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师生平等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

来源 :广西教育·C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5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中,师生人格平等是基础,精神平等是关键,学问平等是载体。只有实现师生在人格、精神和学问上的平等,才会有益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确保学生心理安全。
  【关键词】师生平等 健全人格 心理安全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4C-0106-02
  “心理安全”并不是固有的学术名词,而是指内心对守住安全底线的高度关注而使用的概念。心理安全感缺失,就会导致心理问题,乃至严重的心理问题。健全人格是心理安全的基础和体现。学校教育中能否真正做到师生平等,不仅决定着教育能否培养出具有独立人格、适应时代变化的创新人才,而且影响着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由此决定着学生的心理安全。
  一
  对于“人格”概念,学术界有争义。据肖川教授考证:人格来自拉丁语“Persona”,是面具的意思,是指个体向社会显露自己。换句话说,向世界显示的就是个体的人格,是人的社会自我。笔者倾向从教育学、心理学方面理解和使用“人格”概念。即人格是个体的一种本质的存在状态,是以一定的生理特征为基础,在个体与社会的相互作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以某种身心相统一方式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存在模式。它由需要、兴趣、动机、理想、信念、价值观、世界观、能力、气质和性格等多种成分组成。通俗地说,它是个体的品格、品质、思想境界、情操格调、道德水平等。健全人格的理想标准是以上各要素协调、统一、平衡地发展,人的潜能得以充分发挥。具有健全人格的大学生最显著的特征是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面对现实、着重未来,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身价值;具有自强、自尊的人格意志,严谨治学的人格态度,求真务实的人格品质,勇于创新的人格取向,健康开朗的心理素质。
  师生平等,首先是法律上的资格平等,即彼此尊重和平等相待的人格平等。教师和学生作为独立的社会公民所处的法律地位是同等的,所拥有的权利是同等的,所要履行的义务也是同等的。双方作为同等的人在人格上平等,在权益的分配与承担上对等。所以教师应平等地对待学生,学生也应平等地对待教师。尤其是教师,应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禁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害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其次是精神上的平等,即彼此敞开心扉,真诚沟通、交流与接纳。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能动性、情感性、创造性和人格健全性的人,应相互尊重对方的人格、情感、需求,尊重对方的观点、想法和意见,坦诚相待,相互敞开心扉,实现思想的碰撞、情感的沟通、人格的互动。其最高境界是彼此愿意把心里话说给对方听。再次是学问上的平等,即相互学习、共同探讨。虽然教师的知识能力一般来说要强于学生,一般比学生知之在先和知之较多,但并非样样比学生强,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尊重学生的意见,与学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教育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寻求真理、共同构建和生成知识的过程。
  二
  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教师掌握着对学生来说是重要的资源——知识,导致教师具有法定权利之外的权利。也就是说,当教师行使法定权利时,即使触犯学生上述某方面的权利,一般也不会遭到学生强烈的反抗,这就是师生间的不平等。造成这种不平等的原因,首先有形而上学二元认识论的根源。传统哲学在认识活动中分主客体,并预设主体的优先地位,造成主体、客体地位的不平等:客体处于被主体不断认识、发现和利用地位。受这种哲学观的影响,人们习惯用“对象化”的眼光看待自己周围的人与物,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主导、控制与利用。在教育领域则表现为教学过程主要关心的是教师的教和知识教学,而不是学生的学和全面发展,将学生视为达到教育目的的手段而非目的本身,过分强调教学过程按预定的计划进行,学生只是扮演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角色,而非与教师同等的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精神世界的人,忽视了学生的精神世界与内在素质的实实在在的提升。