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引言
许多人最初知道汝阳,是因为那杯甘洌浓香的杜康酒。很久以前,造酒鼻祖杜康正是在这里酿出第一滴玉液琼浆。物竞天择,世事沧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千百年来,由于无数饮者的口口相传,汝阳凭借着这块地标性品牌得以名扬四海。其实,汝阳除了杜康酒,还真有不少看点令人神往。诚如,恐龙化石遗址证明这里曾是恐龙的故乡;云梦山上云梦洞,传说是纵横家始祖鬼谷子王禅得道成仙的地方;君若“洛阳观牡丹”,再去“汝阳赏杜鹃”,就会见到西泰山那鬼斧神工、天然雕凿的炎黄二帝巨像;玉马平湖风光旖旎,凤山吐翠汝水流长……
越是神话传奇之地、生态和谐之乡、养人宜居的地方,环境保护和生态培养就成了当地决策者、建设者一篇必修的大文章。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生态是民生质量的希望。于是,汝阳县委、县政府就把林业产业化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首要选项。从2000年开始, 43万汝阳儿女以“誓将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打响了造林绿化这场世纪之仗。十年来,晨钟暮鼓,雨露风霜,垦山播绿,掘地拓荒,他们把心血和汗水滋润的绿色种子播撒在132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换来了如今青山耸翠、绿水荡漾、生态永驻、鸟语花香的新汝阳——
一
前不久一个细雨蒙蒙的夏日,我们一行四人离开九朝古都洛阳,沿着二广高速绿色通道,驱车70多公里,进入汝阳境内。顺着逶迤流淌的汝河北岸西行,只见群山苍苍,云蒸雾蔚,茂林含烟,修竹滴翠,让人初步感到这个曾荣获国家、省、市多项殊荣的造林绿化先进县盛名不菲。在县领导的安排下,我们很快见到了该县林业局局长孙三军同志,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耳闻目睹,零距离接触,对汝阳县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汝阳县北距古都洛阳74公里,地理位置处于北汝河上游,豫西伏牛山区,县域南北纵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3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215个行政村,总人口43.5万,国土总面积1325平方公里。汝阳县林业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现有森林植物80多科,200余属,500多种。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已达到111.3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5%,森林蓄积总量达到200万立方米,年均林木生长总量16万立方米,是河南省33个林业重点县之一。
2000年以来,汝阳县委、县政府根据洛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省、市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淮河流域防护林、伏牛山森林防火综合治理、森林分类经营试点、杜仲采种园、国家及省重点生态公益林、日元贷款项目造林、双十造林绿化精品、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建设等项工程,现已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8.5万亩,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3.5万亩,日元贷款造林项目2.5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70.6万亩。群众性各类经济林园、速生丰产园424个,经营面积7.6万亩。县直部门业已建成的万果山、二马山6600亩义务植树基地,更是汝阳县造林绿化中的一个亮点工程。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广泛拓展,营造了林业更加繁荣的局面,全县速生丰产林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以杜仲、芋肉、血参等为主的中药材面积发展到8万亩,以核桃、柿子等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发展到6万亩,并逐步形成了五大林业产业,即以林产品、林副产品为主的经营加工业,以林木种苗繁育、经营为主的林木种苗产业,以经济林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以中药材种植、经营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速生丰产林种植、经营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产业。2009年,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林业产业化正逐步在汝阳大地上生成。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汝阳县林业生态建设的丰硕成果赢得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认可——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先进集体、全国森林公安集体二等功、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县、河南省森林防火先进集体、河南省林政资源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集体、河南省飞播造林先进集体……这虽是汝阳县林业建设所获荣誉的一部分,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誉认与首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不知蕴藏着多少绿色天使积年累月的艰辛,折射出了汝阳人自强不息的品质与精神,终将化作汝水流千载,演绎伏牛万年春。
二
林业生态省建设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专门下发了81号文件即《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利好的消息和新的发展机遇降临在汝阳决策者的面前。为了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尽快形成林业产业化,汝阳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实施汝阳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意见》,他们没有等靠,而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驾驭着汝阳林业生态建设之舟又从一个新的起点上扬帆远航。
