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青岛市土山屯墓地的两座汉墓

来源 :考古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jxz3337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山屯墓地位于青岛市黄岛区张家楼镇土山屯村东北约1公里的山岭上(图一)。墓地原有15座封土,其中1座被破坏。2011年4-5月,为配合胶南市(现黄岛区)“东西大通道”路政工程建设,在前期考古调查、勘探的基础上,青岛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所联合胶南市博物馆(现黄岛区博物馆)对工程涉及的遗址保护范围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本次清理了3座封土,封土下共发掘墓葬7座。其中,一号封土下发现2座墓,为M7、M8;二号封土下发现3座墓,为M4-M6;三号封土下发现2座墓,为M11、M12。此外还在周边发掘封土已不存的墓葬6座(图二)。
其他文献
十里铺墓地位于安徽六安市经济开发区内的一处岗地上,岗地海拔70余米。墓地东边为经三路,南边为皋城路,西邻正阳路,北边为许继慎路(图一)。2013年6.9月,为配合房地产开发项目的施工建设,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现封土墩7个,单体墓葬138座,封土墩普遍存在一墩多墓的现象(图二)。
皇寓遗址位于河南漯河市郾城县大刘镇皇寓村南部,遗址东西长约800、南北宽约700米,面积约56万平方米(图一)。该地区位于郾城县西南部,澧河南岸,地处伏牛山东麓平原和淮北平原交错地带,地势较平坦。为配合漯平(漯河-平顶山)高速公路的建设,2004年底由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考古文博系对该遗址进行了发掘,发掘面积1500平方米。
“捺钵”一词是契丹语的译音,又译作“剌钵”、“纳跋”、“纳钵”、“纳宝”等,表示皇帝出行所居之处的“行在”或“行幸顿宿之所”。《辽史·营卫志》载:“有辽始大,设置犹密,居有宫卫,谓之斡鲁朵,出有行营,谓之捺钵”.自辽代以来,“捺钵”一词由行宫、行营、行帐的本义被引申为帝王的四季渔猎活动,即所谓的“春水秋山,冬夏捺钵”,合称“四时捺钵”。
辽上京始建于神册三年(公元918年),是辽代营建的第一座都城。辽上京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左旗林东镇东南,是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城址平面整体呈“日”字形,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两部分组成,总面积约5平方公里。位于北部的皇城城墙地表遗迹保存较好,整体形制保存基本完整,平面呈不规则方形,其中西墙南、北两端略呈折线。
金上京遗址即上京会宁府遗址,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郊2公里,东临阿什河左岸,俗称“白城”。1982年被公布为第二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图一)。金承辽制,建五京。金上京作为金代五京之一,是金王朝的早期都城,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建国称帝,至海陵王完颜亮贞元元年(1153年)迁都到金中都燕京(今北京市),金朝以上京为都城,前后经历四朝皇帝统治,历时达38年。为了加强对金上京遗址的科学认识和学术研究,推进对金上京大遗址的整体保护,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从2013年开始对金上京遗址进行了全面的考古调查、勘测和
宝马城遗址位于安图县二道白河镇西5L4公里处的丘陵南坡上,通往宝马村的道路在城址北墙外10米处通过(图一)。相传唐代一将军在此地得宝马,故而得名,亦称“报马城”,现为吉林省文物保护单位。
金秋送爽的2017年9月,我们迎来了《考古》创刊600期。自1955年创刊以来,历经62个春秋寒暑,沉甸甸的600本《考古》记录着新中国考古学发展和繁荣的光辉历程。几代考古学者,广大读者和作者,历任主编、副主编和编辑工作者,为刊物的发展付出了艰辛努力,在大家的共同呵护和培育下,《考古》从初创时的幼苗渐渐成长为枝繁叶茂的大树,硕果累累。
偃师商城宫城第五号宫殿建筑基址(编号为YSJ1D5,简称D5)的部分发掘资料已经发表,即当时认为的第五号宫殿上层建筑基址。发掘简报主要发表的是1985~1986年度的发掘成果(以下简称原简报)。原简报实际上重点介绍的是下层建筑基址(后改称为第六号宫殿建筑基址,简称D6),而涉及D5的仅有正殿、部分庭院和其所处的层位、时代等。1987~1988年,我们又对D5的东庑、西庑和南庑部分进行了发掘,相关资料目前正在整理和编写报告。
南山遗址位于福建省明溪县城关乡上坊村西北约600米处,西距明溪县城约1.5公里(图一)。南山又名“狮子山”,周边地貌主要为山间河谷盆地及低山、丘陵,其所在的城关一坪埠盆地为明溪县境内最大的山问河谷盆地,盆地南、北两侧岩溶地貌发育,组成岩石为上石炭系船山灰岩和下二叠系栖霞灰岩。南山是城关一坪埠盆地东侧边缘相对独立的石灰岩山丘,其东、北侧与低山、丘陵相连,地理坐标为北纬26°21′20.1″、东经117°13′3.1″,海拔320~388米。
九寨沟地处四川盆地向青藏高原过渡的边缘地带,属高山峡谷地貌区。沟内地势南高北低,相对高差达2768米。在沟内高半山地带,分布有阶梯状的小型黄土阶坎(Terracette)。四川大学九寨沟联合实验室曾对九寨沟内阶坎地貌的形成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其很可能与古今人类的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经过广泛踏查,最终在古洼寨、尖盘寨、扎如寨附近发现了古代遗址的线索,其中以阿梢垴遗址堆积最为丰富(图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