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条马路隔住了胶南闹市的所有嘈杂,我知道,达尼画家村已经近在眼前了。顺着笔直的窄马路,汽车稳稳地前行,缓下来的车速让我更好地欣赏路边的风光,任意滋长的碧玉青草,无拘无束的自在灌木,缤纷的紫薇在深深浅浅的绿色中显得格外耀眼,妖娆极了。目光穿过绿林触碰到的是精致画面:远处青山近处湖湾,波光粼粼的湖面上时不时地略过水鸟和鸭鹅的身影,在这个阴雨天里,心情却被这片烟雨袅袅的风景陶醉着,好一个青山绿水间的村庄!
终于明白,朋友为什么会放弃优渥生活、高薪工作,来到这里寻梦——离闹市不远却与繁华相隔,自然淳真却别有一番景致,我想不出比这里更有诗意的北方村庄。朋友笑而不语,仿佛告诉我,达尼画家村的魅力不仅这些,它的美它的好要慢慢体会才会读懂。
“留住绿水青山,引来娇鸾彩凤”,用在达尼画家村再合适不过了,原来这里叫大泥沟头村,历史上算得上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这个地处偏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用它的山青水秀、茂密植被、绵延不绝的苍松绿树以及风景优美的松泉山,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目光,让很多来过这里的人有种“留下来”的冲动。这其中就有解中才和董文杰。2003年7月,解中才、董文杰追随着艺术的灵感来到了这里。这是达尼画家村迎来的第一批艺术工作者,由解中才、董文杰等20位年轻绘画爱好者组成的青岛绿泽画院也是达尼画家村的第一家画院。之后,一批又一批怀揣着绘画梦想的人走进这里。众多的艺术工作者潮水般地涌入达尼画家村,这些绘画爱好者的到来令村子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并正式踏上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点,最终成为文化产业的聚集区。
在达尼画家村,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绿泽画院。
短短8年的时间,绿泽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每年生产油画的能力达3万多幅,畅销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实现年销售收入300多万美元。绿泽画院的订单大都来自欧美国家的画廊,对方提供所需要的绘画作品的样画或者照片,由画院的画师们进行绘制修改,直到符合要求后才大批量生产。现在绿泽画院已经拥有了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画师从当初的几十人增加到了现在的700多人。
实际上,除了接出口订单做传统生意的画院,绿泽还有职业学校和艺术交易中心。
“学校会以订单需求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每年培养200名左右的画工来补充画院的力量。”绿泽美术职业学校的张校长介绍,与传统的美术院校相比,在这里学到的技能更专,“学校只开一个专业,教学模式是由老师带学生。由于绿泽画院里的36位艺术家同时也是学校的授课老师,所以学生们可以接受大师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学生们的一技之长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种很实际的技能对他们的择业或创业有很大帮助。”学校里的学生最小有14岁,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除了培养专业人才、引导就业,绿泽美术职业学校同时还在积极推广普及艺术欣赏,提升公众对美的认知。“其实,绿泽人一直致力于艺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举个例子,我们的交易中心和美术馆如果放在大城市里,效果会更好知名度会更高,但我们选择放在画家村,之所以把它放在这里,是为了感谢当地政府和村民,也为了让村民能够近距离享受艺术得到快乐。”绿泽人深知,文化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外在条件、硬件设施,更需要氛围的滋养。
为进一步拓展达尼画家村发展空间,提升画家村形象和文化品位,张家楼镇党委政府投资五百万元规划建设了青岛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对画家村及周边进行新一轮规划,并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实施高标准的绿化、硬化、美化等“五化”工程,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与此同时,对闲置的别墅进行整合利用,盘活现有存量房屋,加强对文化企业特别是文化产品制造业的招商引资,提高了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了其辐射带动作用……从最初的小平房画室到近万平方米的住宅社区,达尼画家村的规模已达江北之最。“之所以愿意留在这里,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就和我憧憬的一模一样。”朋友告诉我,他去过许多搞文化产业的地区,但许多地区都是用待遇“栓”住人却不能留住人心,“这里却不同,生活在画家村,我从许多细节上感受到政府为文化产业做出的努力,这里的工作场所、艺术平台,这里的生活配套设施、居住环境,能让来到这里的艺术家安心地扎根此地搞创作,政府真是用心良苦。即便是做一名画工,他的生活也是幸福快乐的。所以每一个来到这儿的人,都像我一样,留了下来。”达尼画家村有今天的面貌和氛围,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扶持和帮助的最好说明。
