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苏教版《现代散文选修》作为高中语文的新教材,改变了长期以来语文教材面目陈旧、文学味不浓的现象,一批现代散文名家走进了学生的视野,为学生开启了新的求知大门,引领学生进入了散文的殿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强化学生的读书意识,让学生走进文本,与文本作者、教师、以及教材编写者对话。
一、加强整体阅读。提高阅读的思维品质
加强整体阅读就是要捕捉文章的思路,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例如: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是一篇冷峻而凝重的散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展开全文的叙述的?(2)第二自然段:“许久以后我还记得在这样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人种。”那么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事?(3)文章的线索足什么?是怎样围绕着这个线索组织材料的?这三个问题的设置,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的叙述方式,着眼全文内容,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叔本华说“谁思想得清楚谯就说得清楚”,《现代散文选读》所选的文章都是由能“思想得清楚”的作者所写的能“说得清楚”的文章,因此也必须让能“思想得清楚”的学生“读得清楚”。
二、重视深层品味,增强阅读的语言敏感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散文的语言或朴索自然,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婉约,或庄重严肃……对文章语言的深层品味,就是要把握住能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
学习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篇甫有Ⅲ园牧歌情调的“诗化”小品散文,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如写风的片断:“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足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分析:风是无形无味的,可是作者却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晚风以人的性格情态,把山居晚风写得有卢有味,有形有影,有情有态,可感可触。
又如,写独身闲逛的愉悦的句子:“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问,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分析:这一段铺陈排比,一气呵成,写尽了独身闲逛、不受乖绊的自由惬意,也可看出作者纵情自然、愉悦灵魂的心情。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作品的语占特色,提高学生语言的敏感性。欣赏语占特色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一是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二是色、声、形、味等描绘及其作用:三是整散句式特点;四是炼句炼字上的特点;五是语言的风格;六是分析关键句。还要注意探究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这些词语对文本的主旨、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力。
三、注意知识储备。打造阅读的“三维”功夫
一个有思想的读者才能准确捕捉到文本的思想,一个有丰富感情的读者才能被文本中的情感打动,同样,一个有文化积淀的人才有可能理解、体悟文本中蕴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所以,思想、情感和文化是一个人良好的阅读能力的三个维度。
例如:马步升《绝地之音》:“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所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怎样理解这句话?
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探究,体会文章蕴涵的民族感情和人文精神。前半部分指的是过去的长城阻隔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后半部分指的就是现在的长城,它再也不是文化民族交流的阻碍了,所以说“它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这是作者面对历史、面对文化时的理性思考和认识。体会文章蕴涵的民族感情和人文精神,可以立足于文本中的语句来分析思考,同时学生的思想深度也决定了对文章理解的深度。
综上所述,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核心是回归文本,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培养“悟”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
一、加强整体阅读。提高阅读的思维品质
加强整体阅读就是要捕捉文章的思路,只有把握住文章的结构,理清文章的层次,才能真正理解文章,达到读懂文章的目的。
例如:刘亮程的《寒风吹彻》是一篇冷峻而凝重的散文。教学中我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整体阅读,设计了这样几个问题:(1)作者是用怎样的方式展开全文的叙述的?(2)第二自然段:“许久以后我还记得在这样一个雪天,围抱火炉,吃咸菜啃馍馍想着一些人和事情,想得深远而人种。”那么作者想到了哪些人和事?(3)文章的线索足什么?是怎样围绕着这个线索组织材料的?这三个问题的设置,目的就是让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全文的叙述方式,着眼全文内容,对文章的脉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叔本华说“谁思想得清楚谯就说得清楚”,《现代散文选读》所选的文章都是由能“思想得清楚”的作者所写的能“说得清楚”的文章,因此也必须让能“思想得清楚”的学生“读得清楚”。
二、重视深层品味,增强阅读的语言敏感性
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感情基调需要不同的语言来表达。散文的语言或朴索自然,或粗犷豪放,或细腻婉约,或庄重严肃……对文章语言的深层品味,就是要把握住能揭示文章主旨、表达作者情感态度的语句。
学习徐志摩的《翡冷翠山居闲话》时,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这是一篇甫有Ⅲ园牧歌情调的“诗化”小品散文,本文的语言有哪些特色?请分别举例分析。
如写风的片断:“风息是温驯的,而且往往因为它足从繁花的山林里吹度过来,它带来一股幽远的淡香,连着一息滋润的水气,摩挲着你的颜面,轻绕着你的肩腰,就这单纯的呼吸已是无穷的愉快。”
分析:风是无形无味的,可是作者却用拟人的手法,赋予晚风以人的性格情态,把山居晚风写得有卢有味,有形有影,有情有态,可感可触。
又如,写独身闲逛的愉悦的句子:“但在这春夏间美秀的山中或乡问,你要是有机会独身闲逛时,那才是你福星高照的时候,那才是你实际领受,亲口尝味,自由与自在的时候,那才是你肉体与灵魂行动一致的时候。”
分析:这一段铺陈排比,一气呵成,写尽了独身闲逛、不受乖绊的自由惬意,也可看出作者纵情自然、愉悦灵魂的心情。
这一环节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作品的语占特色,提高学生语言的敏感性。欣赏语占特色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人手:一是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二是色、声、形、味等描绘及其作用:三是整散句式特点;四是炼句炼字上的特点;五是语言的风格;六是分析关键句。还要注意探究文章中重点词语的含义,体会这些词语对文本的主旨、情感等方面的表现力。
三、注意知识储备。打造阅读的“三维”功夫
一个有思想的读者才能准确捕捉到文本的思想,一个有丰富感情的读者才能被文本中的情感打动,同样,一个有文化积淀的人才有可能理解、体悟文本中蕴藏的民族情感和文化内涵。所以,思想、情感和文化是一个人良好的阅读能力的三个维度。
例如:马步升《绝地之音》:“长城不光是一道军事防御线,更是一道文化分界线,心理分界线,这条线已超越了所史,超越了民族,它是一种习惯,一种地域自觉。”怎样理解这句话?
设计这个问题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语言的探究,体会文章蕴涵的民族感情和人文精神。前半部分指的是过去的长城阻隔了不同民族和文化之间的交流。而后半部分指的就是现在的长城,它再也不是文化民族交流的阻碍了,所以说“它超越了历史,超越了民族”,这是作者面对历史、面对文化时的理性思考和认识。体会文章蕴涵的民族感情和人文精神,可以立足于文本中的语句来分析思考,同时学生的思想深度也决定了对文章理解的深度。
综上所述,在现代散文阅读教学中,核心是回归文本,强化学生“读”的意识,培养“悟”的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