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有名的托孤大臣, 结局都怎样?

来源 :领导文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bifeng13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 公


  托孤中比较早的,且一直为人称道的,想必就是周公辅成王了。周公旦,姓姬,名旦,周文王的第四子,周武王的同母弟。武王平定殷商之后就英年早逝了,其子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当国。武王安排周公托孤,一部分是因为周公治国才能出色。另一方面是因为周公是武王的同母弟,武王选择周公托孤和至亲不无关系。
  周公成功完成了武王的托孤任务,辅佐了年幼的成王,将刚刚建立的周朝的形势稳定下来,他创立的一系列措施不仅使周朝传世800年(水分有点大),也对后世影响巨大。
  托孤重臣,手握大權,代行皇权,受到非议难以避免。周公也如此,周公旦摄政6年,当成王已经长大,他还政于成王。历史上最完美的托孤,莫过于此。

霍 光


  当汉武帝多年培养的太子因为巫蛊案遇害后,他决定传位于钩弋夫人之子刘弗陵。其实早在汉武帝将钩弋夫人的居所命名为舜母宫时,他估计就有这个念头。刘弗陵年仅8岁登基,为了防止出现吕后专政的情况,汉武帝还赐死了钩弋夫人。刘彻把小皇帝和天下托付给霍光、金日磾、上官桀以及桑弘羊这几个人。霍光是霍去病的弟弟,从郎官擢升上去的;金日磾是匈奴降人,从养马的位置混上去;上官桀是从羽林郎与未央厩令混上去的;桑弘羊是武帝盐铁政策的主要制定者。武帝托孤之后,经过一系列政治动荡,最后霍光大权独揽。霍光废一帝,立一帝,手中权势不亚于后代的任何一位权臣。但江山毕竟没有易主,还是刘家天下。除了最后霍光死后霍光家族被族灭,这次托孤大致算是完美。

诸葛亮


  历来争议最多,谈论最多的当属刘备的白帝城托孤。“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邦定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则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为成都之主。”这几句话是否出自刘备真心,被后人争论了多年。有一点和《三国演义》上不同的是, 刘禅当时并不在场。
  抛开这句话是否出自刘备真心,从刘备托孤的一系列措施来看,他并不是仅仅将政权托付给忠心的诸葛亮,而是让李严和诸葛亮共同辅政,这些措施保证了此后的蜀汉并未易主。托孤从来不是将幼主托付给重臣就完事,而是一系列保证政权交替的措施组合,刘备的这次托孤,从后来诸葛亮兢兢业业服务蜀汉,出师未捷病死汉中来看,是最感人、最深情,最能体现君臣情谊的一次托孤。

张 昭


  对比东汉末年和三国的其他几次托孤,另一次成功的托孤是孙策将幼弟托付给张昭。孙策刚刚去世,孙权非常悲伤。张昭劝孙权说:“夫为人后者,贵能负荷先轨,克昌堂构,以成勋业也。方今天下鼎沸,群盗满山,孝廉何得寝伏哀戚,肆匹夫之情哉?”他亲自扶孙权上马,陈兵而出,然后众人才服从了孙权。此后张昭一直效忠孙权,直到81岁高龄去世。 托孤重臣从来都是安享天年者少,死于政局者多,孙策托孤张昭,的确让人叹服。

长孙无忌


  贞观二十三年(649)五月二十四日, 太宗病危,急召长孙无忌到含风殿,太宗卧在床上,伸手摸着长孙无忌的腮,长孙无忌失声痛哭,不能自已。二十六日,太宗又召长孙无忌和褚遂良入自己的卧室内,太宗说:“太子仁孝,这是你们所知道的,今后望能善加辅佐教导。”又对太子李治说:“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两位忠臣在,你就不用为天下的事过分担忧。”又对褚遂良说:“长孙无忌对我可谓竭尽忠智,朕之所以能够拥有大唐江山,长孙无忌出力最多,我死了以后,不要被小人谗言而进行挑拨离间。危难之时,你一定要挺身保护长孙无忌。”说完,即命褚遂良草拟遗诏书,过了不久,太宗驾崩。
  六月初一,太子李治即位,史称高宗皇帝。初十,高宗拜舅父长孙无忌为太尉,兼检校中书令,掌管尚书及门下二省事务。长孙无忌知其权位太重,故请求辞去尚书省及门下省的掌管权,高宗同意了他的请求。但仍令以太尉、同中书门下三品。
  显庆四年(659年),在武则天的授意下,许敬宗等人把长孙无忌编织进了一桩朋党案,进行政治陷害,诬奏长孙无忌伺机谋反。唐高宗竟然不与长孙无忌对质(或者他需要不进行对质),就下诏削去了长孙无忌的官职和封邑,流徙黔州,长孙无忌的儿子及宗族全被株连,或流或杀。三个月后,高宗又令许敬宗等人复合此案,许敬宗派大理正袁公瑜前往黔州,逼迫长孙无忌自杀。就这样,这个风光一时的托孤大臣以这样一种极不体面的方式退出了历史舞台。

