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了“数学…同时为人们交流信息提供了一种有效、简捷的手段”,“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同时又在2003年出台的《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陈述课程目标时也强调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能力”.由此可见新课程标准非常重视学生数学交流能力的培养.数学交流能力就是通过数学语言,利用数学概念、关系、问题、方法、思想来传递信息、情感和观念的能力.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呢?
一、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
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同时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在学习小组交流活动中,要积极参与引导,维持小组的交流气氛,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并适当调节学生的交流心理,特别是要鼓动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交流活动.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做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二、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让人们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各种定义、法则、公式、性质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要进行数学交流,就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
1.引导学生“说数学”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如在例题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一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一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等等,或让学生复述所学的内容,或让学生把自己的解答写在黑板上并给同学解释解答的原理,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他的思路、推理过程,对术语、符号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提问、讨论,能够学会他人分析问题的方法,澄清自己模糊的认识.
2.引导学生“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都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如让学生写知识小结,在新授课教学中,每学完一单元、一章节之后,让学生写单元知识小结与章节知识小结.复习总结时,让学生写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知识结成网络、形成板块.也可让学生写某道题的解题分析、解题体会,还可以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平时学习中的独到见解与体会写成小论文,办班级数学杂志、墙报,编数学故事等,丰富书写数学的交流活动.
三、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交流向深层次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数学家的思维(或隐或显于教材中),数学教师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而有效的教学就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过渡到科学家的思维.作为教师应通过加工教材把数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不断提问——反馈——反思——概括获得对问题的真正理解;同时学生在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时,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也必将获得发展.实际上,思考和交流是交叉在一起的,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交流,学生首先面临向他人清晰而有信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预先组织自己的数学思维,这实际上是获得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入理解的过程,同其他人的相互讨论可使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想法中学到东西.在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各样的方案中,学生将有机会看到别人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这些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在解决以后的问题中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感和意愿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数学交流对情感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数学交流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在最佳的活跃状态,点燃交流的火种,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他们.让每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表达想法,通过一定的心智活动去调动思维,共同讨论,共同发展.同时数学交流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数学交流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交互的过程,其中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又要仔细听取别人的想法.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培养利他之心,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完善数学交流评价体系,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数学交流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能苛求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交流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要注重鼓励,教师应对每位学生持有热情和期望,对学生的新认识、新发现,不管是对还是错,都应做出恰当的评价.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新平,王俊华.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03
[2]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
[3]张林军.师生互动与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责任编辑 易志毅)
一、营造良好的交流情境
新的数学课堂教学观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平等对话,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教师首先要给学生营造一种平等、合作的教学气氛,设置合作交流小组,创设动态的多向交流模式,形成宽松的交流氛围,最大限度地扩展学生的交流层面,提高学生的交流频率.同时要信任学生,鼓励学生参与交往,教师在学习小组交流活动中,要积极参与引导,维持小组的交流气氛,关注学生的交流心态,并适当调节学生的交流心理,特别是要鼓动学困生以积极的心态参与数学交流活动.这样,在传授数学知识时教师就不是一种自上而下的“给予”,而是与学生一起去探索、去体验,学生在课堂交往中,才可能变被动为主动,将学习活动看做是自己主动参与、自我发展的活动,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作用才可能实现.在这样宽松融洽的气氛下,学生的自尊心得到满足,同时也调动了学生交流的积极性.
二、加强数学语言能力的培养
数学语言是一种由数学符号、数学术语和经过改造的自然语言组成的科学语言,是数学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教育家斯托利亚尔认为“数学教学也就是数学语言的教学”.数学语言是数学知识和数学思想的载体,数学知识与数学思想最终要通过数学语言表示出来,并让人们理解、掌握、交流和应用.各种定义、法则、公式、性质都是通过数学语言表述的,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实质就是对数学语言的理解、掌握,因此要进行数学交流,就必须加强数学语言的学习,丰富学生的数学词汇,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数学语言表述的数学内容.因此发展学生的数学语言是提高学生交流能力的根本,在教学中,数学语言能力的提高可以通过以下两条途径来实现.
