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南蒂罗尔是意大利最富有的一个省份,当地人多数讲德语,享有自治地位。随着欧元危机深化,意大利政府希望南蒂罗尔多为国库做贡献,引起当地人的反感,并给分离势力添柴。
几年前,我需要给南蒂罗尔(South Tyrol)战争公墓协会打电话。
奥地利与意大利交界处的阿尔卑斯型高山冰川融化,露出3位阵亡士兵的尸体。这些士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的山区战役中丧生的。
接电话的男人讲一口带着浓重的蒂罗尔口音的德语。
我问他:“这些士兵是奥地利军人还是意大利军人?”
他回答说:“是奥地利军人。”
我接着问到:“尸体具体是在哪里发现的呢?”
他说:“在阿尔卑斯奥特勒山(Ortler)。那里曾经属于奥地利,不幸的是,现在归意大利了。”
南蒂罗尔曾经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划归意大利。意大利人希望控制勃伦纳山口(Brenner Pass)以南的阿尔卑斯山区。
这里许多人母语都是德语。其中一些人,包括战争公墓协会接电话的那位先生,到现在都觉得难以接受,这个地区归意大利已经将近100年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鼓励南方的意大利人到南蒂罗尔来定居。学校、法庭、公共机构普遍禁止使用德语,地名也被“意大利化”了。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后果之一,如同当地一位作家对我解释的那样,是说德语和说意大利语的人群之间存在“长期的敌意”。1939年,紧张急剧升级。当时,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达成一致,给说德语的人一个选择:继续留在南蒂罗尔、被强制融入意大利语言和文化;或者搬到德国去,放弃祖辈居住的故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意味着上述协定只落实了一半儿。但是,这一举措留下了痛苦的后遗症。
来自南蒂罗尔首府搏尔扎诺(Bolzano)的一名妇女告诉我说:“这样做有强烈的分裂性。如果留下来,你可能会被叫做叛徒;走,别人可能会说你是纳粹。直到现在,在普通家庭、包括我家里,仍然能看到这样的分裂,争论当初到底是谁决定是走还是留。”
现在,南蒂罗尔蓬勃发展,是意大利最富裕的省份,双语,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芭芭拉是一位年轻的公关顾问,我和她在搏尔扎诺一处中世纪的庭院喝咖啡。芭芭拉告诉我说:“我男朋友的母语是意大利语,我的母语是德语。”芭芭拉接着说:“做生意,这有很大的优势。南欧、北欧的市场我们都有深入的了解。”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说德语和说意大利语的人之间的关系总算开始好转了。当时,意大利给与南蒂罗尔自治权。根据自治协议,南蒂罗尔的税收90%归南蒂罗尔。
但是现在,意大利面临深重的金融危机,旧时的敌意又在死灰复燃。
罗马希望南蒂罗尔多向国库交钱,帮助充实意大利的国家预算,但是,南蒂罗尔的政治家说,这样做等于违背当初的自治协定。这也给规模不大的分离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分离运动的领头组织是“南蒂罗尔步枪手历史联合会”,人称“南蒂罗尔保护者联盟”(Suedtiroler Schuetzenbund)。保护者们经常穿上民族服装、戴着装饰有羽毛的帽子游行示威,他们多年来一直争取与奥地利的北蒂罗尔统一。保护者联盟的领袖泰勒尔(Elmar Thaler)激动地对我说:“经济形势越坏,对我们越有利。人们开始认识到,他们和意大利无关。”
但是,另外一位搏尔扎诺人佛朗兹却持怀疑态度。
他告诉我说:“保护者是少数。大多数人不想脱离意大利。但是,我们的历史伤痛仍然没有抚平,这也是事实。看看这儿的建筑吧。”
漫步搏尔扎诺,我开始懂得了佛朗兹那番话的含义。老城区的感觉非常“蒂罗尔”,歌德式狭窄的拱廊街巷,优雅漂亮的广场,日尔曼英雄人物的塑像,比如,著名诗人福格威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但是,一过河,眼前是景色截然相反的另外一个城区。这里到处可见意大利法西斯修建的庞大建筑物。
佛朗兹说:“真有点荒唐。搏尔扎诺最有争议性的建筑是税务局!”税务局大楼庄严肃穆、如同几何图案,大楼建于二战期间,当时是法西斯政党的总部。大楼正面,巨大的石雕带历数掌权者的成就。正中央,是墨索里尼骑在马背上。
(编辑/唐馨)
几年前,我需要给南蒂罗尔(South Tyrol)战争公墓协会打电话。
奥地利与意大利交界处的阿尔卑斯型高山冰川融化,露出3位阵亡士兵的尸体。这些士兵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残酷的山区战役中丧生的。
接电话的男人讲一口带着浓重的蒂罗尔口音的德语。
我问他:“这些士兵是奥地利军人还是意大利军人?”