立志为民造福,勾画发展蓝图
汝阳县委、县政府以改善民生、造福子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汝阳、绿色汝阳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汝阳林业跨越式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他们计划经过2008~2012年5年的奋斗,基本实现“两区两点一网络”的生态格局,即中南部山地丘陵生态区、山北平原农业生态区、县城点、村镇点和生态廊道网络,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城乡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使全县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5年的努力,全县新增有林地29.95万亩,达到119.6万亩;林木覆盖率增长7.94个百分点,达到53.41%,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丘陵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5%以上,山北平原农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全面实现林业生态县的目标。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县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周期长,涉及面广,只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把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汝阳县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组织机构。
其次,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督察落实林业生态建设制度。县主要领导每月拿出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乡镇检查督导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第三,指挥部将整体规划目标按年度层层分解到乡镇,细化建设目标和治理重点,各乡镇也将目标任务落实到村组、山头、地块,落实到责任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各乡镇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分包工程、分项目标及年度规划报县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汇总后报县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汇总整理后上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存档。
第四,他们强调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解决规划及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落实任期林业发展和森林保护目标责任制,把林业生态建设责任制和任期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与乡镇主要领导政绩挂钩,作为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五,他们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全县年度目标及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严格考核,与奖惩挂钩。县、乡(镇)、村以及县直各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层层有职责、人人有任务、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林业生态建设局面。
深化林权改革,创新发展模式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模式是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为此,汝阳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问计于民的基础上反复论证,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林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把握政策,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按照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方案,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明确林地、林木权属性质和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以及采伐权、抚育权等,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对集体林地按照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分则分的原则,促进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林地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又明确规定,造林绿化达不到标准的,不得转让、出租、抵押。通过深化改革,明确责权,逐步实现了林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了林地使用者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他们还注重培育造林大户,实施示范工程,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创新造林机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部采取专业队造林方式,大力推行非公有制林业模式。