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基础分模块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来源 :计算机时代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nja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研究了当前大学计算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分析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方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分模块教学的改革理念。介绍了本校实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模块教学的基本情况,并着重介绍了“大学计算机基础I模块”的教学改革与实践,总结了分模块教学的优势和成果,提出了未来进一步改革的新措施。
  关键词: 大学计算机基础; 分模块教学; 教学改革; 教学方法;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4)01-49-03
  0 引言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是一门知识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并存的基础课程。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不仅是大学通识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培养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养成用计算思维方式解决专业问题、成为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基础性教育[1]。
  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计算机原理、多媒体应用技术和网络知识等有一个全面、清楚的了解和认识,并能熟练掌握系统软件和常用Office 办公软件的操作和应用。但是由于学生升学前计算机知识基础水平有差异,而当前计算机基础教学内容缺乏针对性[6,8],一方面学习基础较好的学生能轻易完成布置的任务,甚至埋怨浪费时间,大大降低了学生的积极性;另一方面,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对学习任务难以应付,甚至对计算机课产生畏惧心理,总感觉学习该课程十分困难。学生学习水平上的差异和教学内容上的单一给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方案,进行适应学生的教学指导,现代化教学技术和网络资源能使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方便快捷等优势被广泛地应用于计算机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去[2]。
  1 本校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等院校开设的培养大学生计算机基本技能和科学素质的一门重要课程,几乎所有专业都要学习。2009年9月之前,我校所有非计算機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时,其要求完全一样,这不符合因材施教的原则。自2009年9月开始,我校计算机基础教研室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改革,开展了分专业分模块教学的改革与实践探索工作。为了使教学改革取得理想的成绩,我们教研室全体教师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热情,申请了国家、北京市以及学校的教育教学项目,发表了多篇教育教学论文,编写了多部教材,自行开发了2个教学软件,购买了1个网络考试软件并自行建立和完善了考试题库。
  但是由于学时数不足,程序设计基础这样的模块往往无法将一门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的内容完整讲授。例如C++程序设计模块中,学生只能学完函数这一章,其余关于类与对象的内容只能留到下一个学期,而且有的专业下一个学期并没有安排继续学习。2011年后,有部分学院开始自己开设程序设计课程,其教学内容与我们有所重复,造成了混乱与资源浪费。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改革的实践效果。
  2 分模块教学的改革与实践
  由于计算机专业与非计算机专业的教学对象、教学内容、学生基础、培养目标、教学学时不同,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进行的计算机教育应当与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教育有所不同。在高等院校的大学教育中,对本专业知识的学习通常采取的是“先基础、后应用”的教学模式,强调的是先学好基础理论,然后再学习应用知识[5,7]。但是在教授计算机知识时,不必这样采用“先基础、后应用”的模式,而可以根据学生本专业的要求,直接从应用的角度切入,使计算机的应用技术与本专业的教学和科研结合得更加紧密[3]。
  目前,在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是“狭义工具论”的问题。“狭义工具论”就是认为计算机基础教学是教学生怎么将计算机作为工具使用。许多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从来都没有体验过计算的愉悦——计算原理的相互影响以及问题有效解决的思维方式[4]。
  2010年7月在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的首届“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课程研讨会”(以下简称C9会议)上,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提高计算机基础教学的质量。C9 会议讨论并形成了一系列共识,发表了《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声明的核心要点是:必须正确认识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地位,需要把培养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作为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并由此建设更加完备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进而为全国高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树立标杆[1]。
  在2012年的新教学计划中,我们教研室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这门课程再一次提出了改革方案,在讲授计算机基本操作应用的共同基础上,再分专业分模块教学。根据学生的专业、基础、程度的不同,我们将这一课程共划分了I~VI个模块,如图1所示,包括了Office办公软件的应用和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模块,根据专业需求增加学习算法与程序设计方法的模块,增加学习数据库应用的模块,以及增加学习图像处理方法的模块。
  其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I模块”可算是学习内容范围和难度最高的一个模块,它主要针对电子、信息、通信、微电、能源、电气、自动化等专业。对于理工类专业,应当引导学生学习计算机与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使学生对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有一个初步的、较宽的基础知识,并建立计算思维,提高自身的理解和分析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应用打下良好的基础。所以该“大学计算机基础I模块”主要教授包括数据结构与算法、程序设计基础、软件工程基础以及数据库设计基础在内的基本知识,为学生以后学习“计算机程序设计”、“数据结构”、“数据库”等课程奠定基础。
