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内容与措施探讨

来源 :高教学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200514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程思政是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教学体系,目的是为了实现立德树人。旅游生态学是生态学专业的专业限选课程,理论性、实践性和综合性较强。课程团队围绕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内容,从课程思政教育目标、实施措施等方面着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觀、生态文明理念、乡村振兴战略、绿色发展、主体功能区规划等融入课程教学过程以及课程考核等环节,从而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教学有机结合,为进一步推进高校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提供参考。
  关键词:课程思政;旅游生态学;过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1)21-0097-04
  Abstract: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is a kind of new open curriculum teaching system for improving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of college students. The course of Tourism Ecology is a distributional elective course for ecology studies, and also a theoretical, practical and comprehensive applied discipline. From the aspects of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eaching goal, according to the main contents of this course, som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ncepts and ideas such as the core values of Chinese Socialism,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Strategy, etc. were integrated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course assessment. This research can provide some references for further promoting the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eaching"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in colleges.
  Keywords: curriculum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ies; Tourism Ecology; process teaching
  课程思政是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以及精神追求等融入到各门课程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的思想意识、行为举止产生影响[1],其本质是一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是一个开放的教学体系[2]。作为一种教育观,课程思政蕴含着对高校课程构建的新时代设想[3]。但在中国高校教育中,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思政课程担负着对大学生进行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体责任,而专业课程仅传授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未能将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4]。针对这一现象,2014年,上海市教育委员会率先探索从“思政课程”向“课程思政”的转变[5],上海市委、市政府印发的《上海市教育综合改革方案(2014-2020年)》,明确教育的核心就是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也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整个教育体系,全面渗透到高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课程思政开始成为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明确提出,“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要 “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2018和2019年,习近平总书记分别在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考察调研时再次强调了思政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而学校是立德树人的地方[7-8]。2017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健全高校课堂教学管理办法”。为实现这一目标,许多高校开始在专业课中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探索,即积极寻求各学科专业知识与思政教育内容的关联性、深入挖掘和提练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有效地将专业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社会责任感以及价值观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9-12],体现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育人“同向同行”[13],发挥专业课程的价值渗透作用及对大学生的价值引领作用[4],体现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相长以及思政之道[14]。为此,本文以旅游生态学课程为例,探讨如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挖掘和融入思政教育功能,既是顺应国家大力推进生态旅游与文化融合的大趋势,也是提升课程专业教师与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需要。
  一、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一)旅游生态学课程的特点   旅游生态学是运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人类旅游活动过程及其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内在规律及其调控而形成的旅游生态系统组成、结构、功能、管理措施和优化手段,旨在为可持续旅游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支撑[15]。作为生态学和旅游学相交叉的一门新兴分支学科,旅游生态学属于应用生态学范畴。目前,旅游生态学课程已成为许多高校生态学专业的主干课程[16],其主要教学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让学生掌握旅游生态学的基础理论、主要研究内容、基本研究方法,熟悉和了解生态旅游发展的历史、旅游活动与旅游地自然、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与评价以及生态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等专业基础理论知识。通过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生态旅游的认知以及对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评价、生态旅游地规划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运用专业知识分析并有效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