1.引导学生“说数学”
在教学中,可以进行“说数学”的练习,这种练习,可以在学生和教师之间进行,也可以在学生和学生之间进行.从教会学生说一句完整的话开始,规范学生的语言,先让学生掌握最基本的、最简单的交流方式.如在例题讲解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要求的是什么问题,要知道哪些条件,哪一个条件已经知道,哪一个条件还不知道,要先求出什么,再求出什么等等,或让学生复述所学的内容,或让学生把自己的解答写在黑板上并给同学解释解答的原理,通过这样的交流,教师也能够从中了解到学生理解问题的方式,看到他的思路、推理过程,对术语、符号和一些基本数学思想的掌握情况.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通过提问、讨论,能够学会他人分析问题的方法,澄清自己模糊的认识.
2.引导学生“写数学”
课堂交流大都是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教师还可以创设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写数学”,就是引导学生把他们学习数学的观察发现、心得体会、反思和研究用文字的形式表达出来,并进行交流,如让学生写知识小结,在新授课教学中,每学完一单元、一章节之后,让学生写单元知识小结与章节知识小结.复习总结时,让学生写知识间的纵、横联系,将知识结成网络、形成板块.也可让学生写某道题的解题分析、解题体会,还可以是学习数学的一些感受,对某些解题方法的总结.另外,还可以鼓励学生将平时学习中的独到见解与体会写成小论文,办班级数学杂志、墙报,编数学故事等,丰富书写数学的交流活动.
三、暴露思维过程,使数学交流向深层次发展
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着三种思维:数学家的思维(或隐或显于教材中),数学教师的思维,学生的思维,而有效的教学就是教师把学生的思维过渡到科学家的思维.作为教师应通过加工教材把数学信息传递给学生,学生通过讨论、交流,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建构对新知识的理解,通过不断提问——反馈——反思——概括获得对问题的真正理解;同时学生在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时,他们的数学思考能力也必将获得发展.实际上,思考和交流是交叉在一起的,无论是口头的还是书面的交流,学生首先面临向他人清晰而有信心地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挑战,这就需要他们预先组织自己的数学思维,这实际上是获得对自己解决问题过程的深入理解的过程,同其他人的相互讨论可使自己的策略和思想得到详细的检查、提炼和完善,学生也可以从其他同学的想法中学到东西.在讨论解决问题的各种各样的方案中,学生将有机会看到别人的观点和方法,评价这些观点和方法的正确性和实用性,并在解决以后的问题中使用.这样学生就可以通过交流去学习数学,提高自己学习数学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参与交流的情感和意愿
情感教育是完整的教育过程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合理的情感教育有利于学生保持愉快、开朗、乐观的情绪、情感;深切体验学习过程中的成功感、自豪感,继而培养旺盛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数学交流对情感教育具有促进作用.首先,数学交流能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促使学生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出现在最佳的活跃状态,点燃交流的火种,特别是对那些基础较差、性格较为内向的学生,更应鼓励他们.让每个参与者以恰当的形式表达想法,通过一定的心智活动去调动思维,共同讨论,共同发展.同时数学交流也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感、责任感,数学交流是教师和学生的一个交互的过程,其中每个人既要表达自己的思想、观点,又要仔细听取别人的想法.在数学交流的过程中,学生需要理解、尊重别人,考虑别人的需要和意图.在此基础上作出自己的判断.处于这样的一个环境中,学生还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和解决随时出现的问题,培养利他之心,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
五、完善数学交流评价体系,提高自我评价能力
评价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对数学交流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结果,更要关注过程.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不能苛求所有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上获得同样程度的成功.要更多地关注学生在交流中对数学学习的积极姿态,关注其能否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同时要注重鼓励,教师应对每位学生持有热情和期望,对学生的新认识、新发现,不管是对还是错,都应做出恰当的评价.同时要引导学生学会评价,合理地评价别人的观点和想法.
总之,教师要充分认识数学交流的价值,并在教学中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能力,就可以发挥数学交流在数学学习中的作用,提高学生交往合作的能力,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新平,王俊华.新课标下数学课堂师生互动的探究[J].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6,03
[2]谢志芳.课堂互动教学模式初探[D];福建师范大学.2001
[3]张林军.师生互动与学习者语言交际能力的发展[D].北京语言文化大学.2002
(责任编辑 易志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