  本项目主要研究和探讨在2012年的新教学计划中,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分专业分模块教学中的“大学计算机基础I模块”的教学和实践方法。
  2.1 教学资源的建设
  由于这部分内容包含较多理论知识、覆盖面大,没有现成的教材或教学资料,所以组织编写教学讲义及建立一套网络教学和测试系统成为首要解决的问题。为了使学生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学习资料和系统必须配以生动形象的图形和演示,“图文并茂”是其主要特色。   经过教研室全体老师们的共同努力,我们编写了一套powerpoint演示课件,以图形动画的形式说明操作中的问题,吸引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同时开发了网上自主学习的环境(如图2所示),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在课后复习或预习课程重点,反复练习相关操作题目,达到了因材施教的目的。
  2.2 教学效果的改善和提高
  我们坚持改革和实践,采用如图3所示的授课和评价模式,不断改进了教学手段和方法。
  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我们从以下方面改善了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⑴ 转变教学理念,努力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
  ⑵ 更新教学内容,合理设置了适应发展的课程体系。
  ⑶ 不断完善教学方法,讲究“精讲多练”,采用启发式教学,努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
  ⑷ 不断改进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室”演示教学,利用互联网进行“网上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努力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⑸ 加强实践教学,构建自主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们的综合素质。
  3 结束语
  本研究针对当前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探讨了分模块教学的方法和实践,对于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方法的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随着现代化科技发展,对计算机基础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更应该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不断进行教学反思,有效地开展计算机基础教学,推动计算机教学向着“培养全面高素质人才”的方向发展。
  本研究和实践还不够深入和全面,尚有许多值得改进和提高的方面,将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总结和不断改进。
  参考文献:
  [1] 何钦铭,陆汉权,冯博琴.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核心任务是计算思维能
  力的培养——《九校联盟(C9)计算机基础教学发展战略联合声明》解读[J].中国大学教学,2010.9:5-9
  [2] 王润云.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教育发展研究,2003.2:
  90-91
  [3] 张伟.关于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科教文汇,
  2011.4(上旬刊):97-99
  [4] 陈国良,董荣胜.计算思维与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J].中国大学教学,
  2011.1:7-12
  [5] 朱木清.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堂教学探讨[J].科教文化,
  2010.12:243-244
  [6] 吕静.关于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的思考与探讨[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2.8(30):7272-7273
  [7] 明德廷,李娟.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的探讨[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1):174-177
  [8] 谢柏青,张铭.计算机基础教学方式改革研究[J].計算机教育,
  2005.10:12-14
其他文献
邓小平对“两个飞跃”的几次论述,国内学者的相关研究,包括关于农村经济的“第一个飞跃”和“第二个飞跃”,进行了梳理,并作了简要述评,最后进行归纳总结和相关概念说明。
摘 要: 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理论课的重要延伸“课堂”,其实验效果好坏也是检验人才培养质量的有效手段。针对当前单片机实验教学中教学方法、实验考核方式等诸多问题,借鉴CDIO工程教育的评价体系,从实验教学体系思路等方面探讨了教学改革思路和方法。通过一年多的实践检验,证明了CDIO工程教育模式下实验教学改革是富有成效的。  关键词: 单片机; 实验教学改革; CDIO模式; 工程教育  中图分类号:G6
为实现网上三位一体招生,分析了三位一体招生的现状.在阐述网上招生报名流程的基础上,研究了招生系统的设计思路.讨论了系统的功能设计、代码设计、数据库设计,给出了较为详
摘 要: 在信息技术与现代教育深度融合的浪潮下,地方本科院校纷纷加入MOOC教育研究与实践,并获得了一些研究成果,譬如通过将网络教学空间和MOOC平台相融合,进行线上教学和线下辅导的混合教学模式。文章在比较传统学习评价和MOOC学习评价的基础上,进行学习评价设计;通过及时记录学习过程以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激励学生以提升学习兴趣,从而更好地实现学习目标。  关键词: MOOC; 学习评价; 混合教
摘 要: 实时交通信息在交通诱导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然而与之不相适应的是大量的实时语言交通信息没得到有效应用。针对这一问题,分析了自然语言交通信息的表达特点,得出了自然语言交通信息中地理位置的表达方式,提出了针对自然语言交通信息的最大匹配分词算法;提出了自然语言交通信息与位置信息的匹配融合方法,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对自然语言交通信息与交通网络进行有效的融合。  关键词:
简述了基于云服务的广电IT架构建设,分析了它的现状和未来发展,结合现有技术,为广电行业设计了一个基于云服务的信息化架构。通过部署云服务,可以很好的解决传统IT基础设施扩
并行任务划分一直是高性能计算的研究重点.结合地震资料数据处理的应用云环境,以任务运行时间估计模型作为优化目标函数,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粒子群优化算法,用以解决地震资料任
摘 要: 在电子商务的大背景下,为了便于客户网购后对货物进行跟踪和实施个性化查询,必须建立一个便于扩展和维护的灵活的电子商务网站物流查询系统,因此,在系统设计过程中引入观察者设计模式中的“拉”数据模型。文章介绍了观察者模式,提出了观察者模式中的“拉”数据模型应用到电子商务物流系统中的思路和方法,给出了UML模型及具体的实现过程。实践证明,基于观察者模式的“拉”数据模型在具体主题和具体观察者之间建立
为了使高速列车正点运行到达目的车站,提出了基于STeC(时空一致性)语言的高速列车运行模型与算法.该模型具有位置触发自动调整高速列车运行的特点,实现动态确定高速列车制动点
针对现阶段开放教育"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借助Moodle平台,建立基于工作过程的开放式创新性"三维动画设计与制作"教学模式体系。以市场需求和就业为导向,构建开放式应用型的多维度教学内容,创建学习小组,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创设学习"情境",建立新的教学考评体系,使教学取得了很好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