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清河历史文化源远流长,形成了灿烂的民俗风情。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梦天》诗中所写“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赞誉的就是古济水(今小清河)两岸的风光。这里除了龙山文化,大舜文化之外,还有“水文化”、“盐文化”、“码头文化”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里有明君大舜,名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以及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词人李清照等,这里的华阳宫是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之地,现存古建筑34座,是济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小清河的水乡风光,还是传统民俗的实施地,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日的河灯节最为热闹,“七月三十放河灯,明湖船到华阳宫。”这次小清河综合治理,将通过修建古代名人广场,小清河文化广场,景观桥梁等诸多形式,延续和承载济南历史文化,弘扬和发展当代文化。
放河灯,在济南,过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举行盂兰盆会打醮育经。有的人家要烧上大批线香,沿院内墙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诚,有的则用放河灯的形式超度死在河里的鬼魂。据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他在成道时,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
河灯是用湿面做成的,晾干后,在灯碗里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灯芯,点燃之后,放在河里,让它顺流漂去。这时,只见满河点点灯火,闪闪烁烁,飘飘荡荡,河水映得彤红。据说河里的溺死“鬼”见到灯火,就可以得到超生。
当年济南大明湖北岸北极庙里的道士们,也在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打醮超度亡魂。他们白天念经,招待来庙里烧香的“施主”,并找扎纸工人用彩纸糊成大型的“法船”,放在庙前的湖水里,吸引游人。到了晚上,道士们穿上花花绿绿的锦绣法衣,敲响铙钹,吹起笙笛,从几十层台阶高的北极庙列队出来,到法船前面焚化“疏头”,同时,把彩纸扎的大型法船烧掉。一时间,烈火熊熊,照得满湖通明,使整个济南市为之轰动。以致庙内,湖畔,万头攒动,拥挤不堪。解放后,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放河灯”等活动已不复见。
明湖踩藕,济南盛产莲藕,明湖藕尤其闻名。解放前的大明湖,当时除历下亭周围及船行航道纯为水路外,其余水面阡陌纵横,形成了一块块水田。水田上“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档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际,因水较深泥层又厚,所以只能栽种莲藕,蒲菜等,要采摘莲藕,只能下到水里去用脚踩。因此,明湖踩藕成为济南一种传统习俗。踩藕时,踩藕人身穿一件皮制的不透水的“连衣裤”。皮衣见水后质地变软,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运用自如。只见人头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时沉时浮,很有节奏感。这是踩藕人用脚在水下探索找藕。找到藕枝后,还要找到合适的藕节,然后用力一踩 枝鲜藕便从根上断下,再用脚将藕挑出水来,抓块藕上的黑泥,涂在断口外,以免灌进水去。因藕内有空气,能够浮在水面上,否则就会沉入水中。最后将飘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来,再挑到市场上去出售。”
