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要想具有趣味性、思考性、可操作性,同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就必须走进教材,用好教材,深入挖掘其中的各种资源;跳出教材,用活教材,以应用知识、体验生活、积累经验、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将数学实践活动贯穿于学生的课堂、生活、社会活动中,让学生在解決具体问题的过程和对数学本身的探索中理解、掌握和应用数学,体验学习的成功和快乐。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开展了让“数学实践活动”走向融合、走向有效、走向常态的实践探索。
一、缘起—共同的追求
1.“实践与综合应用”区分于其它三大领域的独特之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如果把考试考的知识点、可触摸的知识点称之为“显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单一的试卷考查不出来的、不可触摸的知识就是“隐形知识”,正因为“隐形知识”不好把握、体现,这成了我们教学的盲点,“实践与综合应用”也基于此。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
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用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会更迫切,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对知识的实用价值的感受会更真切,同时也会更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3.“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怎么上
如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何既发挥教材的核心价值,又兼顾数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很重要,接受还要不要,接受中有没有探究?学生应该有一个自由的学习状态,规范与自由的度如何把握?……一系列思考成为我校一线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过程—努力地实践
1.晓荷初放
(1)组建研究团队
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及科组教师的特长,我们首先物色了12位实验教师,包括四名省级骨干教师。
(2)例行科研常规
每周实验教师围绕专题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每月与县数学教研员共同研讨一次,在专家的引领和跟踪指导下集体攻关、反思教学问题,探寻对策;每季度课题组对研究情况作一次全面总结和汇报;每学期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3)打通研究通道
组织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一次参加校外的观摩课活动,取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并把校内互动作为我们持续发展的能源。
(4)分层实施研究
在低年级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在中高级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运用所学的统计和几何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用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雾里看花
一年的实践,我们实验教师投入了很大精力,积极进行了探索研究行动,努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创新、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尝试的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焏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理念与行为的偏差、预设与生成的共融、民主与集中的矛盾。
3.柳暗花明
(1)以研究每册数学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突破口
我们根据教材设置的单独的实践活動内容开设专门的课时进行教学,有《小小设计师》、《精美的年历》、《掷一掷》、《我的时间,我做主》等。
(2)让每一个“你知道吗”发挥作用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阅读,并进行适度的讲解,把这样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素材转化成为孩子们随手可以触摸的学习内容,把数学史从课程设计的“花边”变成课堂教学的“常态”,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让每一个“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彰显价值
比如让学生测算要用的地板面积及粉刷墙面的面积;调查小区汽车的总数及总户数。
(4)让每一个“学材开发”得到利用
比如:一个不规则的茶壶能装水多少升;降价百分比活动……于是“X氏办法”“XX猜想”应运而生。
三、成果—幸福的收获
1.构建起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我们总结出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为:课前调查(或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2.探索出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课型
(1)问题研究课:如《理财小天地》、《节约能源》。
(2)操作探究课:如铺地砖、火柴棍与数学等活动。
(3)调查实践课:如人口调查、用水用电调查等。
(4)游戏竞赛课:将数学知识、实践活动与学生游戏、竞赛结合。
3.建立了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机制
目前,我们课题组已开发实施的表现性任务主要集中在“测量与计算”、“调查统计”这两个系列,还打算开发“数学设计与制作”、“数学日记”、“数学小实验”、“数学小研究”等系列的表现性任务,使得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
一、缘起—共同的追求
1.“实践与综合应用”区分于其它三大领域的独特之处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地将“实践与综合应用”作为与“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相并列的学习领域。如果把考试考的知识点、可触摸的知识点称之为“显性知识”,对学生的能力培养单一的试卷考查不出来的、不可触摸的知识就是“隐形知识”,正因为“隐形知识”不好把握、体现,这成了我们教学的盲点,“实践与综合应用”也基于此。
2.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不是可上可不上的附属课
进行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必须要用到所学知识和技能,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需求会更迫切,对知识的理解会更深刻,对知识的实用价值的感受会更真切,同时也会更加唤起学生的求知欲。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就一定要上好数学实践活动课。
3.“实践与综合应用”课怎么上
如何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操作探究、体验活动中,主动地发现知识,体会数学知识的来龙去脉?如何既发挥教材的核心价值,又兼顾数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探究很重要,接受还要不要,接受中有没有探究?学生应该有一个自由的学习状态,规范与自由的度如何把握?……一系列思考成为我校一线数学教师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二、过程—努力地实践
1.晓荷初放
(1)组建研究团队
根据研究课题的特点及科组教师的特长,我们首先物色了12位实验教师,包括四名省级骨干教师。
(2)例行科研常规
每周实验教师围绕专题开展一次教学研究活动;每月与县数学教研员共同研讨一次,在专家的引领和跟踪指导下集体攻关、反思教学问题,探寻对策;每季度课题组对研究情况作一次全面总结和汇报;每学期完成阶段性研究成果。
(3)打通研究通道
组织实验教师每学期至少一次参加校外的观摩课活动,取它山之石为我所用,并把校内互动作为我们持续发展的能源。
(4)分层实施研究
在低年级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问题意识和数学意识。在中高级实践活动中,我们注重培养学生学会收集、整理数据,运用所学的统计和几何等数学知识分析、处理数据和信息,用以解决身边的实际问题。
2.雾里看花
一年的实践,我们实验教师投入了很大精力,积极进行了探索研究行动,努力让学生喜欢上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给学生创新、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增长知识和才干……在不断思考,不断实践,不断尝试的实施过程中也有许多焏待解决的实际问题:理念与行为的偏差、预设与生成的共融、民主与集中的矛盾。
3.柳暗花明
(1)以研究每册数学书中的综合实践活动内容为突破口
我们根据教材设置的单独的实践活動内容开设专门的课时进行教学,有《小小设计师》、《精美的年历》、《掷一掷》、《我的时间,我做主》等。
(2)让每一个“你知道吗”发挥作用
我们积极组织学生阅读,并进行适度的讲解,把这样的具有丰富内涵的素材转化成为孩子们随手可以触摸的学习内容,把数学史从课程设计的“花边”变成课堂教学的“常态”,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3)让每一个“实践活动与综合应用”彰显价值
比如让学生测算要用的地板面积及粉刷墙面的面积;调查小区汽车的总数及总户数。
(4)让每一个“学材开发”得到利用
比如:一个不规则的茶壶能装水多少升;降价百分比活动……于是“X氏办法”“XX猜想”应运而生。
三、成果—幸福的收获
1.构建起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一般模式
我们总结出数学实践活动课堂教学的模式为:课前调查(或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提出数学问题(数学来源于生活,把生活问题提炼为数学问题)——探究问题的解决方法——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数学应用于生活)。
2.探索出数学实践活动的基本课型
(1)问题研究课:如《理财小天地》、《节约能源》。
(2)操作探究课:如铺地砖、火柴棍与数学等活动。
(3)调查实践课:如人口调查、用水用电调查等。
(4)游戏竞赛课:将数学知识、实践活动与学生游戏、竞赛结合。
3.建立了数学实践活动的表现性评价机制
目前,我们课题组已开发实施的表现性任务主要集中在“测量与计算”、“调查统计”这两个系列,还打算开发“数学设计与制作”、“数学日记”、“数学小实验”、“数学小研究”等系列的表现性任务,使得表现性评价在小学生数学实践活动中的运用具有持续性和延续性,从而更好地发挥它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