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对培养“学困生”数学学习兴趣和方法提出了一些独到的见解和具体的做法,对初中数学教学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关键词:学困生;低起点;勤练习;读、议、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学习数学学科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不能认真持续地自主学习,思维迟缓,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数学的能力弱,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敬而远之,甚至畏而远之。在学习数学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导致在解决问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是“笨”。久而久之,造成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部分学生需要很多的帮助和鼓励。
1 偏爱“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并不存在智力低、潜能差、能力弱的问题,而是心理负担重、缺乏学习信心。通过正确的引导,耐心的帮助、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消除心理负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为此在学困生教育上应采取以下方法。
(1)正确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公平公正对待的基础上,人格上给予尊重、思想上予以重视、方法上及时指导。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
(2)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转变学习态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在学习数学上取得成功的情感,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这部分学生从解决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问题入手,让他们在简单问题中取得成功,感到自豪、感到有能力学好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激发其学习动力,在肯定和鼓励中帮助学生努力提高不断进步。
2 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一方面是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中文化层次差异较大,生活条件悬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在较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对这部分学生的关爱不够。因此教师要做到充分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努力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要创造条件,使学困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课标所要求的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勤练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首先,教学中采用 “低起点”引入法:以课本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与“东与西”、“零上与零下”结合引入;“式”与“数”结合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结合引入等。其次,分解教学内容,降低理解梯度,使学生逐步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所含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再次,以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数学教具为载体,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增强直观性。如借助学生手中的三角尺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又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对勾股定理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因此,通过多种适合学困生学习的方法,使学困生得以转化提高。
(2)勤练习。由于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3 帮助学困生寻求切实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证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特别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读、议、思等方面给予指导。
(1)教会学困生“读”。用来培养学困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学困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各种困难,指导学困生学会阅读教材,阅读例题,阅读解题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教材的直观判断力,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其重要。
(2)鼓励学困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困生议,对于学生在议论中出现的差错、不足,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3)引导学困生勤“思”。思考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和提高的过程。培养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使学困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
4 开放教学方式,让学困生主动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困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条件。精心创造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困生主动地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困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真正实现学困生的主动参与,使学困生达到学好数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作荣.对如何提高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106-107.
[2]刘焕芝.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3(05):150.