碧筒饮。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饮。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子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在济南,荷叶除了盛酒外,用它还可以做成许多独具风味的食品。如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煮粥时盖在粥上,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是济南夏令著名的小食品,按做“米粉肉”或“粉蒸肉”的做法,先切好猪肉,炒好米,拌上酱油,然后选用大明湖产的只有碗口大的嫩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起一块猪肉和适量的炒米,摊放在碗里,再上蒸笼,蒸熟后即成“荷肉”。吃是连肉带荷叶一起吃,既有猪肉的美味,又有荷叶的清香,特别鲜美。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成荷叶鸡,荷叶鱼等上等佳肴。此外,用荷叶包装食品,也是济南特有的风俗。以前食品店里卖的蒸包,锅贴、熟肉以及腌菜等,许多都是用荷叶包装,既不透油,透水,又别有一番清香滋味,很受人们欢迎。
另外,过去济南人还有吃荷花瓣的习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济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将新鲜、完整、干净的荷花瓣洗净之后,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吃到嘴里,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很为人们喜爱。
“吃春”,济南人喜食香椿。香椿是一种树木,其嫩叶芳香可食。清代人称春天采摘,食用香椿的嫩叶为“吃春”,有迎接新春之意。济南近郊仲宫一带盛产香椿。每年春季,香椿萌芽抽叶时,也正是济南人“吃春”之时。此时,农民们把嫩紫或淡绿色的椿芽掰下来,拿到市场上叫卖,喜欢“吃春”的人们争相购回家中,品尝春天的香甜。香椿有多种吃法。而济南的“香椿芽拌豆腐”远近闻名。人们将香椿芽或嫩叶洗净后用盐稍腌,揉过,约腌一夜即可取用。用时将腌过的香椿芽切成末,再将蒸透后切小丁的豆腐与香椿芽末放入盘中,撇上精盐,滴上香油拌匀即可食用。再一种做法是“炸香椿”——将嫩香椿洗净,沥净水分,加盐后揉搓均匀,再在调好的面糊中沾匀,放入热油中炸黄,取出食之,又酥又香。因整支香椿炸成后形似鱼,所以济南民间又叫“炸香椿鱼”。
小清河不仅是济南市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其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生态,优秀的文化,以那千古流传下来的独具济南特色的民俗风情,都令每个济南人津津乐道,久久回味。
唐代著名诗人李贺在《梦天》诗中所写“遥望齐州九点烟,一泓海水杯中泻”,赞誉的就是古济水(今小清河)两岸的风光。这里除了龙山文化,大舜文化之外,还有“水文化”、“盐文化”、“码头文化”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这里有明君大舜,名医扁鹊,名将秦琼,名相房玄龄,以及著名诗人李白,杜甫和词人李清照等,这里的华阳宫是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风景名胜之地,现存古建筑34座,是济南最大的古建筑群。小清河的水乡风光,还是传统民俗的实施地,每年正月十五和七月三十日的河灯节最为热闹,“七月三十放河灯,明湖船到华阳宫。”这次小清河综合治理,将通过修建古代名人广场,小清河文化广场,景观桥梁等诸多形式,延续和承载济南历史文化,弘扬和发展当代文化。
放河灯,在济南,过去每逢七月三十日晚,各佛寺举行盂兰盆会打醮育经。有的人家要烧上大批线香,沿院内墙根和甬路一根根插在地上,向地藏王表示虔诚,有的则用放河灯的形式超度死在河里的鬼魂。据说,农历七月三十日是佛教中地藏王菩萨成道的日子。他在成道时,曾发誓要普度有罪孽的众生,使他们脱离苦海。因此,七月三十日便成了超度“亡魂”的日子。
