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现实意义的初步探索

来源 :语文周刊·高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_progra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兴趣调起来,求知旺起来
  综合性学习就要求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热情,具备资料的搜集能力、分析判断整合能力与同伴的协作能力、对知识的探究能力以及探究性论文的写作能力和汇报展示能力等等。在这个基本要求之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研究能力也是至关重要的。“兴趣是最好持老师”,学生要有足够的兴趣乐去运用各种方法寻找资料,并加以整合分析和展示。例如七年级下册语文书综合性学习:《探索月球的奥秘》,首先,我会给学生讲了一个关于中秋的起源,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于是,我因势利导,让学生们动手去找关于月亮的传说、月亮的故事、谚语、诗句以及成语等等。我还把学生分成学习小组,看哪个小组积累的多。学生的兴趣一下被调动起来,由被动的学习变为主动的实践。因为每个学习小组分工不同,也因为学生家庭条件不同,他们采取的搜集办法也各不相同。有的上网查资料,有的去图书馆,有的直接咨询各科老师,最后他们把资料进行汇总整理,成为学习成果。
  二、方法多起来,思维飞起来
  语文综合性学习不是模式化的学习,而是个性化的语文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每一位学生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方法都会不同。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开展调查、访问、记录、参观等实践活动,要让学生熟悉活动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调查法、统计法、访问和问卷调查等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并加以实践,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操作能力。
  所以学习方法多样化,把阅读、画画、手工、上网搜查、参观、讨论等多种方式结合在一起,不但有利于实现了学习内容的整合,而且还可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对提高教学的整体效益有重要意义。
  三、成果亮起来,评价多起来
  在综合性学习的过程中,成果的展示和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的评价必不可少。学生通过各种途径获取了许多资料,在面对大量原始资料时,学生对积压种纷繁芜杂的信息不知从何下手。此时,教师就要引导学生,在众多信息中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筛选、择取和使用。另外,教师要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特长来展示学习成果,注重成果呈现的方式,可以是一篇研究论文、一份调查报告、一块展板、一幅画、一张图片,也可以是一场主题演讲、一次口头报告、一本研究笔记,还可以是一项活动设计的方案,只要能够呈现学生的过程和结果,都可以灵活把握,不必拘泥于单一、固定的形式。所以,只要能使学生具有成就感和学习实效性,我们都可以拿来用。
  有成果就要有评价,教学评价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具有导向和监控的作用。但是开展综合性学习注重的不是结果,而是学生的参与过程。不同个性特点的学生有不同兴趣和能力水平,如果教师用同一标准去评价学生或以等级评分的方法去评定学生的表现,就会使一部分学生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达不到评价的发展功能。教师在评价过程中最大的指导作用就表现在指导学生开展多元评价,引导学生对自己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表现进行“自我反思性评价”。在评价目的上,我们要体现“育人为本”的思想,强调“促进发展”;在评价过程上,要强调过程;在评价主体上,要实现学生自评、学生互评、师生互评的多元化评价,增强评价的民主性;在评价标准上,要强化自我参照,因人而异。只要学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就给予鼓励。激励学生,赞赏学生,让学生从教师的肯定中感受到活动的成功喜悦。
  四、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
  综合性学习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开放性,开放性决定了学生在一个平等、和谐、积极的氛围中进行学习,从而达到求知的目的。综合性学习的内容丰富多样,提供给学生的选择面广,可以满足处在不同发展水平、具有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的多方面需要,促使他们通过对活动内容的自主选择积极参与,获得各得其所的相应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面向全体的效果。在交流的过程中,也是开放和互动的,老师可以改变身份,把课堂的驾驭者交给学生,自己则是一个观众和点评者。有句话说的好“舞台有多大,心就有多大”,把课堂这个大舞台交给学生,学生是主角,老师是配角,甚至老师在这里是一个拉幕的人。让学生在这个舞台上炫一把,这样学生的主动性得到充分的认可,就使他们学习的积极性空前高涨。但要注意的是,综合性学习毕竟是属于语文学科框架内的,其最终目的是学生的语文能力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上的提高。切不能把综合课上成地理课、生物课和历史课、政治课等等。我相信,在综合性学习这一新的理念学习过程中,学生会真正明白学习的方法,找到学习的动力。
  
其他文献
