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fx15815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也是社会的人,同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一样,也有各种各样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遇到挫折的时候。在生活和工作中,教师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遇到挫折时,就会产生不良认知,导致出现心理障碍。由于教师工作性质的特殊性,教师劳动的对象是学生,教师是学生言行举止的榜样,如果教师出现了心理问题,那么学生就会是教师心理问题的直接受害者。笔者结合自己的个人经历和体会,认为要有效应对这些心理问题,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
  认识教师心理问题的现实表现和形成原因,才能走出教师心理问题的现实困境,学会预防教师心理问题,促进教师心理健康水平的提升。笔者通过学习《教师心理问题的自我调适》,了解到教师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有如下这些。
  1.自卑。自卑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自己或看不起自己,担心失去他人的尊重的心理状态。可以说自卑的实质就是自我评价过低。
  2.自负。自负是自我情绪体验的一种形式,是个体由于某种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或其他原因所产生的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表现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高,唯我独尊或看不起别人,对个体交往的外在排斥,优越感强,不想与别人交流,总会认为自己比别人强得多。
  3.焦虑。焦虑是人的一种情绪表现,是指人内心的不安、恐惧、困扰和紧张的感受,有时还伴有生理上的不适,如心跳加速、肌肉紧张、呼吸急促、胸闷、淌汗、恶心、不思饮食、注意力涣散、尿频、失眠等现象,是一种担忧、绷紧的感觉。
  4.抑郁。抑郁是一种悲哀、沮丧、郁闷的情绪体验,是一种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情绪低落、表情苦闷、行动迟缓,常感到力不从心、思维迟钝、联想缓慢,因而语言减少、语速缓慢、语音低沉,或是整日沉默不语。
  5.冲动。冲动是指由外界刺激引起,爆发突然,缺乏理智而带有盲目性,对后果缺乏清醒认识的行为缺陷。
  6.紧张。紧张是人体在精神及肉体两方面对外界事物反应的加强。紧张的程度常与生活变化的大小成比例。紧张使人睡眠不安,思考力及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心悸,腹背疼痛,疲累。
  7.语言暴力。一些教师在批评学生时,常常肆无忌惮地用讽刺、挖苦的语言对学生横加指责、冷嘲热讽,有的长期对一些“问题学生”有意冷落,甚至“横眉冷对”。
  8.习得性无助。面对压力,由于自己频频遭受挫折,或者观察到他人反复受挫,而丧失勇气和斗志,失去自信心,动机缺乏,表现为软弱、消极、被动、无可奈何、态度冷漠,诸事听天由命,不思进取。
  9.体罚行为。也叫变相体罚,是一种惩罚性行为,是教师为了纠正和控制学生的行为,使用的一些不正当的手段,它往往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折磨。
  二、自我维护心理健康的方法
  1.对自卑心理的调适方法。经过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的积累,我一直在教育教学中调适自己的自卑心理,采取正确的态度,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在教育教学中发挥自己的优势,比如自己的导入和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做得较好,我就在课堂上发挥自己的优势。借鉴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处;认清自我,从周围中提升自我,修正理想中的自己。进行相应的补偿和升华,从精神上和物质上进行补偿,起到“失之东隅,收入桑榆”的补偿作用;多与同事交往、聊天,与同事进行情感交流。
  2. 对自负心理的调适方法。在教育教学中,要提高自我认识,既要认识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进行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以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过去,也要看到自己的未来。当自己做不对时,尽量接受别人的批评,多多去倾听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在生活中,与别的教师要平等相处,虚心向他们请教。
  3.对冲动心理的调适方法。如在班级管理中,我缺乏耐心,有时遇到一些“问题学生”的事,不能自控,容易出现爆发性的行为。这时,需要用理智控制自己的情绪,提醒自己,使自己冷静下来。我时时提醒自己要学会忍耐,不要感情用事。有时为了转移注意力,自己在一个僻静之处默念几首诗歌,尽量避免在原地处理问题,因为眼不见,心就不烦。在冷静下来之后,思考有没有更好的解决方法。平时进行一些针对性的训练,如跑步、等人、下象棋等来培养自己的耐性。
  4.对体罚行为的调适方法。因为教师对学生的体罚行为或变相体罚,使学生的心理受到折磨,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在教育教学中,我经常树立现代的教育理念,时时在告诫自己,师生是平等的,要以学生为本。教师要增强自己的法制观念,爱护和关心学生,多给学生关爱和引导,时刻牢记只有付出爱心,才会收到丰硕的果实。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一般情况之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往往注重知识的传授,忽视了情感的体验;注重学法指导,却缺少了对情商的开发。那么,语文教学到底是该注重知识传授,还是该注重情感体验?这是我在课堂教学中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案例就以《最后一片叶子》的课堂体验来具体探讨这个问题。  《最后一片叶子》是美国著名作家欧·亨利的小说,这节课进行的是第二课时教学。由于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写作记人的文章时对人物描写过于简单和苍白,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是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的话,阐述的就是兴趣的功用。我们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对某事物有了兴趣,就会努力为此去求知、去实践、去探索。在初中化学学习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初中生的学习兴趣?笔者从以下几点进行阐述。一、巧设问题,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在进行化学教学时,教师应结合课本内容,列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与化学密切相关而学生又不知其所以然的问题和实例,辅之以明快、色彩强烈的实验,
“问题意识”和“媒介意识”是中学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重视的两个问题。笔者在多年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教学范式。为了说明清楚这个问题,我以自己亲历的一节《免疫》公开课为例进行阐述。一、“问题引领式”学案教学的流程流程一:呈现教学目标课始,我出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并让学生朗读,这样学生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就心中有数了。流程二:问题引领导学我创设了一个问题情境导入本节课:
新疆是农业大省,而农产品物流是农产品增值链条中的基础环节,而农产品具有鲜活性,许多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需要冷藏,因此,农产品冷链物流的快速发展对新疆农业发展具有重要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