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6彝历年前夕,凉山州昭觉县特布洛乡谷莫村驻村第一书记罗雅宏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条消息:谷莫村接受州级贫困村退出验收,已基本达标,但需要做的还有很多,仍需再接再厉!
点开消息中的配图:修建中的新房、即将完工的进村道路、正在治理中的穿村小河、山野中敞放喂养的阉鸡……一个美丽、富裕的谷莫村已现雏形。再回想一年前的模样,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
“以奖代补”解难题
初到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这位来自州政府办的小伙子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研,他发现村里很多贫困群众,既无依靠自身改变现状的想法,更无走出窘境的行动,“等靠要”思想严重。“贫困群众们这样下去,别说奔小康了,就是脱贫都难。”罗雅宏说。
如何才能调动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的积极性,变“输血”为“造血”?面对这个问题,罗雅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既然贫困群众觉得“干不干都一样”,那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走一条“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路子呢?想到这个点子,罗雅宏立即着手落实。2016年5月,在罗雅宏的策划筹备下,谷莫村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村民大会。大会决定,对养殖能繁母猪的农户每养殖1头,就给予1桶菜籽油和1袋大米的奖励;对没有养殖母猪,但承诺将要养的农户,给予1桶菜籽油的奖励。同时,还对评选出的“文明卫生家庭”发放毛巾、洗脸盆、洗衣粉和香皂等生活用品。
“阿啵啵,以前只听到说娃儿成绩好,学校发奖励,没想到今天我这个阿普莫苏(彝语:老人)也得到了政府的奖励,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定会苏呷(彝语:富裕)的,卡沙沙(彝语:谢谢)!”村民洛比爾杰家养殖了两头能繁母猪,又被评为“文明卫生家庭”,奖品装了满满一背篼,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贫困户洛比木曲来参加村民大会,看着其他农户都拿到了奖品,自己却两手空空,对着罗雅宏非常不甘心地说:“今天看到大家都拿背篼背奖品,我才晓得我家的差距在哪里,咋个不穷嘛,党的政策那么好,只怪自己不争气。以后我也要养母猪,还要讲文明、讲卫生,争取下次村民大会的时候,脸上能有点光彩。”
令人惊喜的是,“以奖代补”实施后,发展效果立竿见影,谷莫村的能繁母猪数量从62头迅速涨到了113头。“这一举措,不仅让贫困群众切实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更关键的是让他们懂得了‘致富靠自己’的道理。”罗雅宏满意地说。
“以购代捐”激发内生动力
谷莫村海拔2000米—2460米,属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州扶贫局介绍,州蜂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来到谷莫村考察家庭养蜂项目,并一致认为谷莫村光热条件和蜜蜂养殖条件优越,较适合發展家庭养蜂业。
面对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罗雅宏来了兴致。那段时间,罗雅宏像疯了一样,整天废寝忘食操持着这个事情。但他却说:“机会难得,如果这次机会把握不住,下一次还不知道要等好久,我们能等,贫困群众可等不了。”
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却让他犯了难,那就是没钱。虽然在他努力协调下,争取到了5万元资金,但是想要启动项目,还需要群众自筹一部分,这可怎么办?罗雅宏尝试用微信公众号和农村电商平台发起预售活动,广大爱心人士纷纷响应,都抢着订购谷莫村的蜂蜜,这一下就解决了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春暖花开,谷莫村中随处可见一只只小蜜蜂“嗡嗡嗡”地在空中飞舞,给贫困群众带来甜美的蜂蜜,也给他们带来了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希望。