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倡导全社会办林业。对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工程,全部实行农户出地、村组统一规划、组织专业队施工的方法,按照“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原则,由群众管护,收益归农户所有。他们所采取的另一种方法是由村集体对部分地段根据路段、树种、株数、树龄等因素估价后公开拍卖;对条件较好的“四荒”地,采取拍卖承包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绿化;对原承包到户的自留山、责任山以及其他已承包、拍卖、租赁的宜林“四荒”资源,按合同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未绿化或无能力绿化的土地,由拥有“四荒”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组织将其收回,重新进行发包、拍卖或租赁;对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使用权暂时无法明晰的荒山地,由村、组组织造林专业队造林,树木栽上后确定护林员,林权归集体所有。他们坚持“谁购买、谁投资,谁绿化、谁受益”原则,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造林,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县、乡、村普遍成立了造林专业队,为全面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确保造林质量提供人力保障。
三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植树形式。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汝阳县广泛深入宣传《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确保全县每个适龄公民每年义务植树不少于5棵,使义务植树法治化、制度化,并把它变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对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实行以资代劳。全县各乡镇也都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使义务植树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四是创新土地使用机制。汝阳的做法是,对主要公路沿线、县城周边的坡耕地以及重点地段绿化占用的耕地,由政府统一租赁,根据土地类型每年给农户以补偿,其中一类地每亩每年补助500元,二类地300元,三类地及25度以上坡地按退耕还林标准每亩每年补偿230元,补偿期限为5年,树随地走,林权归个人所有。
打造亮点工程,发挥示范作用
汝阳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中,培植典型,以点带面,尤其重视重点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二广高速绿化和凤凰山绿化属于市级重点工程,2009年,他们就紧紧围绕这一工程,全力以赴,力争一举成功。二广高速生态廊道绿化工程总长37.2公里,造林面积2455亩,每侧植树木10行,共植杨树30万株,其中小店镇高速引线段全部种植红叶杨树,苗木规格全部按国家规定的Ⅱ级标准以上执行。
凤凰山造林绿化工程总面积1789亩,栽植树种以侧柏、杨树为主,全部采取穴状整地方式,规格均为60×60×60厘米。2009年,栽植侧柏20万株,刺槐19万株。工程从规划设计到造林施工,严格按照精品工程标准,挖大穴、栽大苗、浇透水及涂白,集中人力、财力打造样板工程,对面上的造林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带动作用。
确保工程质量,提升建设标准
汝阳县始终按照精品工程标准落实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分解各项建设任务。宜林荒山荒地的绿化都以大规格侧柏、刺槐为主,并适当密植,每亩植树控制在167~220株范围以内;对于适宜营造经济林的地方,则大力发展杜仲、核桃、山茱萸等经济树种;对于已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村庄,坚持做到常青树与落叶乔木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经济林与速生林相结合,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对于通道绿化,他们经过反复考证和考量,最终确定按以下标准进行实施:
Ⅱ级为焦枝铁路、洛南高速、二广高速、陆浑灌渠、汝河两岸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Ⅲ级为省道郭木线、常付线、侯饭线及陆浑灌渠一级支渠、汝河一级支流、杜康河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Ⅳ级为县乡道、陆浑灌渠二级支渠、玉马灌渠、汝河二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Ⅴ级为村级道路、斗渠两侧各栽植至少1行树木。
完善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制度
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几年来,汝阳县严格按照《河南省营造林实绩核查办法》以及《河南林业生态规划建设核查验收办法》进行考核及奖惩。核查内容包括年度造林面积、成活率、造林面积核实率、合格面积核实率、组织领导情况、资金落实情况等。具体操作,先由乡镇依据年度施工设计及工程类别、造林类型进行自查,提出报账申请。再由县级进行全面检查,并编制本县自查验收报告。最后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复查,并以复查结果作为兑付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依据。对各乡镇年度考核结果的认定,均以省、市核查验收认定结果为准。
