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版《农业技术推广法》的问世,通过学习,结合自身工作,略谈农技推广。自进入农技推广队伍以来,期纳镇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农业局的业务指导下和帮助下,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的,以冬早蔬菜产业为突破口,适时引进、试验和示范一些农业新技术、新产品,大力推广耐旱作物和节水农业,积极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科技培训等为主要内容的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与大家交流。
1 农技推广区域基本情况
期纳镇座落在祥宁线二级公路沿线(过境历程达21公里),地处县南片二乡三镇中心,辖清水等9个村委会144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34.8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430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2012年末,全镇共有农业人口34109人。年末大牲畜存栏14892(头、匹、只)。实有耕地面积30619亩,其中:水田20021亩,旱地10599亩。粮食总播种面积28182亩,总产10279吨,蔬菜种植面积15943亩,总产18494吨。种植烤烟1800亩,收购烟叶5086担。农民人均有粮30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07亿元,其中农业收入1.15亿元,林业收入568万元,畜牧业收入4633万元,工业收入9356万元,商业收入1045万元,运输业收入1412万元,服务业收入315万元,渔业收入79万元,其他收入696万元。人均纯收入5678元。
2 主要做法
2.1 抓体制创新,抓紧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政策。在农技推广体制创新方面,我们按照“坚持改革创新,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思路,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2010年我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主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一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这次体系改革的有关方案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对职能进行界定,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宣传动员,认真学习各种文件和规章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把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等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重点。通过这次体系改革,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完善了农技推广网络,提高了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促进我镇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抓机制创新,建立高效、科学的农技推广新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农技推广机制已不再适应发展的新需求,我们在推广手段、推广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是建立规范的科技示范点,创新了推广手段。这样形成了以科技示范点为载体的一个个集技术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技术展示的平台,更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畅通,有利于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一般性技术推广职能的转变。在科技示范点的管理上,采取给予一定物资补助,由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形成以农户管理,以物资补助,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形式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然后是推行持证竞争上岗,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做到量才使用,才尽其能。
2.3 创新管理体制。对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年终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加强对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绩效工资,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4 抓科技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从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着手,抓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开展学历教育,鼓励职工接授在职教育,取得更高文凭;二是开展继续教育,认真开展好每年的继续教育活动;三是加强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通过邀请业务专家、学者授课,培训农技人员、农民,提高农技队伍、农民的综合素质。
3 遇到的问题
多年来,我们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3.1 是市场营销经验不足。大部分农技人员对市场营销接触极少,对市场营销工作很陌生。因此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对市场开发能力相对不足。
3.2 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途径不够。能带动广大农户都能自觉地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身,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都处在被动状态,造成“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
3.3 是内引外联不足,重点产品不突出。推广农技工作,调整产业结构,重在培育新品种,发展支柱产业,目前我们的发展仅停留在大众化产品的立体循环种植、无公害化引导种植及技术服务上,不能突出重点产品,形成品牌。
3.4 是农业结构调整投入不足。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现在来说严重缺乏,产业停止在生产初级产品的基础上,无法实现冷藏、加工升值,造成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低。
1 农技推广区域基本情况
期纳镇座落在祥宁线二级公路沿线(过境历程达21公里),地处县南片二乡三镇中心,辖清水等9个村委会144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234.8平方公里。镇政府所在地海拔1430米,属亚热带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为670毫米。2012年末,全镇共有农业人口34109人。年末大牲畜存栏14892(头、匹、只)。实有耕地面积30619亩,其中:水田20021亩,旱地10599亩。粮食总播种面积28182亩,总产10279吨,蔬菜种植面积15943亩,总产18494吨。种植烤烟1800亩,收购烟叶5086担。农民人均有粮302公斤。农村经济总收入3.07亿元,其中农业收入1.15亿元,林业收入568万元,畜牧业收入4633万元,工业收入9356万元,商业收入1045万元,运输业收入1412万元,服务业收入315万元,渔业收入79万元,其他收入696万元。人均纯收入5678元。
2 主要做法
2.1 抓体制创新,抓紧落实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政策。在农技推广体制创新方面,我们按照“坚持改革创新,以服务农民的成效为检验标准,通过建立健全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培养农业科技示范户,建设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开展农技人员培训等措施,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进一步创新机制,全面提升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的公共服务能力”的思路,抓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建设工作。2010年我县被农业部列为全国农技推广体系改革试点县,主要从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等方面全面开展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工作,一是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制定出台了这次体系改革的有关方案和管理制度,成立了农技推广体系改革领导小组,对职能进行界定,保证工作的正常开展;二是宣传动员,认真学习各种文件和规章制度,提高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三是健全考核评价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把深入生产一线、进村入户等工作实绩作为考核重点。通过这次体系改革,进一步理顺了管理体制,完善了农技推广网络,提高了农技推广队伍的整体素质,对促进我镇农技推广工作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抓机制创新,建立高效、科学的农技推广新机制。随着经济的发展,原有的农技推广机制已不再适应发展的新需求,我们在推广手段、推广方法等方面进行了创新。首先是建立规范的科技示范点,创新了推广手段。这样形成了以科技示范点为载体的一个个集技术试验示范、科技培训、技术展示的平台,更加有利于科技成果转化渠道的畅通,有利于农业生产各环节的联系,促进了农业产业化经营,有利于一般性技术推广职能的转变。在科技示范点的管理上,采取给予一定物资补助,由农户自愿的基础上开展新技术、新产品应用,形成以农户管理,以物资补助,进行全程技术指导,有力地促进了农业科技推广形式的健康发展,在新形势下探索出了一条新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然后是推行持证竞争上岗,创新用人机制。实行全员聘用制,通过公平竞争,择优上岗,做到量才使用,才尽其能。
2.3 创新管理体制。对现有农技推广人员实行全员竞聘上岗,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年终进行严格规范的考核,加强对在职人员进行职业技能培训,努力提高职工素质;提高一线工作人员绩效工资,调动农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2.4 抓科技培训,提高科技人员素质。从提高农技人员的综合素质着手,抓技术培训工作。一是开展学历教育,鼓励职工接授在职教育,取得更高文凭;二是开展继续教育,认真开展好每年的继续教育活动;三是加强开展业务指导和培训,通过邀请业务专家、学者授课,培训农技人员、农民,提高农技队伍、农民的综合素质。
3 遇到的问题
多年来,我们在农技推广工作中取得了一些经验,但在农业技术推广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
3.1 是市场营销经验不足。大部分农技人员对市场营销接触极少,对市场营销工作很陌生。因此在农业科技推广中,对市场开发能力相对不足。
3.2 是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的途径不够。能带动广大农户都能自觉地学习各种知识充实自身,但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都处在被动状态,造成“书到用时方恨少”的窘境。
3.3 是内引外联不足,重点产品不突出。推广农技工作,调整产业结构,重在培育新品种,发展支柱产业,目前我们的发展仅停留在大众化产品的立体循环种植、无公害化引导种植及技术服务上,不能突出重点产品,形成品牌。
3.4 是农业结构调整投入不足。农业产业的发展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现在来说严重缺乏,产业停止在生产初级产品的基础上,无法实现冷藏、加工升值,造成农业产业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