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黝黑的脸上挂着朴实的笑容,金丝边眼镜的背后闪烁着自信的目光。从不会使用摄像机到独立制作多部优秀专题片,从整合资源创办全省首家视频党建网站到笔耕不辍被人民网评为年度优秀通讯员……他用孜孜以求的工作态度不断攀登着事业的高峰。他就是安徽省滁州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中心副主任科员朱龙。
小马负重把河过
熟悉朱龙的同事很钦佩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因为无论在工作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能从容地面对、克服。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朱龙通过学校推荐和考试成为了一名选调生,被组织分配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镇党委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在乡镇工作没多久,一天,乡镇组织委员单独找到他,说:“县委组织部让我们推荐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到部里帮助工作,镇党委研究决定让你去,你要好好干,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要辜负组织上的期望。”就这样,朱龙被抽调到凤阳县党员电教中心工作,而这也是他第一次与电教亲密接触。
报到的第一天,领导交给他一部专业摄像机,让他练习拍摄。当时也没人教给他使用方法,朱龙就对着使用说明书自己琢磨。练了没几天,他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拍摄任务——制作一部反映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选派干部沈浩的党员电教片。要把这位被各大媒体广泛宣传的强村带头人拍出新意、拍出彩,可并非易事。虽说任务艰巨,但朱龙却没有丝毫退缩,还给自己定下了八字方针: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前期策划阶段,他就像一部加足了油的马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摄像、练非编、查资料、看样片之中,一个月不到就阅读了十几本电教培训资料、看了近五十部优秀电教片。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拍摄大纲和脚本也随着灵感火花的碰撞而逐步形成。
进入实地拍摄阶段,朱龙更是边干边摸索,不仅精心用镜头捕捉细节,还经常能提出一些增强片子表现力的好建议。一次,摄制组去沈浩家乡拍摄沈浩的母亲。按照既定方案,这里只需要拍摄对沈浩母亲的采访和一些空镜头,再辅以解说词介绍。然而,在拍摄时,朱龙发现如果这样去拍,难以突出表现沈浩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情怀,就建议说:“我觉得沈浩和家人的交流,应该多用同期声,尤其是和母亲临别的时候。”这番话给摄制组开辟了新思路,大家又根据朱龙的建议补拍了一些镜头,而这些补拍的镜头在后期剪辑制片时也的确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009年《红手印留下的沈书记》在安徽省第九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中获得特别奖。接到获奖证书的时候,朱龙既感到兴奋,又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思考、创新对电教远教工作的重要性。“学习是个人进步的阶梯,创新是工作进步的动力。”他把这句话设置为自己电脑的屏保,时刻督促自己不放松学习。
好马也吃回头草
2009年,朱龙被调整到县委组织部其他业务科室,后又被选派外出招商,与电教一分开就是三年。虽然手头的工作与电教几无关联,但这三年中,对电教工作的那份牵挂之情一直深深埋在他的心里。每一次部里开会,他总是抢先拿起照相机拍摄;每一次到基层调研,他总是留心观察当地是否有典型人物和事迹,做电教工作养成的习惯没有变,思维没有变,追求也没有变。2012年,滁州市党员电教中心面向全市遴选公务员。当看到遴选公告的那一刻,朱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参加。可能是那份向往和执着在内心一直激励着他,最终他以笔试、面试均第一名的成绩被滁州市党员电教中心录取。从县委组织部到市委组织部,朱龙倍加珍惜这次与电教的再续前缘。
在一次市电教中心工作会议上,中心领导给朱龙分派了一项硬任务:“你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这一次全市基层先锋网的改版升级工作交由你负责。”要完成近一千个网站的改版升级工作,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一笔不少的费用,这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保证完成任务!”朱龙虽然嘴上答应得痛快,但是任务能完成得如何他心里也没底。为了学习相关知识,他经常到滁州学院图书馆查阅资料,顺便向那儿的老师请教。时间一长,朱龙发现滁州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每天晚上上晚自习基本都是在看书,很多学生还没有自己的电脑,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突然间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何不采用校地合作的形式来推动这项工作呢?一方面借助滁州学院的师生人力资源来改版升级网站,另一方面也为滁州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
说干就干,朱龙草拟了一份与滁州学院合作改版升级全市基层网站的方案,交到了领导手里。“这个想法很好,部里全力支持。”有了部里的支持,朱龙便大胆地实施起来。他根据8个县市区的实际情况,组织了8支由滁州学院老师任领队、滁州学院计算机学院学生为队员的工作队。为了确保各小组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朱龙这个“总指挥”马不停蹄地跟着跑,今天帮这个小组联系车辆,明天帮那个县区协调进度,忙得不可开交。在朱龙的全力推动下,原本计划需要一年时间、耗资五十多万元才能完成的项目,最后只用了半年就圆满完成了,而且只支付给滁州学院5万元的劳务费。在当年的全省电教远教创新工作交流会上,朱龙上台就全市基层先锋网改版升级工作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发言的最后,他总结道:“思路决定出路。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才是做好工作的‘王道’!”