汝阳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奖惩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首先是对乡镇的奖励,奖励等级分一、二、三级。按照县绩效考核办法,对完成年度林业生态建设目标、经省级核查工程精品率在80%以上、林政管理秩序良好、无毁林案件及重大森林灾害发生的乡镇,授予“林业生态建设贡献奖”。每年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其中30%可作为书记、乡镇长、主抓副职的奖励。此外,还将按绩效考核办法分别记重要业绩一次,并作为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其次是对行政村的奖励,全县每年评选“新农村绿化明星村”10个,凡是被评为“新农村绿化明星村”的行政村,将获得以奖代补资金1万元。第三是对县直相关单位的奖励,每年在县直相关单位中评选“林业生态建设贡献奖”,一等奖一名,奖励现金3万元,二等奖两名,各奖励现金2万元。第四是对个体户的奖励,每年评选荒山造林示范工程户3个,对承包荒山且植苗造林面积在1000亩以上,苗木质量、造林质量合格率在90%以上的单位或个人,授予“林业生态建设贡献奖”称号,每个工程户奖励现金1万元。对于连续3年被确定为先进个人的记三等功一次,连续5年被确定为先进个人的按程序申报二等功。
对完不成年度造林任务、林政管理秩序混乱的乡镇,由县组织部门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绩效考核记过错一次;连续两年完不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给予警告批评并通报全县,绩效考核记大过一次;连续3年完不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给予就地免职处分。
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全县各级领导有了压力感和危机感,责任心普遍增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林业生态建设效率得以极大提高。
坚持多元融资,强化资金管理
林业生态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其实,许多地方在从事林业生态建设时,往往是因为资金成为瓶颈而使林业建设搁浅。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汝阳县在大力争取国家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同时,按照省政府统一规定,确保县财政预算支出的1%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并做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县绿化委员会还专门设立了“林业生态建设基金会”。其职能一是受理全县义务植树绿化捐款,二是从事鼓励社会各界对林业生态建设进行捐款和资助。县政府公开对社会承诺,凡是对绿化捐助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县政府按其用向以单位或个人的名义作为道路、纪念林、纪念园、公园、基地的命名。
关于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使用安排,他们坚持按项目、按工程给予补助。对纳入县林业生态规划的荒山造林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城镇绿化工程,只要经验收合格,县财政每亩一次性补助100元,县重点工程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工业原料林基地、名优经济林基地、苗木基地均采取政府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
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实行报账制,即根据各乡镇年度任务完成量,经市县验收合格,分造林类型、工程类别逐级将资金的一半下拨到乡镇和造林实体;经省级验收合格后,再将下余资金下拨到乡镇和造林实体。
加强林网管护,巩固育林成果
一是采取三项措施,开展林政秩序治理整顿活动。首先,由森林公安和林政稽查部门联合驻站,进行24小时监控。其次,组成专案组,深入林区排查案件线索。2009年共查处林业治安案件126起,拘留130人;刑事案件2起,拘留3人,逮捕2人。再次,与林区乡镇政府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打防结合,从源头上治理。
二是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和党政领导带班制,落实行政领导森林防火责任制,搞好防火宣传,增强林区干群防火意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火通信设备,加强扑火队伍建设,严格火源管理,保障全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9年,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洛阳市第一家森林防火监控中心,两个监测瞭望台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县城周边及国有大虎岭林场的火灾预防与及时扑救能力。
三是坚持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2009年,共投入防治费用5万元,防治各类病虫害2万亩,有效预防了森林病虫害发生。
三
记者在汝阳采访的两天多时间里,感到林业生态县创建不仅改变了汝阳的山山水水,同时也催生出了县乡(镇)两级服务型政府,锤炼了汝阳县乡(镇)村三级干部。林业生态县创建的实践,考量了他们的民生观念和执政能力。
面对汝阳这几年林业生态县创建的成果,县委书记侯俊义这样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作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这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中原崛起的具体体现。今年,省委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又特别强调,要本着“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精神,着力推进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这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压力、责任和使命。
