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林业是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生态文明建设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产业,承担着国家生态安全维护、人类身体健康保障、社会经济增长等重要职责与使命。保证林业产业健康发展,提高林业种植质量至关重要。从当前林业种植实际发展情况来看,林业种植虽然取得一定成效,但由于我国林业种植起步较晚,加剧了林业资源衰退、退化,制约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林业种植问题与对策研究,促进林业资源优化发展。
关键词:林业;种植;养护;管理
引言
我国林业资源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森林资源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深入分析我国各地区林业生产水平不难发现,各地区在环境因素上存在明显差距,在种植面积上也有差异性。分析原因,就是对后期林业的养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林业产业无法健康发展。为了实现林业的健康良好发展,需要重视林业种植、后期的养护和管理,从而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
1林业的种植模式
林业的种植模式大致可分为直接造林法、分殖造林法和植苗法。
1.1直接造林法
直接将树木种子撒到土壤表面,通过种子自行生长,完成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但是由于种子撒到土壤上之后,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无法大规模进行,所以无法保证种子的成活率,虽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最终的植树造林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合理控制。
1.2分殖造林法
通過树木根部和枝干进行造林,不仅能够节约大量人力资源,减少造林的经费,还能够保证树木成活率。当然这种方法对于外界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在分殖操作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测当地的自然环境,保证树木的根部或枝干适应当地土壤条件和温湿度,最终实现树木成活。
2林业种植优化对策
2.1 树立正确林业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种植原则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理念,并坚持科学种植原则以最大程度获取林业种植综合效益。例如,树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理念,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林业种植区域具体情况(区域环境情况、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种植区附近林业资源结构等)进行林业种植科学规划,使种植品种选择正确、品种搭配科学、整体种植结构合理,在保证种植成活率的同时,赋予林业种植更高的观赏性、生态环境改善性。又如,树立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将林业第一产业(如林业种植)与林业第二产业(如林木加工与利用)、林业第三产业(如林业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系统化、循环式林业种植模式,提升林业资源所有效益。
2.2 注重林业种植的多样性,合理配置种植树种
林业种植过程中,应坚持物种多样性原则进行种植树种配置。在此过程中,可通过本地树种优选、树种改良、外来树种引入等具体体现。就本地树种优选而言,可结合既有种植经验,从本地树种中选择成活率高、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就树种改良而言,则是在条件允许下与研究机构合作,针对本地林业种植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品种改良,进一步增强树种环境适应力。就外来树种引入而言,则根据树种引入风险评估结果,选择低风险、零风险外来树种增加林业种植中的生物多样性。
2.3 科学规划林业种植结构,促进林业业态发展
林业种植结构科学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林业种植构建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种植结构规划时,需根据种植植被生长属性选择具有互补性、促进性的品种种植。同时,根据林业种植产业发展要求,合理配置植被种植比例,划分种植区域,以从整体层面提升种植林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
3林业养护管理措施
3.1防火措施
由于林木的易燃特点和林业种植的特点,极易受到火灾的影响。再加上一些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森林中很容易出现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害很大,尤其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林场,在冬季时,气候干燥很容易发生火灾。所以必须要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当然进行人工的看护和巡视也必不可少,但是也要通过科学手段控制林区的温度和湿度,尽量避免出现火灾发生的适宜环境,避免附近居民和工作人员在林区内用火,并且提出较为严格的惩罚措施来保证规则的有效执行。还要制定完备的火灾应急预案,对于各种规模的火灾都要有明确的灭火预案,进行定期的防火演习,提高防火能力,避免火灾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3.2.1对病虫害精准施药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发生时,利用现代化农林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技术,对产生的病虫害类型以及种类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精准施药技术。这一技术的实施,能够对目标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精确农药的使用量,从而达到节省农药成本以及降低对林业生态系统环境的破坏的目的。只有充分地利用精准的制药技术,才能够更有效地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从而确保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2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采用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对有害生物实施诱捕、接种菌或虫与虫彼此相互传染的防治方式。首先采取对有害生物进行诱捕的方式,然后在有害生物的身体沾上微生物农药,让有害生物携带微生物农药进入有害生物的群体生活空间内,进行相互的传染,从而达到林业虫害的防治目的。对于一些常见的虫害,可以采用直接喷洒微生物农药进行接菌,这样可以不经过诱捕,直接对其群体的生活空间投放微生物农药,让其迅速的感染死亡。生物防治技术新兴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对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对林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林业科学技术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已经成为了林业工作的必要前提,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的提高重视度。完善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机制,提高林业生产者的科学意识和相关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以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林业产业建设中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刘超.北方林业种植现状及种植模式分析[J].绿色科技,2019(17):241-242.
[2]刘志芳.研究林业苗圃种植地的选择及养护管理措施[J].花卉,2019(16):240.
[3]索咏虹.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初探[J].农家参谋,2019(14):131.
[4]孙晓杰.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J].江西农业,2019(06):97-98.
[5]高婷婷.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园艺,2019(02):174-175.
