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亨利·絮贝尔旅华散记》——兼谈发掘国外史料问题

来源 :近代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taminchi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基础。缺乏一定的必要的资料,历史研究就无从做起。资料越丰富、真实,越有助于全面、深刻地认识历史。任何一个严肃的研究者,都必然高度重视历史资料的搜集和利用。要发展我们的历史科学,需要不断发掘和整理新的资料。
其他文献
读乔明顺的《中美关系第一页》熊志勇中美两国建立条约关系至今整整150年了,不少有关中外关系史的书都或多或少地谈到《望厦条约》,然而专门研究第一个中美条约的著作似乎也就有两本,即美国人比格斯的《美中外交的起源:1844年顾盛的出使和(望厦条约))}和中...
近代中国与民族凝聚力学术讨论会综述谢维1994年6月30日,由广东中华民族凝聚力研究会和近代史研究杂志社共同发起,近代中国与民族凝聚力学术讨论会在京召开。参加本次会议的有来自河北、山西和北京地区的30余位学者。会上宣读了十几篇论文,另有不少同志做了即...
<正> “耕织结合”的分离是自然经济解体的一个重要标志。中国近代经济史论著中多有论述,但研究仍不够深入。因近代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的情况极不一致。本文就近代农业
<正> 胡适早年得志,一生显赫,在个人经历上确乎一帆风顺,殊少坎坷。人生之路上的这种顺当显达,使他往往被视为满足于既得利益而很少展示未来的政治庸人。但是,进一步的考察则表明,这种看法多少有失偏颇。胡适并不仅仅是一个陶醉于个人成
<正> 梅贻琦先生是我国近现代史上一位颇有声望的教育家。从1931年起,他执掌清华大学校篆达18年之久,其经历几乎与这所驰名中外的高等学府在解放前的历史相始终。然而,多年来对他的
<正> 苏联史学界向来重视俄中关系史的研究,论著众多,但其观点时有变化,前后异歧。为了开展中苏史学界的学术交流,增进了解,笔者认为有必要对其70多年来的研究情况加以概括介绍,以便辨别是非。本文拟分四个时期对苏联史学关于俄中关系史研究中的不同观点的演变情况作一番论述。
<正> 常胜军是太平天国革命时期,在上海组成的一支由侵略者操纵抗拒太平天国的反革命武装。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夏,太平天国克复苏、松、常、太各城,进军上海。时苏松太道吴煦在沪筹办防务,初雇印度人充伍,又欲增募吕宋人为兵。苏州人王韬献策说:“招募洋兵,人
<正> 1924年中苏双方签定了《中俄协定》和《奉俄协定》,规定中东铁路由中苏两国共同平等地经营管理。1933年5月,苏联却单方面提议转让中东路给日本。6月25日,苏联、伪“满”、日本三方代表在东京举行第一次会议,谈判转让中东路问题。会议共召开58次,历时21个月,由于苏联在售价问题上作了妥协,苏
<正> 近代中国(1840—1949)与古代中国相区别的一个基本特征是中国与世界发生了广泛的联系,这种联系日益紧密,以至达到了不可分离的地步:中国成了全球性国际社会的一员,成了世界中的中国。 这不是说近代以前中国与外部世界没有联系。中国与外国、中国人与外国人之间,很早就已有多方面的交通往来。但这种交往是
<正> 关于李大钊思想的研究论著,几十年来海内外断断续续出了不少。这些研究由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的不同,难免各异其义。但却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把相当多的笔墨和章节用于对李大钊早期思想的研究。如莫里斯、迈斯纳的《李大钊与中国马克思主义的起源》,近藤邦康的《“民国”与李大钊的思想—从辛亥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