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为本,构建活力课堂

来源 :文理导航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rlow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课程改革中对课堂改革最突出的要求是从“以师为主”向“以生为本”转变,突出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主要担当引导者的角色。但课堂意外现象已成为预设教学方案的有力“挑战者”,若是遵循预设的教学方案,课堂教学按部就班,就会严重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缺乏活力;若是遵循“以生为本”,就不能使用预设的教学方案,这给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增添难度。这个两难的问题难倒了不少的教师,如何才能鱼与熊掌兼得之?如何才能以生为本,构建活力课堂?我们必须在设计教学方案时,就对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可能发生的问题方向上进行预设,并对症下药,寻求解决问题的良方。
  一、牵线搭桥,专业牵引课堂方向
  小学生在数学课堂学习之初,特别是在情境导入的环节,由于缺乏对新知的了解,往往容易在数学情境中迷失方向。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教师给学生带来张开的剪刀、会弯曲的吸管、三角板,让学生从身边的物品中直观感知角,并得出结论:角的特征是尖的,会扎人。根据这一结论,有的学生判断剪刀的头也是角,因为它会扎人;有的学生判断足球门框没有角,因为它摸上去是圆滑的。出现这种情况是教师始料不及的。究其原因,也就是生活中的角是立体的,数学中的角是平面的,因此,学生在认知的过程中出现混乱。这时教师可把问题抛给学生,让他们讨论分析角的特征,然后运用多媒体,将生活中的角转化为数学中的角,并引导学生从数学中的角里去观察、发现平面中的角的特征。
  在小学生数学课堂情境导入的环节中,不同的想法体现不同的认知起点,教师需认真倾听与呵护,并运用数学专业知识为其学习方向牵线搭桥,在教学中牵引课堂向教学的预设前进。
  二、精雕细琢,设问引领思维走向
  小学生在学习带有结论性的数学知识时,容易先入为主,记住结论,却不求甚解,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对数学思维的有效训练,导致在知识的实际运用中缺乏灵活性。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刚刚揭示课题后,就有学生说出圆的周长C=πd或C=2πr。如果从得出结论的角度看,这是我们教师最期望出现的结果,但从数学学习的过程来看,它却会阻碍教师引导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其实,学生是从课本上看来的结论,这并不代表他已经掌握这一知识点。教师可以顺着学生的回答提出疑问:“圆的周长公式你是如何被发现的?π表示什么,从何而来?”由此很快将学生引入到“测量圆形物品的周长与直径,并从中发现周长和直径之间的比值关系”的探究中去。当学生通过真实的测量计算发现周长/直径的比值并不是唯一时,教师还可以追问:“π值不变,但周长/直径的比值并不是唯一,π跟其是否能相等?”这样是学生处于“愤”“悱”状态中,再引导学生明白有测量就有误差,且π本身就是一个无限不循环小数,在实际应用中一般只取它的近似值。
  因此,教师在教授带结论性的数学知识时,勿让学生的课堂表象迷惑眼睛,在对学情的预设时,须对教学内容精雕细琢,根据教学重点、难点设置问题,引领学生思维围绕教学内容进行有效探究。
  三、因势利导,循误构建知识体系
  小学生在学习数学过程中,由于自身知识结构的局限性,在构建知识的过程中总会出现一些认知上的偏差,教师切忌惊慌失措或视而不见,教师需以积极的态度面对。如学生学了乘法分配律后,往往和乘法结合律的计算方法相互干扰,这是知识负迁移所致。例如:计算40×8×25时,他们就错做成(40×25)×(8×25)。从其计算过程可以看出,学生所学的乘法结合律未达到精确分化程度,产生用乘法分配律代替乘法结合律,使计算显得不合理。教师可以借此一例,让学生比较40×8×25、(40×25)×(8×25)、(40+8)×25等三个式子的计算方法及结果,分清异同,避免混淆,以巩固正确的知识。
  在小学数学学习中,数学知识结构呈螺旋状上升姿态。在教学中,教师必须关注学生已有的水平,因势利导,从学生的错误出发,寻其根源所在,帮助学生构建正确的知识体系,才能真正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四、点石成金,巧评提升思维层次
  小学生在理解数学知识后,由于自身思维层次的局限性,往往会停留在感知、理解的层面,并不会主动对新知进行更深的探究及提升。如教学“可能性”时,为让学生理解“可能”一词的含义,创设了一个小游戏:事先准备好一个袋子,并中袋中装入3个白球和3个黄球,然后先猜球后摸球,看谁能猜对。在游戏之初,教师抛砖引玉,先演练一遍游戏,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然后提出探究要求:分组进行轮流猜轮流摸,并根据实际情况填写实验记录单。在汇报交流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仅停留在“谁猜对了”层面上,教师可以提出疑问:“每次都猜对的请举手。为什么那么多同学每次都没猜对?”从而顺势结合学生的回答做出点评:“这位同学还说到靠运气摸球,也就是有多种可能,有可能摸到白球,也有可能摸到黄球。”然后板书:可能。
  可见,在小学数学学习探究过程中,教师的引导非常重要。为了让课堂既有活力又有效率,教师需根据学生的课堂实况,有目的地预设课堂的放与收。推动探究的开展能丰富学生体验;适时的巧评,可以帮助学生跳出原有的思维层次,在学生的学习过程起到点石成金的效果。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活力的学生是活力课堂的源头,学生思维具有活力,其课堂便拥有活力。作为教师,必须“以生为本”,才能构建活力课堂!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斗门区教师进修学校)
其他文献