  (二)旅游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目标
  旅游生态学专业课程的思政教育目标应始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专业知识传授和专业技能培养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增加与生态旅游紧密关联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实现知识传授、专业技能培养与思想引领的有机统一[12]。旅游生態学课程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为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思政教育创造了可能性和可行性。根据专业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要求,可在原有专业知识和技能培训目标的基础上,增加生态文明意识、爱国主义、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创新创业、自然环境保护等思政目标。具体内容见表1。
  二、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与载体的挖掘与设计
  课程团队教师根据旅游生态学的教学大纲,通过文献查阅,共同选取了旅游生态学概述、旅游地自然生态环境对旅游者的影响、旅游地社会文化环境对旅游者的影响、旅游活动对旅游地环境的影响以及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与规划等五大核心章节开展课程思政教学,以确保旅游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专业性。并在确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的基础上,团队教师根据每次课的课程内容和特点,对思政教学总目标进行细化,整合相关内容,梳理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选取合适的思政教育载体(如典型案例、新闻报道等),直观地将思政教育元素表达出来并巧妙地、有机地融入课程教学中,以实现专业知识传授与育人之间的“无缝对接”,同时也使得思政教育目标和思政教育元素相辅相成、相互促进[3]。在旅游生态学的核心章节教学过程中课程思政教育元素与载体如表2所示。
  三、旅游生态学课程思政教学的实施措施
  (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现有课程团队的基础上,加强团队成员在课程思政的备课以及上课等环节上的探讨。如在备课环节,先选取几章典型的教学内容进行详细的课程思政教学设计,包括课程思政教学大纲与教案撰写、PPT课件制作等,而后再逐步推广到课程的全部教学内容,做到“全覆盖”。在上课环节,则主要在原来的课堂讲授、案例分析和现场教学的基础上,尝试采用研讨式、任务驱动式教学等,辅以野外调研、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主动参与,并通过实例、案例让学生得到亲身体验。在课后环节,辅以课程网站(http://202.116.160.98:8000/course/lystx)以及相关的教学资源库,供学生学习参考,保证课程思政教学取得良好的全程实施效果。
  (二)考核评价
  早期的旅游生态学课程考核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内容主要是课堂上讲授的专业知识。近年来则改为过程性考核(50%)和期末笔试考核(50%)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教学活动的参与情况、课堂小测的完成情况等。课程思政开展后,仍保留过程性考核和期末笔试考核相结合的形式,但在过程性考核中,可通过课堂小组讨论或野外调研汇报来展现学生的思政知识与意识,并结合自评、他评、互评等方式进行评价。在期末笔试中,除以课本专业知识为主外,还可增加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相关课程思政知识点内容。通过这些措施,全面考查本课程的思政教学效果。
  四、结束语
  作为新形势下改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课程思政是高校育人的一项重大工程,是专业课与思政课协同育人的有效途径[17]。本研究从生态学专业的限选课旅游生态学课程着手,根据课程教学内容和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制定课程思政教育目标,梳理挖掘与课程相关的思政教育元素,并选取国家大政方针、典型案例、新闻报道等思政教育载体,探索融入课程思政教学的方法手段,改变以往单一传统的专业知识讲授方法,采用案例式、探究式、讨论式以及社会实践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以期能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巧妙地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更好地实现知识传授与立德树人目标的有机结合。
  参考文献:
  [1]王学俭,王岩.新时代课程思政的内涵、特点、难点及应对策略[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2020,41(2):50-58.
  [2]庄梅兰.构建同心圆式高校课程思政体系[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4(4):85-91.
  [3]金媛媛,杜向锋.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探索与实践——以“旅游学概论”课为例[J].北京教育,2020(7):51-53.
  [4]郑迎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思考——以《投资学》课程为例[J].高教学刊,2019(4):141-143.
  [5]金浏河,高哲.对“课程思政”的几点思辨[J].现代职业教育,2017(18):60.
  [6]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9.
  [7]张璋.习近平:办好思政课,是我非常关心的一件事[EB/OL].(2020-9-1).光明网:https://m.gmw.cn/2020-09/01/content_34141729.htm.   [8]习近平.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EB/OL].(2020-8-31).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dukan/qs/2020-08/31/c_1126430247.htm.
  [9]成桂英.推动“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三个着力点[J].思想理念教育导刊,2018(9):67-70.
  [10]梁丽青,胡宇祥,佟沐霖,等.思政教育融入《水泵与泵站》课程教学探索[J].山东工业技术,2018(24):247.
  [11]刘红梅,韩永萍,王璐,等.食品营养与健康课程思政教学改革设计[J].教育教学论坛,2019(45):57-58.
  [12]梁晓梅.《旅游学概论》实施课程思政改革的路径与方法研究[J].高教学刊,2020(24):131-134.
  [13]余学花.高校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育人的三重维度[J].文教资料,2018(26):166-167+143.
  [14]崔广彬,郑岩.旅游管理专业课程思政的教学探索——以“旅游资源学”课程为例[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9(7):166-167.
  [15]章家恩.旅游生态学[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
  [16]叶延琼,章家恩,陈丽丽,等.《旅游生态学》课程的教学设计与改革探索[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4,24(2):118-121.
  [17]曾荣.论课程思政在《旅游市场营销学》课程中的应用[J].知识经济,2019(12):94-95.
