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长,就是一次次的告别

来源 :南都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jc0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与阳光混为一色的羊群从银幕中走来,牧羊人敲打着铃铛,轻轻扬起的尘土也被阳光照亮。艾萨迫不及待地把小羊羔从羊圈中带出来,用奶瓶耐心地给它喂奶。
  还没喂完,一个古灵精怪的小女孩凯丽就远远地冲过来了:“艾萨,我来接小羊了!说好的各养三天,轮到我了!”艾萨着急地护着小羊:“它生病拉肚子了还没好呢,我过两天再送到你家去好吗?再给我养两天吧!”
  凯丽站在羊圈上,一副威风凛凛的样子,扮出一副女巫的腔调:“艾萨~你若是敢阻拦,我就用魔法把你变成猴子的胡子,再变成猴子的尾巴!弟弟,去把小羊抱出来!”
  就这样,《第一次的离别》在艾萨与凯丽的童年友谊中拉开序幕。导演王丽娜在拍这部电影之前,先完成了一部纪录片的拍摄,再从纪录片的素材中剪辑出来这部作品。
  因此,《第一次的离别》有着极强的真实感,然而又始终有一种诗意的氛围贯穿:“并不是我刻意去表现什么,而是(新疆这片)土地的光感,土地本身的氛围和生活充满诗意。”王丽娜在访谈中谈道。
  电影诗意而舒缓甚至支离破碎的叙事,既无法让人大笑不止,也没有让人热血沸腾,更不打算把人感动得泪流满面,总之,对于期待一场酣畅淋漓的观影感受的人,看完之后会感觉自己一记重拳打在了棉花上。
  “我什么都不害怕,就害怕妈妈走丢。”艾萨是一个懂事得令人心疼的孩子,在一个本该得到母亲呵护的年纪,他却每天都要给母亲喂饭梳头,照顾她。他在作文中写道:“我是妈妈从外星空带来的,妈妈听不见,也不会说话,但我会用眼睛和她交流。”
  总是随时要从课堂上甚至从考试中被叫回去找妈妈的艾萨,和总是担心父母离婚的凯丽一样,随时都承受着失去妈妈的恐惧。两个好朋友全心全意地呵护着小羊,给小羊他们所期望得到的爱。
  在一天回家后,艾萨发现妈妈又不见了。天色暗了,艾萨问遍了邻居,寻到无人戈壁滩上,无助地喊着妈妈。但是妈妈听不到,只剩下越来越深的夜色把艾萨笼罩。
  影片名字的来源,是新疆教育版初一年级的一篇语文课文:“明天,我就要去县里上初中了,从此,我就要开始独立生活了。这还是我第一次与父母分别,因此,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
  课文没有在片中出现,电影也没有去刻意渲染这种离别,但离别却在影片中接踵而至:先是艾萨的哥哥离开家上大学去了。接着艾萨的妈妈被送进了养老院。没过多久,就连凯丽也要离开。
  轉眼间,与夕阳交界的沙漠地平线上,只剩下孤独的牧羊少年。
  导致凯丽与艾萨离别的,则是凯丽越来越差的普通话成绩——从35分到20分。说起维语来连珠炮似的小精灵凯丽,说起普通话来却没有一个字的音在调上。在家长会上,凯丽和妈妈都被老师严厉地点名批评。
  “等我长大了,可以做老师,做科学家……科学家是什么?”凯丽一字一顿地读着新课文,“科学家”这个词汇对她来说过于遥远。不仅如此,平时唱起歌来眉飞色舞的她,在课堂上跟老师一起读《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的时候,不仅面无表情,吐出来的普通话仿佛一个坏掉了的复读机。
  凯丽学汉语的难度,不亚于师资匮乏的偏远山区小学生要适应全英文教学。为了让凯丽说好普通话,凯丽妈妈决定全家搬到木库,让凯丽上语言学校去。她要离开一起长大的小伙伴,离开原来的家,去一个陌生的地方,将汉语塞进脑袋,挤进汉语文化的世界,去读懂“科学家”的含义,用汉语宣誓会好好学习长大成人。
  在离家前夜,凯丽沉浸在离别的悲伤之中,问妈妈:“能把艾萨也带走吗?把我所有的朋友都带走,房子也带走?”而妈妈却告诉她:“不行的,每个人都要学会告别。”在妈妈的开导下,她画下了火车、艾萨、房子……所有自己不舍的东西。唯独没有和艾萨当面告别。
  真正的离别都发生在心里。或许当凯丽再次读起《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就会真正读懂“独在异乡为异客”,想起艾萨,想起他们一起在胡杨树下唱的歌,在相似的情感触动之下,维吾尔族文化与汉语文化终将在凯丽的情感中融合,打破她学不好汉语的桎梏,在文化的异乡之中,抵达共同的情感归宿。
第一次的离别(2018)

  导演: 王丽娜
  主演: 艾萨·亚森 / 凯丽比努尔·热合米图力 制片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语言: 维吾尔语
  上映日期: 2020-07-20(中国大陆)
  片长: 90分钟
其他文献
