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语言永远是人们进行沟通与交流的重要工具之一,并且其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部分,在提高小学生学习能力与综合素质方面有重要意义。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语言特点并进行学习,使语文教学更加具有趣味性与科学性,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能力与学习能力。本文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纂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想搞好小学语文的教学,小学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然而在当前的一些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教学语言的组织,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语言的组织,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宽泛地讲,就是语言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打牢中国语言学习的基础,为以后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容忽视。由于小学生处在人生的童年时期,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组织。趣味性的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显得很重要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教学时,教师就不应该按照成人的思维去教学。要注意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趣味化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知识的传输; 其次,是思维的培养; 再次,是能力的养成。要想达成以上的教学目的,就必须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于小学语文来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师如何去组织语言,以使学生能够接受。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中,语言训练曾是我国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经历了几十年的教学改革,语言训练的作用被逐渐分化,更有人认为语言训练属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具有功利性、纯理性化和纯记忆性的特点,因此这也导致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难以开展。其实语言训练与传统的训练概念不同,语言概念并不系统化,相反语言训练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独特感受,让学生通过语言训练能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并且语言技能训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达到记忆,而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内容的理解,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语言风格。近些年来,随着对语言训练的研究的不断加深,学者对语言训练也具有不同的认识,在相应的课程教材中,语言训练的频率也逐渐减少,导致语言训练在小学语言教学中被否定,但语言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1.艺术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语言方面的艺术高度及其运用的能力,就是他们的语言在艺术上所达成的认识能力与形成的感知能力等最早的来源,基于此,为了让孩子们在于语言的艺术方面的认知与感知等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自己的艺术性的语言达到一定的水平,并结合孩子们现有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应用。作为学生基础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其一言一行都默默地影响着他们和指引着他们,因此,教师在教學中的语言一定要具有规范性,发挥良好的示范与导向作用,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规范、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的氛围与环境,不然必定会导致孩子们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的发展的障碍。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并正确地面对,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一律使用普通话,不要使用方言,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同时,教师应注重自己发音要标准清楚,声音要响亮,语言表达要流畅、自然等,这样才能正确地影响和引导孩子们。
2.生动性。生动性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突出特点和基本要求,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结合课程内容,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达。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来说,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具有生动、形象、较强趣味性等特点,而要使其很好地表达出来需要教师更合理、更科学的语言运用,同时,将孩子们引入到教材当中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动的艺术境界之中。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丰富了教学形式,升华了教学内容,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中,能够更好的体验到生动、形象的意境,丰富了学生情感体验,增强了其教学内容的知识、思想等的理解和掌握,拓展了视野与思维。语文教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从教学内容中去体会、想象、理解思想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一定具有情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砖教材,充分熟悉和理解教学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表达和传递给孩子们。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课文,教师需要将抽象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3.科学性。任何教育都不是纯的传授,都是具有科学性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既要让孩子们能够牢固地掌握好基本的知识,也要很好地培养其在文化方面素养,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合理、科学的应用语言来进行准确地表达与传递教学的内容、知识、思想、情感等信息。当然一篇课文里包含的科学知识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教师一定要把握住重点、难点,并能够很好地突出和把握住其中的细节,保证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孩子们在准确、牢固掌握好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4.可接受性。该特点的基础就是把握住小学生在该年龄阶段所具备的接受能力,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过于复杂,应更多的使用一些单句,加上一些短句的使用;第二,在表达的形式方法应贴合现实生活,多使用一些现实中的表达与对话的方式;第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用他们的思维方式、知识能力等来思考,教师应以他们的表达与对话方式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才能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与词汇使用。特别对于模仿力很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应当注意语言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并将语言的这三方面特点充分融合在教学环节中,最终实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昌玲.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第一屆世纪之星创新育论坛论文集[C].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
