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编有话说:很多家长都知道“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这样一个道理,也非常希望能把孩子教育成遵守规矩的好孩子。愿望非常美好,现实却很无奈。家长们在给孩子立“家法”的时候发现,要让孩子自觉遵守规矩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他们又不愿意用体罚这样的方式来强迫孩子,这让他们一筹莫展。著名教育专家、专栏作者马利琴老师认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孩子是否自觉,而在于家长对立规矩这件事的看法是否正确。如果家长简单粗暴地把给孩子立规矩当成是对孩子的一种限制,那自然会出现很多问题。实际上,给孩子立规矩是对孩子的一种保护,让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通过遵守相应的规则少走弯路。小编相信,看到这里,大多数家长已经能够在观念上认同马老师了,而剩下的问题就是如何去解决实际问题。那么,家长在给孩子立“家法”、教育孩子遵守规矩的过程中,到底会遇到哪些具体难题呢?马老师通过一些案例给各位家长支招啦。
规矩多就好吗?
家长难题:孩子的生活、学习涉及方方面面,有很多规矩需要立,要给孩子立下所有的规矩吗?
情景再现:亮亮4岁了,是个活泼的小男孩。亮亮的妈妈希望用严格的管教让亮亮成为有教养的孩子,因此给他立了很多规矩。比如,吃饭不能剩,玩完了要洗手,要按时吃饭和睡觉,等等。有一次,亮亮到邻居小哥哥家里玩,两人玩得很开心。到了吃饭时间,妈妈来叫亮亮回家吃饭。可是亮亮正玩得起劲,哪里顾得上吃饭,根本不理妈妈的催促。最后,妈妈只好把亮亮硬拉回家。望着不情愿的儿子,亮亮妈妈感到很无奈:亮亮怎么就是记不住这些规矩呢?
马老师点评和建议:亮亮妈妈希望亮亮从小守规矩,长大后能成为有教养、有出息的孩子。家长的愿望是好的,可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特点,看似管教有方,却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成长阶段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亮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意识还不完善,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所以亮亮妈妈的很多规矩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只能是家长每次都重复提要求,孩子亦步亦趋地执行,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配合家长的管教。
其实,给孩子立规矩讲究质量,要把握重点,即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针对主要问题制订可操作的行为要求。比如,4岁孩子的好奇心强,特别是男孩,家长要对潜在的危机源特别注意,如电源插座、打火机等,要反复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玩。制订规矩要有选择,掌握好分寸。
哄骗孩子守规矩要不得
家长难题: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有些家长会使用一些计谋哄骗孩子。比如,骗孩子如果按妈妈的要求做,就会给孩子买玩具或带孩子出去玩。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发现妈妈骗人,之后就不再听话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情景再现:乐乐是个3岁半的小男孩,活泼可爱,非常顽皮。但是,妈妈最近发现乐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从外面回到家不愿意洗手;在街上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要妈妈买,可买回家后却放在一边不玩了;等等。妈妈决定好好管管孩子,于是给乐乐定了一系列规矩,告诉乐乐要按照妈妈的要求来做,要不然没人会喜欢他。可乐乐不懂妈妈的用意,不愿意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无奈之下,妈妈只好使用一些计谋来哄骗乐乐。
有一次,乐乐在外面沙堆上玩,弄得手上和身上都是沙土。妈妈让乐乐洗完澡再吃饭,可是乐乐玩饿了,就要吃饭,不要洗澡。妈妈只好哄骗乐乐:“你要是听话先洗澡,妈妈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小汽车。”最后,乐乐洗完澡,跟妈妈要新的玩具小汽车。乐乐妈妈拿出以前买的玩具小汽车装在盒子里说是新买的,同时跟乐乐说:“妈妈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鸡蛋饼。”就这样把乐乐骗过了。可是次数多了,乐乐发现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于是就不好好听话了。
马老师点评和建议:乐乐妈妈采取哄骗的方法让孩子中计,看似高明,实际上会适得其反。3岁是孩子情商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家长投入很多的精力来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这个阶段的孩子能懂一些简单的道理,妈妈可以跟孩子做好朋友,与他交流互动,增加情感指数,然后将一些道理讲给孩子听。比如,吃饭前要洗手,因为玩过之后手上会存留一些细菌,细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吃饭前如果不把手洗干净,手上的细菌就会随着食物吃进肚子里,导致人生病。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能听懂家长的道理的,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不愿把道理讲给孩子听,反而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结果造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难题之外,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难题,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衡量规矩是否恰当。希望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在快乐中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在家长的循循善诱中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专家超链接:马利琴,教育专家、专栏作者,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儿童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在多种期刊杂志上发表评论、随笔百余篇,深受读者好评。
规矩多就好吗?