丽江古城。  “场租40元一次。”得到民宿老板的回复后,摄影师木木才放下心。她生怕占不到拍摄场地的位置,只好先跟老板下订。她要订的是当下特别流行的在丽江古城客栈屋顶拍摄的“坑位”。  身穿仙气飘飘的汉服,背后是连绵不断的纳西族灰色屋顶,古风十足。此时最好拿把小扇子或者带个瓷酒瓶,咔嚓咔嚓一轮猛拍,然后发条朋友圈。这是时下丽江游客们十分青睐的拍摄风格和场景之一。  在社交媒体上搜“丽江 屋顶”,会出
日前,赵忠祥和倪萍这对老搭档携手参加《王牌对王牌》节目,回忆春晚往事令人潸然泪下。  年过古稀,眼袋像年轮刻着岁月的痕迹,今年,赵忠祥已经77岁高龄了。  与倪萍搭档主持的央视春节联欢晚会是无數中国人无法磨灭的记忆,在人们的印象中,这是一个台风稳健、忠厚老实的长者,声音浑厚,压得住场子,让人听着放心。  从春晚舞台上的顶梁柱,到《动物世界》中的解说员,再到主持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和天津卫视的娱乐
每到春天,过境的黑翅长脚鹬都会在奥海中停留。绿头鸭(左上),金翅雀(左下)、白头鹎(右)都是北京终年可见的鸟类,后两者经常在我家小区出没。  观鸟这项在以前貌似比较小众的活动,恐怕是当前防疫常态化的形势下,最理想的休闲方式—不用聚集、远离闹市、贴近自然……现在就抬头仰视,从这个鸟类迁徙季开始,享受观鸟的乐趣吧!北京:社区观鸟记  你可知道,观鸟也是一种怡养心情的玩法?  在观鸟普及度高的欧美国家,
洪晃  “撒泼”成了流行词,我也来凑个热闹。大家知道我是北京生的美国人,我也会撒泼,但这和我生在北京毫无关系,因为我头一次看见撒泼,是在一个真的美国人身上。  十七岁那年,我在国际广播电台当播音员,英文组的专家,美籍华人武丽媛是我的好朋友。有一次她的好朋友林培瑞从美国来中国,武丽媛便叫我和他们一起出去玩。林培瑞是美国人,英文名字叫 Perry Link,一名汉学家。  我不记得我们那天都去哪里玩了
李诞是我喜欢的第一个90后文化人。当然,其实他是1989年生人,可是网上有篇文章的标题是《看懂李诞,才能和95后的消费者做生意》。这大约就是我的认知吧,李诞是专属于90后的文化现象——尽管我猜想他会反对“文化人”这三个字。  我是因为他在《奇葩说》中担任导师才喜欢他的,在此之前,促成他红的所有产品我都没有看过。在《奇葩说》中有一集,蔡康永说,马东曾经说过李诞的底色是悲凉的。我很惊异,因为这句话,是
1997年,阔别中国八年,我第一次回国。在踏上国土之前,我先踏上了日本的土地,而且是有生以来第一次。  那一年我拿了美国绿卡,我不是因为想回国才拿的,巧合而已。那一年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的所长邀请我回国讲点东西,那正是中国开始要加大科学研究投入的一年。正好,我的一位日本合作者石桥延幸先生邀请我去访问他所在的研究所,为期一个月,于是我就去了。至于我的绿卡,它在七年前已经失效了。  那是夏天,我到
写性,但能写出个人特色的中国作家,不多,大多数你能看到的都是压抑许久的某种报复性释放,这里面当然就容易將美和纯粹剔除出去。  谈论马家辉先生的《龙头凤尾》之前,应该先划定一下谈论的范围和尺度。  作为当代重要或者说出风头的知识分子之一,马家辉让大家习惯的形象早已经不是通过文字与人交流,而是在镜头前侃侃而谈。作家变成“谈家”这并非什么丢人失格的事,甚至还可以看成是一种知识分子接通大众的有效方式。尤其
这两天,一位研究油井的工程学教授叫嚣推翻相对论、剑挑爱因斯坦的奇闻,引爆了舆论圈,好不热闹。  这位名为李子丰的燕山大学教授,搞了一个研究项目,宣称已经推翻爱因斯坦相对论,而且这个项目还被推荐入选了202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奖。  推荐单位是河北省教育厅,在项目介绍中,李子丰不无得意地宣称自己“已推翻误导物理学界和人类认识世界基本方法的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为科学的健康发展扫清了一个巨大障碍”。  这
或许在大众心中,广州是一个不怎么文艺的城市,反正广州美食一定要比广州文学更美名远播,更何况来广州的人也只会在一声声的靓仔中迷失自己,可不会说自己整条gai最文青。  但这种刻板印象是不对的。见过隐形富豪开豪车穿人字拖去西华路吃珍珍,却也见过小年轻背路易威登去逛方所。  关于这一点,作家麦小麦老师最有发言权,她曾经在世界读书日那天给《南都周刊》微信公众号写过一篇推文来谈广州那些文艺的书店。实际上,当
年底了,你还没看一场舞台剧吗?圣诞、跨年怎么能少了歌舞晚会和音乐会?  广州大剧院2018新年演出季即将盛大开幕,一场年末的艺术狂欢将从12月7日延续至1月20日。新年演出季演出类型囊括精彩的戏剧、百老汇的原版音乐剧、经典交响音乐会和精品歌舞晚会,世界各国的顶级艺术团体、知名艺术家将齐聚羊城,用四十四场精彩纷呈的演出给各位观众送上新年的祝福,新的“艺”年,“乐”看越有“戏”!  被喻为具有疗愈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