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基于2012~2018年全国30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制造业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重点研判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
【机 构】
:
武汉大学中国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院,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基金项目】
: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科研基金孵化项目“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理论与实践案例研究”(WDQY2021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2012~2018年全国30省份(不含西藏和港澳台地区)制造业相关数据,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各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度,重点研判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长江经济带尺度下的相对地位.研究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发展载体不断丰富;长江中游三省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在全国处于居中地位,对比长江经济带其他省份则相对靠后;三省份制造业发展仍较为重视规模导向,新发展理念导向有待进一步强化.为进一步推动长江中游地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应加快创新驱动进程,拓展制造业协调发展新格局,建立长江流域绿色制造省级示范样本,建设内陆开放发展新高地.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是学校进行“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三全育人”的最重要的教育阵地,它不仅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是蕴含着中国传统文化的元素.在语文课堂中融入思政教育,
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科技创新效率是推动新一轮中部崛起的关键。基于省域科技创新投入产出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进行评价。结果显示:在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因素后,从样本整体来看,中部地区的综合技术效率值与规模效率值呈现下降态势,而纯技术效率小幅增长;就个体而言,山西、安徽、河南、湖北四省均处于综合技术前沿面上,并且一直位于规模报酬不变阶段,而江西、湖南二省则位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环境因素中人均GDP变量对提升中部六省科技创新效率有负向作用,科技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是提升科技创新效率
歇后语生动形象、短小诙谐,能在极其有限的篇幅内营造出较强的喜剧效果。它能将相互矛盾、不协调的形象和动作巧妙置于同一情境之中,新鲜而陌生,滑稽而荒诞;它能使欣赏者心理产生一种从紧张期待到期待消失继而突然松弛的情绪体验;它还能使欣赏者获得自身机巧智慧得以确证的审美体验。
一度被视为源起于西方叙事学“绝缘”的诗歌,实质上有着不同于小说、戏剧等叙事文本的叙事学要素,这一现象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已经引起了部分学者的关注。进入新世纪以来,“诗歌叙事学”概念被明确提出,这种作为跨文类叙事学研究范畴之一的新研究方法,不仅为叙事学研究开拓了新方向,也使诗歌中所蕴含的叙事性再次得到了充分的重视,进一步充实了诗歌理论研究体系。文章在“诗歌叙事学”这一整体框架下,从实践的角度对汉乐府战争诗《战城南》进行叙事学分析,探讨其叙事结构、叙事视角、叙事逻辑等方面与诗歌主题的关联性,以彰显诗歌中叙事要
研究对象是一个学科成立的基本依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所以每一门学科都要首先明确自己特定的研究对象。应用性强这一显著特征是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动力源泉和内在发展需要,所以,思想政治教育这一学科的本质特征就是应用性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应用性强这一显著特征就要求它的学科研究对象应该同时具有该特殊特征,思想政治教育恰好能够满足这一要求。
根据最新考古发现资料,对曾侯墓葬的规模、礼乐器组合、曾侯自铭等现有曾侯实物史料进行全面梳理,确认迄今为止已发现15位曾侯、4个曾侯墓地,并发现其间有一定规律。曾国历史时间框架,早自西周早期,延续至战国中期。曾国主要时段的政治中心,均在今随州市境内。
石首跳三鼓是流行于石首的一种具有明显地域特色的丧葬仪式,其历史悠久,表演形式多样,文化功能显著,早已深深融入百姓的生活。近年来,石首跳三鼓由地方性祭祀仪式发展为国家级非物资文化遗产,其文化传承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石首跳三鼓正面临着文化空间压缩、殡葬改革冲击、市场化的局限等文化传承困境,从拓展文化空间、强化科技支撑、规范市场行为等方面,对石首跳三鼓文化可持续性传承提出了一些思路。
李清照在她的创作中表现出的不受人生百态压抑的态度使她的女性意识自由。李清照是我国历史上最著名的女作家之一,她以满腹的才华和独特的个性独树一帜,用女性的视角让我们领略到那个时代不同于男性文学的独特风采,也让我们领会到了一个与其他古代大家闺秀迥异的丰富的内心世界生长,呈现出女人也是人的意识。
上博简《孔子诗论》“诗亡隐志”章一直备受学界关注,论者甚多。此章可以说是《孔子诗论》的总纲,原文应释读为:“孔子曰:‘诗亡隐志,乐亡隐情,文亡隐意。’”“乐亡隐情”“文亡隐意”统一于“诗亡隐志”。诗是乐文一体的,情感表达主要靠乐曲,而意旨表达主要靠文辞。孔子论诗,乐文兼顾,情意并重,可以从诗类评论与诗篇评论两个层面得到验证。“诗亡隐志”章是孔子《诗》学观的最高概括,对理解孔门《诗》教乃至中国古代诗学的“言志”传统具有重要意义。
选取两幅帛画《人物御龙图》和《人物龙凤图》以及相关遗存图像、考古、田野、文献等资料,通过重构其图像仪式空间,将研究视角转到图像空间,对帛画图像重新进行解读和定义,阐明楚文化背景下凤舟仪式空间蕴含的意义。当今荆楚地域凤舟竞渡中的仪式符号与古代凤舟互为映射,是古代凤舟图像研究的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