家长难题:孩子的生活、学习涉及方方面面,有很多规矩需要立,要给孩子立下所有的规矩吗?
情景再现:亮亮4岁了,是个活泼的小男孩。亮亮的妈妈希望用严格的管教让亮亮成为有教养的孩子,因此给他立了很多规矩。比如,吃饭不能剩,玩完了要洗手,要按时吃饭和睡觉,等等。有一次,亮亮到邻居小哥哥家里玩,两人玩得很开心。到了吃饭时间,妈妈来叫亮亮回家吃饭。可是亮亮正玩得起劲,哪里顾得上吃饭,根本不理妈妈的催促。最后,妈妈只好把亮亮硬拉回家。望着不情愿的儿子,亮亮妈妈感到很无奈:亮亮怎么就是记不住这些规矩呢?
马老师点评和建议:亮亮妈妈希望亮亮从小守规矩,长大后能成为有教养、有出息的孩子。家长的愿望是好的,可是忽略了孩子的成长特点,看似管教有方,却违背了教育的基本原则——按照成长阶段来循序渐进地进行指导。亮亮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行为意识还不完善,喜欢按照自己的想法做事,所以亮亮妈妈的很多规矩孩子根本就做不到。只能是家长每次都重复提要求,孩子亦步亦趋地执行,达不到预期效果。长此以往,孩子就会产生抵触心理,不愿意主动配合家长的管教。
其实,给孩子立规矩讲究质量,要把握重点,即根据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特点,针对主要问题制订可操作的行为要求。比如,4岁孩子的好奇心强,特别是男孩,家长要对潜在的危机源特别注意,如电源插座、打火机等,要反复明确地告诉孩子哪些东西不能玩。制订规矩要有选择,掌握好分寸。
哄骗孩子守规矩要不得
家长难题:为了让孩子改掉一些坏习惯,有些家长会使用一些计谋哄骗孩子。比如,骗孩子如果按妈妈的要求做,就会给孩子买玩具或带孩子出去玩。时间长了,孩子就会发现妈妈骗人,之后就不再听话了。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
情景再现:乐乐是个3岁半的小男孩,活泼可爱,非常顽皮。但是,妈妈最近发现乐乐身上有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从外面回到家不愿意洗手;在街上看到喜欢的玩具就要妈妈买,可买回家后却放在一边不玩了;等等。妈妈决定好好管管孩子,于是给乐乐定了一系列规矩,告诉乐乐要按照妈妈的要求来做,要不然没人会喜欢他。可乐乐不懂妈妈的用意,不愿意按照妈妈的要求去做。无奈之下,妈妈只好使用一些计谋来哄骗乐乐。
有一次,乐乐在外面沙堆上玩,弄得手上和身上都是沙土。妈妈让乐乐洗完澡再吃饭,可是乐乐玩饿了,就要吃饭,不要洗澡。妈妈只好哄骗乐乐:“你要是听话先洗澡,妈妈就给你买你最喜欢的玩具小汽车。”最后,乐乐洗完澡,跟妈妈要新的玩具小汽车。乐乐妈妈拿出以前买的玩具小汽车装在盒子里说是新买的,同时跟乐乐说:“妈妈给你做你最喜欢吃的鸡蛋饼。”就这样把乐乐骗过了。可是次数多了,乐乐发现妈妈总是说话不算数,于是就不好好听话了。
马老师点评和建议:乐乐妈妈采取哄骗的方法让孩子中计,看似高明,实际上会适得其反。3岁是孩子情商发展的重要阶段,需要家长投入很多的精力来和孩子进行情感沟通。这个阶段的孩子能懂一些简单的道理,妈妈可以跟孩子做好朋友,与他交流互动,增加情感指数,然后将一些道理讲给孩子听。比如,吃饭前要洗手,因为玩过之后手上会存留一些细菌,细菌是看不到、摸不着的,吃饭前如果不把手洗干净,手上的细菌就会随着食物吃进肚子里,导致人生病。其实,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是能听懂家长的道理的,但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懂,不愿把道理讲给孩子听,反而采取了一些不恰当的做法,结果造成孩子产生抵触心理。
其实,除了上述提到的难题之外,家长在给孩子立规矩的时候还会遇到很多其他的难题,但万变不离其宗,那就是家长要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孩子的立场上来衡量规矩是否恰当。希望每一位孩子都可以在快乐中理解这个世界的规则,在家长的循循善诱中懂得“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专家超链接:马利琴,教育专家、专栏作者,致力于家庭教育、心理等方面的研究,对儿童心理、教育等方面的热点问题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在多种期刊杂志上发表评论、随笔百余篇,深受读者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