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动脉粥样硬化是全身性疾病,好发于冠状动脉及脑动脉,危及生命健康。近年来,发病率日趋增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作者自2002——2012年间使用EMS-9STANDARD经颅多普勒彩超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46例进行分析,为临床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收到良好效果,现将有关资料报告如下,供参考。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75-01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患者多有头晕,心慌,气闷等症状。临床医师拟诊脑血管疾病,申请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本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34-76岁。我院采用EMS-9STANDARD经颅多普勒彩超诊断仪检测,患者平卧头仰位,常规检查颈动脉根部,主干及其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处动脉近端和椎动脉外侧段。主要观察血管行走、管壁层次有无斑块及回声类型进行仔细测量。同时观察颅部主要血管血流是否通畅,色彩明暗程度及有无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的特征。通过观察峰值流速,彩谱形态及Q角度的大小。根据检测的主要阳性发现和数据,参照国内有关文献[1-2]诊断和分析标准做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 检测结果
2.1 临床发病情况 本组46例患者中脑血管病21例;高血压15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3例;颈椎病4例(注:有10例临床有2种疾病)。
2.2 斑块发生部位 颈动脉主干左侧7例;分叉段31例;右侧主干8例;分叉段15例;颈内动脉左侧15例;右侧3例;颈外动脉各1例;椎动脉颅外段1例。
2.3 不同回声类型的斑块情况 本组46例发现均匀低回声型斑块31例;混合中等回声型40例;强回声伴声影型16例。
3 讨 论
3.1 超声分型意义 本组病例的斑块回声类型,以混合中等回声型较多,有学者将此类型称为软斑,其病理特点为纤维组织增生及钙盐沉积,斑块内出血及血栓形成。所以此类型斑块容易脱落出血,是脑梗塞的主要栓子来源。为此引起临床医师高度警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是有重要意义的。均匀低回声型31例,国内学者将此型称为扁平斑,其病理特点为类脂质沉积。强回声伴声影型较少,是斑块钙化、纤维化所致。临床病程较稳定,危险性小。可见经颅彩超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诊断价值,还可以通过观察回声类型分型及其病理改变性质特征,对病情的发展及预后提供参照依据。
3.2 斑块好发部位探讨 通过本组病例检测结果不难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左颈动脉最多,右侧动脉次之,椎动脉最少。而斑块部位以分叉部最多见。其原因作者认为与左右颈动脉的解剖结构不同,分叉处血液流动慢、絮乱、容易产生漩涡,使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受到张力性摩擦损伤,脂质易于沉积,而产生斑块。目前从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来看,对椎动脉斑块发生率较低原因,作者初步认为可能与解剖位置和结构特征有关,可能横突的影响,但尚需国内学者进一步共同探讨。
3.3 临床价值 本组病例中,临床发生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其中10例患有2种疾病。由此可见动脉粥样硬化与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联系。心脑血管疾病在国内外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它们的关系近年国内外学者研究报道较多,研究表明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紧密关系。经颅彩超能够检测颈动脉位置表浅,还可以清楚显示颈动脉管壁、层次、厚度、有无硬化斑块、斑块的回声类型、官腔是否狭窄等。作者认为可作为常规检查首选的主要方法。本方法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的特点,因此作为常规检查来预测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尤其对老年高危人群特别对早期无自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采取相对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防治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40.
[2] 黄铮,龚兰生,施仲伂,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5):35-36.
[3] Brow PBetal.Degree of cervical carotid wrtery stenosis and himispheric stroke.Duplex US Findings[J].Rediology,1989:170.
【关键词】 经颅多普勒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0-6075-01
1 资料与方法
本组46例均为我院门诊及住院病人,患者多有头晕,心慌,气闷等症状。临床医师拟诊脑血管疾病,申请经颅多普勒彩超检查。本组男30例,女16例,年龄34-76岁。我院采用EMS-9STANDARD经颅多普勒彩超诊断仪检测,患者平卧头仰位,常规检查颈动脉根部,主干及其分叉部,颈内动脉.颈处动脉近端和椎动脉外侧段。主要观察血管行走、管壁层次有无斑块及回声类型进行仔细测量。同时观察颅部主要血管血流是否通畅,色彩明暗程度及有无彩色血流充盈缺损的特征。通过观察峰值流速,彩谱形态及Q角度的大小。根据检测的主要阳性发现和数据,参照国内有关文献[1-2]诊断和分析标准做综合分析,为临床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2 检测结果
2.1 临床发病情况 本组46例患者中脑血管病21例;高血压15例;冠心病8例;糖尿病3例;颈椎病4例(注:有10例临床有2种疾病)。
2.2 斑块发生部位 颈动脉主干左侧7例;分叉段31例;右侧主干8例;分叉段15例;颈内动脉左侧15例;右侧3例;颈外动脉各1例;椎动脉颅外段1例。
2.3 不同回声类型的斑块情况 本组46例发现均匀低回声型斑块31例;混合中等回声型40例;强回声伴声影型16例。
3 讨 论
3.1 超声分型意义 本组病例的斑块回声类型,以混合中等回声型较多,有学者将此类型称为软斑,其病理特点为纤维组织增生及钙盐沉积,斑块内出血及血栓形成。所以此类型斑块容易脱落出血,是脑梗塞的主要栓子来源。为此引起临床医师高度警惕,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十分重要,提高治愈率减少并发症是有重要意义的。均匀低回声型31例,国内学者将此型称为扁平斑,其病理特点为类脂质沉积。强回声伴声影型较少,是斑块钙化、纤维化所致。临床病程较稳定,危险性小。可见经颅彩超不仅对动脉粥样硬化有明显诊断价值,还可以通过观察回声类型分型及其病理改变性质特征,对病情的发展及预后提供参照依据。
3.2 斑块好发部位探讨 通过本组病例检测结果不难看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左颈动脉最多,右侧动脉次之,椎动脉最少。而斑块部位以分叉部最多见。其原因作者认为与左右颈动脉的解剖结构不同,分叉处血液流动慢、絮乱、容易产生漩涡,使血管内皮细胞不断受到张力性摩擦损伤,脂质易于沉积,而产生斑块。目前从临床经验和技术水平来看,对椎动脉斑块发生率较低原因,作者初步认为可能与解剖位置和结构特征有关,可能横突的影响,但尚需国内学者进一步共同探讨。
3.3 临床价值 本组病例中,临床发生脑血管疾病:高血压病:冠心病。其中10例患有2种疾病。由此可见动脉粥样硬化与上述疾病的发生发展有重要联系。心脑血管疾病在国内外发病率日趋增高,严重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它们的关系近年国内外学者研究报道较多,研究表明颅外段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引起脑缺血性中风的主要原因。颈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存在紧密关系。经颅彩超能够检测颈动脉位置表浅,还可以清楚显示颈动脉管壁、层次、厚度、有无硬化斑块、斑块的回声类型、官腔是否狭窄等。作者认为可作为常规检查首选的主要方法。本方法具有无创伤、无痛苦的特点,因此作为常规检查来预测脑血管病、高血压病、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其严重程度有重要临床价值。尤其对老年高危人群特别对早期无自觉症状的动脉粥样硬化病变,采取相对的治疗措施,可有效防治缺血性中风、心肌梗塞等疾病的发生有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唐杰,董宝玮.腹部和外周血管彩色多普勒诊断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32-40.
[2] 黄铮,龚兰生,施仲伂,等.冠心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好发部位及其超声分型[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1996,12(5):35-36.
[3] Brow PBetal.Degree of cervical carotid wrtery stenosis and himispheric stroke.Duplex US Findings[J].Rediology,1989: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