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液刀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08例体会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jp405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观察利用液体药物由骶裂孔滴入硬膜外腔间隙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方法: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全程应用小液刀治疗。结果:显效68例(63.0%),有效36例(33.9%)无效4例。
  关键词 小液刀 腰椎间盘突出症 治疗
  
  资料与方法
  
  2003年10月~2007年6月收治腰椎间盘突症患者108例,其中男81例,女27例,年龄18~70岁,平龄45岁。均经理疗、按摩、牵引或静滴药物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不显或无效,病史3个月~20年。
  治疗方法:全部取侧卧屈髋屈膝位,患侧向上,暴露骶尾部、腰部,将手术台头侧调高30°角。操作者位于患者的背侧,先测定腰大肌肌间沟穿刺点。一般以双侧髂脊连线中点向上5.0cm,再垂直向下3.0cm为刺点,皮肤以美蓝标定。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选7号长穿刺针进针5~8cm有落空感,寻到患者有触电感为佳。回抽无血,注入空气无阻力,方可注入维生素B1100mg、维生素B120.5mg、氟美松10mg、利多卡因100mg和复方氯化钠混合液15~20ml。注药时患者感到药液向臀部流淌为佳。再摸清骶裂孔,位于骶角中间,皮肤以美蓝标定,术区常规消毒、铺无菌孔巾。由定位点以1%利多卡因局部浸润麻醉,选9号穿刺针与皮表角度30°~45°水平刺入骶裂孔。当刺入骶管腔有落空感,回抽无血性液或脑脊液,注入空气无阻力且有负压感,滴入维生素B1100mg、維生素B12500μg、氟美松10mg、利多卡因100mg、胞二磷胆碱钠0.5g、盐酸山茛菪碱10mg、复方氯化钠混合液150ml,以40滴/分滴入,不宜过快,滴完改平卧位休息30分钟。观察无不良反应后离院。回家后需卧硬板床休息7~10天,每月1次,3次为1个疗程,病史长、症状严重者,加治1次。
  结 果
  
  108例治疗后根据自主临床症状、体征表现和腰椎间盘CT扫描检查,随诊3个月判定治疗效果。①痊愈:经小液刀全程治疗后,自主症状全部消失,体征阴性,腰椎间盘CT扫描检查无腰椎间盘膨出或突出影像,68例(63.0%)。②好转:自主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体征阴性或弱阳性,腰椎间盘CT检查仍有膨出或突出影像,36例(33.9%)。③无效:自主症状,体征和CT检查如治疗前,4例(3.10%)。
  复发:1年内复发,但症状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减轻,重复治疗1个疗程后痊愈,不再复发占1.9%。
  不良反应:头晕8例,胸闷、呼吸困难4例,术后骶尾部酸痛24例,出现双下肢麻骶尾部酸痛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可消失;出现骶尾部酸痛,双下肢麻木酸痛无力、发热等不良反应10例,经治或休息症状消失。无后遗症。
  讨 论
  
  小液刀是一种混合药物通过硬膜外间隙直接作用于神经根,渗透于纤维环、髓核。消除神经根炎性水肿,解除神经根与突出间盘的粘连和压迫,溶解、软化已突出的髓核,使之吸收。同时使纤维环水分增加,使之得以修复,以达到如“刀”切一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方法,从而使症状、体征消失,作用直接而有效。
  小液刀适合于腰椎间盘膨出型和突出型,优点:疗效显著,无不良反应,经济、方便,痛苦小,依本法治疗无效者(脱垂游离型)不影响手术治疗。
  体会:①年龄小,病史短,膨出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经治疗效果最好,不复发,反之效果差,易复发。对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状、体征严重者,如二便失禁,应立即手术治疗。因为压迫神经根的突出物不能在短时间内被吸收,致神经不可逆性恢复,延误了治疗。②鉴别是否因腰椎间盘突出而引发的临床症状、体征,选择好适应证。③治疗时操作需小心谨慎,谨防将药物滴入蛛网膜下腔,导致全脊麻、呼吸心跳停止致死。也不要将药物滴入软组织间,导致局部感染。④经小液刀治疗后卧硬板床休息,以及正确弯腰拾物是非常必要的,否则治疗效果减半。
  