其次是科学主义至上的负面影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在带来物质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人们对科学的极度崇拜,导致物质主义、工具主义盛行,人们的一切活动都蒙上功利色彩。这种工具主义的价值取向在高等教育领域则表现为注重“制器”,即培养作为工具的人——某种专业人才,忽略“育人”——人的灵魂塑造,教师以操纵性的工具化的方式与学生联系,忽略了学生的精神世界和过去经历、现实处境,师生之间缺乏平等的敞开心灵的沟通、交流与探讨,更谈不上彼此精神上的交融和共同创造意义。再次,我国传统教育思想根深蒂固,“师道尊严”的影响仍相当严重。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被置于绝对的主导地位,决定着教育活动的目的、形式、内容及其进展程度,处于领导、控制和施发教育影响的权威地位。受教育者处于被领导、被控制和单纯接受教育影响的地位。这种把教育者视为纯粹的施予者、把受教育者看成纯粹的收受者的绝对权威心理,很难容忍受教育者对教育者的权威和地位有任何的怀疑和挑战,学生难以养成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习惯与品格。
  三
  培养和造就学生健康人格(即健全人格)是许多国家教育立法赋予国家教育政策和学校教育的基本使命。雅斯贝尔斯指出:“教育是人的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性知识的堆积”。蔡元培在《1900年以来教育之进步》一文也提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课堂教学不能只停留在识记知识的水平,而是要通过传授知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建设性变化。为此,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态度上,“促进这种学习,关键不在于教师教学技能、不在于他的课程计划,不在于他的讲授和演示……关键乃是教师和学生个人关系的某些态度品质”。换言之,要培养和塑造学生健全人格,首先有赖于教师自身个性品质的发展和人格的提升,因为人格只能由人格来塑造,只有个性才能作用于个性的发展和形成,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
  (一)师生人格平等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基础
  “对于处于学习阶段的学生而言,师生关系是学生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可以说,学生对于人生、社会的了解首先是从与教师的关系中获得的,学校中学习生活对于学生人生观、世界观的确立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因而师生关系对学生的成长意义重大,师生关系甚至决定了学生对社会的信任度。”所以,如果教师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人权、独特个性和丰富的内心世界及情感表达方式,以与学生平等身份、真诚态度无拘无束地和学生交往,不以个人权威或职业地位作掩护,那么原来的尊者就会从高位走下,原来的卑者亦能自觉地从低位提升自己,彼此以平等、开放的态度进行对话。这样,各种价值相等、意义平等的意识就能相互作用,彼此的心灵就会敞开,真诚地倾听、接纳、理解和包容,并在相互接受与倾吐中实现精神的相遇、相通、交融。这有利于学生解除在与教师相处时由于自卑紧张所感到的威胁,处在积极、活跃、自由的状态,在与教师的对话中学习、领悟和生发出前所未有的知识、经验、情感体验。同时,在对话中拥有和体验着作为人的全部尊严和价值,享受着被人尊重的生命快乐,从而形成积极探索人生、探求真理的创新愿望和性格特征,使人格日臻完善。
  (二)师生精神平等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关键
  人一生中要面对和处理的问题很多,但归结起来最根本的是要活下去,且活得好一些,有价值、有意义一些。为此,人们需要向前辈学习生存技能和生活经验,学习如何使生命更有价值、有意义。而且,后者的学习还应处于优先地位,因为,一方面,只有当人的心灵和躯体需求都得到满足时才会感到真正幸福;另一方面,只有当人的心灵追求能主导躯体欲望时,他才能完美地驾驭和运用他的才能在社会与群体中发挥其良好功能。此时,其人格才是健康的,心理才是安全的。所以,学校教育不仅应传授给学生生存本领,更应使其明白怎样才能使生命更有价值,使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而这些只能建立在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的基础上,教师的作用只是一种外部影响,不能简单地授予和移植到学生身上。它只有以学生自身的活动为中介,才能纳入学生的主观世界。