关键词:林业;种植;养护;管理
引言
我国林业资源整体发展态势良好,森林资源的面积也在不断增加。深入分析我国各地区林业生产水平不难发现,各地区在环境因素上存在明显差距,在种植面积上也有差异性。分析原因,就是对后期林业的养护管理工作不够重视,导致林业产业无法健康发展。为了实现林业的健康良好发展,需要重视林业种植、后期的养护和管理,从而提高林业生产的效率。
1林业的种植模式
林业的种植模式大致可分为直接造林法、分殖造林法和植苗法。
1.1直接造林法
直接将树木种子撒到土壤表面,通过种子自行生长,完成大规模的植树造林。这种方法简单直接,极大地节约了人力、物力,但是由于种子撒到土壤上之后,后期的管理和维护无法大规模进行,所以无法保证种子的成活率,虽然节约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但是最终的植树造林效果受到诸多因素影响,无法合理控制。
1.2分殖造林法
通過树木根部和枝干进行造林,不仅能够节约大量人力资源,减少造林的经费,还能够保证树木成活率。当然这种方法对于外界环境有严格的要求,并且在分殖操作后需要进行一段时间的维护和管理,定期检测当地的自然环境,保证树木的根部或枝干适应当地土壤条件和温湿度,最终实现树木成活。
2林业种植优化对策
2.1 树立正确林业发展理念,坚持科学种植原则
在林业种植过程中,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树立正确的林业发展理念,并坚持科学种植原则以最大程度获取林业种植综合效益。例如,树立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协同发展理念,能够在实践工作中坚持“因地制宜”原则,根据林业种植区域具体情况(区域环境情况、气候特征、土壤条件、种植区附近林业资源结构等)进行林业种植科学规划,使种植品种选择正确、品种搭配科学、整体种植结构合理,在保证种植成活率的同时,赋予林业种植更高的观赏性、生态环境改善性。又如,树立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理念,能够将林业第一产业(如林业种植)与林业第二产业(如林木加工与利用)、林业第三产业(如林业观光旅游)相结合,形成系统化、循环式林业种植模式,提升林业资源所有效益。
2.2 注重林业种植的多样性,合理配置种植树种
林业种植过程中,应坚持物种多样性原则进行种植树种配置。在此过程中,可通过本地树种优选、树种改良、外来树种引入等具体体现。就本地树种优选而言,可结合既有种植经验,从本地树种中选择成活率高、抗病虫能力强的树种进行种植。就树种改良而言,则是在条件允许下与研究机构合作,针对本地林业种植产业发展需求,进行品种改良,进一步增强树种环境适应力。就外来树种引入而言,则根据树种引入风险评估结果,选择低风险、零风险外来树种增加林业种植中的生物多样性。
2.3 科学规划林业种植结构,促进林业业态发展
林业种植结构科学规划的目的在于通过林业种植构建相对完善的生态系统,提高生态稳定性,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因此,在种植结构规划时,需根据种植植被生长属性选择具有互补性、促进性的品种种植。同时,根据林业种植产业发展要求,合理配置植被种植比例,划分种植区域,以从整体层面提升种植林对自然灾害的抵抗力。
3林业养护管理措施
3.1防火措施
由于林木的易燃特点和林业种植的特点,极易受到火灾的影响。再加上一些环境因素和人为因素,森林中很容易出现火灾,对森林资源造成的损害很大,尤其是我国北方一些地区的林场,在冬季时,气候干燥很容易发生火灾。所以必须要做好护林防火工作,当然进行人工的看护和巡视也必不可少,但是也要通过科学手段控制林区的温度和湿度,尽量避免出现火灾发生的适宜环境,避免附近居民和工作人员在林区内用火,并且提出较为严格的惩罚措施来保证规则的有效执行。还要制定完备的火灾应急预案,对于各种规模的火灾都要有明确的灭火预案,进行定期的防火演习,提高防火能力,避免火灾造成更大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3.2林业病虫害的防治技术
3.2.1对病虫害精准施药技术
在林业病虫害发生时,利用现代化农林生产工艺和先进的技术,对产生的病虫害类型以及种类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精准施药技术。这一技术的实施,能够对目标进行有效的识别,同时精确农药的使用量,从而达到节省农药成本以及降低对林业生态系统环境的破坏的目的。只有充分地利用精准的制药技术,才能够更有效地对森林生态环境进行保护,从而确保林业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3.2.2采用生物防治技术
采用物理防治技术和生物防治技术是通过对有害生物实施诱捕、接种菌或虫与虫彼此相互传染的防治方式。首先采取对有害生物进行诱捕的方式,然后在有害生物的身体沾上微生物农药,让有害生物携带微生物农药进入有害生物的群体生活空间内,进行相互的传染,从而达到林业虫害的防治目的。对于一些常见的虫害,可以采用直接喷洒微生物农药进行接菌,这样可以不经过诱捕,直接对其群体的生活空间投放微生物农药,让其迅速的感染死亡。生物防治技术新兴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这一技术的应用能够提高对林业生态系统的保护,对林业的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结束语
林业科学技术推动林业产业的发展,林业科学技术推广已经成为了林业工作的必要前提,同时国家有关部门也在不断的提高重视度。完善林业科学技术推广机制,提高林业生产者的科学意识和相关的林业病虫害防治技术手段,以实现林业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全面、协调发展,推动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林业产业建设中的贯彻落实。
参考文献:
[1]刘超.北方林业种植现状及种植模式分析[J].绿色科技,2019(17):241-242.
[2]刘志芳.研究林业苗圃种植地的选择及养护管理措施[J].花卉,2019(16):240.
[3]索咏虹.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初探[J].农家参谋,2019(14):131.
[4]孙晓杰.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J].江西农业,2019(06):97-98.
[5]高婷婷.林业种植及养护管理模式探讨[J].现代园艺,2019(02):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