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全国高水平科技类竞赛即“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情况,从竞赛的角度挖掘河北高校大学生在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中的不足,进而从竞赛角度分析提高河北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竞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200-02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竞赛,旨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挑战杯”竞赛强调学生的独立和创新精神,以专利发明、科技创新成果、实用新型专利为核心技术,侧重作品的社会评价、社会价值。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更看重作品的技术核心等专业性的创新成果及能否解决当前社会热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成功举办15届,主要分为三类:科技发明A/B类、自然学术论文类、哲社类。作品进入国赛阶段要经过四轮评审:资格审查、网评、复评、终评。
本文通过整理近几年“挑战杯”竞赛的相关数据,通过河北省及全国获奖数据的对比,更好地挖掘河北高校如何更好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发现河北高校大学生团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成绩的情况,挖掘其根源主要表现出三方面问题。
1.校内氛围孕育較低,师生参与程度受限。教师指导缺乏积极性,深度参与不够,难以形成引领效应。主要表现在无刚性要求、学校给予奖励有限,教师日常主要工作内容是教课和课题研究,缺乏指导经验与时间;目前高校采取院级推荐、校级评选的参赛流程,有参赛热情的师生,却对参赛项目要求不了解,导致无法筹备参与选拔。
2.职能部门职责明确,指导程度受限。学校在组织选拔参赛过程中各部门职能明确,主要起到协调、组织、优化的作用,但缺少科技创新项目的专业理论掌握,选拔指导中均受限;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学院缺乏对作品挖掘指导、项目孕育缺乏支持。
3.项目孵化时间较短,培育水平受限。申报作品仅当年或提前半年挖掘,参赛作品整合程度低,对作品的丰富完善较仓促,难以形成学生创新研究的持续性与承接性;从推报的“挑战杯”作品类别来看,与学校学科优势有关,不能做到“苗子好,也比的好”。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发现,河北高校的大学生通过比赛体现出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教育资源受限、校园氛围不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等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解决路径如下:
1.营造校内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在校内形成项目与载体并重、创新与创业并举的竞赛周期梯队建设,以国家、省、校以及企业支持的各类竞赛为载体孕育优品项目,加强参赛项目的竞争力和持久力。校院两级部门、人员需明确分工,需要大力在学院内进行普及,扩大覆盖面,最终达到学院师生了解比赛要求,明确项目指导方向;更多教师愿意主动参与,积极指导;学生自下而上地自发参赛,主动努力优化项目。
2.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高校培育创业课程专业教师外,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企业家担任创业培训导师,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
3.加深校企合作,丰富实训实践。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展校企合作途径,建立以实习实训为主基地,引导大学生多听多看多感受双创所需的各种企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开拓视野、扩展思维,促进学生实体企业孵化,实现面向大学生双创政策一站式服务。
本文通过河北高校参加“挑战杯”赛事情况,从不一样的角度分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不足,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Abstract:Through comparing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high 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of the national high 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that is,the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s of "Challenge Cup",this paper excavated the shortage of Hebei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from the angle of competition,and then analyzed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ebei from the angle of competition.
Key words:competition;improvement;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ath
关键词:竞赛;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2.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8)48-0200-02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由共青团中央、中国科协、教育部等相关部门联合举办,以科技创新为主的竞赛,旨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提升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大学生科技成果转化、最终达到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目的。“挑战杯”竞赛强调学生的独立和创新精神,以专利发明、科技创新成果、实用新型专利为核心技术,侧重作品的社会评价、社会价值。大学生科技学术竞赛更看重作品的技术核心等专业性的创新成果及能否解决当前社会热点等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已经成功举办15届,主要分为三类:科技发明A/B类、自然学术论文类、哲社类。作品进入国赛阶段要经过四轮评审:资格审查、网评、复评、终评。
本文通过整理近几年“挑战杯”竞赛的相关数据,通过河北省及全国获奖数据的对比,更好地挖掘河北高校如何更好地参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进一步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通过上述对比分析,发现河北高校大学生团队在创新创业竞赛中取得成绩的情况,挖掘其根源主要表现出三方面问题。
1.校内氛围孕育較低,师生参与程度受限。教师指导缺乏积极性,深度参与不够,难以形成引领效应。主要表现在无刚性要求、学校给予奖励有限,教师日常主要工作内容是教课和课题研究,缺乏指导经验与时间;目前高校采取院级推荐、校级评选的参赛流程,有参赛热情的师生,却对参赛项目要求不了解,导致无法筹备参与选拔。
2.职能部门职责明确,指导程度受限。学校在组织选拔参赛过程中各部门职能明确,主要起到协调、组织、优化的作用,但缺少科技创新项目的专业理论掌握,选拔指导中均受限;在整个培育过程中,学院缺乏对作品挖掘指导、项目孕育缺乏支持。
3.项目孵化时间较短,培育水平受限。申报作品仅当年或提前半年挖掘,参赛作品整合程度低,对作品的丰富完善较仓促,难以形成学生创新研究的持续性与承接性;从推报的“挑战杯”作品类别来看,与学校学科优势有关,不能做到“苗子好,也比的好”。
根据上述问题,我们发现,河北高校的大学生通过比赛体现出创新创业能力存在教育资源受限、校园氛围不够、自主创新意识不强等不足之处。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主要解决路径如下:
1.营造校内创新创业氛围。学校在校内形成项目与载体并重、创新与创业并举的竞赛周期梯队建设,以国家、省、校以及企业支持的各类竞赛为载体孕育优品项目,加强参赛项目的竞争力和持久力。校院两级部门、人员需明确分工,需要大力在学院内进行普及,扩大覆盖面,最终达到学院师生了解比赛要求,明确项目指导方向;更多教师愿意主动参与,积极指导;学生自下而上地自发参赛,主动努力优化项目。
2.加强创业导师队伍建设。建立具备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才能培养出具有较高创新能力的大学生。高校培育创业课程专业教师外,京津冀的协同发展为大学生提供拥有丰富实践经验企业家担任创业培训导师,进一步推动人才培养机制建立。
3.加深校企合作,丰富实训实践。加强高校与企业的合作,扩大合作的深度和广度,拓展校企合作途径,建立以实习实训为主基地,引导大学生多听多看多感受双创所需的各种企业精神,鼓励大学生开拓视野、扩展思维,促进学生实体企业孵化,实现面向大学生双创政策一站式服务。
本文通过河北高校参加“挑战杯”赛事情况,从不一样的角度分析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不足,找到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路径。
Abstract:Through comparing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high 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 of the national high leve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petition,that is,the college students’ extracurricular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works of "Challenge Cup",this paper excavated the shortage of Hebei college students in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from the angle of competition,and then analyzed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innovative and entrepreneurial ability of college students in Hebei from the angle of competition.
Key words:competition;improvement;college students;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pa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