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现代诗歌四步教学法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ijuan19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诗歌是高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它以自由的形式包含开放的内涵,以意象的修辞传达作者的情感高度概括的语言,读来意味深长。但很多学生在学习现代诗歌时却摸不着头脑,这一方面是因学生对现代诗歌的了解不足,另一方面则受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的影响。要让学生能真正读懂现代诗,不仅要让学生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还得多引导学生读,在讨论中感悟,尝试创作。如此,诗歌学习才会更加丰富多彩。
  一、读前了解背景,走近作者
  每一部作品都有一定的创作背景,创作背景是理解诗歌的基础。结合现代诗歌的教学来看,教师习惯用简单的介绍来告诉学生背景,学生了解不多,在读中也就难以理解作品的内涵。如《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作者为何要把要求降低到世俗生活的最低点,开始“喂马,劈柴”,如果不对海子的经历进行了解,很难从中体会他的圣洁之心。现代诗歌语言精练,在简洁的语言中往往饱含深意,在读诗之前,要先让学生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
  对创作背景的了解,不能单纯地由教师去告诉学生,而可在课前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自主去搜索材料,主动了解,在了解背景的过程中走近作者,走进作品。如《致橡树》歌唱的是诗人的人格理想及爱情观,那么,作者为何会写这样的一首诗?当学生了解了蔡其矫和舒婷的见面及对话,也就自然而然地对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有了把握。在了解背景的过程中,不仅要了解诗人的简历,也要对创作背景进行了解。创作背景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对理解作品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二、课中多读多思,自主解读
  读诗其实就是品诗,要获得对作品的理解,不能单纯地由教师告诉学生,而要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去读,在读中思考,通过读更好地把握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意。如《致橡树》中:“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寒潮、风雷、霹雳”象征的是什么?“雾霭、流岚、虹霓”又代表着什么?作者为何要这样说?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究,理解作者所要传达的夫妻要同甘共苦的爱情观。高中学生在现代诗阅读中经常会遇到问题,教师要鼓励学生把遇到的困惑提出来,寻求同伴或教师的帮助,这樣才能更好地在追寻答案中理解诗歌的内涵。
  教师一是要鼓励学生大胆提问,二是要注重精选问题来引导学生去读。同样是《致橡树》,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找到诗人为传情达意选择了哪些意象?学生在读的过程中可能找到如“凌霄花”“痴情的鸟儿”“泉源”等意象。教师要进一步引导学生对这些意象的特点进行思考,揣摩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在读的过程中,也要引导学生结合自身实际,进行相应的勾画,对富有深意的词汇、句子,可作批注。
  三、注重讨论交流,生成理解
  对诗歌的理解,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见解,高中学生的价值观念逐渐成熟,在现代诗歌教学中以讨论交流的方式引导学生去读和交流,可丰富学生对诗歌内涵的理解,可拓宽学生的眼界,让学生从多个角度理解诗歌,获得体验。
  如在《回旋舞》(保尔·福尔)的阅读中,对“全世界的男女孩都肯携起手来”一句的理解,有的学生认为这是要大家携手共创一个美好的世界,有的学生认为这是作者对世界和平与美好的期盼,甚至有的学生提出了我国古代“大同世界”的概念。在诸多的讨论声中,学生对作品的主题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在教学中,切忌由教师包讲到底,而应结合诗歌的句子、意象、主题等多引导学生展开交流活动,要让学生把不同的理解和同伴进行交流,教师稍加点拨,更利于学生对作品的理解。
  四、引导学生创作,丰富体验
  在应试体制下,写诗似乎成了语文教学的空白,一些学生本来有很好的写作诗歌的潜质,但平时没有练习,没有写,这种潜质也就被慢慢埋没了。学习诗歌,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不仅要喜欢读,还要让学生喜欢写,能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自己的情感。渐渐地,学生会在写作尝试中获得对诗歌的独特的见解。如学习《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读后学生也有了一种欲望,想像海子一样,面朝大海。这是好事,教师应鼓励学生学着作者的笔调去创作,哪怕粗劣一些也没关系。
  在引导学生尝试写诗歌的过程中,教师一是要引导学生模仿,即学习了新的诗歌后,要尝试模仿作者所运用的句式,或所采用的意象去写诗。二是要鼓励学生结合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写作。如某生在学了《致橡树》后写了《致朋友》,虽然没有华丽的辞藻,但通过模仿表达朋友间的友谊,也是不错的尝试。朝露、夕阳、花开花谢,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用我手写我心”,让眼之所见、心之所想成为流淌的文字,久而久之,写作诗歌的能力、鉴赏的能力也就提高了。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现代诗歌对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在诗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结合诗歌特点,引导学生从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着手,在多读多思的基础上,和同伴相互交流,形成师生间的互动,这样才能更好地体会诗歌的内涵。同时,教师也要培养学生的创作兴趣,引导学生尝试写作,以写促读,更好地获得对现代诗歌的感悟。
其他文献
提到语文,最容易想到的两个词就是“识字”和“作文”。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写作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指标,它体现了学生综合运用汉语言文字的能力。而作文水平的提升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是一个长期积累和丰盈的过程,起步阶段尤为重要。所以,低年级的写话教学轻视不得。写话是作文的启蒙阶段,是低年级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在写话教学中,如何激发兴趣、积累语言、流畅表达已经成为低年级语文教师关注的热点话题。教师应善于利用课内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针对学生知识的培养固然重要,而能力尤其是阅读能力的构建同样不容小视。为此,笔者以唐代散文大家韩愈的经典文章《师说》教学为例,谈谈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常规方法。  一、从了解背景开始  大量教学实践显示,惟有带领学生先行了解足够充裕的背景资料,才有可能让学生获取阅读登堂入室的钥匙,使之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无穷乐趣。尤其是对于如《师说》一类的古典文学作品更应如此。在教学时,教师与学生一道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追求教学的适切性,即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文本的情况、学生的学情和课堂生成的具体情况选择更为适合的教学策略,让教学效果变得更好。《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尝试引导学生展开生本对话、生生对话和师生对话,由此可见,要提高语文教学的适切性,就要积极展开合理的对话。  学者巴赫金曾经提出了对话理论,认为人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是以对话的形式存在的,语言的本质也是对话。学者马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