  *基金项目: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华南农业大学乡村生态振兴产业学院”(粤教高函[2018]179号);华南农业大学质量工程项目“线下示范课程‘旅游生态学’”(编号:zlgc19050);华南农业大学悦佳产教融合示范基地(编号:zlgc19010);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2020年本科专业“三个一”质量工程项目“生态学教学团队”(资环[2020]11号)、“生态环境资源野外调查观测方法与技能训练指导”一流教材建設(资环[2020]11号)的部分成果
  作者简介:叶延琼(1976-),女,汉族,重庆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旅游生态学、生态规划学。
  *通信作者:章家恩(1968-),男,汉族,湖北孝感人,博士,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处长,研究方向:生态学的教学与研究。
其他文献
摘 要:为有效提升江苏高水平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工作水平,以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22所高职院校为研究对象,从知识产权制度、专业人才培养、知识产权的数量与质量、知识产权的转移与转化和服务机构管理五个维度全面调研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知识产权工作现状,分析其存在的突出问题。最后提出了形成制度层面的政策合力、培养内部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设置知识产权专业技术岗、深化产教融合和加强外部服务机构考核与沟通四大具体
摘 要:有机化学实验是高校环境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中药学等专业的基础性实验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为提高有机化学实验的教学质量,文章分析了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以学生为主体,对实验教学的教学内容、学生自身、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提出一些建议,探索更科学、更有效的实验教学方式,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经验与参考。  关键词:创新人才;有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
摘 要:生物制品生产技术课程是近年来我国部分高等院校生物类专业的重点核心课程之一。为了促进学生掌握生物制品生产技术所必需的理论知识和专业实践技能,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和区域特色,培养出适合区域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高素质生物技术专业人才,文章从课程教学团队建设、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式方法创新、产学研合作与开展、网络教学平台搭建、课程评价制度建立六方面对生物制品生产技术课程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逐步
摘 要:目的:探讨基于CBL的模拟培训混合教学模式在临床麻醉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8年6月-2020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麻醉科实习的68名本科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4人采用基于CBL的模拟培训混合教学模式进行授课;对照组采取传统教学方法。最终以基础理论考试、技能操作考核、调查问卷和回访的方式比较两组学生学习效果。结果:两组学生入科实
摘 要:近年来,随着我国信息技术和科技水平不断进步,互联网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更多便利。同时,加强计算机网络安全防范,提升网络用户的安全意识,也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话题。文章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简述和计算机网络安全存在的问题,聚焦计算机网络安全的防范对策展开讨论,为计算机网络安全研究提出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防范对策  中图分类号:TP393
摘 要:“双万计划”是推动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核心工程,受到国内高校高度重视。与其他专业相比,管理类专业拥有较大的入围机会,拥有建设新文科的先天优势。然而,从已经公布的结果看,省属理工类高校管理类专业的表现并不突出,整体实力达不到“双万”标准,学科交叉的优势没有转化为胜势。对此,省属理工类高校管理类专业必须直面如何适应人工智能时代问题、案例教学的条件支撑问题、产学研协同问题,明确专业定位、规范
摘 要:装配式建筑是一种新型建筑结构体系,因其具备标准化、工厂化及信息化等特征,不但能够提高工程施工质量,而且能够减少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降低建筑工程施工难度,在建筑工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已成为未来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趋势。BIM技术集成了数字技术与信息技术,将BIM技术引入装配式建筑中,能够实现建筑工程仿真模拟,搭建可视化模型。文章阐述了BIM技术在装配式建筑工程中的运用,分析了通过BI
摘 要:为了探明采空区位置,消除采空区对后期生态环境修复的影响,结合地质条件、地表可见塌陷坑、地球物理特性和高密度电阻率法的优势,在调查区开展了对采空区的勘探工作。通过认真分析采集的数据和反复推断,最终查明调查区内的采空区分布,同时也验证了高密度电阻率法在老煤窑采空区勘探中的可行性和适用性。  关键词:高密度电阻率法;采空区;煤矿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摘 要: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下学生居家学习,线上教学工作全面展开。文章通过总结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的一些具体做法,探索线上教学的经验,做到既能让学生完成课程学习,又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独立思考能力。此外,在进行成绩评定时,充分考虑线上教学的特点,初步建立多元化成绩评定体系。  关键词:医学细胞生物学;线上教学;成绩评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
摘 要:随着数值模拟技术的发展,数值试验已成为第三种科学研究方法,探究如何将数值试验技术引入高校学科教学显得尤为重要。文章通过岩土工程领域的常用软件RFPA对页岩进行了力学特性和破裂损伤过程分析,充分证实了RFPA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岩土工程课程理论的理解,且其操作简单方便,在岩土工程领域应用较广。因此,将其引入到高校学科教学中符合高校教学研究要求,并将推动高校科研建设的发展。  关键词:RF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