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作文教学无疑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高考语文考察也离不开作文,作文占分比例高于其他模块。因此,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是语文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责任。笔者认为,要写出高质量的作文,必须让语文走进生活,让生活和语文融为一体。
关键词:作文水平;语文;生活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是摆在很多学生面前的拦路虎,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得作文者得胜利。”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近几年高考作文的梳理,发现,作文题材多半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就启示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必须让语文作文和生活融为一体,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开眼看世界”,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以及团体活动”,而不是“关起门来学习。”
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手勘
生活的宝藏是丰厚的.从生活中截取的材料是鲜活的.是富有蓬勃的生命力的,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自觉认真的观察.同时自身又由于年龄的问题而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也就难以发觉,进而出现写作无素材的情况。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让学生尽量练习写作,通过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抓住实实在在的东西并做到。静思默察.烂熟于心”.才会使学生在凝神沉思中“一挥而就”。才能真正从一粒沙子上悟出其“个性”来。凡文不无病呻吟,力图有事而叙。有理而议,有感而发,有情而抒。真正做到言之有扬,言之有序,通情达理。
二、每天必须要读报纸、看电视。在其中积累——眼勤
读报要备读报笔记.随时记下自己喜欢的标题、美的词汇及新观点.记下社会和自然科技知识以及人文典故等等,分类做笔记,或做成卡片。分类剪帖。高中三年可积累读报笔记数本.常翻常读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读报积累习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能力,而且还拥有一个中考作文的百科资料库,何愁考场无话可说,把报纸当作“第二语文教材”。以报纸为师.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捷径。久而久之.写好中考作文就不是一件头痛的事情了。比如,《中国青年报》曾用大篇幅宣传“保护母亲河”活动,并且印有《别无选择》这首歌,还有一些文字宣传口号“增强环保意识,共创美好家园”、“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的祖国做出贡献”、“保护环境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等等.把这些不起眼的文字宣传收集起来,可以用来写《生存与环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
三、关注生活新闻让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收集作文素材作文素材越接近生活实际。那么作文就显得更加真实自然。如果老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是依然让学生引用那些被利用了无数次的作文素材,那么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显得很相似。而且还会显得呆滞无感情。所以。老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生活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那么,学生也会学着发现身边的故事.将身边的故事写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新闻热点,那么.老师在上课的时侯可以将近期生活中发现的新闻热点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这些新闻热点来收集作文素材。比如.老师将清华大学学生李海洋向棕熊泼硫酸”这一事例为例.让学生以这个例子来谈自己的感受,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看法.那么,老师可以将学生的看法总结在一起.即:“一个人的素质与学历有关系吗?”“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真正的和谐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等等.在总结出这些观点后.老师同样可以再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热点中发现更多的素材。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忧息意识”,让学生融人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会写出真实的作文。
四、要在平时课堂上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适当标新立异
有一种观点,认为标新立异是不值得鼓励的事情,其实,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角度来说,标新立异非常重要,没有标新立异就没有奇思妙想,创新只不过是对多次标新立异和众多奇思妙想的一个综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除了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作文写作基本功外,要写出雄文,要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就必须鼓励学生适当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去大胆创作,不必设定条条框框。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思维清晰的黄金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适应这一特点,比如有一篇高考作文题目是《赤兔马之死》,全部是用文言文写作,获得了当年满分作文,这就是一种创新,至少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然会得到好评。
作文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从看似平常平淡的题材中挖掘出非凡的意义。教师要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去创新创造,把作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舞台,同时,创新精神的提高又反过来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和其他学科分数的提高,这是一种互生互通的关系。
学生作文创新无外乎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两个方面,形式上如写文言文,语言表达与众不同等,内容创新则着眼于题材的新颖、题材选取角度独特、以及作文所表达的主题高深、立意高远、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形式创新还是内容创新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的熏陶,因为作文本身就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根本,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无病呻吟,干瘪瘪的没人愿意看。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统一的公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只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可以尝试。
五、结语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与他日后的事业息息相关,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制约学生日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从长远来看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要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盛锡娟.社会生活与高中作文教学 [J].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高春香 .高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孙蔓红.写真实生活,抒真情实感——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及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02).
