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721000陕西省宝鸡市中医医院心内科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维持量地高辛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患者给予间歇维持量地高辛0.25mg,隔日1次口服,连服4周,观察患者症状,必要时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显效75%(45/60),总有效率88%(53/60),无效率12%(7/60),中毒率8%(5/60),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间歇维持量疗法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少、中毒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关键词地高辛 心力衰竭 老年 疗效
有报道老年人使用地高辛常规维持量疗法中毒发生率高达30.4%[1]。我们采用间歇维持量疗法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取得较好疗效,且中毒发生率较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均系内科住院慢性心衰病人,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60~86)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Ⅳ级15例,Ⅲ级38例,Ⅱ级7例。基础心脏病分别为: 冠心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慢性肺心病10例,原发扩张性心肌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其他心脏病2例。其中合并房颤26例、窦性心动过速17例、电解质紊乱15例、感染17例。
方法:6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间歇维持量地高辛0.25mg,隔日1次口服,治疗4周,不使用其他“强心”制剂,不根据年龄、病因、心衰程度及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剂量。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毒反应者停用地高辛,并做相应治疗。所有病例并用利尿剂及钾盐, 同时根据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如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全部病例检测尿素氮、电解质及肝功能。4周后对无效者和随时对有中毒症状者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 ②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 ③无效:心功能无改善。
结果
显效率75%(45/60),总有效率88%(53/60),无效率12%(7/60)。
出现中毒反应5例(8%),其中冠心病4例,慢性肺心病1例,均发生于用地高辛后第10天以后,测血浆地高辛浓度2.1±0.6 ng/ml。5例出现中毒反应的患者肾功能均异常,4例伴低钾等电解质紊乱,3例伴较严重感染。中毒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乏力、心律失常等,经停药、补钾等处理后,中毒表现均在1~3 天内消失。
7例无效患者中,4例肾功能异常,3例出现中毒反应,4例伴低钾等电解质紊乱。测血浆地高辛浓度 1.2±0.5 ng/ml。
讨论
洋地黄作为传统的正性肌力药,已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200余年,但对其使用价值及安全性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2]。地高辛是经过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和被美国FDA批准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惟一一种洋地黄制剂。合适的药物剂量是治疗的关键之一。已有证据表明,较低剂量的地高辛既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3],又能纠正神经内分泌异常。而当地高辛剂量由0.20±0.07mg/日增加至0.39±0.11 mg/日时,左室功能虽进一步增加,但神经内分泌异常及临床症状并未进一步改善。较大剂量的地高辛有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倾向。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和过量中毒源于同一机制,即抑制心肌细胞膜上洋地黄受体,故长期持续应用洋地黄时,细胞膜上洋地黄受体数目和活性以及单位泵活性的改变会导致洋地黄疗效的降低,增加了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的几率[3]。 由于老年人窦房结兴奋性和传导束的传导性老化或退化,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或脂肪浸润,导致功能下降。加之老年心衰病人常伴低钾等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受损、感染等,如使用不当更易导致中毒,因此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 mg每日1次或0.25 mg隔日1次)。本组采用间歇维持量疗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即能达到疗效(总有效率88%),又能减少中毒的发生(中毒率8%)。5例发生中毒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地高辛吸收个体差异大,并发肾功不全、电解质紊乱等,经停药、补钾等处理后中毒表现均在1~3 天内消失。只要临床上严密观察危害较低,可以认为地高辛间歇维持量疗法疗效较好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封志强,刘连升.45例老年人洋地黄中毒临床分析.心肺血管病杂志,1994,13(4):215~216.
2吕卓人,薛小临,姜馨,等. 洋地黄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地位的再评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0(3):185.
3吕卓人,蔡尚郎,王育本,等.服用地高辛后红细胞受体数目及活性和变化.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3, 9: 210-214.
