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成本大制作的美国大片里一直少不了英雄形象。在那些无数英雄形象为观众带来淋漓尽致的动作场面和难以磨灭的深刻记忆的同时,观众们也感受到了不同种类的英雄们。奥斯卡最佳影片《百万宝贝》讲述了一位新式英雄的故事,从而继续了好莱坞导演们和观众们的英雄梦。
[关键词]美国影片 英雄梦 《百万宝贝》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儿童反复用积木搭各种各样建筑物,虽然在行为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模仿性,但就其活动的潜在动机而言却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起作用。同样,人类的情感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并没有一条固定不变的界限,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交互影响。为了克服自身的内在空虚和无能之感,人们就会选择一个对象加以崇拜,在这种偶像崇拜中,人们感到了与自身素质的接触,并感到自己的强大、智慧、勇敢、安全。人们在现实中找不到确定崇拜的对象时。便移情于艺术中的英雄。这也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起作用。正如邱正伦在其著作《审美价值学》中提到的:艺术作品中被形式化了的情感引发了接受者心中相近的情感积累并使之沿着特定轨迹上升到审美情感的水平,结果使人们的情感积累所携带的情感能量得到舒泄。而电影中的英雄正好能直接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渴望,促使人们的情感能量得到舒泄。它突然切断了观众的生活常态。使观众一下子进入电影叙事情境,幻想自己成为银幕上的英雄人物,变得无所不能,从中获得正义、胜利的想象性快感。美国电影人正是深谙观众这一心理。生产出大量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影片。
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中。英雄叙事一直是“主旋律”。而“英雄神话”毫无争议地是好莱坞最为传统亦最为成功的梦幻模式之一。无数各具特色的银幕英雄在这里诞生,无数英雄行为在这里得到宣扬《兄弟连》、《野战排》、《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特洛伊》、《角斗士》等作品在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的同时,也透射出浓浓的美国国家情结和美国精神,其基本出发点都离不开爱国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显然,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已成为美国电影中的一个显性特征。当然,虽然英雄在美国电影中无处不在,但是他们的形象总是多姿多彩的,总是被赋予不同的身份或戴着不同的面具。
周小玲在文章《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中,将各具特点的英雄人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传统英雄
传统英雄亦是道德英雄。他们是道德与秩序的维护者。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斗志昂扬,不畏艰险,甚至肯为大众牺牲自我,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和道德理想。他们的英雄行为一般简单地被设置为在一特定场景和行动中表现出来英勇果敢,以正义压倒邪恶。人物以平面塑造为主。如西部片中富于正义感的戴宽沿帽、穿花衬衫牛仔裤、腰插双抢的牛仔英雄们。或是在西部片的现代版一警匪片中,警探们往往具有超凡职能,总是被赋予拯救人质、某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神圣使命。
2,特异英雄
这类英雄本身可能是极为平常的人,有的还有明显缺陷,但在某一方面往往有特异功能而使他们脱颖而出,弥补了缺憾,最终获得了成功,从而满足了观众们期待圆满的心理。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和《雨人》中的雷蒙德等。
3,新英雄