骏马奋蹄登高峰
紧跟时代要求,是电教远教工作的生命线。滁州市电教远教工作一直在全省都是领先,拿好“接力棒”,力争鳌头,也一直是朱龙的工作目标。几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专业知识书籍,积极谋划思考、建言献策,先后担当主力组建了全省首家地市级党建手机报、全省首家视频党建网站等全工作平台。针对电教远教资源有限的实际,他采取“借东风”的方式,实施了滁州市电教远教“借力”工程,借助文化、广电、气象、行政服务等部门的文化共享、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气象信息服务、农家书屋等资源,提升站点综合使用效益。
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使朱龙迎来了喜人的收获,那一路洒下的辛勤汗水折射出他生命中最绚丽的彩虹。朱龙经常说:“每制作一部专题片,都是一次净化心灵、催人奋进的过程。镜头下的主人公带给我太多的感动,也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为反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滁州市全椒县瓦山林场护林员韩明道的先进事迹,朱龙多次走进大山,深入采访主人公。拍摄过程中,朱龙扛着沉重的摄像设备,跟随韩明道一起瞭望丛林、下山打水,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老韩工作和生活的艰辛。这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劳模,深深打动了朱龙,也鞭策着他在制片时更加精益求精。后期剪辑的过程中,朱龙坐在监视器前一点一点地抠,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过,发现哪个地方不妥就立即推倒重来。看着朱龙熬出了一双“熊猫眼”,领导想给他放几天假好好休息一下。朱龙却连连摆手:“可不敢休息,我全靠这股劲绷着呢,一放松灵感就全没了。”2014年对于朱龙来说是一个丰收年,他撰写的“群众路线话语”获得全国二等奖,撰写的“三借工程,奏响滁州电教远教新乐章”入围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他本人也被人民网评为年度优秀通讯员。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扎根于普通的电教岗位,朱龙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努力,不断站上新的台阶。
“既然选择了电教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和清寒,就要担负起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朱龙的无悔心声。在他的心上,竖立着一个以百姓为轴的坐标,沿着无私奉献的抛物线,他将不断延伸自己人生的价值。
小马负重把河过
熟悉朱龙的同事很钦佩他乐观豁达的性格,因为无论在工作中遇到怎样的困难,他都能从容地面对、克服。2006年,刚刚大学毕业的朱龙通过学校推荐和考试成为了一名选调生,被组织分配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临淮镇党委从事组织人事工作。在乡镇工作没多久,一天,乡镇组织委员单独找到他,说:“县委组织部让我们推荐一名优秀的年轻干部到部里帮助工作,镇党委研究决定让你去,你要好好干,发挥自己的特长,不要辜负组织上的期望。”就这样,朱龙被抽调到凤阳县党员电教中心工作,而这也是他第一次与电教亲密接触。
报到的第一天,领导交给他一部专业摄像机,让他练习拍摄。当时也没人教给他使用方法,朱龙就对着使用说明书自己琢磨。练了没几天,他就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拍摄任务——制作一部反映小岗村原党委第一书记、选派干部沈浩的党员电教片。要把这位被各大媒体广泛宣传的强村带头人拍出新意、拍出彩,可并非易事。虽说任务艰巨,但朱龙却没有丝毫退缩,还给自己定下了八字方针:不等不靠,主动作为。前期策划阶段,他就像一部加足了油的马达,全身心地投入到学摄像、练非编、查资料、看样片之中,一个月不到就阅读了十几本电教培训资料、看了近五十部优秀电教片。在不断的学习和积累中,拍摄大纲和脚本也随着灵感火花的碰撞而逐步形成。
进入实地拍摄阶段,朱龙更是边干边摸索,不仅精心用镜头捕捉细节,还经常能提出一些增强片子表现力的好建议。一次,摄制组去沈浩家乡拍摄沈浩的母亲。按照既定方案,这里只需要拍摄对沈浩母亲的采访和一些空镜头,再辅以解说词介绍。然而,在拍摄时,朱龙发现如果这样去拍,难以突出表现沈浩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情怀,就建议说:“我觉得沈浩和家人的交流,应该多用同期声,尤其是和母亲临别的时候。”这番话给摄制组开辟了新思路,大家又根据朱龙的建议补拍了一些镜头,而这些补拍的镜头在后期剪辑制片时也的确发挥了画龙点睛的作用。2009年《红手印留下的沈书记》在安徽省第九届党员教育电视片观摩评比中获得特别奖。接到获奖证书的时候,朱龙既感到兴奋,又深刻地意识到学习、思考、创新对电教远教工作的重要性。“学习是个人进步的阶梯,创新是工作进步的动力。”他把这句话设置为自己电脑的屏保,时刻督促自己不放松学习。