摘要目的:观察间歇维持量地高辛治疗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疗效。方法: 对60例患者给予间歇维持量地高辛0.25mg,隔日1次口服,连服4周,观察患者症状,必要时测地高辛血药浓度。结果:显效75%(45/60),总有效率88%(53/60),无效率12%(7/60),中毒率8%(5/60),结论:老年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间歇维持量疗法具有疗效佳、不良反应少、中毒发生率较低的优点。
关键词地高辛 心力衰竭 老年 疗效
有报道老年人使用地高辛常规维持量疗法中毒发生率高达30.4%[1]。我们采用间歇维持量疗法治疗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60例,取得较好疗效,且中毒发生率较低,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60例均系内科住院慢性心衰病人,男34例,女26例,平均年龄67(60~86)岁;心功能按NYHA分级:Ⅳ级15例,Ⅲ级38例,Ⅱ级7例。基础心脏病分别为: 冠心病33例,风湿性心脏病8例,慢性肺心病10例,原发扩张性心肌病2例,高血压性心脏病5例,其他心脏病2例。其中合并房颤26例、窦性心动过速17例、电解质紊乱15例、感染17例。
方法:60例患者入院后给予间歇维持量地高辛0.25mg,隔日1次口服,治疗4周,不使用其他“强心”制剂,不根据年龄、病因、心衰程度及肝肾功能等情况调整剂量。治疗过程中出现中毒反应者停用地高辛,并做相应治疗。所有病例并用利尿剂及钾盐, 同时根据需要应用其他药物,如抗感染、纠正电解质紊乱等。全部病例检测尿素氮、电解质及肝功能。4周后对无效者和随时对有中毒症状者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
疗效评定标准:①显效:心功能改善Ⅱ级; ②有效:心功能改善Ⅰ级; ③无效:心功能无改善。
结果
显效率75%(45/60),总有效率88%(53/60),无效率12%(7/60)。
出现中毒反应5例(8%),其中冠心病4例,慢性肺心病1例,均发生于用地高辛后第10天以后,测血浆地高辛浓度2.1±0.6 ng/ml。5例出现中毒反应的患者肾功能均异常,4例伴低钾等电解质紊乱,3例伴较严重感染。中毒表现主要有恶心呕吐、乏力、心律失常等,经停药、补钾等处理后,中毒表现均在1~3 天内消失。
7例无效患者中,4例肾功能异常,3例出现中毒反应,4例伴低钾等电解质紊乱。测血浆地高辛浓度 1.2±0.5 ng/ml。
讨论
洋地黄作为传统的正性肌力药,已应用于心力衰竭治疗200余年,但对其使用价值及安全性的评价一直存在争议[2]。地高辛是经过安慰剂对照试验评估和被美国FDA批准可用于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惟一一种洋地黄制剂。合适的药物剂量是治疗的关键之一。已有证据表明,较低剂量的地高辛既能改善心力衰竭患者的左室功能[3],又能纠正神经内分泌异常。而当地高辛剂量由0.20±0.07mg/日增加至0.39±0.11 mg/日时,左室功能虽进一步增加,但神经内分泌异常及临床症状并未进一步改善。较大剂量的地高辛有诱发室性心律失常的倾向。洋地黄的正性肌力作用和过量中毒源于同一机制,即抑制心肌细胞膜上洋地黄受体,故长期持续应用洋地黄时,细胞膜上洋地黄受体数目和活性以及单位泵活性的改变会导致洋地黄疗效的降低,增加了洋地黄过量或中毒的几率[3]。 由于老年人窦房结兴奋性和传导束的传导性老化或退化,其周围纤维组织增生或脂肪浸润,导致功能下降。加之老年心衰病人常伴低钾等电解质紊乱、肾功能受损、感染等,如使用不当更易导致中毒,因此地高辛宜用小剂量(0.125 mg每日1次或0.25 mg隔日1次)。本组采用间歇维持量疗法治疗老年心力衰竭即能达到疗效(总有效率88%),又能减少中毒的发生(中毒率8%)。5例发生中毒反应的原因主要是地高辛吸收个体差异大,并发肾功不全、电解质紊乱等,经停药、补钾等处理后中毒表现均在1~3 天内消失。只要临床上严密观察危害较低,可以认为地高辛间歇维持量疗法疗效较好更加安全。
参考文献
1封志强,刘连升.45例老年人洋地黄中毒临床分析.心肺血管病杂志,1994,13(4):215~216.
2吕卓人,薛小临,姜馨,等. 洋地黄在治疗慢性心力衰竭中地位的再评价.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0(3):185.
3吕卓人,蔡尚郎,王育本,等.服用地高辛后红细胞受体数目及活性和变化.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1993, 9: 210-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