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泾源县举全县之力打好脱贫攻坚战,狠抓责任落实、政策落实和工作落实,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进展和阶段性成效,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14%。2019年4月26日,自治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泾源县退出贫困县序列。
靶向用力 精准攻坚
把精准识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泾源县严格按照国家评定标准识别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和扶贫信息共享机制,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通过动态监测,累计建档立卡7874户33906人、减贫7824户33753人,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稳定脱贫”。
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杨岭村时“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来抓”的殷切嘱托,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培育了草畜、苗木、中蜂、旅游和劳务为主的“4+1”脱贫主导产业。建档立卡户中70%的养牛、40%的种苗、20%的参与旅游服务、15%的养殖中蜂、45%的参与务工,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已发展产业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每户都有2个以上增收产业,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把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创新建立“学校保、乡村找、部门清、家长管”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健康扶贫,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先住院后付费”制度、普惠性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推行乡村医生农村医疗服务“三三制”,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切实解决农村危房户和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强化综合政策保障,推动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双向衔接,建立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制度。
把提升公共服务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始终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本民生保障、发展产业的先决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盯住弱项、聚焦短板,一件一件补齐、一项一项夯实。全面完成“十三五”移民搬迁任务,确保了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创新推行“5+5”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
把金融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将当年实施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进行统一管理、动态监控,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的总体原则,全力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全面推动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养殖等脱贫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为脱贫攻坚注入了造血因子和强大动力。建立“3+3”扶贫保制度,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
把社会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统筹推进闽宁对口协作、央企定点帮扶、百企帮百村和驻村帮扶等工作,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社会帮扶活动,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把扶贫扶智扶志作为脱贫攻坚的长远之计。围绕“五个振兴”,创新开展了幸福农家“123”工程,全面整治乡村环境。建立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倡导文明新风,教育群众懂政策、明事理、增干劲、树新风、扬正气,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贫困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为脱贫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把党建引领作为脱贫攻坚的固本之策。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双评双定”,拓展“三大三强”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创新推行“六到家门口”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增强党组织引领作用。
强基固本 久久为功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泾源县将进一步细化责任,统筹全县力量,保持一锤紧似一锤的工作作风,稳扎稳打,下足绣花功夫。坚持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放在首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脱贫保底,精准施策,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分类施策,对尚未脱贫的50户153人,一户一策盯着帮扶、盯着脱贫;对监测户和边缘户,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确保稳定增收不返贫。持续开展“回头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绝对贫困彻底“清零”。
坚持观念“破冰”,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解决好“为何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把绿色化增长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做足“旅游+”“文化+”文章,推广“四个一”林草试验示范成果,走出一條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产业固根,调优结构,突出稳定可持续增收。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调优结构,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促带动、草畜产业反弹琵琶求突破、苗木产业调优结构增效益,中蜂产业强化科技做品牌,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坚持“三农”筑基,补强弱项,提升脱贫质量。增强农村经营主体活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深化“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发展机制,推动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脱贫攻坚的质量、“三农”工作的成效,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健全完善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树致富带头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治理,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深化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增强群众依靠双手创造幸福的主体力量,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脱贫攻坚答卷。