著名教育家吕叔湘先生曾说过:“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对学生而言,他们对语言的感觉和把握还处于不成熟、未定型的阶段,他们驾驭和运用语言的能力还有待提高。这就要求学生加强阅读训练,注重在背诵中培养感悟语言的能力,并通过背诵积累一定数量的典范的优秀作品,从而把握语言的韵味、语言的意境和规范用语的习惯,诚如吕叔湘先生所说的“任何技能必须具备两个特点:一
期刊
课程教材研究所、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精神编著的语文教科书,首次设置了“综合性学习”单元,在语文教材改革发展史上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成为体现“课程标准”精神、引导语文教学改革的一大亮点。教材中的“综合性学习单元”设置,是对语文课本学习的提升与拓展,为学生自主探究创设问题情境和学习空间,充分体现了语文学习内容的丰富性、学习途径的多样性、学习过程的实践
期刊
探究性课堂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力图通过自我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和掌握科学方法,为终身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在当前,探究性学习越来越为广大的语文工作者、特别是一线语文教师所赏识,山区中学的语文教师也在教学实践中进行了有效的研究和探索,但随即发现探究性课堂教学在山区中学却难以真正地深入地实施。教师对探究性学习的认识不足,学生的素质低下,教学设施的落后,社
期刊
“教者有心,学者得益。”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它的优化设计,可以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减负空间,丰富课余生活,发展独特个性……语文新课标教材在作业的设置上有了较大变化。它修正了原先教材作业题量大、问题繁琐、忽视对文章整体感知等方面的不足,本着“少做题,多读书”的精神,作业设置少而精,思维训练有梯度,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较之传统教材,作业设置是新课标教材的一大精彩之笔。  大体上,这套教材的作业设置可
期刊
教学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种具体手段,是整个教学过程中事关成败的重要环节。恰当地借助这些手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感知知识,掌握知识,发展思维,开发智力,进而形成技能、技巧,并能使学生在道德、情操、审美意识等方面得到发展。以下是笔者从事新课程教学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点滴心得,与大家共同探讨:  一、自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挖掘学生自学的潜能。上新课前,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完成如练习册、测试
期刊
当庄稼长势不好时,农民从不埋怨庄稼。而当一个班集体没有建立起优良的班风、学风,没有取得喜人成绩时,许多班主任却怨这怨那:学生不好管,班干不得力等等。有的班主任说:“天天讲纪律,讲规范,为什么总不能改变班里的歪风邪气”。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单靠反复强调,天天批评这,批评那,就能建立进来吗?在对待学生的问题上,我认为班主任应该向农民学习,不要一味怨学生,要从自己身上找原因,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我认为采用
期刊
考场作文常常遇到一个难题,就是没有材料,或者材料很单薄,只好干巴巴地去写,或者胡编乱造,生拉硬扯,或者重复别人多次用过的材料。有一个重要的材料库,同学们千万不要忘记打开,就是我们的语文课本。提起语文课本,很多同学感到枯燥、乏味、沉闷,其实不然,利用课本搭桥,不仅能雪中送炭,还能起到锦上添花的效果。利用语文课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引用课本中的名句  请看这段话: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
期刊
写好一篇高考应试议论文,除了要有正确、鲜明的论点,有典型的论据和恰当的论证方法之外,还必须围绕中心论点,把握好文章的论证层次。  议论文的基本结构由引论、本论、结论三个部分组成。一般来说,引论就是开头,本论就是主体,结论就是结尾。也有人称之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尽管说法不一,但有相同的要求,即开头必须提出论题或论点,主体部分要选用材料分层次地论证观点,结尾归纳总结。在高考应试作文写作中,
期刊
语文新课程呼唤“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评价,新课堂呼唤充满活力的新课堂,于是在新的语文课上很少听到诸如:“你们简直笨得像猪!”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被老师批评时头都深深埋在桌子上。我们的语文课堂常常出现这样的评价:“读得真不错!” “老师都被你读得感动了。”“你念得比老师还要棒!”等。《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加以引导。”
期刊
加强读背教学,首先要明确其在教学中的意义。语言能力是语文能力,语文素养中的核心部分,语言能力的培养主要表现在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感素质上。语感分输入与输出两大类,输入型语感与听读活动对应,输出型与说写活动对应。诵读是听读活动中最重要的教学形式,它对于培养学生的语感能力,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来讲要体味几百年乃至几千年前的人的感情与几百年几千年前的人进行沟通,最好的方法就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