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儿童文学形式之一的童话,不仅在儿童文学作品中占有重要地位,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编选情况问题所在
(一)教材中童话作品所占的比重偏低
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各种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巨大变化,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童话作品,因为孩子阅读童话的过程是一种特有的审美过程。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来分析,选入童话作品所占比例偏低、数目较少,这样势必影响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甚至影响到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喜爱程度。由于忽视童话的编选,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培养目标也就被淡化了,从某种程度上看,童话作品少也影响了语文学科本身的审美功能和表现力。
(二)入选的童话作品主题单一,存在明显的道德训诫倾向
在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童话,多数都是以道德训诫的作品为主。如《蚂蚁和蝈蝈》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 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告诫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为的是戒懒惰,倡勤奋。《小松树和大松树》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蘑菇该奖给谁》讲的是小白兔和小黑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作品应该是完全意义的艺术品,因此,也应该用完整的童话艺术的标准来验证,但有时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作品在经过教师的讲解后,留给儿童的往往就只有一个教训而已。童话作品似乎也就只是语文教材美丽外衣下的政治课本,失去了其语言文学学科的独立性。
(三)童话作品选材形式单一
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里的童话几乎是清一色的拟人体童话,如《北风和小鱼》、《蒲公英》、《跟踪台风的卫星》、《谁的本领大》等,超人体童话几乎没有。 这些篇目都是采用拟人化的动植物角色,先是主人公行为不良,经过劝诫以后悔悟改正,这些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或者“公式”,对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来说,当学生看到开头的时候甚至都能知道结果。显而易见,超人体童话的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幻想力,也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暴露了编选者眼光的局限性。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编选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应该适度加大童话在课文当中的比重
苏教版低年级的选文力求富有童真童趣,要求贴近儿童生活,编书时能“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加大童话的比重,才能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做到“蹲下来看孩子”,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为,在各种文体中,童话才是小学生的最适合阅读,最喜爱的体裁。
(二)小学高年级也应该适当加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
处在小学高段的儿童就不需要阅读童话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对于高段孩子来说,简单的动植物之类的道德教化文章自然显得幼稚可笑。那什么样的童话才适合这样一群孩子呢?考虑到这些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即将步入新的学习阶段——初中,涉及科学类的、成长类的还有纯真的感情类的童话,可能更适合他们阅读。因为这些类型的童话不仅可以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些乐趣,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童话是孩子也是成人喜闻乐见的永恒体裁,因而我认为高年级教材中也应该有童话的位置。
(三)多选择一些较有思考价值和能发挥想象力的童话作品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童话时要力求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童真童趣,注意儿童化,贴近儿童的生活,充分考虑所选童话的内容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童话中有益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和有用的教训,只有融化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之中时,才能对读者产生“应激心灵”的效果,才能在读者心灵的田园里开花结果,如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它讲述的是一个叫皮诺曹的木偶,经过种种历险,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该作品于1940年被迪斯尼公司改编为动画电影,后分别于1983年和2002年翻拍真人版。此外,还有通过人树故事来进行孝道教育的《爱心树》、《逃家小兔》等,都是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不失其道德教益作用。
(四)应该适当加大儿童影视作品的分量
