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奥康国际(603001.SH)是一家鞋业上市公司,随着下游的复苏,公司收入端从2014年下半年开始恢复正增长,不过整个行业仍处于弱复苏态势,在此背景下,2015年二季度单季度公司盈利却实现了近90%的增速,远超收入增速,显得颇为蹊跷。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奥康国际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坏账冲回、费用控制及投资收益增加,公司存在调节业绩的嫌疑。而且,上述积极因素尤其坏账转回将于2016年不复存在,这种缺少收入支撑的高增长模式恐难持续。
坏账转回冲业绩
2015年上半年,奥康国际实现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12.1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37.95%;归属母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为1.99亿元,同比增长44.39%。
从单季度来看,奥康国际二季度实现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10.7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88.86%。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5年一季度净利润仅同比增长8.59%。
对于奥康国际交出的二季度成绩单,申万宏源、招商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均指出公司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公司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主要是由于2014年上半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903.95万元,2015年上半年冲回资产减值损失1613.89 万元,2015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同比改善5517.84万元,而净利润同比增加额为6001.55万元,这也就意味着,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额贡献了绝大部分净利润增加额。
财报显示,奥康国际资产减值损失包括两部分: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其中主要来自坏账损失,2014年中期、2015年中期坏账损失分别为3450.39万元、-1613.89万元。
对此,有市场质疑奥康国际涉嫌利用坏账准备调节利润。奥康国际证券部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致使其结构和总额发生变化,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予以相应调整,公司不存在调节业绩的情况。
不过在河北省审计厅张岚看来,坏账准备是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证监会很难说明一家公司的坏账准备是高是低,而管理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而制定的政策。
“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目的,而采取不同的坏账准备政策。”张岚称,盈利良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计提过多的坏账准备来达到自己平滑业绩的目的;盈利欠佳的上市公司则可以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仔细研究奥康国际的应收账款科目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至少有两点可以证明,奥康国际存在利用坏账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嫌疑。
根据财报,奥康国际截至2015年6月末的应收賬款账面余额为10.75亿元,其中1-3个月以内为3.8亿元,坏账计提比例为0.83%。值得注意的是,奥康国际往年对1-3个月之内的应收账款,均是按照1%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为何2015年上半年突然变成0.83%了呢?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翻阅公司的会计政策发现,奥康国际2015年上半年并未对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政策做出任何调整。无独有偶,奥康国际上半年其他应收款的坏账计提比例,也存在类似情形,很显然公司如此操作,可以少计提坏账准备。
横向比较来看,奥康国际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也明显较同行激进。根据会计政策,奥康国际对1-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按照1%计提,对4-6个月按照2%计提,对7-12个月按照5%计提。
不过,同行业上市公司红蜻蜓(603116.SH)对1年内所有应收账款均是按照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星期六(002291.SZ)则是对3个月以内应收款按照1%计提,对于3-12个月按照5%计提。
对比发现,奥康国际1年以内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政策要明显比红蜻蜓、星期六激进。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中1年以内账龄占比最高,而且奥康国际3个月以内应收账款又占到了绝大部分,此种较同行激进的会计政策,同样可以让奥康国际达到少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
根据财报,截至2015年6月末,奥康国际1年以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合计6.13亿元,占比高达57.02%,其中1-3月、4-6月、7-12月分别为3.8亿元、8410.91万元、1.49亿元。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奥康国际2014年下半年资产减值损失基数比2014年上半年更高,达到7191.34万元,因此公司2015年下半年业绩大概率仍会延续上半年的高增长态势。但是步入2016年后,上述因素将会消失,如果收入端无法实现大幅增长,那么奥康国际依赖资产减值冲回推动净利润高速增长的模式将难以持续。
控制费用
奥康国际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除了资产减值冲回因素外,费用控制对业绩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财报显示,在收入增长的背景下,奥康国际201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却同比下降0.42%至2.23亿元,销售费用率则同比下降1.73个百分点至13.73%。分拆来看,公司销售费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职工薪酬、租赁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5.08%、60.31%至3825.99万元、2253.38万元。
上市公司薪酬、租赁费用大幅下降,投资者一般往往会联想到关店裁员。对此,奥康国际证券部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半年不存在大幅裁员、关店的情况,费用变动主要原因是公司2014年度陆续将部分直营店铺转为与当地经销商合营,致使原先由公司承担的租赁费、人工等费用转由合营方承担。
奥康国际上述解释恐怕很难站住脚,公司既然与经销商合营,那么在资产项中就应该体现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加,但是《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不过奥康国际证券部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公司利润增长主要因素是半年度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公司加大对费用的控制,招商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费用控制致使公司业绩有超预期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收益对公司利润贡献也较为明显。财报显示,奥康国际2015年上半年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长65.04%至1727.98万元。
奥康国际投资收益全部来自于理财产品,公司其他流动资产项下的“银行理财产品”,2015年上半年期初、期末余额分别为5.21亿元、4.51亿元。按照“投资收益×4/(期初+期末)”计算,奥康国际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7.11%。
2015年以来,央行已三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放松,市场流动性加强,令银行理财产品受到冲击,平均预期收益率明显下滑。上半年理财数据显示,从到期产品的收益率分布来看,66.93%的到期产品实际收益率为5%至6%,22.51%的到期产品实际收益率为4%至5%。
在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奥康国际何以能够取得7.11%的高收益率呢?《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根据2015年中报披露的“委托理财情况”,公司2015年中期实际获得的理财产品收益仅有576.32万元,公司利润表上核算的投资收益何以高达1727.98万元呢?
