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教育部、河南省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以“跨界·融合——战略性新兴产业崛起与人才培养机制改革”为主题,由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主办,驻马店市人民政府、黄淮学院承办的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于6月22日至24日在驻马店举行。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副省长徐济超、省教育厅厅长朱清孟、副厅长尹洪斌等领导出席开幕式。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在开幕式上致辞。孙尧指出,经过4年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教育部对推动产教融合、深化转型发展高度重视,今年年初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应用型高校建设方向和转型发展工作要求。孙尧强调,推动产教融合、深化转型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迎接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迫切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迫切需要。
徐济超在致辞中指出,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是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的重大教育平台,是中国教育转型发展里程碑式的标志,在促进和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中意义重大。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教育转型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涌现出像黄淮学院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希望河南各方要珍惜这次会议的机会,深入学习交流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三年多来,借助这个平台,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各领域合作不断开花结果。2014年,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发布了《驻马店共识》,178所高等学校表示,中国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时代而生,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2015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启动,首批遴选确定34所本科高校参与该项目建设。2016年,教育部与中科曙光启动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高校建立“曙光大数据学院”和“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推动了地方本科高校加快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提升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同时又联合中兴通讯及华晟经世启动“创新互联网+教育生态”项目,目前已有4所院校参与试点,推动了未来教育形态转变。
同时,教育部与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启动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支持校企共同建设“数字化工厂模拟平台”、“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中心”三位一体的集成性、系统性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创一体化深度校企合作,有效服务了国家创新驱动与“互联网 + ”战略。2016年5月教育部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GCC-GATE)共同发起并实施的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是论坛重要成果之一,该成果计划未来五年内推动中美100对应用技术高校合作和100对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应用技术教育国际化人才。
本届论坛分为1个主论坛和11个分论坛(含圆桌会议),分论坛形成了“8+3”的格局,即8场分论坛和3场圆桌会议。8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智能制造趋势下的大国工匠培养机制与模式、数字创意产业崛起——美学工业的新探索、课程建设——高校深度转型发展的关键、打造升级版合作模式——中荷国际合作分论坛、“大数据+”时代——步入人工智能新纪元、VR世界的创新实验探索、融合发展——构筑中美教育合作新高地、融入全球创新链——中英、中爱国际合作论坛。3场圆桌会主题分别为:教育创新实验——探索深度转型新路径、协作·共赢——军民融合与地方本科高校深度转型以及中荷校长圆桌会议。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代表围绕“跨界融合”的新兴战略人才培养模式,寻良策、聚共识、明方向,达成丰硕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盟(UCAR)主席托尼、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中心总裁白云、美国加州大学联盟主席栾晶、荷兰应用科学大学联盟主席Thomas Carolus de Graaf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做了13场主场报告。
论坛的举办,使国内高校之间、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对话沟通机制,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新生态。
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论坛总结报告中深入阐述面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形態变革的挑战。陈锋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跨界创新、融合创新的产物。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决定了未来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规划需要更加宽广的视界,推动多元跨界融合。要将互联网、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革命性技术与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科专业相结合。面向科技前沿推动多学科的交叉重组,加快创建复合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构建学习者复合化的知识、技术结构,培养适应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人才。
教育部副部长孙尧在开幕式上致辞。孙尧指出,经过4年发展,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已经成为高等教育领域国际合作的重要平台。教育部对推动产教融合、深化转型发展高度重视,今年年初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应用型高校建设方向和转型发展工作要求。孙尧强调,推动产教融合、深化转型发展,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需要,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迫切需要,是迎接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迫切需要,更是高等教育发展方式变革的迫切需要。
徐济超在致辞中指出,第四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是国家产教融合发展的重大教育平台,是中国教育转型发展里程碑式的标志,在促进和支撑国家经济转型发展中意义重大。近年来,河南省委省政府大力推动教育转型发展,实施了一系列战略举措,涌现出像黄淮学院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高校。希望河南各方要珍惜这次会议的机会,深入学习交流国际先进经验,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三年多来,借助这个平台,从理念构想到人心聚合,从顶层设计到项目落实,各领域合作不断开花结果。2014年,首届产教融合发展战略国际论坛发布了《驻马店共识》,178所高等学校表示,中国已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应用技术型高校因时代而生,部分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势在必行。2015年,“教育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项目建设启动,首批遴选确定34所本科高校参与该项目建设。2016年,教育部与中科曙光启动了数据中国“百校工程”项目,在全国范围内遴选百所高校建立“曙光大数据学院”和“曙光大数据应用创新中心”,推动了地方本科高校加快培养大数据产业人才,提升主动服务产业转型升级的能力。同时又联合中兴通讯及华晟经世启动“创新互联网+教育生态”项目,目前已有4所院校参与试点,推动了未来教育形态转变。
同时,教育部与多家知名企业联合启动了“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产教融合促进计划,支持校企共同建设“数字化工厂模拟平台”、“智能制造学院”“智能制造技术中心”三位一体的集成性、系统性创新平台,开展产、学、研、创一体化深度校企合作,有效服务了国家创新驱动与“互联网 + ”战略。2016年5月教育部与美国应用技术教育联盟(GCC-GATE)共同发起并实施的中美应用技术教育“双百计划”是论坛重要成果之一,该成果计划未来五年内推动中美100对应用技术高校合作和100对校企深度融合,联合培养应用技术教育国际化人才。
本届论坛分为1个主论坛和11个分论坛(含圆桌会议),分论坛形成了“8+3”的格局,即8场分论坛和3场圆桌会议。8场分论坛主题分别为:智能制造趋势下的大国工匠培养机制与模式、数字创意产业崛起——美学工业的新探索、课程建设——高校深度转型发展的关键、打造升级版合作模式——中荷国际合作分论坛、“大数据+”时代——步入人工智能新纪元、VR世界的创新实验探索、融合发展——构筑中美教育合作新高地、融入全球创新链——中英、中爱国际合作论坛。3场圆桌会主题分别为:教育创新实验——探索深度转型新路径、协作·共赢——军民融合与地方本科高校深度转型以及中荷校长圆桌会议。
论坛期间,与会专家代表围绕“跨界融合”的新兴战略人才培养模式,寻良策、聚共识、明方向,达成丰硕成果。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美国大学大气研究联盟(UCAR)主席托尼、英国国家学历学位评估中心总裁白云、美国加州大学联盟主席栾晶、荷兰应用科学大学联盟主席Thomas Carolus de Graaf等国内外知名专家和企业负责人做了13场主场报告。
论坛的举办,使国内高校之间、国内高校与国外高校之间、高校与政府、高校与行业企业之间建立了一种新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构建了一个长期稳定的对话沟通机制,形成了政府、高校、企业、行业之间的合作交流新生态。
教育部学校规划发展中心主任陈锋在论坛总结报告中深入阐述面对新产业、新技术、新业态,高等教育如何应对形態变革的挑战。陈锋指出:战略性新兴产业是跨界创新、融合创新的产物。科技革命和产业升级决定了未来需要更多的复合型人才。高校对人才培养的规划需要更加宽广的视界,推动多元跨界融合。要将互联网、大数据、VR/AR、人工智能、绿色发展等革命性技术与大多数甚至所有学科专业相结合。面向科技前沿推动多学科的交叉重组,加快创建复合学科、交叉学科和新兴学科。构建学习者复合化的知识、技术结构,培养适应高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农业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