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销路问题日益凸显,市场压价现象时有发生,个别贫困群众急需用钱时,甚至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出售。不解决销路问题,群众脱贫奔康就没有后劲。一次,成都尚膳食品有限公司到谷莫村现场扶贫,罗雅宏在与他们沟通后,达成将谷莫村作为企业员工生活物资采购点的共识,采用“以购代捐”的方式,长期定点收购谷莫村的蜂蜜、核桃、阉鸡等绿色生态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谷莫村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群众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了。
每天,老党员贾古尔哈都会小心翼翼地侍弄着他的蜜蜂和阉鸡。“多亏了罗书记,请来专家教大家养蜂,还帮我们想办法解决销路问题,算下来我家的蜂蜜、核桃还有阉鸡,今年能卖不少钱呢!这位书记‘瓦吉瓦’(彝语:好得很)!”老人高兴地说。
罗雅宏看到村里的农产品被一车车地运走,满意地说:“‘以购代捐’的帮扶方式,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还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走出了‘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的误区,变一次性‘输血’为持续性‘造血’,有效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群众自愿联组防“任性”
群众白天劳作,每当夜幕降临,罗雅宏就开始摸黑逐户走访,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促膝而谈,火塘里的火越烧越旺,村里的发展思路也愈发清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罗雅宏参照“支部+协会+家族”的禁毒防艾工作模式,以依法治村为基准、村民自治为核心、群众自我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实施了以党员和“德古(彝语:德高望重的人)”“苏日苏莫(彝语:长辈)”为网格员(组长),由5至10户农户根据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自愿联组,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管理,有成员违规集体受罚的农户自愿联组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村治方式由“村官治理”向“村民自治”转变,形成全民参与的村民治理新格局。
“村里有规定,丧事杀牛不能超过两头,这不仅仅是你自家的事情,我们都是一个组的,你家因为面子违规,按照《村规民约》,我们大家都要受罚,你看合适不?”村民洛比拉里的母亲去世,原计划最少杀6头牛,但在网格员和组员的监督劝说下,只杀了两头牛,不仅减轻了子女的压力,还杜绝了浪费,受到群众的一致赞同。
“村里每户群众的家长里短,最清楚的莫过于自愿联组在一起的农户了,他们彼此了解,相互信任。正是因为这一点,全村农户自愿联组了22个网格,另外落单的4户,都是有吸毒等不良行为的农户,这无形中也为村‘两委’筛查出了重点掌控对象,扭转了村务单纯依靠‘三职’干部的被动局面。”罗雅宏介绍说。(作者单位:昭觉县委组织部)(责编:陈晖)
点开消息中的配图:修建中的新房、即将完工的进村道路、正在治理中的穿村小河、山野中敞放喂养的阉鸡……一个美丽、富裕的谷莫村已现雏形。再回想一年前的模样,这一切真的来之不易。
“以奖代补”解难题
初到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这位来自州政府办的小伙子被当头泼了一盆冷水。经过一段时间的摸底调研,他发现村里很多贫困群众,既无依靠自身改变现状的想法,更无走出窘境的行动,“等靠要”思想严重。“贫困群众们这样下去,别说奔小康了,就是脱贫都难。”罗雅宏说。
如何才能调动贫困群众致富奔康的积极性,变“输血”为“造血”?面对这个问题,罗雅宏陷入了深深的思考。既然贫困群众觉得“干不干都一样”,那何不反其道而行之,走一条“多劳多得,不劳不得”的路子呢?想到这个点子,罗雅宏立即着手落实。2016年5月,在罗雅宏的策划筹备下,谷莫村召开了一次别开生面的村民大会。大会决定,对养殖能繁母猪的农户每养殖1头,就给予1桶菜籽油和1袋大米的奖励;对没有养殖母猪,但承诺将要养的农户,给予1桶菜籽油的奖励。同时,还对评选出的“文明卫生家庭”发放毛巾、洗脸盆、洗衣粉和香皂等生活用品。