关键词:作文水平;语文;生活
众所周知,高考作文是摆在很多学生面前的拦路虎,也从某种程度上决定了高考语文成绩的高低。“得作文者得胜利。”根据笔者多年的教学经验,以及对近几年高考作文的梳理,发现,作文题材多半来源于生活,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这就启示广大语文教师和学生,必须让语文作文和生活融为一体,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要“开眼看世界”,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以及团体活动”,而不是“关起门来学习。”
一、要做生活的有心人——手勘
生活的宝藏是丰厚的.从生活中截取的材料是鲜活的.是富有蓬勃的生命力的,但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自觉认真的观察.同时自身又由于年龄的问题而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对于生活中的种种美好也就难以发觉,进而出现写作无素材的情况。对于这一问题,我认为应该通过让学生尽量练习写作,通过仔细观察生活,认真体验生活.在生活中抓住实实在在的东西并做到。静思默察.烂熟于心”.才会使学生在凝神沉思中“一挥而就”。才能真正从一粒沙子上悟出其“个性”来。凡文不无病呻吟,力图有事而叙。有理而议,有感而发,有情而抒。真正做到言之有扬,言之有序,通情达理。
二、每天必须要读报纸、看电视。在其中积累——眼勤
读报要备读报笔记.随时记下自己喜欢的标题、美的词汇及新观点.记下社会和自然科技知识以及人文典故等等,分类做笔记,或做成卡片。分类剪帖。高中三年可积累读报笔记数本.常翻常读不仅养成了良好的读报积累习惯,丰富了知识,提高了认识能力,而且还拥有一个中考作文的百科资料库,何愁考场无话可说,把报纸当作“第二语文教材”。以报纸为师.这是进行素质教育的一种捷径。久而久之.写好中考作文就不是一件头痛的事情了。比如,《中国青年报》曾用大篇幅宣传“保护母亲河”活动,并且印有《别无选择》这首歌,还有一些文字宣传口号“增强环保意识,共创美好家园”、“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的祖国做出贡献”、“保护环境是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基础工程”等等.把这些不起眼的文字宣传收集起来,可以用来写《生存与环境》,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话可说,无从下笔了。
三、关注生活新闻让学生进行讨论,启发学生的写作灵感
收集作文素材作文素材越接近生活实际。那么作文就显得更加真实自然。如果老师在进行写作指导是依然让学生引用那些被利用了无数次的作文素材,那么学生写出的作文不仅显得很相似。而且还会显得呆滞无感情。所以。老师在进行作文指导时,可以选择一些新鲜的生活话题让学生进行讨论思考.那么,学生也会学着发现身边的故事.将身边的故事写入到自己的作文中。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新闻热点,那么.老师在上课的时侯可以将近期生活中发现的新闻热点带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这些新闻热点来收集作文素材。比如.老师将清华大学学生李海洋向棕熊泼硫酸”这一事例为例.让学生以这个例子来谈自己的感受,每个学生有自己的看法.那么,老师可以将学生的看法总结在一起.即:“一个人的素质与学历有关系吗?”“人与自然应该怎样相处”“真正的和谐社会到底是怎样的?”等等.在总结出这些观点后.老师同样可以再次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样做的目的.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热点的能力.让学生在社会热点中发现更多的素材。同时通过学生的讨论.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忧息意识”,让学生融人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才会写出真实的作文。
四、要在平时课堂上教学中鼓励学生创新,适当标新立异
有一种观点,认为标新立异是不值得鼓励的事情,其实,从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角度来说,标新立异非常重要,没有标新立异就没有奇思妙想,创新只不过是对多次标新立异和众多奇思妙想的一个综合。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上,除了引导学生打下扎实的作文写作基本功外,要写出雄文,要写出让人耳目一新的文章,就必须鼓励学生适当标新立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思想和想法去大胆创作,不必设定条条框框。
青少年学生正处于思想活跃思维清晰的黄金时期,是培养创新精神的关键时期,高中语文作文教学必须适应这一特点,比如有一篇高考作文题目是《赤兔马之死》,全部是用文言文写作,获得了当年满分作文,这就是一种创新,至少是一种形式上的创新,能让阅卷老师眼前一亮,自然会得到好评。
作文教学课堂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要求学生关注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要从看似平常平淡的题材中挖掘出非凡的意义。教师要适当引导,鼓励学生去创新创造,把作文作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广阔舞台,同时,创新精神的提高又反过来有利于学生作文能力和其他学科分数的提高,这是一种互生互通的关系。
学生作文创新无外乎形式创新、内容创新两个方面,形式上如写文言文,语言表达与众不同等,内容创新则着眼于题材的新颖、题材选取角度独特、以及作文所表达的主题高深、立意高远、让人印象深刻。无论是形式创新还是内容创新都离不开课堂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的熏陶,因为作文本身就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生活,作文就失去了根本,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是无病呻吟,干瘪瘪的没人愿意看。
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没有统一的公式,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情,只要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培养,有利于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就可以尝试。
五、结语
一个人的写作能力与他日后的事业息息相关,写作能力的高低是制约学生日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方面,重视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仅是为了应付高考,从长远来看将为学生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要在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热爱生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的过程中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国家和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建设者。
参考文献:
[1]盛锡娟.社会生活与高中作文教学 [J].山东师范大学,2006年.
[2]高春香 .高中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3]孙蔓红.写真实生活,抒真情实感——高中作文教学的一些思考及对策[J].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09年(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