2011年,达尼画家村又迎来了青岛墨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国内专业的数字绘画创作的文化公司,拥有阵容强大的文化创意开发团队与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平台,致力于数字绘画高清复制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在达尼画家村开设了数字画廊、艺术馆及多媒体乐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创意开发、产业整合之路,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绘画艺术产品生产商。
今天的达尼画家村,拥有青岛绿泽画院等7家文化旅游企业以及山川画廊、艺术空间等9家个人画室,更先后荣获了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岛市文化产业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被青岛市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特色和优势逐步彰显,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画院的纷纷入住渐渐催热了乡村的经济,村庄的现代服务业随之兴起,村民们纷纷从事起了与油画、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食、住、行、游、娱等服务行业,并带动着就业与创业,不仅提高了收入,对建设达尼画家村的信心和热情也日趋高涨。一个以画院为中心,集文化、商住、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区正悄然形成。仅绿泽美术职业学院,就拥有在校学生500多人,形成了学员、画工、画师、高级画师梯次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村内的“艺术品长廊”设立了绿泽油画、胶南年画、民间剪纸等艺术品展厅,搭建起融休闲娱乐、农民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平台。
达尼画家村因画闻名,靠文化产业走出了贫穷,走上了富裕,还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因油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涉及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文化企业的纷纷入驻,使达尼画家村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一道道文化墙修葺而成,五彩缤纷的油画、水彩画满载着时代的信息走入寻常百姓家,“文化”在不知不觉间影响改变着村里的人们。这里的200多户1400多人在短短数年之内完成了由村民卖粮卖菜、进城务工维持生计到“文化开路,旅游搭桥,促进三产”的强村富民新路子。
虽然油画是西方艺术形式,非中国人最拿手的艺术表现形式,传入中国的时间也仅仅只有百年,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不亚于其他国家。胶南达尼画家村在绿泽、墨泽等文化企业的支撑下,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达尼画家村在不断努力着,它的舞台也将更大更宽广。预计“十二五”末,画家村的规模将扩大一倍,并将进一步促进本土文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扩大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
在这片青山绿水间的乐土,一个集创作、研发、加工、展览、销售、出口、培训孵化于一体的“江北第一画家村”正在形成。
终于明白,朋友为什么会放弃优渥生活、高薪工作,来到这里寻梦——离闹市不远却与繁华相隔,自然淳真却别有一番景致,我想不出比这里更有诗意的北方村庄。朋友笑而不语,仿佛告诉我,达尼画家村的魅力不仅这些,它的美它的好要慢慢体会才会读懂。
“留住绿水青山,引来娇鸾彩凤”,用在达尼画家村再合适不过了,原来这里叫大泥沟头村,历史上算得上是个典型的农业村。这个地处偏僻名不见经传的小山村,用它的山青水秀、茂密植被、绵延不绝的苍松绿树以及风景优美的松泉山,吸引了众多艺术家的目光,让很多来过这里的人有种“留下来”的冲动。这其中就有解中才和董文杰。2003年7月,解中才、董文杰追随着艺术的灵感来到了这里。这是达尼画家村迎来的第一批艺术工作者,由解中才、董文杰等20位年轻绘画爱好者组成的青岛绿泽画院也是达尼画家村的第一家画院。之后,一批又一批怀揣着绘画梦想的人走进这里。众多的艺术工作者潮水般地涌入达尼画家村,这些绘画爱好者的到来令村子的文化氛围日渐浓厚并正式踏上了文化产业的发展起点,最终成为文化产业的聚集区。
在达尼画家村,知名度最高的,就是绿泽画院。
短短8年的时间,绿泽画院得到了飞速发展,每年生产油画的能力达3万多幅,畅销欧美等十几个国家,实现年销售收入300多万美元。绿泽画院的订单大都来自欧美国家的画廊,对方提供所需要的绘画作品的样画或者照片,由画院的画师们进行绘制修改,直到符合要求后才大批量生产。现在绿泽画院已经拥有了相对固定的客户群体,画师从当初的几十人增加到了现在的700多人。