当我们问到他作为汝阳主要决策者和实践者有什么体会和感受时,侯书记这样说:体会和感受确实不少,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在林业生态县创建过程中提升了 “五种理念”:一是提升了民生理念。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担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历史使命,在维护生态安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生态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是提升了林业产业化理念。他们本着建设“高效益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城乡宜居森林生态环境体系、持续稳定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三大体系目标去做,一改过去的低品质、粗放型、分散性的做法,包括宜种品种、栽植质量、规模效益等全是精品工程。三是提升了科技兴林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包括树木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森林管护等方面都注重运用新的科学技术,使造林效能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四是提升了以人为本理念。不管是组织造林队伍,培养护林队伍,动员社会参与造林,还是运作社会多元融资,人本思想都给了他们很大启发,它是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的法宝。五是提升了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理念。只有改革才能突破,只有创新才有发展。这次林业生态县创建,实际上是一场林业革命,他们从林权制度改革入手,再到管理机制创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证明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侯书记同时还告诉记者:汝阳林业生态县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工作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融资不到位,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二是高层次林业科技人才还比较匮乏,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与快速发展的林业建设形势不相适应;三是林业科研包括经费、机构、人才还比较滞后,林业新技术革命任重道远;四是林业生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创新还有待强化,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
侯书记表示,林业生态县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世的德政工程,他们有责任把它做得更好。今后,他们会更加坚定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理念,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精神,以林业生态县创建为契机,构建汝阳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汝阳生态具有满足本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承载能量,把汝阳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优美、文明宜居的新山乡。
许多人最初知道汝阳,是因为那杯甘洌浓香的杜康酒。很久以前,造酒鼻祖杜康正是在这里酿出第一滴玉液琼浆。物竞天择,世事沧桑,“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千百年来,由于无数饮者的口口相传,汝阳凭借着这块地标性品牌得以名扬四海。其实,汝阳除了杜康酒,还真有不少看点令人神往。诚如,恐龙化石遗址证明这里曾是恐龙的故乡;云梦山上云梦洞,传说是纵横家始祖鬼谷子王禅得道成仙的地方;君若“洛阳观牡丹”,再去“汝阳赏杜鹃”,就会见到西泰山那鬼斧神工、天然雕凿的炎黄二帝巨像;玉马平湖风光旖旎,凤山吐翠汝水流长……
越是神话传奇之地、生态和谐之乡、养人宜居的地方,环境保护和生态培养就成了当地决策者、建设者一篇必修的大文章。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生态是民生质量的希望。于是,汝阳县委、县政府就把林业产业化作为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县域经济、实现持续发展的首要选项。从2000年开始, 43万汝阳儿女以“誓将山河重安排”的英雄气概,打响了造林绿化这场世纪之仗。十年来,晨钟暮鼓,雨露风霜,垦山播绿,掘地拓荒,他们把心血和汗水滋润的绿色种子播撒在1325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换来了如今青山耸翠、绿水荡漾、生态永驻、鸟语花香的新汝阳——
一
前不久一个细雨蒙蒙的夏日,我们一行四人离开九朝古都洛阳,沿着二广高速绿色通道,驱车70多公里,进入汝阳境内。顺着逶迤流淌的汝河北岸西行,只见群山苍苍,云蒸雾蔚,茂林含烟,修竹滴翠,让人初步感到这个曾荣获国家、省、市多项殊荣的造林绿化先进县盛名不菲。在县领导的安排下,我们很快见到了该县林业局局长孙三军同志,在接下来的两天里,我们耳闻目睹,零距离接触,对汝阳县林业生态县创建工作有了更多更深的了解。
汝阳县北距古都洛阳74公里,地理位置处于北汝河上游,豫西伏牛山区,县域南北纵跨黄河、淮河两大流域。全县辖13个乡镇、1个产业集聚区,215个行政村,总人口43.5万,国土总面积1325平方公里。汝阳县林业资源丰富,植物种类繁多,现有森林植物80多科,200余属,500多种。目前,全县林业用地面积已达到111.3万亩,其中森林面积102.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51.5%,森林蓄积总量达到200万立方米,年均林木生长总量16万立方米,是河南省33个林业重点县之一。
2000年以来,汝阳县委、县政府根据洛阳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在省、市林业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先后组织实施了退耕还林、淮河流域防护林、伏牛山森林防火综合治理、森林分类经营试点、杜仲采种园、国家及省重点生态公益林、日元贷款项目造林、双十造林绿化精品、河南省林业生态县建设等项工程,现已完成退耕还林造林18.5万亩,淮河流域防护林工程建设3.5万亩,日元贷款造林项目2.5万亩,生态公益林管护70.6万亩。群众性各类经济林园、速生丰产园424个,经营面积7.6万亩。县直部门业已建成的万果山、二马山6600亩义务植树基地,更是汝阳县造林绿化中的一个亮点工程。全县造林绿化工作广泛拓展,营造了林业更加繁荣的局面,全县速生丰产林面积已发展到10万亩,以杜仲、芋肉、血参等为主的中药材面积发展到8万亩,以核桃、柿子等为主的经济林面积发展到6万亩,并逐步形成了五大林业产业,即以林产品、林副产品为主的经营加工业,以林木种苗繁育、经营为主的林木种苗产业,以经济林生产、经营为主的经济林产业,以中药材种植、经营为主的中药材产业,以速生丰产林种植、经营为主的速生丰产林产业。2009年,全县林业产业总产值达到2.9亿元,林业产业化正逐步在汝阳大地上生成。