[2]沙水花.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郭锦花.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培养点滴谈[J]. 陕西教育(行政版),2015(Z1).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小学语文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纂者和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要想搞好小学语文的教学,小学教师必须时刻注意自己的教学语言。然而在当前的一些语文教学中,教师只注重知识的灌输,而不注重教学语言的组织,使得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索然无味,严重影响了小学语文的教学质量。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特别重视教学语言的组织,以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教学效果。
一、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
语文,宽泛地讲,就是语言的学习。小学语文教学,旨在帮助小学生打牢中国语言学习的基础,为以后其它学科的学习以及将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小学语文的教学不容忽视。由于小学生处在人生的童年时期,所以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语言的组织。趣味性的教学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就显得很重要了。小学生的思维方式有其独特的特点,因此,教学时,教师就不应该按照成人的思维去教学。要注意研究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趣味化的进行教学,这样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所以,我们总结出,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知识的传输; 其次,是思维的培养; 再次,是能力的养成。要想达成以上的教学目的,就必须提高教学的质量。对于小学语文来讲,教学质量的提升在于教师如何去组织语言,以使学生能够接受。
二、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现状
在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历程中,语言训练曾是我国语文教学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但经历了几十年的教学改革,语言训练的作用被逐渐分化,更有人认为语言训练属于陈旧的教学观念,具有功利性、纯理性化和纯记忆性的特点,因此这也导致语言训练在语文教学过程中难以开展。其实语言训练与传统的训练概念不同,语言概念并不系统化,相反语言训练更重视学生的个性化和独特感受,让学生通过语言训练能够感受到文化的熏陶。并且语言技能训练的目的,不是让学生通过反复的训练来达到记忆,而是让学生通过对语言内容的理解,逐渐摸索出自己的语言风格。近些年来,随着对语言训练的研究的不断加深,学者对语言训练也具有不同的认识,在相应的课程教材中,语言训练的频率也逐渐减少,导致语言训练在小学语言教学中被否定,但语言训练作为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
三、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
1.艺术性。对于小学生来说,教师在语言方面的艺术高度及其运用的能力,就是他们的语言在艺术上所达成的认识能力与形成的感知能力等最早的来源,基于此,为了让孩子们在于语言的艺术方面的认知与感知等能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小学语文教师就必须自己的艺术性的语言达到一定的水平,并结合孩子们现有的接受与理解能力,在教学中得到更好的展示和应用。作为学生基础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小学语文教师,其一言一行都默默地影响着他们和指引着他们,因此,教师在教學中的语言一定要具有规范性,发挥良好的示范与导向作用,为孩子们营造出一个规范、良好的语言文字学习的氛围与环境,不然必定会导致孩子们语言知识与运用能力的发展的障碍。教师一定要有足够的认识,并正确地面对,提高自身的普通话水平,并在教学过程一律使用普通话,不要使用方言,这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语言的规范性,同时,教师应注重自己发音要标准清楚,声音要响亮,语言表达要流畅、自然等,这样才能正确地影响和引导孩子们。
2.生动性。生动性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的突出特点和基本要求,因为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他们更倾向于形象思维,所以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在充分结合课程内容,使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加以表达。对于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来说,绝大多数的内容都是具有生动、形象、较强趣味性等特点,而要使其很好地表达出来需要教师更合理、更科学的语言运用,同时,将孩子们引入到教材当中各种优秀的文学作品中所蕴含的生动的艺术境界之中。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氛围,丰富了教学形式,升华了教学内容,极大地增强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激发了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另一方面在这样的课堂氛围之中,能够更好的体验到生动、形象的意境,丰富了学生情感体验,增强了其教学内容的知识、思想等的理解和掌握,拓展了视野与思维。语文教学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丰富孩子们的情感,从教学内容中去体会、想象、理解思想情感。因此,小学语文教师的语言一定具有情感性的特点,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深砖教材,充分熟悉和理解教学内容,运用教学语言将作者的思想情感准确地表达和传递给孩子们。对于一些比较抽象的课文,教师需要将抽象的内容用生动的语言讲述出来,提升学生学习的热情。
3.科学性。任何教育都不是纯的传授,都是具有科学性的。小学语文教学也不例外,既要让孩子们能够牢固地掌握好基本的知识,也要很好地培养其在文化方面素养,提高其语言的综合运用的能力。所以教师必须合理、科学的应用语言来进行准确地表达与传递教学的内容、知识、思想、情感等信息。当然一篇课文里包含的科学知识信息是非常丰富的,教师一定要把握住重点、难点,并能够很好地突出和把握住其中的细节,保证能够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让孩子们在准确、牢固掌握好知识的同时提高能力。
4.可接受性。该特点的基础就是把握住小学生在该年龄阶段所具备的接受能力,具体来说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应过于复杂,应更多的使用一些单句,加上一些短句的使用;第二,在表达的形式方法应贴合现实生活,多使用一些现实中的表达与对话的方式;第二,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换位思考,用他们的思维方式、知识能力等来思考,教师应以他们的表达与对话方式来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才能吸引住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更容易接受。
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必须注意自身的语言表达与词汇使用。特别对于模仿力很强的小学生,教师在教学时更加应当注意语言使用的规范性、科学性与趣味性,并将语言的这三方面特点充分融合在教学环节中,最终实现激发小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提升自身教学素质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胡昌玲. 小学语文教学语言特点研究[A].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第一屆世纪之星创新育论坛论文集[C]. 北京中外软信息技术研究院:,2015:1.
[2]沙水花. 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教学评价语言的有效性探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3]郭锦花. 小学语文教师语言培养点滴谈[J]. 陕西教育(行政版),2015(Z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