他回答说:“是奥地利军人。”
我接着问到:“尸体具体是在哪里发现的呢?”
他说:“在阿尔卑斯奥特勒山(Ortler)。那里曾经属于奥地利,不幸的是,现在归意大利了。”
南蒂罗尔曾经是奥匈帝国的一部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划归意大利。意大利人希望控制勃伦纳山口(Brenner Pass)以南的阿尔卑斯山区。
这里许多人母语都是德语。其中一些人,包括战争公墓协会接电话的那位先生,到现在都觉得难以接受,这个地区归意大利已经将近100年了。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法西斯独裁者墨索里尼鼓励南方的意大利人到南蒂罗尔来定居。学校、法庭、公共机构普遍禁止使用德语,地名也被“意大利化”了。这些措施可能带来的后果之一,如同当地一位作家对我解释的那样,是说德语和说意大利语的人群之间存在“长期的敌意”。1939年,紧张急剧升级。当时,希特勒和墨索里尼达成一致,给说德语的人一个选择:继续留在南蒂罗尔、被强制融入意大利语言和文化;或者搬到德国去,放弃祖辈居住的故土。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意味着上述协定只落实了一半儿。但是,这一举措留下了痛苦的后遗症。
来自南蒂罗尔首府搏尔扎诺(Bolzano)的一名妇女告诉我说:“这样做有强烈的分裂性。如果留下来,你可能会被叫做叛徒;走,别人可能会说你是纳粹。直到现在,在普通家庭、包括我家里,仍然能看到这样的分裂,争论当初到底是谁决定是走还是留。”
现在,南蒂罗尔蓬勃发展,是意大利最富裕的省份,双语,是生活中的正常现象。
芭芭拉是一位年轻的公关顾问,我和她在搏尔扎诺一处中世纪的庭院喝咖啡。芭芭拉告诉我说:“我男朋友的母语是意大利语,我的母语是德语。”芭芭拉接着说:“做生意,这有很大的优势。南欧、北欧的市场我们都有深入的了解。”
到了上世纪70年代,说德语和说意大利语的人之间的关系总算开始好转了。当时,意大利给与南蒂罗尔自治权。根据自治协议,南蒂罗尔的税收90%归南蒂罗尔。
但是现在,意大利面临深重的金融危机,旧时的敌意又在死灰复燃。
罗马希望南蒂罗尔多向国库交钱,帮助充实意大利的国家预算,但是,南蒂罗尔的政治家说,这样做等于违背当初的自治协定。这也给规模不大的分离主义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分离运动的领头组织是“南蒂罗尔步枪手历史联合会”,人称“南蒂罗尔保护者联盟”(Suedtiroler Schuetzenbund)。保护者们经常穿上民族服装、戴着装饰有羽毛的帽子游行示威,他们多年来一直争取与奥地利的北蒂罗尔统一。保护者联盟的领袖泰勒尔(Elmar Thaler)激动地对我说:“经济形势越坏,对我们越有利。人们开始认识到,他们和意大利无关。”
但是,另外一位搏尔扎诺人佛朗兹却持怀疑态度。
他告诉我说:“保护者是少数。大多数人不想脱离意大利。但是,我们的历史伤痛仍然没有抚平,这也是事实。看看这儿的建筑吧。”
漫步搏尔扎诺,我开始懂得了佛朗兹那番话的含义。老城区的感觉非常“蒂罗尔”,歌德式狭窄的拱廊街巷,优雅漂亮的广场,日尔曼英雄人物的塑像,比如,著名诗人福格威德(Walther von der Vogelweide)。但是,一过河,眼前是景色截然相反的另外一个城区。这里到处可见意大利法西斯修建的庞大建筑物。
佛朗兹说:“真有点荒唐。搏尔扎诺最有争议性的建筑是税务局!”税务局大楼庄严肃穆、如同几何图案,大楼建于二战期间,当时是法西斯政党的总部。大楼正面,巨大的石雕带历数掌权者的成就。正中央,是墨索里尼骑在马背上。
(编辑/唐馨)