池塘边对诗,湘云姑娘说出上联“寒塘渡鹤影”。黛玉却走向岸边,悲怆地对出下联“冷月葬花魂”。湘云望了望凄冷的月亮,看白鹤飞向远方,只见漆黑的一点在凄冷的月光下愈飞愈远,也叹了口气……这也无疑暗示了黛玉的结局——忧思成病,孤寂而死。
“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可怜的黛玉在贾府待遇着实不错,可却无法安抚她“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的心,只能心中默叹“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阆苑仙葩”与“美玉无瑕”不能两相情愿,也只能“空牵挂”了,然而“想眼中能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
每遇挫折,不尽如人意之时,我总会想到放弃,人生来就是要死的,那么拼命干吗?为何不多享点乐,少吃点苦,快乐地过完一生呢?但看过《红楼梦》,看过黛玉的凄惨遭遇,我终于明白,轻言放弃,肚量小,只会自食其果。想哭时,亦会想到黛玉,世上不尽如人意之事太多,怎经得起以哭解忧?难道要像黛玉一样,眼泪哭干后,只剩下血肉吗?于是,当我面对挫折,我会直视它,“你来啊,我怕你吗?”是我对挫折说的唯一一句也是最具勇气的一句话。
读完《红楼梦》,真的给了我极大的影响,想想薛宝钗,“任是无情也动人”,“眉不画而翠,唇不点而红”,不需要外表多么亮丽,内心才是最美丽的,内心才是真正打动人的!于是,穿着打扮对我来说毫不重要,看到那些“风流人物”在校园里“潇洒走荡”,我只是不屑一顾。
机智亦是我从《红楼梦》中得来的。当处于尴尬之境,不知是进是退时,想想薛宝钗,她扑蝶时的“金蝉脱壳”一计着实令我刮目相看。当自己处于困境时,为何不想一个两全其美的法子化解尴尬,而要猛冲直撞地伤人呢?于是,每当陷于这种处境,我会静下心来想个好方法,既不伤人,又能成功化解尴尬,何乐而不为呢?
总之,不管是面对挫折而不轻言放弃,还是重在内心不在外表,抑或是以脑治人,倘若我能学得这其中一丝或一毫的好习惯,那都要感谢《红楼梦》!一本好书能净化一个人的心灵,而《红楼梦》却将我的心洗涤得一尘不染,它对我的影响也就不言而喻了。
(指导教师 程 军)
【评点】
以黛玉與湘云的对诗作为题记,并以此作为切入点,引出“影响我最深的一本书”——《红楼梦》,切入角度比较巧妙;对于“影响”二字,作者着重以黛玉与宝钗为例,并紧密联系个人实际来谈,感点小,比较好挖掘。只可惜作者的语言表达功力还不够,对于“感点”,体会得还不够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