质押风险
业绩高增长幻象背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1日,公司控股股东奥康投资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31亿股,占总股本的32.73%,其中已质押股票共计79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73%。
近日来,一轮史无前例的股灾突袭A股,大量的上市公司股价遭腰斩,奥康国际也未能幸免,公司股价一度从最高的55.58元(6月15日)下探至21.20元,下跌幅度最高达到61.86%。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控股股东进行质押时,公司股价正处于历史高位。在股价暴跌的背景下,质押的股权无疑会面临补仓甚至平仓的风险,此时出台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就显得颇为紧迫。
与此同时,奥康国际4月2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84亿限售股上市流通,占总股本的70.83%。值得注意的是,奥康国际6月3日发布的公告称,控股股东奥康投资与关联自然人缪彦枢、潘长忠、王晨分别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奥康投资合计转让上市公司股票7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21%。
通过上述转让协议可以发现,缪彦枢、潘长忠受让的股份比例均没有超过5%,奥康国际此举一度被市场质疑,是为了规避“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票必须及时披露”的规定。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奥康国际业绩高增长,主要得益于坏账冲回、费用控制及投资收益增加,公司存在调节业绩的嫌疑。而且,上述积极因素尤其坏账转回将于2016年不复存在,这种缺少收入支撑的高增长模式恐难持续。
坏账转回冲业绩
2015年上半年,奥康国际实现收入16.27亿元,同比增长12.12%;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2.18亿元,同比增长37.95%;归属母公司股东扣非后净利润为1.99亿元,同比增长44.39%。
从单季度来看,奥康国际二季度实现收入7.85亿元,同比增长10.71%%;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09亿元,同比增长88.86%。值得注意的是,公司2015年一季度净利润仅同比增长8.59%。
对于奥康国际交出的二季度成绩单,申万宏源、招商证券、太平洋证券等券商发布的研究报告均指出公司业绩超出市场预期。公司二季度单季度净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主要是由于2014年上半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3903.95万元,2015年上半年冲回资产减值损失1613.89 万元,2015年上半年资产减值损失项目同比改善5517.84万元,而净利润同比增加额为6001.55万元,这也就意味着,资产减值损失转回额贡献了绝大部分净利润增加额。
财报显示,奥康国际资产减值损失包括两部分:坏账损失、存货跌价损失,其中主要来自坏账损失,2014年中期、2015年中期坏账损失分别为3450.39万元、-1613.89万元。
对此,有市场质疑奥康国际涉嫌利用坏账准备调节利润。奥康国际证券部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上半年公司加大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致使其结构和总额发生变化,公司按照会计准则规定予以相应调整,公司不存在调节业绩的情况。
不过在河北省审计厅张岚看来,坏账准备是公司盈余管理的一个重要手段,证监会很难说明一家公司的坏账准备是高是低,而管理层也可以理直气壮地说这是根据公司的经营情况和经营环境而制定的政策。
“不同盈利水平的上市公司会根据自己的不同目的,而采取不同的坏账准备政策。”张岚称,盈利良好的上市公司倾向于计提过多的坏账准备来达到自己平滑业绩的目的;盈利欠佳的上市公司则可以通过少计提坏账准备达到增加利润的目的。
仔细研究奥康国际的应收账款科目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发现,至少有两点可以证明,奥康国际存在利用坏账准备来调节利润的嫌疑。
根据财报,奥康国际截至2015年6月末的应收賬款账面余额为10.75亿元,其中1-3个月以内为3.8亿元,坏账计提比例为0.83%。值得注意的是,奥康国际往年对1-3个月之内的应收账款,均是按照1%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为何2015年上半年突然变成0.83%了呢?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翻阅公司的会计政策发现,奥康国际2015年上半年并未对应收款项的坏账计提政策做出任何调整。无独有偶,奥康国际上半年其他应收款的坏账计提比例,也存在类似情形,很显然公司如此操作,可以少计提坏账准备。