好马也吃回头草
2009年,朱龙被调整到县委组织部其他业务科室,后又被选派外出招商,与电教一分开就是三年。虽然手头的工作与电教几无关联,但这三年中,对电教工作的那份牵挂之情一直深深埋在他的心里。每一次部里开会,他总是抢先拿起照相机拍摄;每一次到基层调研,他总是留心观察当地是否有典型人物和事迹,做电教工作养成的习惯没有变,思维没有变,追求也没有变。2012年,滁州市党员电教中心面向全市遴选公务员。当看到遴选公告的那一刻,朱龙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报名参加。可能是那份向往和执着在内心一直激励着他,最终他以笔试、面试均第一名的成绩被滁州市党员电教中心录取。从县委组织部到市委组织部,朱龙倍加珍惜这次与电教的再续前缘。
在一次市电教中心工作会议上,中心领导给朱龙分派了一项硬任务:“你是计算机专业毕业的,这一次全市基层先锋网的改版升级工作交由你负责。”要完成近一千个网站的改版升级工作,不仅需要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而且还需要一笔不少的费用,这项工作任务非常艰巨。“保证完成任务!”朱龙虽然嘴上答应得痛快,但是任务能完成得如何他心里也没底。为了学习相关知识,他经常到滁州学院图书馆查阅资料,顺便向那儿的老师请教。时间一长,朱龙发现滁州学院计算机学院的学生每天晚上上晚自习基本都是在看书,很多学生还没有自己的电脑,缺乏动手实践的机会。突然间一个想法在他的脑海里闪现:何不采用校地合作的形式来推动这项工作呢?一方面借助滁州学院的师生人力资源来改版升级网站,另一方面也为滁州学院的学生提供了一个实践的平台。
说干就干,朱龙草拟了一份与滁州学院合作改版升级全市基层网站的方案,交到了领导手里。“这个想法很好,部里全力支持。”有了部里的支持,朱龙便大胆地实施起来。他根据8个县市区的实际情况,组织了8支由滁州学院老师任领队、滁州学院计算机学院学生为队员的工作队。为了确保各小组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朱龙这个“总指挥”马不停蹄地跟着跑,今天帮这个小组联系车辆,明天帮那个县区协调进度,忙得不可开交。在朱龙的全力推动下,原本计划需要一年时间、耗资五十多万元才能完成的项目,最后只用了半年就圆满完成了,而且只支付给滁州学院5万元的劳务费。在当年的全省电教远教创新工作交流会上,朱龙上台就全市基层先锋网改版升级工作做了典型经验交流发言。发言的最后,他总结道:“思路决定出路。积极实践、勇于创新,才是做好工作的‘王道’!”
骏马奋蹄登高峰
紧跟时代要求,是电教远教工作的生命线。滁州市电教远教工作一直在全省都是领先,拿好“接力棒”,力争鳌头,也一直是朱龙的工作目标。几年来,他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大量专业知识书籍,积极谋划思考、建言献策,先后担当主力组建了全省首家地市级党建手机报、全省首家视频党建网站等全工作平台。针对电教远教资源有限的实际,他采取“借东风”的方式,实施了滁州市电教远教“借力”工程,借助文化、广电、气象、行政服务等部门的文化共享、为民服务全程代理、气象信息服务、农家书屋等资源,提升站点综合使用效益。
对事业的不懈追求使朱龙迎来了喜人的收获,那一路洒下的辛勤汗水折射出他生命中最绚丽的彩虹。朱龙经常说:“每制作一部专题片,都是一次净化心灵、催人奋进的过程。镜头下的主人公带给我太多的感动,也激励着我继续前行。”
为反映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滁州市全椒县瓦山林场护林员韩明道的先进事迹,朱龙多次走进大山,深入采访主人公。拍摄过程中,朱龙扛着沉重的摄像设备,跟随韩明道一起瞭望丛林、下山打水,用镜头真实地记录下老韩工作和生活的艰辛。这位默默奉献的基层劳模,深深打动了朱龙,也鞭策着他在制片时更加精益求精。后期剪辑的过程中,朱龙坐在监视器前一点一点地抠,一个镜头一个镜头地过,发现哪个地方不妥就立即推倒重来。看着朱龙熬出了一双“熊猫眼”,领导想给他放几天假好好休息一下。朱龙却连连摆手:“可不敢休息,我全靠这股劲绷着呢,一放松灵感就全没了。”2014年对于朱龙来说是一个丰收年,他撰写的“群众路线话语”获得全国二等奖,撰写的“三借工程,奏响滁州电教远教新乐章”入围全国基层党建创新案例征集,他本人也被人民网评为年度优秀通讯员。善于学习,善于思考,善于总结,扎根于普通的电教岗位,朱龙用一步一个脚印的踏实努力,不断站上新的台阶。
“既然选择了电教事业,就要耐得住寂寞和清寒,就要担负起为民服务的责任和使命。”这是朱龙的无悔心声。在他的心上,竖立着一个以百姓为轴的坐标,沿着无私奉献的抛物线,他将不断延伸自己人生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