(作者系泾源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谢 斌
靶向用力 精准攻坚
把精准识别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泾源县严格按照国家评定标准识别贫困对象,动态管理,做到因村因户因人精准施策,确保扶真贫、真扶贫。完善动态管理机制和扶贫信息共享机制,扎实开展脱贫人口“回头看”,通过动态监测,累计建档立卡7874户33906人、减贫7824户33753人,做到“脱贫即出、返贫即入,稳定脱贫”。
把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杨岭村时“把培育产业作为脱贫攻坚的根本出路来抓”的殷切嘱托,立足当地自然条件和产业优势,培育了草畜、苗木、中蜂、旅游和劳务为主的“4+1”脱贫主导产业。建档立卡户中70%的养牛、40%的种苗、20%的参与旅游服务、15%的养殖中蜂、45%的参与务工,基本实现了户户有产业。已发展产业脱贫的建档立卡户每户都有2个以上增收产业,特色产业对农民收入的贡献率达到80%以上。
把改善民生作为脱贫攻坚的核心任务。全面落实教育扶贫政策,创新建立“学校保、乡村找、部门清、家长管”的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深入实施健康扶贫,严格落实“先诊疗后付费、先住院后付费”制度、普惠性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推行乡村医生农村医疗服务“三三制”,实现家庭医生签约全覆盖。切实解决农村危房户和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实现安全住房全覆盖。强化综合政策保障,推动农村低保和扶贫政策双向衔接,建立失能人员集中供养制度。
把提升公共服务作为脱贫攻坚的基础支撑。始终把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基本民生保障、发展产业的先决条件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的重要平台,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盯住弱项、聚焦短板,一件一件补齐、一项一项夯实。全面完成“十三五”移民搬迁任务,确保了搬迁一户、稳定脱贫一户。创新推行“5+5”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推动村集体经济多渠道、多类型、多元化发展。
把金融扶贫作为脱贫攻坚的主要抓手。将当年实施项目全部纳入项目库进行统一管理、动态监控,按照“因需而整,应整尽整”的总体原则,全力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集中资源脱贫攻坚。全面推动草畜、苗木、旅游、中蜂养殖等脱贫主导产业提质增效,为脱贫攻坚注入了造血因子和强大动力。建立“3+3”扶贫保制度,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的后顾之忧。
把社会帮扶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统筹推进闽宁对口协作、央企定点帮扶、百企帮百村和驻村帮扶等工作,深入开展“百企帮百村”社会帮扶活动,凝聚脱贫攻坚的强大合力,构建大扶贫格局,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把扶贫扶智扶志作为脱贫攻坚的长远之计。围绕“五个振兴”,创新开展了幸福农家“123”工程,全面整治乡村环境。建立乡风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倡导文明新风,教育群众懂政策、明事理、增干劲、树新风、扬正气,切实提高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贫困群众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为脱贫奔小康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把党建引领作为脱贫攻坚的固本之策。强化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双评双定”,拓展“三大三强”和“两个带头人”工程,创新推行“六到家门口”服务机制,充分发挥党员在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增强党组织引领作用。
强基固本 久久为功
自治区党委十二届十次全会对基层治理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泾源县将进一步细化责任,统筹全县力量,保持一锤紧似一锤的工作作风,稳扎稳打,下足绣花功夫。坚持把巩固提升脱贫成果放在首位,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坚定信心不动摇、咬定目标不放松、整治问题不手软、落实责任不松劲、转变作风不懈怠,坚决做到摘帽不摘责任、摘帽不摘政策、摘帽不摘帮扶、摘帽不摘监管,确保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坚持脱贫保底,精准施策,全面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坚持分类施策,对尚未脱贫的50户153人,一户一策盯着帮扶、盯着脱贫;对监测户和边缘户,扶持发展特色产业,确保稳定增收不返贫。持续开展“回头看”,建立解决相对贫困的长效机制,确保实现绝对贫困彻底“清零”。
坚持观念“破冰”,进一步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坚持新发展理念,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解决好“为何发展、发展什么、怎么发展”的问题,把绿色化增长贯穿高质量发展全过程,做足“旅游+”“文化+”文章,推广“四个一”林草试验示范成果,走出一條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坚持产业固根,调优结构,突出稳定可持续增收。以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调优结构,推动旅游产业提档升级促带动、草畜产业反弹琵琶求突破、苗木产业调优结构增效益,中蜂产业强化科技做品牌,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推动群众持续增收稳定脱贫。
坚持“三农”筑基,补强弱项,提升脱贫质量。增强农村经营主体活力,扶持壮大龙头企业,深化“龙头企业+协会+合作社+农户”发展机制,推动产业“接二连三”融合发展。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稳步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以脱贫攻坚的质量、“三农”工作的成效,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色。
坚持党建引领,夯实责任,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发挥党的政治引领功能和服务功能,健全完善抓党建促脱贫的体制机制,加强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树致富带头人,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加强基层治理,推进移风易俗,持续深化乡村文明实践积分卡制度,强化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增强群众依靠双手创造幸福的主体力量,交出一份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脱贫攻坚答卷。
(作者系泾源县委书记)
责任编辑:谢 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