几多耕耘,几多收获,汝阳县林业生态建设的丰硕成果赢得了国家和省、市的充分认可——全国封山育林先进县、全国第六次森林资源清查先进集体、全国森林公安集体二等功、河南省林业生态县、河南省造林绿化十佳县、河南省森林防火先进集体、河南省林政资源管理先进单位、河南省森林病虫害防治先进集体、河南省飞播造林先进集体……这虽是汝阳县林业建设所获荣誉的一部分,却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的誉认与首肯。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这些成绩和荣誉的背后,不知蕴藏着多少绿色天使积年累月的艰辛,折射出了汝阳人自强不息的品质与精神,终将化作汝水流千载,演绎伏牛万年春。
二
林业生态省建设是河南省委、省政府根据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站在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体现,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大举措。为推进全省林业生态建设,河南省人民政府于2007年专门下发了81号文件即《关于印发河南林业生态省建设规划的通知》。利好的消息和新的发展机遇降临在汝阳决策者的面前。为了加快林业发展步伐,尽快形成林业产业化,汝阳县委、县政府及时制定了《关于实施汝阳县林业生态建设规划的意见》,他们没有等靠,而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驾驭着汝阳林业生态建设之舟又从一个新的起点上扬帆远航。
立志为民造福,勾画发展蓝图
汝阳县委、县政府以改善民生、造福子孙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建设生态汝阳、绿色汝阳为目标,充分利用现有土地空间,加快造林绿化步伐,大力培育、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发挥森林资源的综合效益,实现汝阳林业跨越式发展,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他们计划经过2008~2012年5年的奋斗,基本实现“两区两点一网络”的生态格局,即中南部山地丘陵生态区、山北平原农业生态区、县城点、村镇点和生态廊道网络,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综合林业生态体系,城乡宜居的生态环境体系,完善的生态保护体系,使全县的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森林资源得到有效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承载能力明显提高。
经过5年的努力,全县新增有林地29.95万亩,达到119.6万亩;林木覆盖率增长7.94个百分点,达到53.41%,山区林木覆盖率达到90%以上,丘陵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5%以上,山北平原农区林木覆盖率达到20%以上,林业年产值达到3.5亿元,全面实现林业生态县的目标。
建立长效机制,实现持续发展
林业生态县建设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周期长,涉及面广,只有“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才能把这项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建立一套长效机制,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首先,县委、县政府成立了“汝阳县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县委书记任政委,县长任指挥长,四大班子有关领导任副指挥长,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林业局,各乡镇也都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和组织机构。
其次,实行县四大班子领导包乡镇督察落实林业生态建设制度。县主要领导每月拿出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乡镇检查督导林业生态建设工作。
第三,指挥部将整体规划目标按年度层层分解到乡镇,细化建设目标和治理重点,各乡镇也将目标任务落实到村组、山头、地块,落实到责任人,确保规划落到实处。各乡镇在限定的时间内将分包工程、分项目标及年度规划报县相关部门,相关部门汇总后报县林业生态建设指挥部办公室,汇总整理后上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认定、存档。
第四,他们强调各乡镇党政一把手担负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切实解决规划及实施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落实任期林业发展和森林保护目标责任制,把林业生态建设责任制和任期森林资源保护目标责任制的落实情况与乡镇主要领导政绩挂钩,作为政绩考核、选拔任用和奖惩的重要依据。
第五,他们把林业生态建设纳入全县年度目标及绩效考核体系,进行严格考核,与奖惩挂钩。县、乡(镇)、村以及县直各部门层层签订目标责任书,形成层层有职责、人人有任务、密切配合、齐抓共管的林业生态建设局面。
深化林权改革,创新发展模式
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创新林业发展模式是加快林业生态建设的关键。为此,汝阳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查研究、问计于民的基础上反复论证,积极稳妥地推进林权制度改革,探索新形势下林业发展新模式。
一是把握政策,稳步推进集体林权改革。按照林业“三定”(稳定山权林权、划定自留山、确定林业生产责任制)方案,保持林业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进一步明确林地、林木权属性质和所有权、使用权、经营权以及采伐权、抚育权等,明确经营者的责、权、利,维护经营者合法权益。对集体林地按照宜卖则卖、宜包则包、宜租则租、宜分则分的原则,促进林地使用权的合理流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注重林地经营者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又明确规定,造林绿化达不到标准的,不得转让、出租、抵押。通过深化改革,明确责权,逐步实现了林业由粗放式经营向集约型经营转变,提高了林地使用者造林绿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了林业生态建设的成效。他们还注重培育造林大户,实施示范工程,以典型示范作用带动林业生态建设的健康快速发展。
