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前不久,电视剧《温州一家人》在央视一套热播,该剧通过温州一户普通人家的草根创业史,贯穿起改革开放30年的壮阔历程。许多意大利、法国等地的温商在主人公周阿雨身上,看到了自己当年在餐馆洗碗、去地下工厂做衣服或皮革的艰难岁月。
如今,温州人在海外的生意越做越大,温商的国际地位也开始提升。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温州人的第二代在欧洲接受了当地文化,既懂当地语言,也懂当地文化,很多都混得还不错。此时回顾老一代温商的海外拓展之路,对新一代移民的成长肯定很有意义。
凄苦的开拓之路
1984年温州被确立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温州地区掀起出国热潮。大批的温州人出国淘金,他们很多都是靠开餐馆、办手工作坊起家,上演了很多的发家故事。而温州商人海外最早的发迹地之一就是欧洲,温州人到欧洲如法国等,一般是通过各种关系出去的,比如认亲戚、编造父子关系或者领养关系,还有的就是婚姻关系等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人在海外开的店很多都欣欣向荣。就以荷兰为例,只要有10来个人居住的社区就有温州人开的餐馆,这样的中国餐馆有上千家之多,竞争非常激烈。这跟荷兰狭小的国内市场有关,由于商贸难做,所以餐饮业成为许多温商的选择。就这样,温商好歹也成了当地的小老板。
表面看起来,这些人混得都还不错,可他们的辛酸外人又了解多少?刚到欧洲的时候,很多人一年都不敢出街,天天在工场打工,一天打十六七个小时的工,做完工就睡觉,也就睡在几十平方米的房间。他们一般不敢轻易上街,不得已上街了,碰到警察就远远躲开。这样苦干几年后,他们开始寻找身份的合法化途径。让他们身份合法化的渠道很多,有的是假结婚;有的带孩子和大人偷渡过来。不过,如今的温州人也开始为了实现“合法化”而上街游行。
温州人林光武就是在1984年来到法国的,他在巴黎的亲戚有个皮包作坊,林光武就在那里打工。刚开始,他对制作皮包一窍不通,连真皮假皮都分不清,更不要说皮的种类了。可那时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最初的一桶金就是靠这样和别人拼时间挣来的。有了本钱以后,林光武开起了自己的作坊,销量也渐渐上升。几年后,林光武靠当初的积累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如今他已成为在巴黎颇有影响力的华人之一,还拿到了法国埃菲尔家族埃菲尔红酒的独家代理权,如今他的埃菲酒业有限公司每年要进口十几个货柜的红酒,一个货柜就有红酒13000支。
消除局外人身份
欧洲人对温州人的印象不错,勤劳并且会创造财富。跟欧洲人眼中的一些阿拉伯人不同,温州人喜欢干活但很少去抢当地人的福利。据说不少人到欧洲就是要寻找福利的,找不到工作要拿失业金、要多生几个孩子拿补贴,有些人就靠拿生孩子的补贴去维持生活。而温州人不给欧洲人带去负担、而且还给他们创造财富,这样的人全世界都会喜欢。不过现在,海外温州人也开始慢慢地去关心福利问题了,他们有的还会为了福利而走上街头。
刚开始,温州人忙于生计,根本没时间去跟人家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尤其是第一代温州移民,他们许多人都不懂当地语言,交流起来当然困难重重。既然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很少参与到当地的政治选举。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温州人的主要生意模式是做苦工和零售类的小商贩,第二代温州人大多集中在相对稳定的饮食、皮鞋以及服装等领域,那么当今第三代的新移民们突破了老一辈温商所钟情的传统行业,他们开始涉足所在地的各种行业,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行业上的进步,让温州人开始逐渐消除与当地人的隔阂。温州人开始逐渐融入海外的一些居住国的生活,一旦拥有了合法身份,成为当地的公民后,温州人也觉得应该大胆走出去,参与到当地的选举,参与到当地的党派,参与当地的各种组织活动。
如今,从欧洲到美洲,从大洋洲到非洲,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温州人的身影,各个场合都可能会有讲温州话的人。几十年来,温州海外移民不仅总量飙升,移居范围扩大,而且出现了“家族化移民”现象。目前,温州海外移民家族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大中城市都有集居或散居。而温商群体的身份,也在30多年间,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最初的外来移民,逐渐在商贸、专业领域乃至政界崭露头角,以精英身份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代表华人发声。
温州人还是世界人?