关键词:学困生;低起点;勤练习;读、议、思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5(C)-0000-00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初中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在学习数学学科中,“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部分学生缺乏正确的学习数学的方法,不能认真持续地自主学习,思维迟缓,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数学的能力弱,使得部分学生对数学学习敬而远之,甚至畏而远之。在学习数学中,对基础知识掌握欠佳,导致在解决问题时,缺乏条理和依据,造成解题思路的“乱”和“怪”,心理压力大,不敢去请教,怕被人认为是“笨”。久而久之,造成数学学习存在一定的困难。这部分学生需要很多的帮助和鼓励。
1 偏爱“学困生”,增强学习的信心。
学习困难的学生,他们大多数并不存在智力低、潜能差、能力弱的问题,而是心理负担重、缺乏学习信心。通过正确的引导,耐心的帮助、充分的鼓励和肯定,消除心理负担,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的信心。为此在学困生教育上应采取以下方法。
(1)正确对待学习困难的学生。在公平公正对待的基础上,人格上给予尊重、思想上予以重视、方法上及时指导。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们。
(2)认真分析学困生学习困难的原因,有意识地“偏爱”。转变学习态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习中的问题,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3)创造条件让他们体验在学习数学上取得成功的情感,促使他们对数学产生兴趣。让这部分学生从解决最简单、最基础的数学问题入手,让他们在简单问题中取得成功,感到自豪、感到有能力学好数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4)循序渐进,层层深入。善于发现学困生的闪光点,从一点一滴的进步中激发其学习动力,在肯定和鼓励中帮助学生努力提高不断进步。
2 寻求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强调,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发展,教师是为学生的学习服务的,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上,教师要将学生看作是一个完整而又充满活力的人,要充分尊重学生,相信学生,鼓励学生。部分学生成为学困生,一方面是农村学生所处的环境中文化层次差异较大,生活条件悬殊,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部分学生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另一方面是在较大班额的课堂教学中,对这部分学生的关爱不够。因此教师要做到充分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和求知欲,努力寻找学困生的闪光点,让学困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被尊重的快乐,进而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学困生树立起学好数学的自信心后,更重要的工作是要创造条件,使学困生真正地学习和掌握课标所要求的数学知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实行“低起点、勤练习”的课堂教学方法。
(1)低起点。由于学困生基础较差,思维能力弱,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学的起点必须低。教学中将教材原有的内容降低到学生的起点上,然后再进行正常的教学。首先,教学中采用 “低起点”引入法:以课本教材中较容易接受的知识引入作为起点,如“正数与负数”与“东与西”、“零上与零下”结合引入;“式”与“数”结合引入;“二次根式的加减”与“整式的加减”结合引入等。其次,分解教学内容,降低理解梯度,使学生逐步掌握教材中最基本的知识内容。如在“同类项”教学中,将教材中的同类项概念分成两个步骤进行教学,先讨论“所含的字母”完全相同,再研究所含字母的指数相同,从而降低了难度,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这一知识点。再次,以学生常用的学习用品、数学教具为载体,使抽象的数学内容具体化,增强直观性。如借助学生手中的三角尺记忆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进一步理解和掌握解直角三角形的方法。又如在”勾股定理“的学习中,让学生量一量、算一算,对勾股定理的内容有更直观的了解。因此,通过多种适合学困生学习的方法,使学困生得以转化提高。
(2)勤练习。由于学困生在课堂学习中有意注意时间较短,因此单调不变的教学模式易引起原本有意注意时间就短的学生学习注意的分散。教学中将每节课分成若干个阶段,每个阶段都让自学、讲解、提问、练习、学生小结、教师归纳等形式交替出现,这样调节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大量参与课堂学习活动。课堂活动形式多了,学生思想开小差、做小动作、讲闲话等现象就大大减少了。
3 帮助学困生寻求切实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充分证明了学习方法的重要性,它是获取知识的金钥匙。学生一旦掌握了学习方法,就能自己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因此,改进课堂教学,不但要帮助学生“学会”,特别要指导学生“会学”。在教学中,主要体现在读、议、思等方面给予指导。
(1)教会学困生“读”。用来培养学困生的数学观察力和归纳整理问题的能力。学困生在学习数学上存在各种困难,指导学困生学会阅读教材,阅读例题,阅读解题过程和方法,培养学生对数学教材的直观判断力,逐步学会归纳整理,善于抓住重点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这在预习和课外自学中尤其重要。
(2)鼓励学困生“议”。在教学中鼓励学困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没有把握的结论、疑问,就积极引导学困生议,对于学生在议论中出现的差错、不足,教师要耐心地引导,帮助他们逐步得到正确的结论。
(3)引导学困生勤“思”。思考是学生对问题的深入和提高的过程。培养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点和解题技巧,反思各种方法的优劣,反思各种知识的纵横联系,使学困生学好数学的重要方法。
4 开放教学方式,让学困生主动在自主、探究、合作中学习。
新课标所倡导的学生学习方式就是自主、探究、合作。因此数学课堂上学生的主要活动是通过动脑、动手、动口参与数学思维活动。教师不仅要鼓励学困生参与,而且要引导学困生主动参与,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为学困生创造良好的主动参与的条件。精心创造各种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困生形成良好的意识倾向,促使学困生主动地参与。
教学中,在教师的主导下,根据教材提供的学习材料,伴随知识的发生、形成、发展全过程进行探究活动,教师着力引导多思考、多探索,让学困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及亲身参与问题的真实活动中。只有这样才能使学困生亲身品尝到自己发现的乐趣,真正实现学困生的主动参与,使学困生达到学好数学的目标。
参考文献
[1]胡作荣.对如何提高当前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05):106-107.
[2]刘焕芝.如何提高农村初中数学教学质量[J].课程教育研究,2013(05):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