新英雄区别于传统英雄,他体现的是当代价值观念,不在是以传统立场所塑造出来的“神化”人物,而是更多地强调个性,体现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性光辉。他们无论从外形、性格还是行为上都显得十分普通,他们的形象既不高大,也不猥琐:他们的行为既不光辉,也不恶劣。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做着平凡的事,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获第7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4项大奖的《百万宝贝》就讲述了这样一位新式英雄(老拳击教练弗兰基)与一名矢志成为拳击手麦琪的故事。全片以女主人公作为一名优秀拳击手的成长历程为主要情节线索,中间穿插着精心刻画的老拳击教练内部心理世界。但是,很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那个看似会成为英雄的女拳击手后来却死了。大多数观众对这个结局大失所望。好莱坞塑造英雄,满足观众英雄崇拜的潜意识的创作方法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我们情愿英雄不死,因为我们在看电影时也在做着英雄梦。那么,好莱坞是不是在改变创作方式,以女性英雄形象为主了呢?其实不然。《百万宝贝》里麦琪看上去是影片塑造的英雄,但片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女拳击手,而是她的教练一满脸沧桑的弗兰基。正如徐娴所说:“这是十分有趣的注意力转移和角色转移。主角承担了观众所有的英雄期待,但她却让观众失望了:配角压根儿不是观众期待的英雄,他却一步一步担任了英雄的角色。”
因为弗兰基训练了太多的拳击手,看过太多他们的沉浮,太了解拳击运动的本质。在他看来,拳击运动残酷无情。它无非是剥夺和被剥夺,要么你剥夺别人,要么别人剥夺你。所以他不愿意训练一个女人。这就是为什么弗兰基一开始拒绝当麦琪的教练的原因。而当他怀念女儿,他把对女儿的爱转移到了这个女徒弟身上时,弗兰基又接受了麦琪当他的徒弟。无论弗兰基还是麦琪他们都懂得拳击意味着什么一强者之间的征服。强者不但征服世界。而且征服自我。当一个拳击手不但不能征服世界,甚至连自己的生活能力都丧失了的时候。他就只能征服自我一毁灭生存意志,毁灭肉体生命。遗憾的是,麦琪连杀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因为她从此不能站起来了,要靠氧气罐呼吸,靠输液来维持生命,所以弗兰基只好代替她行使使命了。弗兰基最后要结束麦琪的生命那只能归结为他是真正的英雄。正如吴越人所说,“‘铁打的拳坛,流水的拳手’。唯一不变的弗兰基要永远训练新人。英雄可以倒下。但训练英雄的人永远不倒,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美国虽然不具备欧洲那深厚悠长的文化底蕴,但美国电影绝非只有描述故事,故事的背后也有着美国人寄予其中的向往与思索。影片《百万宝贝》拨动了全世界许多观众内心的隐秘之处:人类某种超现实的欲望一成为英雄的渴望。影片对新式英雄的刻画及所描述的感人肺腑的故事直接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发人深思,达到了使观众和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程度。虽然好莱坞还是在与观众一道做英雄梦,但是,如果刻画出来的是这种倾向于普通人化的新式英雄形象,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观众的期待还是没有被辜负的。影片能获得奥斯卡大奖,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
[关键词]美国影片 英雄梦 《百万宝贝》
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儿童反复用积木搭各种各样建筑物,虽然在行为过程中带有明显的模仿性,但就其活动的潜在动机而言却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起作用。同样,人类的情感在现实与幻想之间,并没有一条固定不变的界限,二者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交互影响。为了克服自身的内在空虚和无能之感,人们就会选择一个对象加以崇拜,在这种偶像崇拜中,人们感到了与自身素质的接触,并感到自己的强大、智慧、勇敢、安全。人们在现实中找不到确定崇拜的对象时。便移情于艺术中的英雄。这也是自我实现的需求在起作用。正如邱正伦在其著作《审美价值学》中提到的:艺术作品中被形式化了的情感引发了接受者心中相近的情感积累并使之沿着特定轨迹上升到审美情感的水平,结果使人们的情感积累所携带的情感能量得到舒泄。而电影中的英雄正好能直接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渴望,促使人们的情感能量得到舒泄。它突然切断了观众的生活常态。使观众一下子进入电影叙事情境,幻想自己成为银幕上的英雄人物,变得无所不能,从中获得正义、胜利的想象性快感。美国电影人正是深谙观众这一心理。生产出大量带有英雄主义色彩的影片。