影视尤其是卡通片对当今儿童的影响之大甚于文学,因为孩子喜爱声、像兼备的电视超过课本,但一般语文教材中,对影视部分涉及很少。动画片是画面艺术,是极具想象力和幻想性的,编选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使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欣赏动画片的同时,激发其想象力,也可以借助动画片的某些内容进行语文教育,比如语言表达、审美鉴赏等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寓教于乐。
三、结束语
总之,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在童话编选上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失误,但是相信编选者能够放开眼光,加强有关童话知识的学习,同时不断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精神,这样才能编选出具有真正适合素质教育和适合儿童发展的好教材来。
一、小学语文教材中童话的编选情况问题所在
(一)教材中童话作品所占的比重偏低
新课程的实施,引起了各种版本小学语文教材的巨大变化,教材中增加了许多童话作品,因为孩子阅读童话的过程是一种特有的审美过程。 以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来分析,选入童话作品所占比例偏低、数目较少,这样势必影响了小学生阅读的兴趣,甚至影响到对语文这个学科的喜爱程度。由于忽视童话的编选,那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个培养目标也就被淡化了,从某种程度上看,童话作品少也影响了语文学科本身的审美功能和表现力。
(二)入选的童话作品主题单一,存在明显的道德训诫倾向
在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中所选的童话,多数都是以道德训诫的作品为主。如《蚂蚁和蝈蝈》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 再也神气不起来了。告诫我们,只有辛勤劳动,才能换来幸福的生活,为的是戒懒惰,倡勤奋。《小松树和大松树》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得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蘑菇该奖给谁》讲的是小白兔和小黑兔参加跑步比赛的故事,告诉学生有勇气敢于和强手竞争,虽败犹荣。
入选小学语文教材的童话作品应该是完全意义的艺术品,因此,也应该用完整的童话艺术的标准来验证,但有时一篇篇生动有趣的童话作品在经过教师的讲解后,留给儿童的往往就只有一个教训而已。童话作品似乎也就只是语文教材美丽外衣下的政治课本,失去了其语言文学学科的独立性。
(三)童话作品选材形式单一
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里的童话几乎是清一色的拟人体童话,如《北风和小鱼》、《蒲公英》、《跟踪台风的卫星》、《谁的本领大》等,超人体童话几乎没有。 这些篇目都是采用拟人化的动植物角色,先是主人公行为不良,经过劝诫以后悔悟改正,这些已经成为一种“模式”或者“公式”,对于学生的阅读和理解来说,当学生看到开头的时候甚至都能知道结果。显而易见,超人体童话的缺失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幻想力,也进一步限制了他们的创新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暴露了编选者眼光的局限性。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编选问题的解决建议
(一)苏教版低年级语文教材应该适度加大童话在课文当中的比重
苏教版低年级的选文力求富有童真童趣,要求贴近儿童生活,编书时能“蹲下来看孩子”。只有加大童话的比重,才能真正做到以儿童为中心,做到“蹲下来看孩子”,这样才能走进孩子的心里,让孩子发自内心的喜爱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因为,在各种文体中,童话才是小学生的最适合阅读,最喜爱的体裁。
(二)小学高年级也应该适当加入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童话
处在小学高段的儿童就不需要阅读童话吗?回答当然是否定的。对于高段孩子来说,简单的动植物之类的道德教化文章自然显得幼稚可笑。那什么样的童话才适合这样一群孩子呢?考虑到这些孩子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以及即将步入新的学习阶段——初中,涉及科学类的、成长类的还有纯真的感情类的童话,可能更适合他们阅读。因为这些类型的童话不仅可以给孩子的学习生活增添一些乐趣,还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们的世界观、价值观。童话是孩子也是成人喜闻乐见的永恒体裁,因而我认为高年级教材中也应该有童话的位置。
(三)多选择一些较有思考价值和能发挥想象力的童话作品
小学语文教材编选童话时要力求文质兼美,难易适度,富有童真童趣,注意儿童化,贴近儿童的生活,充分考虑所选童话的内容与儿童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的联系。童话中有益的思想、细腻的情感和有用的教训,只有融化在富有想象力的故事,生动丰满的艺术形象之中时,才能对读者产生“应激心灵”的效果,才能在读者心灵的田园里开花结果,如科洛迪的《木偶奇遇记》,它讲述的是一个叫皮诺曹的木偶,经过种种历险,终于长大了,他变得诚实、勤劳、善良,成了一个真真正正的男孩。该作品于1940年被迪斯尼公司改编为动画电影,后分别于1983年和2002年翻拍真人版。此外,还有通过人树故事来进行孝道教育的《爱心树》、《逃家小兔》等,都是既有丰富的想象力,又不失其道德教益作用。
(四)应该适当加大儿童影视作品的分量
影视尤其是卡通片对当今儿童的影响之大甚于文学,因为孩子喜爱声、像兼备的电视超过课本,但一般语文教材中,对影视部分涉及很少。动画片是画面艺术,是极具想象力和幻想性的,编选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使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技术引导学生欣赏动画片的同时,激发其想象力,也可以借助动画片的某些内容进行语文教育,比如语言表达、审美鉴赏等有机结合,丰富学生的想象,活跃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寓教于乐。
三、结束语
总之,苏教版小学语文课本在童话编选上虽然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失误,但是相信编选者能够放开眼光,加强有关童话知识的学习,同时不断学习和领会新课改精神,这样才能编选出具有真正适合素质教育和适合儿童发展的好教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