为此,只有师生精神上平等,教师才会真正走进学生的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真正体验到学生作为独特个体的需要、情感、态度和发展的意向,体会到学生作为发展中的主体的独特个性以及自由、创造和选择;同样,学生也才会走进教师的精神、情感和整个心灵世界,深深了解教师所具备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此时,教育活动才会真正地与人的现实生活、与学生精神发展相关联,使学生对生活世界、生活关系和人生意义有更多更深的理解和体验,尤其是从平等的师生关系中体验到平等、自由、尊严、信任、友善、理解、宽容、亲情和友爱,同时受到激励、鞭策、鼓舞、感化和召唤,形成积极丰富的人生态度和情感体验。正是这些体验为学生个体创新意识萌发、养成及创造性潜能的迸发提供了温床和动力,也为他们的情感、意志、品德素质的养成奠定良好基础,使学生人格发展走向一个新的成熟阶段,达到真善美的和谐统一。
  (三)师生学问平等是学生健全人格形成的载体
  在当今信息时代,任何人的知识都是有限的,即使在内行领域也往往有许多不知道的东西,教师也不例外。而且,社会传媒也为学生提供了每时每刻接触新事物、新知识的机会,所以老师与学生的知识差距逐渐缩小。任何一个人,包括教师在内,只有主动学习、不断学习、学会学习才能适应这个急剧变化的社会。因此,教师只有以平等、开放、诚实的态度对待学生,不惧怕学生挑战教师的权威,不要求学生接受教师的权威,接纳和延长学生对教师权威的不信任,与学生一同探究学生正在体验的一切,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才能用自身的人格魅力塑造出自尊、自信、自强、勇于进取、勇于创新、求真务实的有良好心理品质的创新型人才。
  【参考文献】
  [1]王彤.当代大学生健全人格教育问题探析[J].精神医学杂志,2008(4)
  [2][德]雅斯贝尔斯.什么是教育[M].邹进译,北京:三联书店,1991
  [3]朱为群.罗杰斯人本主义教育理论评述[J].教育理论与实践,1991(5)
  [4]徐洁.民主、平等、对话——21世纪师生关系的理性构想[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12)
  [5]肖川.论教学与交往[J].教育研究,1999(2)
  【基金项目】2011年广西高校安全稳定立项研究资助课题(桂教安稳[2011]26号)
  【作者简介】王国珍(1964- ),女,广西人,柳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运输与经济管理系副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吴 筱)
其他文献
德国教育家斯普朗格曾说:"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将生命感、价值感‘唤醒’。"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特别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
写好字是一项重要的语文基本功。小学生写字能力的培养,是第一学段语文教育的一个重点。通过近几年的写字课教学,笔者谈谈对低年级写字教学的看法。
2009年1月20日,美国第44任总统、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巴拉克·奥巴马正式宣誓就职,并在就职仪式上发表了下面这篇演说,呼吁全体美国人民提高公民责任感,为振兴国家
云山村是云南省澜沧县竹塘乡一个直过民族拉祜族聚集村落,以前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十分落后。从2012年开始,这里悄然发生了变化:泥泞不堪的道路硬化了,村民喝上了安全饮用水,茅草
《北京日报》3月20日刊登于丽爽的文章说,近日,北京市丰台区长辛店镇在李家峪村举办春分民俗文化节,竖蛋大赛、手绘风筝、送春牛……村民和城里来的游客一起体验春分习俗。
目的通过尿砷实验室间比对结果发现和解决存在问题,进一步提高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检测能力。方法通过比对实验和整改实验这两次尿砷实验的标准曲线、质控样品测定、比对样品
油葫芦属Teleogryllus是常见的蟋蟀类群,对农作物具一定危害,一些种类还是行为学和神经生物学研究的模式动物。本文厘定并重新描记了该属的中国种类;讨论了黄脸油葫芦Teleogr
随着网络购物的盛行,近年来云南省弥渡县土特产在网上销售异军突起,畅销省内外。在淘宝网上,检索弥渡就能看到专门销售弥渡土特产的网店。“我家每天销售卷蹄和卷肚200斤,主
下颌第三磨牙为口腔中最常见的阻生牙,其牙根距离下颌神经管较近,拔除时存在损伤下牙槽神经的风险,损伤后会引起下唇麻木等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工作、社会活动等。
位于阿富汗东部的科兰高山谷是塔利班和阿尔盖达组织力抢的战略要道,也是美军所遇形势最险恶的一隅。其中第二排的兵力被视为美军的精锐,记者塞巴斯蒂安·荣格尔和摄影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