二是创新造林机制。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全部采取专业队造林方式,大力推行非公有制林业模式。广泛吸纳社会投资,倡导全社会办林业。对通道绿化、村庄绿化、农田林网工程,全部实行农户出地、村组统一规划、组织专业队施工的方法,按照“树随地走,谁栽谁有”的原则,由群众管护,收益归农户所有。他们所采取的另一种方法是由村集体对部分地段根据路段、树种、株数、树龄等因素估价后公开拍卖;对条件较好的“四荒”地,采取拍卖承包的方式吸收社会资金进行绿化;对原承包到户的自留山、责任山以及其他已承包、拍卖、租赁的宜林“四荒”资源,按合同要求在规定期限内未绿化或无能力绿化的土地,由拥有“四荒”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组织将其收回,重新进行发包、拍卖或租赁;对自然条件差、造林难度大、使用权暂时无法明晰的荒山地,由村、组组织造林专业队造林,树木栽上后确定护林员,林权归集体所有。他们坚持“谁购买、谁投资,谁绿化、谁受益”原则,动员群众广泛参与,大力发展非公有制造林,提高林业生态工程建设的质量和效益。同时,县、乡、村普遍成立了造林专业队,为全面完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确保造林质量提供人力保障。
三是进一步完善义务植树形式。义务植树是每个公民的法定义务。汝阳县广泛深入宣传《河南省义务植树条例》,确保全县每个适龄公民每年义务植树不少于5棵,使义务植树法治化、制度化,并把它变为每一个公民的自觉行动。对不能参加义务植树的,实行以资代劳。全县各乡镇也都根据自己的特点,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使义务植树活动扎扎实实地开展下去。
四是创新土地使用机制。汝阳的做法是,对主要公路沿线、县城周边的坡耕地以及重点地段绿化占用的耕地,由政府统一租赁,根据土地类型每年给农户以补偿,其中一类地每亩每年补助500元,二类地300元,三类地及25度以上坡地按退耕还林标准每亩每年补偿230元,补偿期限为5年,树随地走,林权归个人所有。
打造亮点工程,发挥示范作用
汝阳在进行林业生态建设中,培植典型,以点带面,尤其重视重点工程的辐射带动作用。二广高速绿化和凤凰山绿化属于市级重点工程,2009年,他们就紧紧围绕这一工程,全力以赴,力争一举成功。二广高速生态廊道绿化工程总长37.2公里,造林面积2455亩,每侧植树木10行,共植杨树30万株,其中小店镇高速引线段全部种植红叶杨树,苗木规格全部按国家规定的Ⅱ级标准以上执行。
凤凰山造林绿化工程总面积1789亩,栽植树种以侧柏、杨树为主,全部采取穴状整地方式,规格均为60×60×60厘米。2009年,栽植侧柏20万株,刺槐19万株。工程从规划设计到造林施工,严格按照精品工程标准,挖大穴、栽大苗、浇透水及涂白,集中人力、财力打造样板工程,对面上的造林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带动作用。
确保工程质量,提升建设标准
汝阳县始终按照精品工程标准落实林业生态建设项目,分解各项建设任务。宜林荒山荒地的绿化都以大规格侧柏、刺槐为主,并适当密植,每亩植树控制在167~220株范围以内;对于适宜营造经济林的地方,则大力发展杜仲、核桃、山茱萸等经济树种;对于已规划新农村建设的村庄,坚持做到常青树与落叶乔木相结合,绿化、美化、香化相结合,经济林与速生林相结合,提高新农村建设的品位和档次。对于通道绿化,他们经过反复考证和考量,最终确定按以下标准进行实施:
Ⅱ级为焦枝铁路、洛南高速、二广高速、陆浑灌渠、汝河两岸各栽植10行以上树木;Ⅲ级为省道郭木线、常付线、侯饭线及陆浑灌渠一级支渠、汝河一级支流、杜康河两侧各栽植5行以上树木;Ⅳ级为县乡道、陆浑灌渠二级支渠、玉马灌渠、汝河二级支流两侧各栽植3行以上树木;Ⅴ级为村级道路、斗渠两侧各栽植至少1行树木。
完善考核办法,严格奖惩制度
为了鼓励先进,鞭策后进,推进林业生态建设,形成你追我赶的局面,几年来,汝阳县严格按照《河南省营造林实绩核查办法》以及《河南林业生态规划建设核查验收办法》进行考核及奖惩。核查内容包括年度造林面积、成活率、造林面积核实率、合格面积核实率、组织领导情况、资金落实情况等。具体操作,先由乡镇依据年度施工设计及工程类别、造林类型进行自查,提出报账申请。再由县级进行全面检查,并编制本县自查验收报告。最后报省、市林业主管部门复查,并以复查结果作为兑付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依据。对各乡镇年度考核结果的认定,均以省、市核查验收认定结果为准。
汝阳县委、县政府对林业生态建设工作的奖惩也有非常明确的规定。首先是对乡镇的奖励,奖励等级分一、二、三级。按照县绩效考核办法,对完成年度林业生态建设目标、经省级核查工程精品率在80%以上、林政管理秩序良好、无毁林案件及重大森林灾害发生的乡镇,授予“林业生态建设贡献奖”。每年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两名,以以奖代补的方式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2万元,其中30%可作为书记、乡镇长、主抓副职的奖励。此外,还将按绩效考核办法分别记重要业绩一次,并作为提拔、晋升的重要依据。其次是对行政村的奖励,全县每年评选“新农村绿化明星村”10个,凡是被评为“新农村绿化明星村”的行政村,将获得以奖代补资金1万元。第三是对县直相关单位的奖励,每年在县直相关单位中评选“林业生态建设贡献奖”,一等奖一名,奖励现金3万元,二等奖两名,各奖励现金2万元。第四是对个体户的奖励,每年评选荒山造林示范工程户3个,对承包荒山且植苗造林面积在1000亩以上,苗木质量、造林质量合格率在90%以上的单位或个人,授予“林业生态建设贡献奖”称号,每个工程户奖励现金1万元。对于连续3年被确定为先进个人的记三等功一次,连续5年被确定为先进个人的按程序申报二等功。
对完不成年度造林任务、林政管理秩序混乱的乡镇,由县组织部门对乡镇主要领导进行诫勉谈话,绩效考核记过错一次;连续两年完不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给予警告批评并通报全县,绩效考核记大过一次;连续3年完不成林业生态建设任务的,给予就地免职处分。
严格的奖惩制度,使全县各级领导有了压力感和危机感,责任心普遍增强,工作作风有了明显转变,林业生态建设效率得以极大提高。
坚持多元融资,强化资金管理