在好莱坞的经典叙事中。英雄叙事一直是“主旋律”。而“英雄神话”毫无争议地是好莱坞最为传统亦最为成功的梦幻模式之一。无数各具特色的银幕英雄在这里诞生,无数英雄行为在这里得到宣扬《兄弟连》、《野战排》、《拯救大兵瑞恩》、《珍珠港》、《特洛伊》、《角斗士》等作品在涉及重大历史题材的同时,也透射出浓浓的美国国家情结和美国精神,其基本出发点都离不开爱国主义、个人英雄主义,显然,挥之不去的英雄情结已成为美国电影中的一个显性特征。当然,虽然英雄在美国电影中无处不在,但是他们的形象总是多姿多彩的,总是被赋予不同的身份或戴着不同的面具。
周小玲在文章《试论美国电影中的英雄情结》中,将各具特点的英雄人物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传统英雄
传统英雄亦是道德英雄。他们是道德与秩序的维护者。有着强烈的正义感和责任。斗志昂扬,不畏艰险,甚至肯为大众牺牲自我,体现了一种民族精神和道德理想。他们的英雄行为一般简单地被设置为在一特定场景和行动中表现出来英勇果敢,以正义压倒邪恶。人物以平面塑造为主。如西部片中富于正义感的戴宽沿帽、穿花衬衫牛仔裤、腰插双抢的牛仔英雄们。或是在西部片的现代版一警匪片中,警探们往往具有超凡职能,总是被赋予拯救人质、某个城市乃至国家的神圣使命。
2,特异英雄
这类英雄本身可能是极为平常的人,有的还有明显缺陷,但在某一方面往往有特异功能而使他们脱颖而出,弥补了缺憾,最终获得了成功,从而满足了观众们期待圆满的心理。如《阿甘正传》中的阿甘和《雨人》中的雷蒙德等。
3,新英雄
新英雄区别于传统英雄,他体现的是当代价值观念,不在是以传统立场所塑造出来的“神化”人物,而是更多地强调个性,体现作为个体存在的人性光辉。他们无论从外形、性格还是行为上都显得十分普通,他们的形象既不高大,也不猥琐:他们的行为既不光辉,也不恶劣。他们就像我们身边的某一个人,做着平凡的事,认真地履行自己的职责。
获第77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女主角和最佳男配角4项大奖的《百万宝贝》就讲述了这样一位新式英雄(老拳击教练弗兰基)与一名矢志成为拳击手麦琪的故事。全片以女主人公作为一名优秀拳击手的成长历程为主要情节线索,中间穿插着精心刻画的老拳击教练内部心理世界。但是,很出乎我们意料的是那个看似会成为英雄的女拳击手后来却死了。大多数观众对这个结局大失所望。好莱坞塑造英雄,满足观众英雄崇拜的潜意识的创作方法已经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我们情愿英雄不死,因为我们在看电影时也在做着英雄梦。那么,好莱坞是不是在改变创作方式,以女性英雄形象为主了呢?其实不然。《百万宝贝》里麦琪看上去是影片塑造的英雄,但片中真正的英雄不是女拳击手,而是她的教练一满脸沧桑的弗兰基。正如徐娴所说:“这是十分有趣的注意力转移和角色转移。主角承担了观众所有的英雄期待,但她却让观众失望了:配角压根儿不是观众期待的英雄,他却一步一步担任了英雄的角色。”
因为弗兰基训练了太多的拳击手,看过太多他们的沉浮,太了解拳击运动的本质。在他看来,拳击运动残酷无情。它无非是剥夺和被剥夺,要么你剥夺别人,要么别人剥夺你。所以他不愿意训练一个女人。这就是为什么弗兰基一开始拒绝当麦琪的教练的原因。而当他怀念女儿,他把对女儿的爱转移到了这个女徒弟身上时,弗兰基又接受了麦琪当他的徒弟。无论弗兰基还是麦琪他们都懂得拳击意味着什么一强者之间的征服。强者不但征服世界。而且征服自我。当一个拳击手不但不能征服世界,甚至连自己的生活能力都丧失了的时候。他就只能征服自我一毁灭生存意志,毁灭肉体生命。遗憾的是,麦琪连杀死自己的能力都没有,因为她从此不能站起来了,要靠氧气罐呼吸,靠输液来维持生命,所以弗兰基只好代替她行使使命了。弗兰基最后要结束麦琪的生命那只能归结为他是真正的英雄。正如吴越人所说,“‘铁打的拳坛,流水的拳手’。唯一不变的弗兰基要永远训练新人。英雄可以倒下。但训练英雄的人永远不倒,他才是真正的英雄。”
美国虽然不具备欧洲那深厚悠长的文化底蕴,但美国电影绝非只有描述故事,故事的背后也有着美国人寄予其中的向往与思索。影片《百万宝贝》拨动了全世界许多观众内心的隐秘之处:人类某种超现实的欲望一成为英雄的渴望。影片对新式英雄的刻画及所描述的感人肺腑的故事直接冲击着观众的心灵,发人深思,达到了使观众和角色同呼吸共命运的程度。虽然好莱坞还是在与观众一道做英雄梦,但是,如果刻画出来的是这种倾向于普通人化的新式英雄形象,能引起观众的共鸣,那么观众的期待还是没有被辜负的。影片能获得奥斯卡大奖,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