张居正


  隆庆元年(1566),嘉靖皇帝明世宗朱厚熜死后,其子裕王朱载垕即位,是为隆庆皇帝明穆宗。张居正以裕王旧臣和亲信的身份,擢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进入内阁,参与朝政。同年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此时的他,并没有忘记自己早在13岁时所写的诗句“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现在他终于在暗暗的较量中“直上尽头竿”了。隆庆六年(1572),明穆宗病逝,其长子朱翊钧登基,是为万历皇帝明神宗。明穆宗在病榻前郑重托孤,指定朱翊钧的老师张居正取代高拱为首辅,辅佐新君,位极人臣。当时张居正的学生明神宗还只有几岁,年幼无知,一切军政大事即均由老师张居正主持裁决。直到万历十年(1582)六月二十日,内阁首辅、太师、太傅、中极殿大学士张居正病卒,他在首辅高位上一直干了整整10个春秋!
  张居正当国十年,所揽之权,是神宗的大权,这是张居正效国的需要,但他的当权便是神宗的失位。在权力上,居正和神宗成为对立面。张居正的效忠国事,独握大权,在神宗的心里便是一种蔑视主上的表现。
  张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帧等七名言官弹劾潘晟,神宗命潘致仕。潘晟乃张居正生前所荐,他的下台,标明了张居正的失宠。言官也把矛头指向张居正。神宗于是下令抄家,并削尽其官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而且张居正也险遭开棺鞭尸。家属或饿死或流放,后万历在舆论的压力下中止进一步的迫害。张居正在世时所用一批官员有的削职,有的弃市。
  (摘自《趣历史》)
其他文献
当代清装剧上演的官员出行,大都是不问品级皆坐轿子。这与历史实际相去甚远。清朝崇尚骑射,不忘旧俗,用轿制度比较严格。乾隆十五年以前,京官三品以上,准乘四人轿,四品以下可乘二人轿。此后提高用轿门槛,只许文官二品以上,且年过六十的人乘轿。武官则不论品级与年纪一律骑马不许乘轿。武官一品年过七十如想乘轿,则要请旨定夺。不符合乘轿条件的文官与年老体衰的武官可以乘车。  京官乘轿只是四人或二人抬。钦差大臣出京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创新,是邓小平理论的基石。它准确地界定了中国社会主义所处的发展阶段和历史方位,保证了新时期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发展战略的稳定性和连续性。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最初提出,到最后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中间经历了鲜为人知的波折。  一个发言激起千层浪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阶段问题,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权威的观点都是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 城市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城市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主要场域,城市治理的重要性愈发凸显出来。那么如何看待城市的本质?城市化会带来哪些社会问题?我们应该重点关注城市治理的哪些问题?中国对城市治理做了哪些探索?城市社区治理还存在哪些主要问题?如何做到以人为中心,提升城市治理水平?围绕这些问题,中央编译局研究员杨雪冬、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陈晓彤展开了一次对话。  一、
30多年前,本文作者作为新华社记者,有幸与胡耀邦同志有过多次直接或间接的接触。他那激情率真、平易近人的气质,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的作风,给作者留下深刻印象和难忘记忆。  我给你个讲话提纲  1978年12月,胡耀邦同志在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的同时,又兼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主管党的思想文化领域。其间,在中国记协举办的一次新春茶话会上,他作了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旨在鼓励新闻工作者多深入群众、深入生活、深
1898年戊戌變法失败后,梁启超被迫流亡日本,直到1912年袁世凯当上民国大总统,主动邀请梁启超回国参政,梁启超才结束了流亡生涯。1915年9月,袁世凯预备称帝,梁启超丝毫“不讲情面”地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一文,对袁世凯的野心进行批判。袁世凯知道后,十分恐慌,急忙派人送给梁启超20万大洋,恳请他顾念知遇之恩,不要发表这篇文章。梁启超拒绝了这一请求。袁世凯见拉拢不成,就采取恐吓的伎
“你會搞好的”  1949年11月,苏联“以米哈伊洛夫为首的文艺代表团”访问新中国,先到北京,再访上海,这是上海解放后第一次迎接外国文艺团体来访演出。  我们军管会文艺处美术工场布置组奉命到北站布置欢迎场面,中俄文标语有20多条,白纸剪字,大头针别上红布长幅,细麻绳一拉,自以为这气氛够热烈的了。  客人将在下午六点钟进站,约四点,陈毅同志来到,抬头把横幅一看,就问站上的同志:“这是哪个搞的?”答说
1941年12月7日,日本帝国海军偷袭美国珍珠港,次日,美国正式向日本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5年2月,盟军占领了硫磺岛,但是伤亡惨重。1945年4月,盟军发动冲绳战役,惨胜的同时付出了伤亡7万余人的代价。如果盟军按照这样的方式打下日本本土,预计盟军方面伤亡在100万人以上,而这是盟军难以承受的。  就在日本坚持负隅顽抗的关键时期,原子弹走上了历史的舞台。1945年7月16日,美国的第一颗
关于中国共产党创始人之一李大钊于1927年4月被反动军阀逮捕而遇害的情况,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所著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一卷上册是这样叙述的:在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的前后,“四川、江苏、浙江、安徽、福建、广西和广东等省也发生以‘清党’为名,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进行大屠杀的事件。”“与此同时,北方的奉系军阀张作霖也命令军警在北京逮捕大批共产党员及其他革命者。中国共产党的主
我每一次閱读那些伟大的作品,都会被它们带走。我就像一个胆怯的孩子,小心翼翼地抓住它们的衣角,模仿着它们的步伐,在时间的长河里缓缓走去,那是温暖和百感交集的旅程。它们将我带走,然后又让我独自回来。当我回来之后,才知道它们已经永远和我在一起了。  (摘自《温暖与百感交集的旅程》)
開完家长会,我被儿子的班主任留下说事。前面一个女性家长先接受教育:“你儿子拿了家里一百块钱你知不知道?”  那家长猛一跺脚:“原来是这小子拿的,我还以为是他爸呢。老师,您先忙,我得去打个电话,让他爸别在那跪着了。”  我一个没忍住,笑喷了,班主任回头一瞪眼:“你还笑,她儿子偷的钱都被你儿子敲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