河灯是用湿面做成的,晾干后,在灯碗里倒上豆油,再用棉花搓成灯芯,点燃之后,放在河里,让它顺流漂去。这时,只见满河点点灯火,闪闪烁烁,飘飘荡荡,河水映得彤红。据说河里的溺死“鬼”见到灯火,就可以得到超生。
当年济南大明湖北岸北极庙里的道士们,也在农历七月三十日这天打醮超度亡魂。他们白天念经,招待来庙里烧香的“施主”,并找扎纸工人用彩纸糊成大型的“法船”,放在庙前的湖水里,吸引游人。到了晚上,道士们穿上花花绿绿的锦绣法衣,敲响铙钹,吹起笙笛,从几十层台阶高的北极庙列队出来,到法船前面焚化“疏头”,同时,把彩纸扎的大型法船烧掉。一时间,烈火熊熊,照得满湖通明,使整个济南市为之轰动。以致庙内,湖畔,万头攒动,拥挤不堪。解放后,随着封建迷信的破除,“放河灯”等活动已不复见。
明湖踩藕,济南盛产莲藕,明湖藕尤其闻名。解放前的大明湖,当时除历下亭周围及船行航道纯为水路外,其余水面阡陌纵横,形成了一块块水田。水田上“东一块莲,西一块蒲,土坝档住了水蒲苇又遮住了莲,一望无际,因水较深泥层又厚,所以只能栽种莲藕,蒲菜等,要采摘莲藕,只能下到水里去用脚踩。因此,明湖踩藕成为济南一种传统习俗。踩藕时,踩藕人身穿一件皮制的不透水的“连衣裤”。皮衣见水后质地变软,穿者在水中手足可以运用自如。只见人头或皮衣上口在水面上时沉时浮,很有节奏感。这是踩藕人用脚在水下探索找藕。找到藕枝后,还要找到合适的藕节,然后用力一踩 枝鲜藕便从根上断下,再用脚将藕挑出水来,抓块藕上的黑泥,涂在断口外,以免灌进水去。因藕内有空气,能够浮在水面上,否则就会沉入水中。最后将飘在水面上的藕收集起来,再挑到市场上去出售。”
碧筒饮。荷花在济南人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在利用荷花方面济南还有一些特殊的习俗。其中最有意思的,要算碧筒饮。
据唐代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书中记载:在古代,大明湖的荷花盛开之际,一些官吏文人,常到湖边避暑,他们把湖中的大莲叶割下来,盛上美酒,然后用簪子将莲叶的中心部分刺开,使之与空心的荷茎相通。人们从荷茎的末端吸酒喝,那滋味,用当时亲身体验过的文人的话说,就是“酒味杂莲香,香冷胜于水”。这就是被唐宋文士传为美谈的碧筒饮。
在济南,荷叶除了盛酒外,用它还可以做成许多独具风味的食品。如将鲜嫩碧绿的荷叶,用热水略烫一下,煮粥时盖在粥上,等煮好的粥凉后再加糖,色碧味香,名曰:“荷叶粥”,是济南夏令著名的小食品,按做“米粉肉”或“粉蒸肉”的做法,先切好猪肉,炒好米,拌上酱油,然后选用大明湖产的只有碗口大的嫩荷叶,洗净,一张荷叶包起一块猪肉和适量的炒米,摊放在碗里,再上蒸笼,蒸熟后即成“荷肉”。吃是连肉带荷叶一起吃,既有猪肉的美味,又有荷叶的清香,特别鲜美。用同样的方法,还可以做成荷叶鸡,荷叶鱼等上等佳肴。此外,用荷叶包装食品,也是济南特有的风俗。以前食品店里卖的蒸包,锅贴、熟肉以及腌菜等,许多都是用荷叶包装,既不透油,透水,又别有一番清香滋味,很受人们欢迎。
另外,过去济南人还有吃荷花瓣的习俗。其中“炸荷花瓣”就是济南夏季特有的名菜。将新鲜、完整、干净的荷花瓣洗净之后,挂上一层薄薄的鸡蛋糊,再放到油锅里炸,炸好后撒上白糖,吃到嘴里,清香可口,回味无穷,很为人们喜爱。
“吃春”,济南人喜食香椿。香椿是一种树木,其嫩叶芳香可食。清代人称春天采摘,食用香椿的嫩叶为“吃春”,有迎接新春之意。济南近郊仲宫一带盛产香椿。每年春季,香椿萌芽抽叶时,也正是济南人“吃春”之时。此时,农民们把嫩紫或淡绿色的椿芽掰下来,拿到市场上叫卖,喜欢“吃春”的人们争相购回家中,品尝春天的香甜。香椿有多种吃法。而济南的“香椿芽拌豆腐”远近闻名。人们将香椿芽或嫩叶洗净后用盐稍腌,揉过,约腌一夜即可取用。用时将腌过的香椿芽切成末,再将蒸透后切小丁的豆腐与香椿芽末放入盘中,撇上精盐,滴上香油拌匀即可食用。再一种做法是“炸香椿”——将嫩香椿洗净,沥净水分,加盐后揉搓均匀,再在调好的面糊中沾匀,放入热油中炸黄,取出食之,又酥又香。因整支香椿炸成后形似鱼,所以济南民间又叫“炸香椿鱼”。
小清河不仅是济南市一条靓丽的风景线,其优美的环境、优良的生态,优秀的文化,以那千古流传下来的独具济南特色的民俗风情,都令每个济南人津津乐道,久久回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