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爱德华·格莱泽(Edward Glaeser)的《城市的胜利》一书,从经济学和生态学的视角,讲述相对于乡村,为何城市更经济?什么样的城市才更环保、经济和可持续?从纽约到班加罗尔,从里约热内卢的贫民窟到上海的市中心,书中列举了大量的城市案例,像一部部制作精良的纪录片,截取这些城市的横断面,透彻地分析它们的发展,将历史叙事与现代生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用数据、案例和逻辑为我们描述出他关于城市的深刻思考。
人是城市的核心
《城市的胜利》最重要的观点之一便是,城市是人的聚集而不是建筑物或设施的聚集。与之前认为应该限制城市人口容量的惯常观点不同的是,格莱泽认为,贫困人口固然会带来城市化成本的增加,但他们能使城市更繁荣、更具有活力。只有人口的聚集,才能产生更多娱乐、休闲、购物等消费需求,城市才能变身为消费城市。伦敦、旧金山、巴黎能从工业城市发展为消费城市,都是源于其能为各阶层的人群提供机会和方便,吸引着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群前来工作和生活。
那么,人口的大量聚集,是否必然导致城市的无序平面扩张呢?格莱泽从经济学和环保主义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供需关系决定了住宅的价格。当人口涌入城市后,需求上升,价格自然上升,除非建造更多的住宅,否则将无法满足人口需求。因此,对于城市建设而言,一方面不能过多在市中心限制开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大楼的高度和密度来提供更多的写字楼和住宅。否则,在巴黎、伦敦这样的发达城市,限制开发将使穷人远离城市,城市也将丧失自己的包容性。
什么是真正智慧的城市?
随着交通技术的不断革新,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不断演变。以步行者为主的城市,街道狭窄曲折,道路两旁店铺密布;围绕火车和电梯而建的城市,路网更宽阔,街道两侧更多的是高耸的写字楼;围绕汽车建设的城市,道路笔直,商店和行人被聚集在大型购物中心里……从本质上说,水平扩张的城市,以汽车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给地球带来巨大的环境成本。格莱泽认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往往比居住在树木环绕的郊区的人口消耗更少的能源,其生活方式也更经济环保。当然,其前提条件是,这些城市是集约立体发展的。
即便如此,格莱泽依然一直在强调,城市日益衰退的标志是它拥有相对于其经济实力来说过多的住宅和基础设施。如果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那么利用公共资金建设新的项目就没有任何意义。以盲目开发建设为中心的城市振兴计划是非常愚蠢的。城市的规划者应该寻求小型且实用的项目,而非用昂贵的骰子去赌城市的未来。市政府的职责不是为根本无法弥补其成本的建筑或铁路项目提供资金,而是关爱它们的居民,致力于让每一个人都富裕和强大起来。
(《城市的胜利》作者:爱德华·格莱泽 刘润泉译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邓纯雅
《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
亚当·拉辛斯基
(王岑卉 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富》杂志高级编辑、记者潜伏苹果写就本书,被业界称为“苹果大学教材”。书中揭露了被苹果高管称为“秘密武器”的东西,即苹果的体系、战术和管理策略。
《乡愁里的中国》
叶一剑 中国商业出版社
十年阅读思考,七年田野考察,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从“乡土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化中国”和“域外中国”四个层面,来发现和讲述一个政经记者眼中的“真实中国”。试图通过对一个个真实中国的切片的近距离观察,在完成对基层中国故事化记录的同时,寻找到那些鲜活的原生态的制度变迁的印迹,以此来丰富对于宏观层面的国家转型命题的探讨。
《赢在创新》
菲利普·科特勒
费南多·德里亚斯迪贝斯
(刘云松 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公司怎样才能更具创新?怎样才能更系统地寻找新创意?怎样才能把新创意转化为更成功的产品或服务?《赢在创新》更多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待创新流程,认为创新流程的各个阶段其实是项目参与者互动的结果。
人是城市的核心
《城市的胜利》最重要的观点之一便是,城市是人的聚集而不是建筑物或设施的聚集。与之前认为应该限制城市人口容量的惯常观点不同的是,格莱泽认为,贫困人口固然会带来城市化成本的增加,但他们能使城市更繁荣、更具有活力。只有人口的聚集,才能产生更多娱乐、休闲、购物等消费需求,城市才能变身为消费城市。伦敦、旧金山、巴黎能从工业城市发展为消费城市,都是源于其能为各阶层的人群提供机会和方便,吸引着富有创新精神的人群前来工作和生活。
那么,人口的大量聚集,是否必然导致城市的无序平面扩张呢?格莱泽从经济学和环保主义的视角为我们提供了答案:供需关系决定了住宅的价格。当人口涌入城市后,需求上升,价格自然上升,除非建造更多的住宅,否则将无法满足人口需求。因此,对于城市建设而言,一方面不能过多在市中心限制开发;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增加大楼的高度和密度来提供更多的写字楼和住宅。否则,在巴黎、伦敦这样的发达城市,限制开发将使穷人远离城市,城市也将丧失自己的包容性。
什么是真正智慧的城市?
随着交通技术的不断革新,城市的空间形态也在不断演变。以步行者为主的城市,街道狭窄曲折,道路两旁店铺密布;围绕火车和电梯而建的城市,路网更宽阔,街道两侧更多的是高耸的写字楼;围绕汽车建设的城市,道路笔直,商店和行人被聚集在大型购物中心里……从本质上说,水平扩张的城市,以汽车为基础的生活方式给地球带来巨大的环境成本。格莱泽认为,居住在城市里的人口往往比居住在树木环绕的郊区的人口消耗更少的能源,其生活方式也更经济环保。当然,其前提条件是,这些城市是集约立体发展的。
即便如此,格莱泽依然一直在强调,城市日益衰退的标志是它拥有相对于其经济实力来说过多的住宅和基础设施。如果供应过剩而需求不足,那么利用公共资金建设新的项目就没有任何意义。以盲目开发建设为中心的城市振兴计划是非常愚蠢的。城市的规划者应该寻求小型且实用的项目,而非用昂贵的骰子去赌城市的未来。市政府的职责不是为根本无法弥补其成本的建筑或铁路项目提供资金,而是关爱它们的居民,致力于让每一个人都富裕和强大起来。
(《城市的胜利》作者:爱德华·格莱泽 刘润泉译 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邓纯雅
《苹果:从个人英雄到伟大企业》
亚当·拉辛斯基
(王岑卉 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财富》杂志高级编辑、记者潜伏苹果写就本书,被业界称为“苹果大学教材”。书中揭露了被苹果高管称为“秘密武器”的东西,即苹果的体系、战术和管理策略。
《乡愁里的中国》
叶一剑 中国商业出版社
十年阅读思考,七年田野考察,本书以作者的亲身经历和思考,从“乡土中国”“城市中国”“城市化中国”和“域外中国”四个层面,来发现和讲述一个政经记者眼中的“真实中国”。试图通过对一个个真实中国的切片的近距离观察,在完成对基层中国故事化记录的同时,寻找到那些鲜活的原生态的制度变迁的印迹,以此来丰富对于宏观层面的国家转型命题的探讨。
《赢在创新》
菲利普·科特勒
费南多·德里亚斯迪贝斯
(刘云松 译)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
公司怎样才能更具创新?怎样才能更系统地寻找新创意?怎样才能把新创意转化为更成功的产品或服务?《赢在创新》更多从合作的角度来看待创新流程,认为创新流程的各个阶段其实是项目参与者互动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