海外温商以前大都是在所在地的某个小区里,从事最苦最累工资最低的工作,但现在却是遍地开花。以巴黎为例,早前十三区是华人聚居区,温州人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入法国商界高层,走入爱丽舍宫,走入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意大利为例,以往是普托拉,而现在是米兰、罗马和那不勒斯,这些地方都活跃着温商的身影,温商正日益渗入意大利时尚产业,意大利一个城市市长专门找温商帮忙宣传当地的红酒。温商正以一个吃苦耐劳、能征善战而又灵活多变的群体形象,日益得到了海外的信任与欢迎。
温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归国时,国人会感觉他们的地位非常高,个个都比较有钱。如今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温商早年那种优越感开始受挫。国内的人也有车,生活甚至比他们还好。于是,许多温商的子女开始学习中文。就算不是为了民族感情,为了生意也该学习中文,因为之前这些孩子只会讲当地的语言。有了这种两头通吃的语言优势,对于贸易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从温商这个角度来看,随着他们在全世界的繁衍生根,国际贸易的局限也被逐渐打破。
那些在海外出生和成长的新一代温州人,也正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异国他乡。在政治方面,温州裔季志海在1997年的意大利市议员选举中,成功地当选为弗利市的外籍议员。在文化传媒方面,由温商叶茂西控股的西京集团于2009年全资收购了普罗派乐电视台。该电视台是唯一由中国民资投资的,直接针对欧洲市场的电视台,下设一个英文频道,以后还将开设一个中英文频道。
温州人最拿手还是做生意,2011年温商王永加控股10年的欧洲皇室御用奢侈男鞋品牌“财诺”宣布,将联合意大利时尚高端女鞋品牌CASADEI共同拓展中国高端消费市场。2012年初,旅法温商黄学胜一举成为了法国《大都市》杂志的封面人物,他以欧洲首家挂牌上市的华商企业欧华集团总裁身份,收购了一家法国的主板上市企业,引得法国媒体惊叹提问:他这是要买下巴黎吗?
温州人的财力,还可以从2012年初的“世界温州商人大会”见出端倪,会场外出现了劳斯莱斯幻影、宾利欧陆、玛莎拉蒂、陆虎览胜、悍马H2、保时捷、奔驰S级、宝马7系等顶级豪车,堪比豪车车展。大会召开之际,法国驻上海大使馆总领事卢力捷特意到访温州,这位总领事评价温州人很有活力,还表示希望能在教育、高科技和贸易等领域加强和温州人的合作。
海外温商正在成为活跃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链条,这个靠艰苦奋斗崛起的群体值得国人学习。
如今,温州人在海外的生意越做越大,温商的国际地位也开始提升。改革开放后出国的温州人的第二代在欧洲接受了当地文化,既懂当地语言,也懂当地文化,很多都混得还不错。此时回顾老一代温商的海外拓展之路,对新一代移民的成长肯定很有意义。
凄苦的开拓之路
1984年温州被确立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温州地区掀起出国热潮。大批的温州人出国淘金,他们很多都是靠开餐馆、办手工作坊起家,上演了很多的发家故事。而温州商人海外最早的发迹地之一就是欧洲,温州人到欧洲如法国等,一般是通过各种关系出去的,比如认亲戚、编造父子关系或者领养关系,还有的就是婚姻关系等等。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温州人在海外开的店很多都欣欣向荣。就以荷兰为例,只要有10来个人居住的社区就有温州人开的餐馆,这样的中国餐馆有上千家之多,竞争非常激烈。这跟荷兰狭小的国内市场有关,由于商贸难做,所以餐饮业成为许多温商的选择。就这样,温商好歹也成了当地的小老板。
表面看起来,这些人混得都还不错,可他们的辛酸外人又了解多少?刚到欧洲的时候,很多人一年都不敢出街,天天在工场打工,一天打十六七个小时的工,做完工就睡觉,也就睡在几十平方米的房间。他们一般不敢轻易上街,不得已上街了,碰到警察就远远躲开。这样苦干几年后,他们开始寻找身份的合法化途径。让他们身份合法化的渠道很多,有的是假结婚;有的带孩子和大人偷渡过来。不过,如今的温州人也开始为了实现“合法化”而上街游行。
温州人林光武就是在1984年来到法国的,他在巴黎的亲戚有个皮包作坊,林光武就在那里打工。刚开始,他对制作皮包一窍不通,连真皮假皮都分不清,更不要说皮的种类了。可那时他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最初的一桶金就是靠这样和别人拼时间挣来的。有了本钱以后,林光武开起了自己的作坊,销量也渐渐上升。几年后,林光武靠当初的积累做起了自己的生意,如今他已成为在巴黎颇有影响力的华人之一,还拿到了法国埃菲尔家族埃菲尔红酒的独家代理权,如今他的埃菲酒业有限公司每年要进口十几个货柜的红酒,一个货柜就有红酒13000支。