一、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了解表现人物面部特征的方法。在手捏成型和泥板成型技法的基础上,用泥条、泥点和泥片来堆塑,并学习夸张的表现手法,创作奇特夸张的脸,以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造型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抓住人物头像特征,使人物的脸形象有趣和会给人物头像适当的装饰是教学重点;而把握人物五官的整体,创造出活泼生动的夸张的脸是教学难点。  三、学生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陶艺基础
期刊
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对于具有审美愉悦性的音乐学科来说,枯燥、无趣的苦学方式,只会让更多的学生厌烦音乐,更谈不上通过音乐教育来陶冶人的情操,净化人的心扉。儿童对艺术所独有的想象力、好奇心以及创造性,甚至连那些伟大的艺术家有时也会感叹自愧不如。可正是这些珍贵的艺术品格,往往在儿童跨进小学校门之后便慢慢得丧失殆尽了,孩子们总处在一种小心翼翼、自卫、担心的课堂气氛
期刊
美术课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在画里我们可以看到孩子对未来的遐想,手工课上他们摆摆弄弄就可以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变成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幻想是思维的展翅,是想象的飞翔,它是无止境无穷尽的。然而,纵观当前小学阶段的美术教育,却不是这样。那么,如何让他们爱上这个课堂,使得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我们的教育。  下面就结合执教《瓢虫的花衣裳》课堂教学
期刊
【摘 要】长江后浪推前浪,世纪娇子搏课堂,新课导入有新路,灵活把握本领强。本文作者理论联系实际,从温故知新、讲述故事、媒体演示和生活实例等方面论述了新课导入艺术策略。  【关键词】温故知新;讲述故事;媒体演示;生活实例  随着我市“15/20/10”有效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辛勤的园丁们坚持从实际出发,打造出各具特色的新课堂。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理应驾驭改革之祥云,摸索出行之有效的教学策略。由于课
期刊
一、我的苦恼  管理午睡总是让我倍感头疼,这不,今天我下午班,又是一番“热闹”景象……  刚上床时当当到处跑来跑去,大声地和蒋憧说着笑着,糖糖在旁边指责着他们的喧闹,可是对他们而言根本不起作用。无奈,我只有使出“老师”的权威:“当当,要睡觉了,我们要像小猫一样安静一点,不能大喊大叫的。”终于他俩放轻了音量。可没安静半分钟又传来了他俩吵闹的声音:“老师,蒋冲故意撞我!“没有,是你自己不小心呀!”他俩
期刊
阅读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言的学习离不开阅读,数学的学习离不开数学阅读。数学阅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一条有效途径,数学阅读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反思当下数学课堂,诘问:需要强化学生阅读吗?思索:让学生读什么?践行:如何指导学生阅读?本文拟针对这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期刊
【摘 要】在倡导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背景下,大量新方法、新理念涌入语文课堂。但我们仍需把握语文的学科特性和教学原则。本文从应用能力、生命意识、审美趣味三方面来阐释语文味的内涵。  【关键词】中职语文;语文味;语言应用能力;生命意识;审美趣味  在中职学校,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大多没有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也不重视语文课。在以学生为主体的课改背景下,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许多新教法、新理念都依样画葫芦搬进
期刊
低年级小学生由于其自身的年龄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学习新知识在很大程度上要靠具体形象或表象、动作进行思维。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学具,能满足儿童好动、好奇、好胜的天性,充分调动学习的积极性。《数学课程标准》也提出:结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识水平,在教学改革中提出课堂教学要充分发挥学具作用,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然而在目前大多数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都存在学具操作不当的现象。本文拟结合教
期刊
背景:  如果我们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只是依照教科书照本宣科而不顾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思想现状,显然无法激起学生的同感,其收效也就可想而知了。《家乡的变化》是四年级《品德与社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是通过观察、访问、调查、设计、制作等一系列活动,唤起学生对家乡的关注,捕捉家乡腾飞的新貌,展望家乡的明天,激发学生喜爱家乡、热爱家乡的情感。虽说荣炳是一个历史悠久的鱼米之乡,这里大米闻名全国,盛产水果、蔬
期刊
【摘 要】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语言中不缺良言,但也不乏恶语。从行业的规矩和职业道德准则来说,这些“恶语”都是行业中人要避免说的话语,通常被称为忌语。对于以教书育人为使命的教师来说,忌语断断不能上口的。教师的一句话,对于学生一生的追求来说,或者是心潮澎湃的巨大鼓舞,或者是情绪低落的无情打击。它可能扶起一个伟人,也可以扼杀一个天才。  【关键词】教师;忌语;因素;寄语;作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