“阿啵啵,以前只听到说娃儿成绩好,学校发奖励,没想到今天我这个阿普莫苏(彝语:老人)也得到了政府的奖励,有政府的帮助,我们一定会苏呷(彝语:富裕)的,卡沙沙(彝语:谢谢)!”村民洛比爾杰家养殖了两头能繁母猪,又被评为“文明卫生家庭”,奖品装了满满一背篼,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贫困户洛比木曲来参加村民大会,看着其他农户都拿到了奖品,自己却两手空空,对着罗雅宏非常不甘心地说:“今天看到大家都拿背篼背奖品,我才晓得我家的差距在哪里,咋个不穷嘛,党的政策那么好,只怪自己不争气。以后我也要养母猪,还要讲文明、讲卫生,争取下次村民大会的时候,脸上能有点光彩。”
令人惊喜的是,“以奖代补”实施后,发展效果立竿见影,谷莫村的能繁母猪数量从62头迅速涨到了113头。“这一举措,不仅让贫困群众切实得到了党和政府的关心关怀,更关键的是让他们懂得了‘致富靠自己’的道理。”罗雅宏满意地说。
“以购代捐”激发内生动力
谷莫村海拔2000米—2460米,属典型的山区农业村。一次偶然的机会,经州扶贫局介绍,州蜂业协会相关负责人来到谷莫村考察家庭养蜂项目,并一致认为谷莫村光热条件和蜜蜂养殖条件优越,较适合發展家庭养蜂业。
面对这“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罗雅宏来了兴致。那段时间,罗雅宏像疯了一样,整天废寝忘食操持着这个事情。但他却说:“机会难得,如果这次机会把握不住,下一次还不知道要等好久,我们能等,贫困群众可等不了。”
可是一个现实的问题却让他犯了难,那就是没钱。虽然在他努力协调下,争取到了5万元资金,但是想要启动项目,还需要群众自筹一部分,这可怎么办?罗雅宏尝试用微信公众号和农村电商平台发起预售活动,广大爱心人士纷纷响应,都抢着订购谷莫村的蜂蜜,这一下就解决了项目资金短缺的问题。春暖花开,谷莫村中随处可见一只只小蜜蜂“嗡嗡嗡”地在空中飞舞,给贫困群众带来甜美的蜂蜜,也给他们带来了脱贫奔康的信心和希望。
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销路问题日益凸显,市场压价现象时有发生,个别贫困群众急需用钱时,甚至以市场价一半的价格出售。不解决销路问题,群众脱贫奔康就没有后劲。一次,成都尚膳食品有限公司到谷莫村现场扶贫,罗雅宏在与他们沟通后,达成将谷莫村作为企业员工生活物资采购点的共识,采用“以购代捐”的方式,长期定点收购谷莫村的蜂蜜、核桃、阉鸡等绿色生态产品,从根本上解决了谷莫村农产品的销售问题,群众的积极性也被激发起来了。
每天,老党员贾古尔哈都会小心翼翼地侍弄着他的蜜蜂和阉鸡。“多亏了罗书记,请来专家教大家养蜂,还帮我们想办法解决销路问题,算下来我家的蜂蜜、核桃还有阉鸡,今年能卖不少钱呢!这位书记‘瓦吉瓦’(彝语:好得很)!”老人高兴地说。
罗雅宏看到村里的农产品被一车车地运走,满意地说:“‘以购代捐’的帮扶方式,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实现了产业增效、群众增收,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还让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走出了‘扶贫就是给钱给物’的误区,变一次性‘输血’为持续性‘造血’,有效地助推了脱贫攻坚。”
群众自愿联组防“任性”
群众白天劳作,每当夜幕降临,罗雅宏就开始摸黑逐户走访,大家围坐在火塘边,促膝而谈,火塘里的火越烧越旺,村里的发展思路也愈发清晰。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罗雅宏参照“支部+协会+家族”的禁毒防艾工作模式,以依法治村为基准、村民自治为核心、群众自我管理为切入点,探索实施了以党员和“德古(彝语:德高望重的人)”“苏日苏莫(彝语:长辈)”为网格员(组长),由5至10户农户根据彼此之间的信任程度自愿联组,组内成员相互监督管理,有成员违规集体受罚的农户自愿联组网格化管理模式,有效推动了村治方式由“村官治理”向“村民自治”转变,形成全民参与的村民治理新格局。
“村里有规定,丧事杀牛不能超过两头,这不仅仅是你自家的事情,我们都是一个组的,你家因为面子违规,按照《村规民约》,我们大家都要受罚,你看合适不?”村民洛比拉里的母亲去世,原计划最少杀6头牛,但在网格员和组员的监督劝说下,只杀了两头牛,不仅减轻了子女的压力,还杜绝了浪费,受到群众的一致赞同。
“村里每户群众的家长里短,最清楚的莫过于自愿联组在一起的农户了,他们彼此了解,相互信任。正是因为这一点,全村农户自愿联组了22个网格,另外落单的4户,都是有吸毒等不良行为的农户,这无形中也为村‘两委’筛查出了重点掌控对象,扭转了村务单纯依靠‘三职’干部的被动局面。”罗雅宏介绍说。(作者单位:昭觉县委组织部)(责编:陈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