  参考文献
  1 刘俊杰,赵俊,主编.现代麻醉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
  2 石美鑫,熊汝成,李鸿儒,等主编.实用外科学.第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
其他文献
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抵抗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目前认为,胰岛素抵抗(IR)和胰岛β细胞功能缺陷是2型糖尿病(2DM)的主要发病机理,但在发病过程中,二者谁出现得更早,或是否同时出现尚无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在糖尿病病程早期尚无高血糖症时,患者已存在IR和高胰岛素血症,随着病程的发展,胰岛β细胞的代偿机制逐渐衰退,血糖升高,最终发生2DM,IR贯穿于2DM的整个发生、发展过程,且随着2DM病程的
期刊
资料与方法    1996年1月~2001年1月收治14~30岁(青少年组)和60岁以上(老年组)的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患者,共74例。按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制定的《肺结核诊断的治疗指南》的标准,青少年组42例,男27例,女15例;老年组32例,男25例,女7例。  临床表现:青少年组急性起病33例(78.57%),缓慢起病9例;老年组急性起病9例,缓慢起病23(71.87%)。  临床症状
期刊
资料和方法    2002年10月~2004年4月收治经病原学检测确诊为病毒性肺炎的患者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16例。治疗组男22例,女8例;年龄1~6个月8例,~1岁17例,~3岁5例。对照组男11例,女5例;年龄1~6个月3例,~1岁11例,~3岁2例;入院前病程1~5天,多为冬春季节发病。  参照1987年成都会议标准,确定研究对象标准为:①年龄2~24个月;②急性发病,病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地尔硫静滴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0例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对给予静滴地尔硫后的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显效23例(57.5%),有效14例(35.0%),无效3例,总有效率92.5%。结论:静滴地尔硫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有较好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地尔硫 不稳定型心绞痛    资料与方法    选择2004年2月~2007年2月典型不稳定型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声、电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运动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急性脑梗死患者160例随机分成两组,均接受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同时给予SUT-400超声扫描心脑血管治疗仪声、电联合治疗,观察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情况及FMA和ADL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治疗后两组FMA评分和BI指数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远大与对照组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慢性咳嗽的病因诊断。方法:采用Irwin慢性咳嗽解剖学诊断程序+诱导痰细胞分类检查,对慢性咳嗽持续8周以上的患者67例进行病因分类,并针对病因进行特异性治疗。结果:鼻后滴流综合征(PNDS)27例(40.30%),咳嗽变异性哮喘(CVA)13例,胃食管反流综合征(GER)10例,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EB)9例,PNDS+CVA 2例,GER+CVA 2例,慢性支气管炎2例,支
期刊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我国北方常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随着HFRS疫苗广泛接种,治疗措施的改进和发展,HFRS发病率及病死率有所下降。但老年HFRS往往因并发症较多而病死率较高。我科1990~2006年共收治HFRS 2040例,其中老年HFRS 168例(9.13%),现分析如下。    资料与方法    168例老年患者,男128例,女40例;男:女=3.2:1,平均年龄64.31
期刊
摘 要 目的:观察磷霉素钠针剂治疗肠道感染的疗效。方法:2004年5月~2006年12月用磷霉素钠针剂静滴治疗肠道感染246例,并进行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总有效率98. 4%,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疗效好,见效快。  关键词 磷霉素钠针 静滴 肠道感染    资料与方法    2004年5月~2006年12月收治肠道感染患者246例,男132例,女114例;年龄6个月~93岁,平均33岁,其中6
期刊
糖尿病湿性坏疽是糖尿病晚期致残性并发症之一,肢端神经病变及血管狭窄是发病的主要原因,一旦发生足坏疽,病人面临截肢截趾的可能,努力降低糖尿病足坏疽的截肢率,保留病人肢体功能是内科医师面临的重要任务。我们科自2001~2006年用中西医结合疗法(口服中藥用清热利湿益气化瘀通络法,静滴扩血管西药,局部用胰岛素加654-2混合液湿敷)治疗24例糖尿病湿性坏疽,结果创面完全愈合17例,转好3例,无效4例,总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微创介入治疗的适应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7月~2006年12月经皮超选择血管内微创介入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160例临床资料。结果:治疗160例病人共200髋,0~Ⅰ期80髋,优良率100%;Ⅱ期80髋,优良率87.5%;Ⅲ~Ⅳ期40髋,优良率72.5%。结论:介入血管内注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操作简捷,病人痛苦小,短期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 股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