消除局外人身份
欧洲人对温州人的印象不错,勤劳并且会创造财富。跟欧洲人眼中的一些阿拉伯人不同,温州人喜欢干活但很少去抢当地人的福利。据说不少人到欧洲就是要寻找福利的,找不到工作要拿失业金、要多生几个孩子拿补贴,有些人就靠拿生孩子的补贴去维持生活。而温州人不给欧洲人带去负担、而且还给他们创造财富,这样的人全世界都会喜欢。不过现在,海外温州人也开始慢慢地去关心福利问题了,他们有的还会为了福利而走上街头。
刚开始,温州人忙于生计,根本没时间去跟人家交往和参与各种活动。尤其是第一代温州移民,他们许多人都不懂当地语言,交流起来当然困难重重。既然生活在自己的小圈子里,他们很少参与到当地的政治选举。
如果说改革开放后的第一代温州人的主要生意模式是做苦工和零售类的小商贩,第二代温州人大多集中在相对稳定的饮食、皮鞋以及服装等领域,那么当今第三代的新移民们突破了老一辈温商所钟情的传统行业,他们开始涉足所在地的各种行业,并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这种行业上的进步,让温州人开始逐渐消除与当地人的隔阂。温州人开始逐渐融入海外的一些居住国的生活,一旦拥有了合法身份,成为当地的公民后,温州人也觉得应该大胆走出去,参与到当地的选举,参与到当地的党派,参与当地的各种组织活动。
如今,从欧洲到美洲,从大洋洲到非洲,几乎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温州人的身影,各个场合都可能会有讲温州话的人。几十年来,温州海外移民不仅总量飙升,移居范围扩大,而且出现了“家族化移民”现象。目前,温州海外移民家族在西班牙、法国、意大利、荷兰、德国、奥地利、比利时等国大中城市都有集居或散居。而温商群体的身份,也在30多年间,悄然地发生了变化。最初的外来移民,逐渐在商贸、专业领域乃至政界崭露头角,以精英身份融入当地主流社会,代表华人发声。
温州人还是世界人?
海外温商以前大都是在所在地的某个小区里,从事最苦最累工资最低的工作,但现在却是遍地开花。以巴黎为例,早前十三区是华人聚居区,温州人就是从这里出发,走入法国商界高层,走入爱丽舍宫,走入法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意大利为例,以往是普托拉,而现在是米兰、罗马和那不勒斯,这些地方都活跃着温商的身影,温商正日益渗入意大利时尚产业,意大利一个城市市长专门找温商帮忙宣传当地的红酒。温商正以一个吃苦耐劳、能征善战而又灵活多变的群体形象,日益得到了海外的信任与欢迎。
温商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归国时,国人会感觉他们的地位非常高,个个都比较有钱。如今随着国内经济的发展,温商早年那种优越感开始受挫。国内的人也有车,生活甚至比他们还好。于是,许多温商的子女开始学习中文。就算不是为了民族感情,为了生意也该学习中文,因为之前这些孩子只会讲当地的语言。有了这种两头通吃的语言优势,对于贸易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从温商这个角度来看,随着他们在全世界的繁衍生根,国际贸易的局限也被逐渐打破。
那些在海外出生和成长的新一代温州人,也正以全新的方式融入异国他乡。在政治方面,温州裔季志海在1997年的意大利市议员选举中,成功地当选为弗利市的外籍议员。在文化传媒方面,由温商叶茂西控股的西京集团于2009年全资收购了普罗派乐电视台。该电视台是唯一由中国民资投资的,直接针对欧洲市场的电视台,下设一个英文频道,以后还将开设一个中英文频道。
温州人最拿手还是做生意,2011年温商王永加控股10年的欧洲皇室御用奢侈男鞋品牌“财诺”宣布,将联合意大利时尚高端女鞋品牌CASADEI共同拓展中国高端消费市场。2012年初,旅法温商黄学胜一举成为了法国《大都市》杂志的封面人物,他以欧洲首家挂牌上市的华商企业欧华集团总裁身份,收购了一家法国的主板上市企业,引得法国媒体惊叹提问:他这是要买下巴黎吗?
温州人的财力,还可以从2012年初的“世界温州商人大会”见出端倪,会场外出现了劳斯莱斯幻影、宾利欧陆、玛莎拉蒂、陆虎览胜、悍马H2、保时捷、奔驰S级、宝马7系等顶级豪车,堪比豪车车展。大会召开之际,法国驻上海大使馆总领事卢力捷特意到访温州,这位总领事评价温州人很有活力,还表示希望能在教育、高科技和贸易等领域加强和温州人的合作。
海外温商正在成为活跃世界经济的一个重要链条,这个靠艰苦奋斗崛起的群体值得国人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