林业生态建设,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其实,许多地方在从事林业生态建设时,往往是因为资金成为瓶颈而使林业建设搁浅。为有效解决这个问题,汝阳县在大力争取国家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同时,按照省政府统一规定,确保县财政预算支出的1%用于林业生态建设,并做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县绿化委员会还专门设立了“林业生态建设基金会”。其职能一是受理全县义务植树绿化捐款,二是从事鼓励社会各界对林业生态建设进行捐款和资助。县政府公开对社会承诺,凡是对绿化捐助在10万元以上的单位或个人,县政府按其用向以单位或个人的名义作为道路、纪念林、纪念园、公园、基地的命名。
关于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使用安排,他们坚持按项目、按工程给予补助。对纳入县林业生态规划的荒山造林工程、新农村建设工程、通道绿化工程、城镇绿化工程,只要经验收合格,县财政每亩一次性补助100元,县重点工程适当提高补助标准;工业原料林基地、名优经济林基地、苗木基地均采取政府协调、市场化运作的方式进行。
林业生态建设资金的使用管理实行报账制,即根据各乡镇年度任务完成量,经市县验收合格,分造林类型、工程类别逐级将资金的一半下拨到乡镇和造林实体;经省级验收合格后,再将下余资金下拨到乡镇和造林实体。
加强林网管护,巩固育林成果
一是采取三项措施,开展林政秩序治理整顿活动。首先,由森林公安和林政稽查部门联合驻站,进行24小时监控。其次,组成专案组,深入林区排查案件线索。2009年共查处林业治安案件126起,拘留130人;刑事案件2起,拘留3人,逮捕2人。再次,与林区乡镇政府密切配合,加大宣传力度,做到打防结合,从源头上治理。
二是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认真做好森林防火工作。严格落实森林防火24小时值班制和党政领导带班制,落实行政领导森林防火责任制,搞好防火宣传,增强林区干群防火意识。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改善防火通信设备,加强扑火队伍建设,严格火源管理,保障全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2009年,投资60余万元,建成了洛阳市第一家森林防火监控中心,两个监测瞭望台已投入使用,极大地提高了县城周边及国有大虎岭林场的火灾预防与及时扑救能力。
三是坚持生物防治和药物防治相结合的方法,切实抓好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2009年,共投入防治费用5万元,防治各类病虫害2万亩,有效预防了森林病虫害发生。
三
记者在汝阳采访的两天多时间里,感到林业生态县创建不仅改变了汝阳的山山水水,同时也催生出了县乡(镇)两级服务型政府,锤炼了汝阳县乡(镇)村三级干部。林业生态县创建的实践,考量了他们的民生观念和执政能力。
面对汝阳这几年林业生态县创建的成果,县委书记侯俊义这样告诉记者:省委、省政府从全省经济社会长远发展和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出发,作出了建设林业生态省的重大决策,这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致力于中原崛起的具体体现。今年,省委在全省林业工作会议上又特别强调,要本着“突出重点、强化措施、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精神,着力推进山区生态体系建设工程,这对我们来说更是一种压力、责任和使命。
当我们问到他作为汝阳主要决策者和实践者有什么体会和感受时,侯书记这样说:体会和感受确实不少,最深刻的就是他们在林业生态县创建过程中提升了 “五种理念”:一是提升了民生理念。林业是生态建设的主体,担负着建设生态文明的重大历史使命,在维护生态安全、营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环境中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林业生态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二是提升了林业产业化理念。他们本着建设“高效益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城乡宜居森林生态环境体系、持续稳定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三大体系目标去做,一改过去的低品质、粗放型、分散性的做法,包括宜种品种、栽植质量、规模效益等全是精品工程。三是提升了科技兴林理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他们在具体工作中,包括树木品种栽培、病虫害防治、森林管护等方面都注重运用新的科学技术,使造林效能和社会效益大大提高。四是提升了以人为本理念。不管是组织造林队伍,培养护林队伍,动员社会参与造林,还是运作社会多元融资,人本思想都给了他们很大启发,它是林业生态建设快速发展的法宝。五是提升了改革创新、持续发展理念。只有改革才能突破,只有创新才有发展。这次林业生态县创建,实际上是一场林业革命,他们从林权制度改革入手,再到管理机制创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证明了改革创新的重要性。
侯书记同时还告诉记者:汝阳林业生态县建设虽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在工作中也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这几个方面:一是融资不到位,资金不足仍是制约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二是高层次林业科技人才还比较匮乏,专业人才队伍力量还比较薄弱,与快速发展的林业建设形势不相适应;三是林业科研包括经费、机构、人才还比较滞后,林业新技术革命任重道远;四是林业生产管理方面的机制创新还有待强化,林业生产力发展水平还不高。
侯书记表示,林业生态县建设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也是一项利国利民、造福后世的德政工程,他们有责任把它做得更好。今后,他们会更加坚定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重在持续、重在提升、重在统筹、重在为民”的理念,在洛阳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按照河南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林业生态省建设的精神,以林业生态县创建为契机,构建汝阳高效益的农业生产生态防护体系、城乡宜居的森林生态环境体系、持续稳定的国土生态安全体系,使汝阳生态具有满足本区域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承载能量,把汝阳建设成人与自然和谐、生态环境优美、文明宜居的新山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