横向比较来看,奥康国际的应收账款坏账计提政策也明显较同行激进。根据会计政策,奥康国际对1-3个月以内的应收账款按照1%计提,对4-6个月按照2%计提,对7-12个月按照5%计提。
不过,同行业上市公司红蜻蜓(603116.SH)对1年内所有应收账款均是按照5%的比例计提坏账准备,星期六(002291.SZ)则是对3个月以内应收款按照1%计提,对于3-12个月按照5%计提。
对比发现,奥康国际1年以内应收账款的坏账计提政策要明显比红蜻蜓、星期六激进。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应收账款中1年以内账龄占比最高,而且奥康国际3个月以内应收账款又占到了绝大部分,此种较同行激进的会计政策,同样可以让奥康国际达到少计提坏账准备的目的。
根据财报,截至2015年6月末,奥康国际1年以内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合计6.13亿元,占比高达57.02%,其中1-3月、4-6月、7-12月分别为3.8亿元、8410.91万元、1.49亿元。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奥康国际2014年下半年资产减值损失基数比2014年上半年更高,达到7191.34万元,因此公司2015年下半年业绩大概率仍会延续上半年的高增长态势。但是步入2016年后,上述因素将会消失,如果收入端无法实现大幅增长,那么奥康国际依赖资产减值冲回推动净利润高速增长的模式将难以持续。
控制费用
奥康国际2015年上半年净利润增速远超收入增速,除了资产减值冲回因素外,费用控制对业绩的贡献也不容忽视。
财报显示,在收入增长的背景下,奥康国际2015年上半年销售费用却同比下降0.42%至2.23亿元,销售费用率则同比下降1.73个百分点至13.73%。分拆来看,公司销售费用下降的主要原因是,职工薪酬、租赁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5.08%、60.31%至3825.99万元、2253.38万元。
上市公司薪酬、租赁费用大幅下降,投资者一般往往会联想到关店裁员。对此,奥康国际证券部在接受《证券市场周刊》记者采访时表示,公司上半年不存在大幅裁员、关店的情况,费用变动主要原因是公司2014年度陆续将部分直营店铺转为与当地经销商合营,致使原先由公司承担的租赁费、人工等费用转由合营方承担。
奥康国际上述解释恐怕很难站住脚,公司既然与经销商合营,那么在资产项中就应该体现为长期股权投资的增加,但是《证券市场周刊》记者并没有找到相关的证据。 不过奥康国际证券部在接受采访时也坦承,公司利润增长主要因素是半年度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上,公司加大对费用的控制,招商证券发布的研究报告也指出,费用控制致使公司业绩有超预期表现。
值得注意的是,投资收益对公司利润贡献也较为明显。财报显示,奥康国际2015年上半年投資收益同比大幅增长65.04%至1727.98万元。
奥康国际投资收益全部来自于理财产品,公司其他流动资产项下的“银行理财产品”,2015年上半年期初、期末余额分别为5.21亿元、4.51亿元。按照“投资收益×4/(期初+期末)”计算,奥康国际理财产品年化收益率高达7.11%。
2015年以来,央行已三次降准降息,货币政策放松,市场流动性加强,令银行理财产品受到冲击,平均预期收益率明显下滑。上半年理财数据显示,从到期产品的收益率分布来看,66.93%的到期产品实际收益率为5%至6%,22.51%的到期产品实际收益率为4%至5%。
在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不断下降的背景下,奥康国际何以能够取得7.11%的高收益率呢?《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根据2015年中报披露的“委托理财情况”,公司2015年中期实际获得的理财产品收益仅有576.32万元,公司利润表上核算的投资收益何以高达1727.98万元呢?
质押风险
业绩高增长幻象背后,《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截至8月1日,公司控股股东奥康投资持有无限售条件流通股1.31亿股,占总股本的32.73%,其中已质押股票共计791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9.73%。
近日来,一轮史无前例的股灾突袭A股,大量的上市公司股价遭腰斩,奥康国际也未能幸免,公司股价一度从最高的55.58元(6月15日)下探至21.20元,下跌幅度最高达到61.86%。
《证券市场周刊》记者注意到,控股股东进行质押时,公司股价正处于历史高位。在股价暴跌的背景下,质押的股权无疑会面临补仓甚至平仓的风险,此时出台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就显得颇为紧迫。
与此同时,奥康国际4月22日发布的公告显示,公司2.84亿限售股上市流通,占总股本的70.83%。值得注意的是,奥康国际6月3日发布的公告称,控股股东奥康投资与关联自然人缪彦枢、潘长忠、王晨分别签署《股份转让协议》,奥康投资合计转让上市公司股票730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的18.21%。
通过上述转让协议可以发现,缪彦枢、潘长忠受让的股份比例均没有超过5%,奥康国际此举一度被市场质疑,是为了规避“持股5%以上股东减持股票必须及时披露”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