实际上,除了接出口订单做传统生意的画院,绿泽还有职业学校和艺术交易中心。
“学校会以订单需求为依托,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每年培养200名左右的画工来补充画院的力量。”绿泽美术职业学校的张校长介绍,与传统的美术院校相比,在这里学到的技能更专,“学校只开一个专业,教学模式是由老师带学生。由于绿泽画院里的36位艺术家同时也是学校的授课老师,所以学生们可以接受大师面对面、一对一的指导,学生们的一技之长也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这种很实际的技能对他们的择业或创业有很大帮助。”学校里的学生最小有14岁,最大的已经70多岁了——除了培养专业人才、引导就业,绿泽美术职业学校同时还在积极推广普及艺术欣赏,提升公众对美的认知。“其实,绿泽人一直致力于艺术文化的推广和普及,举个例子,我们的交易中心和美术馆如果放在大城市里,效果会更好知名度会更高,但我们选择放在画家村,之所以把它放在这里,是为了感谢当地政府和村民,也为了让村民能够近距离享受艺术得到快乐。”绿泽人深知,文化的发展不仅仅需要外在条件、硬件设施,更需要氛围的滋养。
为进一步拓展达尼画家村发展空间,提升画家村形象和文化品位,张家楼镇党委政府投资五百万元规划建设了青岛绿泽油画国际展览交易中心,对画家村及周边进行新一轮规划,并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实施高标准的绿化、硬化、美化等“五化”工程,全面改善环境质量。与此同时,对闲置的别墅进行整合利用,盘活现有存量房屋,加强对文化企业特别是文化产品制造业的招商引资,提高了产业集聚度,充分发挥了其辐射带动作用……从最初的小平房画室到近万平方米的住宅社区,达尼画家村的规模已达江北之最。“之所以愿意留在这里,是因为它让我看到了一种希望,就和我憧憬的一模一样。”朋友告诉我,他去过许多搞文化产业的地区,但许多地区都是用待遇“栓”住人却不能留住人心,“这里却不同,生活在画家村,我从许多细节上感受到政府为文化产业做出的努力,这里的工作场所、艺术平台,这里的生活配套设施、居住环境,能让来到这里的艺术家安心地扎根此地搞创作,政府真是用心良苦。即便是做一名画工,他的生活也是幸福快乐的。所以每一个来到这儿的人,都像我一样,留了下来。”达尼画家村有今天的面貌和氛围,是政府对文化产业的支持、扶持和帮助的最好说明。
2011年,达尼画家村又迎来了青岛墨泽文化创意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从事国内专业的数字绘画创作的文化公司,拥有阵容强大的文化创意开发团队与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平台,致力于数字绘画高清复制技术的开发和利用,在达尼画家村开设了数字画廊、艺术馆及多媒体乐园,走出了一条全新的创意开发、产业整合之路,成为国内最大的数字绘画艺术产品生产商。
今天的达尼画家村,拥有青岛绿泽画院等7家文化旅游企业以及山川画廊、艺术空间等9家个人画室,更先后荣获了全国文化(美术)产业示范基地、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山东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青岛市文化产业示范单位荣誉称号,被评为“中国文化制品七大品牌”,被青岛市列为重点发展的六大文化产业集聚区。特色和优势逐步彰显,经济和社会效益实现双赢,品牌效应日益显现。
画院的纷纷入住渐渐催热了乡村的经济,村庄的现代服务业随之兴起,村民们纷纷从事起了与油画、旅游产业密切相关的食、住、行、游、娱等服务行业,并带动着就业与创业,不仅提高了收入,对建设达尼画家村的信心和热情也日趋高涨。一个以画院为中心,集文化、商住、服务为一体的文化产业区正悄然形成。仅绿泽美术职业学院,就拥有在校学生500多人,形成了学员、画工、画师、高级画师梯次推进的人才培养模式。而村内的“艺术品长廊”设立了绿泽油画、胶南年画、民间剪纸等艺术品展厅,搭建起融休闲娱乐、农民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体的精神文明建设平台。
达尼画家村因画闻名,靠文化产业走出了贫穷,走上了富裕,还走出了国门,走向了世界。这个曾经闭塞的小山村,如今因油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同时,涉及产业链上各环节的文化企业的纷纷入驻,使达尼画家村在艺术与市场之间找到了最佳结合点。一道道文化墙修葺而成,五彩缤纷的油画、水彩画满载着时代的信息走入寻常百姓家,“文化”在不知不觉间影响改变着村里的人们。这里的200多户1400多人在短短数年之内完成了由村民卖粮卖菜、进城务工维持生计到“文化开路,旅游搭桥,促进三产”的强村富民新路子。
虽然油画是西方艺术形式,非中国人最拿手的艺术表现形式,传入中国的时间也仅仅只有百年,但中国人对美的追求不亚于其他国家。胶南达尼画家村在绿泽、墨泽等文化企业的支撑下,正在逐渐形成自己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也在不断提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达尼画家村在不断努力着,它的舞台也将更大更宽广。预计“十二五”末,画家村的规模将扩大一倍,并将进一步促进本土文化产业与国际市场的接轨,扩大中国文化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影响。
在这片青山绿水间的乐土,一个集创作、研发、加工、展览、销售、出口、培训孵化于一体的“江北第一画家村”正在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