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探讨和分析其的诊断应用价值。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60例老年痴呆症患者(试验组)与60例正常的健康人群(对照组)进行比较,同时采用多排螺旋CT机对两组人群进行头颅平扫后,再进行灌注扫描。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右嗅区脑血流和脑血容量分别为(14.65±6.38)、(20.21±5.13);(2.57±0.79)、(1.88±0.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经过研究发现,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进行诊断,能够做到及早地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症;诊断价值;CT;血流灌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59-01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发生老年痴呆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1]。近年来,老年性痴呆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影像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我院对收治的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进行诊断,探讨和分析其诊断的临床价值,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和收治的60例老年性痴呆症患者,都是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设为试验组。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36例;患者的年龄在61-86岁之间,平均为(73.5±3.0)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学历6例、高中文化9例、初中文化18例、小学或者文盲27例。同时选择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与其相当的6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为此次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GE Light Speed VCT 64 slice CT、GE ADW 4.4 Workstation、PHILIPS Brilliance16排螺旋CT。
造影剂:非离子对比剂优维显,浓度:300mgI/ml。
告诉患者在检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检查前碘过敏试验,禁食和禁饮。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给患者进行镇静处理。让患者处于仰卧位,用头托和固定带将患者的头部固定。
对两组都进行CT平扫,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取标准头部基线,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横轴扫描。层厚:6mm,视野:350×350mm;矩阵:1024×1024,电压和电流:80Kv、100mAs[2]。
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头颅平扫之后,对患者的颞角起始部位和颞叶以及内嗅区等进行CTP扫描[3]。层厚:6mm,使用CT专用的高压注射器,流速:4ml/s,经过其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高速注射370mg/ml优维显,2mL/kg。在注射造影剂7s之后,对其进行同层的动态扫描,1次/s,共进行80次。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右嗅区脑血流和脑血容量分别为(14.65±6.38)、(20.21±5.13);(2.57±0.79)、(1.88±0.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老年性痴呆症主要有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以及其他类型痴呆[4]。近年来,经过研究发现,导致患者发生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管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脑血流灌注就会出现减少,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发生老年痴呆的发生。但是,对于一些高危性的血管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和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症状,使得患者的脑部血流出现异常的改变,进而导致患者的脑血流出现减少,最终发生痴呆症状。
然而老年痴呆症状的表现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丧失而导致患者出现脑萎缩性的灌注不足,一般发生在人体的内嗅皮层和海马,其次为人体的大脑皮层和大脑白质。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元细胞出现坏死和树突联络丧失,常常还会伴有胶质的增生,进而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在对患者进行CT平扫时,发现患者的脑萎缩现象。
对患者采用头颅CT灌注成像能将CT和MR图像不能显示出的微循环和生理代谢改变显示出来,主要是利用对比剂团注和连续快速同层扫描技术,进而能够快速递将组织血管的变化程度和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有效地反映。
总之,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进行诊断,能够做到及早地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德鹏.三七抗老年痴呆药效物质的提取纯化及其组合药物的发现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25:15-16.
[2] 刘晓军.BacopasideⅠ抗抑郁及抗老年痴呆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06:11-15.
[3] 唐震,陈峰,施玲华,傅红梅,瞿正万.低剂量CT血流灌注成像诊断老年痴呆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04):635-639.
[4] 王洪欣.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1,(07):525-527.
【关键词】 老年痴呆症;诊断价值;CT;血流灌注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59-01
目前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发生老年痴呆的人数也在逐渐增加[1]。近年来,老年性痴呆疾病已经成为我国老年人群中一种常见的疾病,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和健康质量要求的不断提高,同时影像学技术也在快速发展,我院对收治的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进行诊断,探讨和分析其诊断的临床价值,以下是详细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此次研究和收治的60例老年性痴呆症患者,都是我院在2012年4月——2013年6月期间收治,设为试验组。其中男性患者为24例,女性患者为36例;患者的年龄在61-86岁之间,平均为(73.5±3.0)岁;文化程度:大学及以上学历6例、高中文化9例、初中文化18例、小学或者文盲27例。同时选择文化程度和年龄等与其相当的60例正常健康老年人作为此次的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资料,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仪器:GE Light Speed VCT 64 slice CT、GE ADW 4.4 Workstation、PHILIPS Brilliance16排螺旋CT。
造影剂:非离子对比剂优维显,浓度:300mgI/ml。
告诉患者在检查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对患者进行检查前碘过敏试验,禁食和禁饮。对于不能配合的患者给患者进行镇静处理。让患者处于仰卧位,用头托和固定带将患者的头部固定。
对两组都进行CT平扫,使用PHILIPS Brilliance 16排螺旋CT机,取标准头部基线,对患者进行常规的横轴扫描。层厚:6mm,视野:350×350mm;矩阵:1024×1024,电压和电流:80Kv、100mAs[2]。
在对患者进行常规头颅平扫之后,对患者的颞角起始部位和颞叶以及内嗅区等进行CTP扫描[3]。层厚:6mm,使用CT专用的高压注射器,流速:4ml/s,经过其肘静脉注射非离子型对比剂,高速注射370mg/ml优维显,2mL/kg。在注射造影剂7s之后,对其进行同层的动态扫描,1次/s,共进行80次。
1.3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χ±s)表示。采用X2检验,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 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右嗅区脑血流和脑血容量分别为(14.65±6.38)、(20.21±5.13);(2.57±0.79)、(1.88±0.78),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 论
老年性痴呆症主要有阿尔茨海默氏病和血管性痴呆以及其他类型痴呆[4]。近年来,经过研究发现,导致患者发生老年痴呆症的主要危险因素是血管因素。随着年龄的增加,人体的脑血流灌注就会出现减少,但是一般不会导致发生老年痴呆的发生。但是,对于一些高危性的血管性疾病,比如高血压和高血脂以及高血糖等症状,使得患者的脑部血流出现异常的改变,进而导致患者的脑血流出现减少,最终发生痴呆症状。
然而老年痴呆症状的表现主要是由于神经细胞丧失而导致患者出现脑萎缩性的灌注不足,一般发生在人体的内嗅皮层和海马,其次为人体的大脑皮层和大脑白质。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元细胞出现坏死和树突联络丧失,常常还会伴有胶质的增生,进而使得患者出现不同程度的脑萎缩,在对患者进行CT平扫时,发现患者的脑萎缩现象。
对患者采用头颅CT灌注成像能将CT和MR图像不能显示出的微循环和生理代谢改变显示出来,主要是利用对比剂团注和连续快速同层扫描技术,进而能够快速递将组织血管的变化程度和血流灌注情况进行有效地反映。
总之,对老年痴呆症患者采用CT血流灌注进行诊断,能够做到及早地发现,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值得在临床上进行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 郑德鹏.三七抗老年痴呆药效物质的提取纯化及其组合药物的发现初步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11,25:15-16.
[2] 刘晓军.BacopasideⅠ抗抑郁及抗老年痴呆的药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D].第二军医大学,2012,06:11-15.
[3] 唐震,陈峰,施玲华,傅红梅,瞿正万.低剂量CT血流灌注成像诊断老年痴呆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04):635-639.
[4] 王洪欣.中药有效成分治疗老年痴呆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J].山东中医杂志,2011,(07):525-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